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精兵政策
字數:4986 加入書籤
奴人突圍成功李信率大軍返回‘鹹陽’攆車上張陪。車行一日絞盡腦汁想出的對付匈奴人念頭逐漸成熟他把心中所想道了出來以期借張良與韓信之手把這個想法再加完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張良與韓信雖是軍事大家可局限於當時的條件對李信所說是聞之未聞一臉的驚愕。過了良久張良道:“如果臣沒有理解錯的話陛下要用兩千騎兵對付匈奴幾十萬騎兵?”
李信點了點頭。
“這怎麽可能!”張良看了韓信一眼見韓信垂頭苦思接著道:“以兩千騎對付敵幾十萬騎!臣說句不恭的話陛下如果真這麽做了隻怕天下人都會以為陛下瘋了!”
“臣倒覺得陛下所言有些道理!”韓信抬起頭道。
張良以為韓信為了得寵竟要恭維李信這個瘋狂的想法急忙道:“韓信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什麽事都逃不過一個理字張大人莫急且聽我把話說完看我說的在不在理!”韓信朝張良一笑打了個眼色回頭向李信拱了拱手道:“臣遍查兵書現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戰爭必勝法。一次戰鬥的勝利取決於三個條件先要掌控有利的地形其次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最後需要有製作精良的武器。無論是步兵、騎兵還是戰車部隊、弓箭部隊隻有在合適的地形上才能揮最大威力。所占地形不合勢。十個人也打不過一個人臣想問陛下這支人數為兩千人地精兵在匈奴人的地盤上麵對匈奴人快的騎兵怎樣才能搶占有利的地形?”
“這也是朕為何要組建精兵的目地所在!”李信笑道:“朕打算學匈奴人的樣子給他們每人配上兩到三匹馬以快打快用度去搶占有利的地形。”
“或許可成!”韓信點了點頭又道:“聽陛下的意思這支兩千人地隊伍將要在全國征召重新組建。臣再問陛下怎樣才能在短時間之內把這支兵馬訓練成一支軍紀嚴明、訓練有素地隊伍。要知道。如果部隊沒有紀律。戰士不服從將令。駐紮時將營帳搭得東倒西歪集合或者解散時一片混亂。擊鼓衝鋒形勢有利唯恐落後。鳴金撤退形勢不利隻怕跑得不夠遠。前隊已投入戰場後隊還一盤散沙。如此兵馬一百個也打不過一個匈奴騎兵。”
“匈奴人受此大挫一年內如果不見我們有所作為便會再次入侵。從全國征召勇士到選拔勇士成功需半年之久也就是說隻有半年地訓練時間!”李信道:“朕準備把重金高爵征召來的一萬猛士交由你來訓練。你韓信訓兵練卒的能奈朕是知道的給你一萬猛士用淘汰法半年內練出兩千精兵也是可行的君意下如何?”
兩千精兵在李信心中重量幾何。從談話中韓信便能休會。能得李信看重去訓練兩千精兵韓信哪有不願之理道:“臣願意為陛下分憂。但臣還有一事要問陛下!”
