第五十二章 李良降秦
字數:5501 加入書籤
刃武臣李良心中的那口怨氣終於吐了出來。望著他突然有一種想坐上去的衝動要嚐一嚐當王的滋味。
他似不經意的瞧了一眼李信想要告訴這位大秦勸降使者不願降了要是李信敢嘰嘰歪歪的他會毫不留情的一劍殺了此人。不過馬上他又想到現在雖殺了武臣但局勢尚未安定下來城裏乃至於整個趙國的疆域之中到處都隱藏著不安定的因素這個王位不是那麽好坐的不能把降秦這條路給堵死了。
李信為官為將多年察言觀色的本領也是不學自會。從李良的眼神中他瞧出了悔意同時也瞧出殺機。他猜測著李良的打算笑道:“哥哥是不是突然又不想降秦了想取武臣代之行大王之權?”
“我哪有那種打算!”李良搖了搖頭極力的否認道。他沒想到李信會把他心中的想法挑明頓時神色有些慌亂不過馬上又恢複了平常道:“倒是真想去坐一坐這張王榻看是否有家裏的榻舒服。”
李良順階而上在王榻上坐了下來伸手把王位撫摸了個遍道:“這王位坐起來並不舒服也不知天下人為何都想坐上一坐!”
“天下人所坐的並非是這張榻而是榻背後所擁有的權力那些可以滿足心裏所有欲望的權力。坐在這上邊人往往認不清自己因為貪戀膽子也會變的越來越小。想他武臣幾個月前也是個能征善戰的武將這才坐在上邊多長時間膽氣就被磨滅的絲毫不剩對於將軍的劍竟不敢有所反抗。”李信道。
“我沒有當王的命平時最愛東奔西跑豈能被一張榻綁在這裏!武臣已死現在趙國我說了算這就跟您前去‘鹹陽’交接所有的事宜!”
“這個不急隻怕哥哥還得在這裏當上一段時間的王!”李信盯著李良的眼睛看想看看他究竟是虛情假意還是確實如此打算。這一次李良隱藏的很好。他沒瞧出一點地端倪。李良為不為王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降不降秦跟他也沒有多大的關係他隻需得到李良願降秦的一句話罷了。隻要李良給他寫上一封書信讓他平平安安的離開趙國後邊的事情如何展他沒有一絲的興趣。
李信幹笑了兩聲朝坐在王榻上的李良拱拱手道:“如今大秦烽煙四起朝庭疲於剿滅各處的戰火哪能騰出人手治理這片土地。哥哥先在這裏為王寫一封願降的書信交由我帶回交差。什麽時候大秦地戰火都平熄了自會有人來頂替哥哥。”
“您不再這裏陪我?”李良心中一喜。給他一段時間正是他所希望的。等到把趙國的一切隱患都清除了降不降還不是他說了算?
“我隻是一個打打下手地小人物該去哪裏豈是我能決定的!隻盼能夠早日回去交差了啦這件事情。”
“兄弟就這麽走了不怕我在王位人坐久了。坐著坐著坐舒服了又不想降了?”
“哥哥降不降是哥哥的事這又豈是我能左右的?不過哥哥也是個明白人別看現在匪患鬧的凶上將軍帶兵出征很快就會把四處地叛亂剿滅哥哥不降隻怕也沒什麽別的出路到最後說不定還要死無葬身之地!降與不降。像哥哥這麽聰明的人一定會自有打算的。”
“您別當真我隻是一句戲言罷了!”李良從王榻上站起道:“看來我還的寫封書信給陛下讓他任你個官職在此地陪我不然偌大個王宮隻有我一人非寂寞死不可!現在大事未定希望您能在此再多呆幾日等一切都安頓下來了再走不遲。”
“哥哥擔心有人會壞了哥哥的好事?”
李良點了點頭道:“其他人我都不擔心。唯獨擔心張耳與陳餘!這兩人都是有本事地人不將其除掉始終都不安全!等一會守城將領就會把抓捕的官員名單呈報若這兩人在名單之內趙國也算安定下來了我馬上給你書信讓你回去複命。若這兩人不在名單之上您就在此多留幾日待除了這兩人再走。”
“一切聽哥哥的安排!”李信道隨在李良的身後四處打量這座王宮。
這座臨時的王宮並不大很快就轉了一圈。再回到殿內時親兵已將殿內的邵騷、武臣屍體清理出去。並用水將血跡清洗幹淨就像這裏並未生過血腥的殺戮。而這時守城將領也終於把抓捕到的與李良不一條心地官員名單呈報上來果不其然裏邊並無張耳與陳餘的名字。
“我早已吩咐你嚴守城門勿必抓到張耳與陳餘為何還是逃脫了這二人?”李良黑著臉斜著眼看著守城將領道。
“平素裏軍中多有與二人交好的將領想是不知誰事先透露了消息因此讓兩人逃脫。”守城將領小心的應道。
“是誰通風報信又是誰私開城門放兩人出城總會查個水洛石出的。可知那兩人逃去何方?”
“有兵卒報見兩人騎著快馬朝南而去!”守城將領擦了擦額上的冷汗道。
“往南而去?莫非他們是要去糾集駐守黃河的兵馬奪回?”李良喃喃了一句道:“派一千騎兵追殺勿必在兩人趕到黃河駐地之前將兩人除去!”
