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收降

字數:5164   加入書籤

A+A-




    十萬大軍調動其動靜自是不小所以李信很輕鬆的備屠殺降尚有十裏遠的地方找到了這支待宰的羔羊並順利的找到了邯的轅車。

    李信見到時與司馬欣、董翳正擠在一輛轅車內。按說以他們三個人的品階完全可以每人乘坐一輛四馬拉的轅車可三人還是擠上了一輛車或許是想從彼此的身上借點勇氣。

    項羽並未對他們隱瞞什麽。叫他們入營後開門見山的明告:這次讓他們來是要取二十萬降兵的性命;臨走還拍了拍三人肩膀嗬嗬笑道:“你們三個放心我答應讓你們為王就不會要了你們的命隻要按計劃把事情辦好了將來的好處一定少不了。”

    三人唯唯諾諾的領令出了項羽大帳同上一輛轅車趕到降兵營地按照預先商量好的帶領兵馬朝‘新安’附近開拔。兵行十裏地越來越不安起來要殺的都是跟他日久的部下心中一時不忍就想下令放了這些老部下;任由他們逃走至於能不能活下命來就看他們的造化了。

    他抬頭想跟司馬欣、董翳商量一下可看到司馬欣毫不在乎的神色與薰翳略有不忍的神色後把話又咽了回去。

    自從聽從李信的話降了項羽部下們表麵上還如以前一樣對他恭敬有加可他知道所有的兵將再不會像以前那樣忠心於他估計有些忠勇之士甚至起了吃他的心思。在此情況下他不知道該去相信誰但能確定的是車中這兩位絕對不值得相信;他能感覺得出司馬欣與董翳在知道會被封為王後。已不再把他放在眼裏。連跟他說話也顯出以前絕不敢有地傲氣。要是貿然把這話跟兩人說了隻怕司馬欣與董翳會毫不猶豫地把他綁起來交給項羽處理。

    離‘新安’縣每近一步。邯心中的不忍就增加一分幾次想站起來手刃司馬欣與董翳然後走出‘轅車’告訴兵將們逃命去吧。可又害怕項羽如此放心大膽的把事情交給他們三個來辦肯定還另有安排以防中途有變到時兵將們逃不了他也會沒了性命。

    外邊起了一陣小騷動。車突然停了下來安然不動地瞧著司馬欣欠身挑開車簾去質問車為何停下來。他覺得脾氣見長的司馬欣會對著外邊怒斥一番可看到司馬欣黑著的臉堆滿了笑意後不由也透過簾縫朝外看去想弄明白是什麽人讓司馬欣有如此巨大的轉變。車前站著一個人一個他再熟悉不過的人唐王李信。

    李信是王他們三個在不久的將來也會稱王。可這王與王之間地地位並不相同。別的不說就憑李信與項羽稱兄道地這一點來說三人說什麽也比不了的。李信今天的神色有些怪不再是以前為秦軍先鋒大將時對恭敬有加的神色。也不再是在項羽手下時唯唯諾諾的神色整個身體。乃至於腳指頭都透露出一種威嚴。這種威嚴邯在始皇帝身上見過在項羽的身上也見過是那種不怒自威的神采。、司馬欣、薰翳不敢托大慌慌張張依次下了車對李信作了個揖卑微地道:“不知唐王駕到有失遠迎還請唐王恕罪。”

    “三位這是要去何處?”李信含腹昂雙目有神的盯著三人道。

    “唐王說笑了未將去哪裏您怎會不知道?”司馬欣朝周圍的兵卒們瞟了一眼示意此地不是說話的地方。

    “哼沒忘了項大哥地命令就成!”李信把眼往上翻了翻露出一抹白道:“不過項大哥又改了主意!你去把千長以上的將領叫到此處我有令傳。”

    司馬欣對李信地話產生了懷疑。下達殺降卒命令時他清清楚楚看到項羽目光堅定語氣決斷那是鐵了心要殺降卒的怎會才傳出令不到一個時辰又改了命令?二十萬兵卒的性命與他的性命想比又算得了什麽為了不使到手的榮華富貴轉瞬即飛也為了能夠保住性命享受下半生的富貴他掂量著道:“項將軍真的又改主意?”

    “怎麽連我的話也不信了?”李信冷哼一聲。

    “末將不敢不信唐王的話可這事關係著兄弟們項上的腦袋不得不謹慎行事。可否讓末將看看項將軍的手諭?”司馬欣道。

    “說來說去你還是不信我!”李信打了個眼色幾個親兵一擁而上把三人捆了起來。周圍雖有不少降兵看到但這些降兵對三人逼迫他們投降早就懷恨在心並無一人上前施以援手相救反而心中暗暗叫快。

    “你又要反了?”司馬欣錯愕的嚷嚷了一句一名親兵在地上抓了把泥土塞入他的嘴中。

    薰翳臉色一白求饒道:“大王末將與你相交數年還望千萬要饒了末將一命……”話未說完也被一名親兵抓了把泥土塞入了嘴中。

    沒有嚷嚷也沒有求饒心中反而一喜。這正是他所期望的變數不管怎麽說那二十萬兵馬的性命或可保存而他也不會因為違令不遵丟了性命。

    “陳嬰!”李信從身上解下符印交給陳嬰道:“令千長以上將領前來此處見我兵卒們原地休息不可隨意走動。有違此令者就地處決。”

    “是!”陳嬰領令而去不一會的功夫三百名左右的高級將領66續續來到李信周圍看著等三個被捆在地上並沒人來問這是為何隻是狐疑的著著沒有人說話。李信擺了擺手讓他們盤膝坐下道:“可知項羽為何在半夜叫你們趕到此處嗎?”