“有話直講!”李信道。
“武器不精良跟赤手空拳沒有區別。甲冑不堅固跟光著脊梁類同。弓箭射不遠跟手持匕做戰無異。射不中目標跟沒射一樣射中而不能造成損傷跟沒有箭頭相同。所以武器裝備以及人員的素質都是重種之重陛下對這些可都有所把握?”韓信問道。
“征召猛士對騎馬射箭近戰格鬥都有一定的要求並非隻需力大勇猛便可這點你可以放心!至於武器方麵不用朕講你也該明白匈奴人根本沒有辦法與我們地兵器相比。”李信道:“秦時的勁弩都不是匈奴那種獸皮做的甲冑木頭做的盾牌能夠抵擋的更何況現在王驚晝夜不停的研究改進新式武器裝備?朕可以給你們透露一個小秘密對於弓弩王驚已根據巨大連弩的道理給神臂弓安裝一個匣一次可按壓五支箭矢。也就是說今後神臂弓不用填箭隻需把弩箭拉至弩機上匣子裏裝的箭就會自動填好此弩非常適合騎兵作戰而且節省許多時間將會是匈奴騎兵地一個噩夢。至於近戰衝鋒時所用地鏜其柄王驚也有改進柄分三節可收縮拉放柄縮變為長三尺的短兵器柄伸又成丈餘長兵器便於騎兵攜帶。
還有馬刀靴匕也有改進比以往更加鋒利。最重要的突破是甲冑由過去全鋼製地無縫鎧甲改為留有空間縫隙的鎖子連環甲既能有效阻擋匈奴人箭矢遠射與近攻刀砍又能覆蓋騎士全身對騎士全麵保護而且與以往的甲相比重量上減了八成。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意味著給戰馬穿上保護性鋼甲的設想從此實現戰馬被敵人箭射刀傷的危險降到最低。”
鎖子連環甲!韓信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十分期待能馬上見一見這種甲!道:“數量上能保證兩千騎兵每人都有一套嗎?”
“現在還無法保證不過出征時每個兵卒的身上都會有一套這樣的戰甲!朕想過了別看我們這支人馬僅有兩千人馬但這兩千人馬的戰力不可小瞧仗打到順時一人勝匈奴百人都有可能可謂是二十萬鐵甲!……”李信道。
眼見韓信與李信完全陷入對所謂兩千鐵甲的憧憬之中張良還是不無擔心的插嘴道:“匈奴國的地形與我國不同。翻山越嶺跨河跳澗我們的戰馬不如匈奴人的戰馬險道危徑上邊一麵奔馳一麵射箭我們的騎士不如匈奴騎士狂風暴雨、冰凍三尺仍能忍饑挨餓進行纏鬥我們還是不如匈奴。有此三不足陛下真的有信心以區區兩千人馬勝匈奴數十萬大軍?這未免有些兒戲了吧!”
李信略了思索。道:“正因為我們地戰馬不如匈奴戰馬所以
朕才從邊陲各國收羅戰馬讓我們的戰馬勝過匈奴戰馬們大部分騎士的騎術、身體各方麵條件都不如匈奴騎兵所以朕才要在全國征召猛士用精兵策略來勝匈奴騎兵你為何不明白朕的苦心呢?”
“不是臣不明白陛下的苦心著實是因為戰爭是一場凶惡危險的行動誰大誰小誰強誰弱往往決定於刹那之間用人的生命為賭注一旦跌倒就難以爬起來。那時後悔都來不及了!”張良頓了頓。道:“如果臣所料未錯的話。兩千騎兵出征陛下一定是親征地了這不是陛下拿自己地性命在開玩笑嗎?臣不是懷疑兩千騎兵有沒有殺匈奴騎兵地能力而是懷疑他們有沒有保護陛下的能力。”
“這……”李信快用手指抽了抽鼻子道:“誰說到時朕要禦駕親征了朕就在‘鹹陽‘呆著哪裏也不去!”
張良與韓信都是絕頂聰明之人一看李信說話時的舉動就知這話不能相信。到時他一定會找個理由禦駕親征的。張良歎了口氣道:“臣不是反對陛下禦駕親征最少要陛下的安全能夠得到保證的情況下再出征吧!臣想過了我們與匈奴人相比雖有三不足但也有五項能力過匈奴騎兵。其一:平原對陣用戰車突襲騎兵出擊匈奴騎兵再多也可以摧殘他們將其大敗。其二:我們有強弓勁弩。可在遠距離對敵造成傷害。匈奴騎兵弓箭射程太近不能抵擋。其三:我們戰士身穿堅固盔甲一旦與敵接觸。各種兵器齊湧而上再由騎兵掠陣。戰士五人一伍十人一組要進同進要退同退匈奴騎兵不能抵擋。其四神射手埋伏陣後匈奴騎兵一入陣驟然動萬箭集中目標齊射匈奴那種獸皮做的鎧甲木頭做地盾牌不能抵擋。其五:騎兵下馬步戰刀槍劍戟短兵衝殺肉體相搏匈奴騎兵不能抵擋。以數十萬兵馬圍殲敵幾萬騎兵用十個打敵一個這種戰法最為穩妥所以臣請陛下還是用這種穩妥的辦法為好。”
“你未入匈奴地不知匈奴地的情況草原上看起來平坦如湖草下邊暗藏溝壑高低起伏不適合戰車衝鋒所以這第一強嗎?”李信搖搖頭一條一條的反駁張良所謂五強道:“我們雖有強弓勁弩可此次北征你見過匈奴人進入過勁弩的射程嗎?沒有連一次也沒有這第二強有用嗎?人家連射程都不入又如何會跟我們近戰這第三強第四強也是無用。還有這第五強它隻適用沒有馬鐙時的年代如今馬鐙滿天飛匈奴人也知用繩為鐙誰還下馬步戰呢?”