如此明目張膽的朝南逃去李信懷疑這是張耳、陳餘的聲東擊西之計看似朝南實則朝北要去調李良駐在石邑的大軍。他想提個醒想了想覺得李良現在剛除去武臣正是自信心膨脹地時候一定不會聽他的。再說不是絕頂聰明而又孤投一擲之人誰會去調李良一直帶著地石邑兵馬而不去調與李良關係並不是很近的黃河沿線兵馬。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若是李良就此除去張耳與陳餘他李信的性命就岌岌可危萬一李良一時性起殺
那死的真有些冤。最好是張耳、陳餘調來兵兩夥傷逼得李良就此率軍跟他離去。
李信住在王宮之內十多天平時也沒什麽事。隻是陪著李良說些話。正如他所料李良派出去的兵馬沒有找到張耳與陳餘之後李良也曾懷疑這兩人朝北而去派人去石邑也沒現兩人影蹤這事也就放了下來。
張耳與陳餘究竟去了何處?那日李良率軍圍攻王宮有人趕在抓捕兩人的兵馬趕到之前密報於兩人。他們倉皇之下騎著馬出了城先是裝模作樣朝南而奔跑出幾裏地後向東急走又拐而向北。
兩人也曾商議著要出奇不意的去石邑控製李良的兵馬。接而率軍南下拿下。這個計劃太過瘋狂他倆沒有足夠地把握隻好另想他法。最後兩人決定一人留在常山附近。聯係與李良有仇隙不和的將領悄悄將兵馬聚積於常山附近。另一人則偷偷前去燕地借兵作勢攻打駐在石邑的兵馬以防攻打之時石邑的人馬回援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事情進展的很順利。留在常山的張耳很快就聚集起六七萬人馬出使燕國的陳餘也說通了韓廣以事成之後割石邑附近千裏之地為代價借來十萬人馬壓陣於石邑約好時日攻打。
也不知出於什麽目的李良把進城地屯軍又調出城外。或許是因為這些日子風平浪靜城內的隱患全部清除。而張耳、陳餘又沒有絲毫的音信他認定不會再有事生才會如此地安排。
這一日李良將李信一日幾問的書信寫好設宴送行。席間兩人就如小一樣親密無間麵子上全是熱情的客套內心裏卻各打著不同的主意。
李良打的是送走李信之後降秦這事一定要往後拖。拖地越久越好直到混亂的局勢明朗起來。若世道越來越亂大秦無力回天他便自稱趙王。若大秦勢如破繡橫掃天下亂局他便投降。這樣兩頭都能撈得好處的事情他覺的能幹。
李信則是心急昨日輾轉傳來的消息說率領大軍已與陳勝軍在陳丘附近展開大戰。陳勝集結了三十萬兵馬與陳兵與陳丘西郊的二十萬兵馬廝殺起來兩軍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他一會擔心陳勝大敗陳勝死是他不願意看到地。他一會又擔心大敗那意味著韓信、韓敬等這些好不容易聚起來的英才會有性命之憂!
“真他媽不該來這裏當這倒黴差事。我要是在戰場之上哪會如此心煩!”李信心中暗罵端起酒樽又應景的恭賀李良一句。兩人碰樽喝酒。
“兄弟這一去也不知什麽時候能再見上麵我真想把這爛攤子扔在這裏隨兄弟一同回去!”李良給李信的樽裏添著酒頗有些傷感的道。
“我也會想哥哥的一有空閑就會來找哥哥!”李信接過酒壺給李良的樽裏添酒道。
門外有個親兵如家中失火一般闖進屋內李良大怒舉手砸在幾案上罵道:“我早有交待不許任何人前來打攪難道你沒聽到嗎?”
“將……將……軍大事不好了!”
“什麽事快說!”
“張耳、陳餘不知從哪調來兵馬已與城外的屯兵戰上。張將軍來報敵人來地迅屯軍死傷慘重不是敵手!”
“什麽他們兩個從哪來的兵馬?快快派人前去石邑調集兵馬來援!”
“是!”那名親兵領令而去。
“兄弟先在這裏喝著容我前去瞧瞧!”李良站起身朝李信拱了拱手急急朝城門而去。
李信坐在那裏又飲了一樽酒站起身也出門而去。趕到住處叫來黑夫與英布令兩人收拾東西準備離開。
“大哥李良終於想通要放您回去?”黑夫一邊收拾著行裝一邊道。平日裏李良對李信那股粘糊糊的勁頭讓他有些不敢相信李良會輕易的放他們離去。
“這一次由不得他了!”李信笑道:“張耳、陳餘率軍圍攻城外屯兵不時將會除盡屯兵攻城!”
“我說外邊怎麽亂哄哄的!”英布將手頭的事情稍微停了一停道:“城內防軍連帶衙役不過萬餘人這次李良看來即將大敗。不過他若是能支撐上十來日待石邑的兵馬前來或許可以勝了此仗除掉張耳、陳餘。”
“管他呢!他敗自會降我跟我渡過黃河。他勝我們可以趁著大亂逃出城反正他願降秦的書信我也拿到也算完成了這份差事。隻盼能夠早日回到軍中……”
不說石邑的駐軍被燕軍所圍根本無法回援就說能夠回援也需十日時間。可李良莫說靠一萬兵馬守住十日就連一夜也沒有守住。
張耳依靠七萬人馬大敗屯兵兵馬迅升為十萬人對著城門展開晝夜不停的進攻至天明城門終於被破。李良領著不到三千地敗兵跟著李信朝黃河而去自此為王的念頭徹底地打消。
張耳與陳餘拿下城兩人在立誰為王的問題上分歧很大。張耳信誓旦旦的願奉陳餘為王陳餘慷慨陳詞的原立張耳為王看似兩人都在勸說著對方為王其實內心中都不願對方為王。
兩人爭執不下為此鬧的甚不愉快一個幕僚道:“兩位大人都不是趙國人在趙國就跟客人一樣無論立誰為王都無法立足。現在唯一的辦法是應該找一個趙國的後人為王而兩位大人輔佐此人才可成功。”
這人說的很有道理同時這個辦法也不傷兩人的和氣於是物色了一個名叫趙歇的人為王。不日後趙國的都城從遷往信都.(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