    沉默了片刻一名將領道:“將軍說唐王的兵馬前去攻擊‘函穀’關‘函穀’關易守難攻是天底下最能攻打的關隘。

    怕‘函穀’關久攻不下。因此派我們前去援助。”

    “沒錯我地兵馬是前去攻打‘函穀’關!可你們久經沙場就沒有人現這條路走錯了這並非是通往‘函穀’關地路。而是通往‘新安’縣城北的路!”李信道。

    眾將領點了點頭一名將領道:“早就現了!可司馬欣將軍說這是帶我們先去‘新安’縣城北休息一晚等明日天亮再往‘函穀關’出。我當時就覺得這事透著古怪既然休息為何不在‘新安’縣城內休息卻要舍近求遠的在‘新安’縣城北過夜?可身為下屬又怎敢抗令不遵!敢問唐王這是為何?”

    “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們近兩日頗有怨言項羽怕你們臨陣倒戈所以要殺了你們以除後患!”李信冷笑一聲指著三人道:“而他們為了自己地性命以及日後的所謂榮華富貴置你們的生死於不顧把你們往鬼門關裏帶。可知‘新安’縣城北已伏下三十萬大軍隻等你們趕到之後就會突起衝殺。讓你們死無葬身之地?”

    “這可是真的?”眾將領紛紛倒吸一口冷氣惡狠狠的盯著、司馬欣、董翳三人。三人的表情異常複雜地臉上更是充滿了懊悔不用明說。眾將領自是明白李信所說是真。若不是礙於李信在此早已一哄而上把三人踩死於腳下。

    “想殺我們?沒那麽容易!”一名將領惡狠狠的道。

    “跟他們拚了!”另一名將領捶手於地。厲聲道。

    “拚了反正都是一個死不如拚了的痛快。”更多的將領嚷喊起來惹得附近的兵卒不知生何事驚恐不安的朝此處看來。

    “都給我閉嘴!”李信低喝一聲道:“就憑你們現在的處境能打得過項羽的精兵嗎?什麽拚了不過是白白送死罷了!你們也別想著往‘函穀’關跑去打那臨陣倒戈地主意。實話告訴你們秦已經亡了二世皇帝被胡亥所殺新立的秦王嬴嬰又被劉邦所俘‘鹹陽’乃至關內的所有縣城都已投降。”

    這個消息無疑把眾將領的最後一絲希望擊滅一個個聳頭搭腦地半天無語。

    “你們現在已是兩難的處境留在關外是個死進入關內也是個死除非投靠於我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李信道。

    “願遵大王號令!”眾將領把頭抬了起來開始隻有幾個人拱拱手道過了一會所有地人都拱手道。

    “既然現在大家夥都是一家人了我也就不瞞你們。告訴你們我與你們一樣現在也受項羽嫉恨遭其追殺咱們可都是天涯淪落人要想活命就該扭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協心同力逃到‘九原’郡就不怕項羽了不知你們願不願意!”

    “願意!”眾將領道。

    “那好既然你們願追隨於我的麾下我就想盡一切辦法讓大家逃出此地!”李信望著眾人語氣冷酷無情的道:“但想要活命不能這樣鬆鬆垮垮的行軍得以非常之法行軍。你們都給我聽好從現在起實行連坐之法一伍人馬有一人臨陣脫逃者一伍人馬皆處死。一屯人馬有一伍逃脫者一屯人馬皆處死以此類推。都聽明白了嗎?”

    “明白了!”眾將領應道。

    “明白就好你們回去將我將令傳達一刻鍾內準備完畢率隊出。隊形不能亂前軍依然為前軍在前開路;中軍依然為中軍穩固陣腳;後軍依然為後軍在後殿後。有倉惶往前穿插者立斬。另外天一亮項羽就會察覺派出大軍追殺後軍抽出兩萬人馬交由陳嬰指揮。此為斷路之軍在此拒擋追兵為我們贏得逃跑的時間。”

    “是!”眾將領紛紛領令前去準備一刻鍾後大軍改變路線朝‘函穀’關的方向急進。李信把陳嬰叫到近前囑咐道:“項羽先派出的會是那八千精銳這兩萬兵馬不是對手切記不可與敵硬拚且戰且退要在此地拖住追兵六個時辰。”

    “遵令!”陳嬰拱手道指著地下躺著三人用手做刀狀在脖間一抹問道:“他們三個呢?不如……”

    “不管他們自有項羽來殺他們。”李信笑了笑上馬與陳嬰告別隨在大軍的後邊正走間項嫣不知從何處冒了出來道:“剛才真是極險從頭到尾我都捏著一把冷汗真怕會陷入這二十萬大軍的包圍之中。你是怎麽知道邯在軍中已經威信盡失沒人會聽令於他找我們的麻煩。”

    “一個姑娘家當然不能明白這些給你講也無用還是別問了!”

    “你沒講怎知我就不懂?”

    “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一個‘義’字!男人之間尤其是在今天不知明天生死的軍營之中你可以無恥可以凶殘甚至可以不忠但唯獨不能缺了一個‘義’字。邯投降其實並沒什麽當時被困於一座孤城之中要吃沒吃要喝沒喝除了投降與死並無第三條路可行。隻要邯做的得體部下們不僅不會怪他還會感激他救了他們一命。可投降之後麵對部下受各國兵馬欺淩不能像一個真正的主帥那樣仗義的去保護他們讓他們免受如奴隸般的欺辱而是為了自身對於這些事情不管不問裝作沒有看到。這就使得部下們對他失了望由此生出怨恨以至於對為救命大家一命而降之舉也一並痛恨起來。試想麵對這樣一支對主帥絕望的部隊我又怎會怕他們對我不利。他們就像沒娘的孩子一肚子的委屈……”(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