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佯敗誘敵
字數:5091 加入書籤
見夜幕中一支兵馬從營壘前經過眾將士紛紛請令要征張耳把頭搖了搖並不應允。
殺敵殺主將戰敵戰主力。這是張耳一直以來奉守的為將準則!依他對韓信的了解認為這個人年紀輕輕就可成為‘漠北’國的一員大將獨擋一麵率二十萬大軍東征西討從未有過敗績一定是個很驕傲的人。對於一個驕傲的人來說讓他偃旗息鼓悄悄的行進還不如殺了他。不管去哪裏勢必會大張旗鼓儀仗開道耍足了威風。所以他認定這不過是支誘軍其目的就是為了把他吸引出營壘好給後邊的主力創造以少勝多的機會。
“注意觀察敵人動向有何風吹草動來稟報!”張耳吩咐值夜的將領放心的回頭朝大帳走去不經意看到營壘背靠的大山心頭一緊。他遲疑了一下搖搖頭在內心裏嘲笑自己太過謹慎了這座禿山上不多的樹林中能藏多少敵軍充其量不過五千這丁點的人馬對於他營壘中多達十萬的兵馬來說算得上什麽威脅。
以比敵多三倍有餘的兵力又在此休整一天以逸軍待敵疲軍張耳很安心的睡著了。這一覺睡的很沉穩很香甜天大亮他方睜開眼瞧見帳外有將領等候起身梳洗完畢道:“何人在帳外?”
“是末將!”一員小將走了進來單膝跪在地上道。
張耳認得這員小將此人曾在陳餘襲擊其大營時救過他一命因此破格被他擢升為前軍副將。
“起來吧!”張耳道:“大清早的獨自前來我大帳之外可是敵軍有什麽異動?”
“深夜從我軍營壘經過的那支敵軍。在鄭國渠邊上結了一陣。末將覺得此陣實在可笑。就來請將軍前去看看這裏邊是不是另有玄機因其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大事所以不敢驚撓了將軍地美夢!”前軍副將道把帳幔撩開讓張耳步出大帳。
張耳一邊往營壘前走一邊道:“說說敵軍結地這陣有何可笑之處。”
“末將追隨將軍日久耳聞目睹兵法上也算是略懂一二。知道行軍布陣應該右邊和背後靠山前邊和左邊臨水我們的營壘也是依據這樣的道理結下的。可敵軍卻違此兵法而行之竟背水結陣。也不知他們的將領是不懂兵法呢?還是嫌自己的性命太長因此布下了這個死的營壘。”
“哦!”張耳的麵色沉重起來。要說韓信不懂兵法。無論如何他也是不信的。能打敗陳平與夏候嬰地人怎麽可能是個不懂兵法的人。那為什麽會背靠水而結陣呢?難道正如眼前的這個小將說的那樣。韓信嫌自己的性命太長竟要自殺不成?
他曾聽到過一個傳說。說地是現在地漠北王李信曾以幾千人在黃河邊結下一陣迎戰匈奴人地數萬大軍。此陣成新月形開古陣未有之風。謂之曰偃月陣。韓信很早就跟隨李信自是知道此陣莫非是想靠這個陣像破匈奴人那樣破他?