“陛下說的是在‘代郡’之戰那時匈奴人為把我軍引到代郡不入射程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我們入了匈奴地攻打他的單於庭他們還會不與我們近戰嗎?這隻怕說不過去!”張良道。
“也許會也許不會誰又說得了呢?”李信笑笑頭笑道:“單於庭?單於庭!名氣倒是挺大可那裏是個什麽地方連我們最小地縣城也不如就有幾頂帳蓬罷了!就算他們會近戰可用幾十萬大軍入匈奴地光送運糧草地人馬就得百萬之巨如果被匈奴人斷了糧草數十萬人不是要全葬送在匈奴地了!”
“幾十萬的大軍需要糧草陛下的兩千精兵就不需要糧草了?如果被斷了糧道耗費無數地兩千精兵不是也得葬送在匈奴地?”張良道。
“這就是朕即將要給兩位說的第二個設想!”李信哈哈大笑道:“匈奴人呼嘯而過縱行千裏為何不需要糧草?我們推進百裏之地為何就得等待糧草供應!”
“匈奴人遊牧為生平時食牛羊之肉戰時要麽靠搶掠為生要麽靠狩獵為生因此他們不需要糧草。”韓信道。
“有理!”李信點了點頭道:“他們能搶掠為生我們就不能搶掠為生嗎?”
韓信反應過來了道:“陛下的意思是也讓他們自己用各種手段籌集軍糧?”
“不不不!他們的任務是打仗不是籌集軍糧!”李信道:“朕的第二個設想便是這支精兵雖然隻有兩千人可支援他們的後勤人馬卻有很多。我初步設想是這樣的每個精兵的後援人馬定為四十騎主要任務是為精兵在茫茫草原上尋找匈奴騎士搶掠所需糧草以及為精兵載帶繳獲並可在與匈奴戰時和精兵並肩作戰。如此一來對付人數在百人以下的匈奴小隊一個精兵外帶這四十後援人馬便可應付。對付千人以下的匈奴騎兵十個精兵聚在一起便有足夠實力勝戰。對付十萬人往上的騎奴大隊兩千精兵完全可以應付就算應付不了也可迅化整為零消失在大草原裏讓匈奴騎兵無從尋找。這叫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彼之道還彼之身兩位以為如何?”
“四十騎為一個精兵服務那一個精兵的級別可就相當於千長以上的將領級別可夠高的了。陛下到時臣是否可隨軍出戰?”韓信心裏直癢道。
“你是朕的戰神誰都可以不入匈奴地唯獨你不可以不入。”李信道。
“一個精兵四十個兵勤援助這哪是兩千人馬足足有八萬人馬!陛下從哪去組建此八萬騎兵?”張良長舒了一口氣道。
“如今全國境內有騎兵近九萬人還是能湊夠八萬之數的。當然此八萬騎兵的裝備沒辦法與兩千精兵的裝備媲美不過比之匈奴人綽綽有餘!張良還擔心我的安全問題嗎?”
“如果陛下把騎兵猛虎營帶在身邊的話臣就不再擔心了!”張良笑道。(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