張耳在大權在握之後曾經在水邊試演過此陣現此陣確實可成新月形因為當兵卒們逃到河邊見退無可退反身攻擊時新月形自成。可此陣必需得讓一個得高望重的大將指揮靠他地威望來壓服兵卒聽令才可激勵士氣固守若是壓不住兵卒新月很快就會被衝散陣形一亂兵卒們就會如同被趕下水地鴨子一般全部祭了水龍王。
這是個防守型的陣形熱衷於進攻陣形地張耳自是不會把此陣瞧在眼裏雖然李信曾用此陣勝過匈奴人但張耳卻有自信憑借十萬大軍把在水邊結陣的敵軍全部趕下水去因為他不是無能的匈奴人。
遠遠的張耳就聽到前沿陣地傳來將領們大笑不止的聲音。走到陣前一看果見十裏開外的鄭國渠邊上敵軍挖了營壘不過尚未結陣不知到了兩軍開戰之時是否會用偃月陣來對付他。
“將軍!”眾位將令終於止了笑圍在張耳的身邊拱手道。
“大家起的都好早‘瓤口’的韓信主力可有什麽動靜?”張耳還了一禮問道。
“敵軍昨夜四更天拔營而行目前離我營地不過十裏估計半個時辰之後就會從我軍營壘前經過?”一名將領道。
“將軍據探子報韓信在‘瓤口’附近布下數千人馬似是怕後路被斷又像是為後援兵馬扼守通路。我們用不用派出人馬拿下‘瓤口’斷了韓信的退路亦絕了其後續人馬的進路。”另一名將領道。
“我倒不怕他的援兵趕來反而怕他一見我們要去斷其後路嚇得連忙後撤白讓我們在此設下營壘等其前來!”張耳嗬嗬而笑道:“先不急著去奪‘瓤口’等解決了韓信這三萬人馬再去不遲!”……
“令:戰鼓齊鳴大小各色旗等一率展開把那麵將旗給我升到最高!”眼瞅著離張耳的營壘越來越近韓信下令道。一時間各種響器齊鳴各色大旗迎風烈烈如此一來倒不像是一支準備一場大仗要打的兵馬而像是得勝回朝的凱旋之師。
敵營壘中奔出一支人馬大約兩千人左右。韓信手中令旗一揮大軍停下腳步一支相若的兵馬呈錐形陣迎了上去。兩軍交鋒韓信派上前去的人馬突然陣形一變由錐字陣形變為一字長蛇陣又由一字長蛇陣變成雁形陣把張耳派出的這支人馬完全包圍了起來。
無論韓信人馬如何變陣張耳的兵馬總是以圓形陣對之不緊不慢但始終目標如一朝韓信大軍前移動。這是張耳派出的一支探軍目的簡單而明了為的就是探一探韓信兵馬真正
。
韓信又將令旗一舉戰鼓之音頓變。從陣中又走出一支人馬。人數依然為兩千人每人肩上扛了一柄卷起來地旗幟。營壘觀戰的張耳並不以為意他派出去的這支人馬以長盾保護裏邊隱藏大戈長槍手隻要陣形不亂敵人就算用一萬人馬來破也是不能何況這次前來的不過是兩千旗手。
中間是被圍起來的張耳兵馬外邊是起包圍作用的韓信兵馬最外一層的是剛剛趕到的旗手。等旗手把手中卷起來的旗展開。用旗把裏邊地情況全部遮掩起來使得營壘裏的敵軍看不到裏邊的情況時起包圍作用的那支人馬突然再次變陣以七人為一隊分出數十個小型甲字陣。這種小陣。前邊的兩人各用兩杆長槍結成一杆長槍。後邊兩人用手緊拽前邊兩人地腰帶並用肩去扛前邊兩人地背。後邊三人依次而立。解下腰間輕弩上弦搭箭緊隨在隊後。
前邊地人手持長槍順著盾縫把長槍插了進去。然兵四人分開朝兩邊走。把盾縫撥開一條大口。第一個持弩的把箭射到持盾地身上馬上坐在地上用腳把弩弦拉上。上了箭。第二個持弩地把箭射出馬上彎腰半蹲把弩弦拉上搭了一枝箭。第三個把箭射出後就站在那裏拉弓上弦。當第三個把箭射出去後第一個的弩已經上好站起身又射出一箭。
如次數番之後敵人圓形陣最處圍地盾牌陣已被破裏邊的長戈大槍手沒有盾牌的保護頓時暴露在弩箭的攻擊範圍之內一個波次的弩箭射畢敵人全部倒於地上。這時旗手們收了旗兩隊人馬依次退回韓信軍中營壘中觀戰的敵將誰也沒有搞明白韓信是如何破了圓形陣更別談去明白韓信究竟有多少實力!
“派一支萬人隊去衝擊他的陣營!”張耳氣急敗壞的道。營壘大門洞開一支裝備精良的萬人隊衝出營壘前邊是三排持盾的護軍兩側由長戈兵護住兩翼中間則是弓箭手。
這是一個典型的玄襄陣在秦軍中作戰時韓信使用最多的也是這個陣。不過由於兵種的不全張耳派出的這支人馬根本沒有辦法與秦時期的玄襄陣比美。
按秦兵製標準的玄襄陣應該是由弩弓打頭陣長戟位於中陣大戈隨之於後再由長矛壓陣戰車護住兩翼。開戰之時先用射程遠的強弩攻擊射畢弩手由兩側退往陣後接著由長弓射擊。
弓箭射完長戟出陣後邊隨著大戈、長矛要的就是一波接著一波的攻擊直到把敵陣徹底的撕裂剿滅。
對付這個拚湊版的玄襄陣韓信有無數種方法可破之然而他要的是戰決為了能把營壘中的敵人全部吸引出來他並不打算破敵這個玄襄陣而是以一個滿天星的陣法對之。
所謂滿天星亦就是一個散陣由各個兵種每出一人組成無數個小陣各自為戰。從外邊來看此陣似乎雜亂無章形同被破的大亂不堪一擊。然而這個陣看亂非亂瞧著不堪一擊裏邊卻殺機重重各兵種之間以個體互相配合攻守有序威力大的驚人。
這陣練起來不易指揮起來也極其不易一個閃失大陣就由假亂變成真正的大亂被敵人不費吹灰之力的破了大陣。若不是因為這二萬人馬都是精兵韓信又在平常裏多加演練他還真不敢在此時使出。
兩軍很快就接上陣戈兵、戟兵、弩兵、弓箭手外加一個長矛手五人自成一陣合五人之力對付一個敵人。使得敵人躲過了弩的射擊躲不過弓的射擊躲過了弓的射擊躲不過戟的刺殺躲過了戟的刺殺又躲不過戈的勾殺就算運氣好的出奇前邊的四殺全部躲過後邊還跟著一個長矛手呢。
陷入陣中的張耳兵馬明顯的感覺到四伏的危機每前進一步都意味著將付出眾大的傷亡更可怕的是入陣就如同被擺在板上的一塊肉生死已由不得自己該在何時死以何種方法死全看對手的高興與喜好。
但觀戰的張耳等人卻沒能察覺出這裏邊的凶險還以為一萬人馬已破了韓信的兩萬人馬為了殲被破的韓信兵馬張耳又派出一支萬人隊。
一個時辰之後韓信露出敗意拋旗棄鼓丟盔棄甲人馬開始朝河邊退去。早在河邊紮下營壘的兵馬打開營門放韓信等人入壘與追擊上來的張耳軍在渠邊展開激戰。
讓韓信把全軍都拉到渠邊也是張耳的意思隻有這樣才能實現他把韓信軍全部趕到鄭國渠裏淹死的願望。張耳率領將領出了營地撿起韓信丟棄的各種大旗拿著一麵繡有‘韓’字的大旗回頭對眾將領道:“韓信曆經十數戰而無敗績如今卻敗在我的手上看來這是天要滅絕他!”
“全靠將軍奇謀妙算不然哪能打得他大敗!”眾位將領巴結的笑道。
“今其已被困於鄭國渠邊這叫做作繭自縛!那兩萬迎擊上前的兵馬戰力還沒有到能把其趕入鄭國渠裏的實力看來得調齊兵馬全力以付方能在正午之前結束這場戰鬥!”張耳頓了頓道:“傳我將令令營中各路兵馬傾巢而出目標——鄭國渠邊的韓信兵馬。此戰勝我將親自去稟漢王為諸位將軍請功。”
“遵令!”諸位將軍拱手領令回到營壘之中調集各自部下人馬趕往韓信的營壘前。張耳心滿意足的回到營中帳內休息等待著全軍大勝的消息此時營中人馬不過數百人。(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