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借勢

字數:2841   加入書籤

A+A-




    頭跳縱著攢動上萬人爭先鬧嚷成了一片各種喧騰成的巨大聲浪象一連串的悶雷滾過西郊。塵土被無數的腳跳踏得飛揚灰蒙蒙翳了半空。秦人暴虐帶來的深植於心的恐懼、刻骨的仇恨由對自己家小妻兒深恐失卻的顧念衝決起了狂烈的鬥誌殺意而前所未有的高賞格又引了強烈的興奮、貪饞的渴欲在茅焦那極富感染力宣誦聲的引領渲染下各種衝突碰撞鬱積著的情感終於在嘶吼聲中找到了一個宣泄口。

    李斯身前的兩人對覷一眼眼裏俱閃過一線精爍亮芒看出了對方的異色。自春秋以降列國爭雄抰策幹謁諸侯者多如過江之鯽秦人勢壓天下更使得諸多策士趨之若騖其中自然亦多才調平庸而渴求跡顯榮的濫竽充數之輩。他們原不以為意隻是聽得李斯大言炎炎譏嘲信陵君的討秦檄文又狂言自負心中鄙夷不免出言譏刺小小嘲諷了一句卻也並無甚深意。不想那儒生竟能急智應變這兩人都是極為機警之人倒使得他們留上了心。

    人叢裏的李斯略一擰眉有點後怕的心驚輕輕扯扯同伴便待趁亂而走。

    年輕人不動聲色地退了一步若有意若無意恰恰卡住了李斯他身畔的虯髯漢子按著劍卻回意味深長地齜牙一笑。

    李斯暗叫得一聲苦看看同伴。那儒生目光寧澈微微搖頭。毫不動容。李斯一陣氣沮認命地站住了腳。

    台上的茅焦已然卷起檄文回身向信陵君深施一禮退過一邊。

    趙啟故意半扭過身側背對著信陵君隻挑著眉繃緊了臉示意地瞟了屈鈞一眼。

    “公子!”對趙啟地做派大是鄙夷老頭兒嘴角溜過一絲不屑的冷笑。邁上兩步。用力一揮手。義正辭嚴地抗聲道“今次我四國合縱共擊贏秦吾等皆為國之重臣所思所為自當為合縱之利。公子所立之賞格大為不妥!實在是輕慢豪傑了!何足以賞功何足以酬勞?焉能延攬賢才。得人效死之力。據我之見當高賞格之封賜特以爵秩之榮寵激勵人心。陣斬秦人一級者賞五金並賜田一頃;斬秦公士以至官大夫者與賜田宅歲俸一百而至五百石;擒斬秦公大夫以上者。即以相應高三級之爵祿封賜之;殺秦之守將僚吏。以城來歸者授爵拜官封賜食邑。歲俸倍之。未知公子尊意如何?”

    趙啟火燎似的一聳身子氣得臉色煞白手指在大袖裏簌簌直抖圓瞪了冒火的兩眼仇視地盯著屈鈞。老殺才!你這是在擠兌魏無忌還是想把三晉一起拖進滅頂之災的泥淖裏。你荊蠻地盡東南素稱富足複三十載無戰事近年水旱不侵歲穰豐實卻饒舌什麽要高其賞格酬功慰勞。當真如此西征收複太原郡就得成為一個恐怖的無底洞甚至比喪師失地更嚴重十倍、百倍!

    信陵君沉定地點了點頭微笑道:“屈左徒言之在理。隻可惜這討秦檄文適才已當了大梁軍兵民眾之麵宣諭了我大魏實不好出爾反爾朝令夕改。楚地多才依屈左徒之高爵厚賞定可激勵士氣成就非常之功業......嗬我在趙國的湯沐邑鄗前兩日正好將去歲所入送了來我意便將之納入國庫以備為國辛勞股胘幹將士之賞。誠如左徒言吾等皆為國之重臣所思所為自當為合縱之利總是為國效勞嘛!”

    聽得信陵君提到鄗地封邑所得趙啟更為惱火臉頰漲紅了梗著脖子搶著強硬地衝口大聲道:“何得以財帛爵祿薄豪傑誌士!我大趙素來多的是慷慨悲歌士名登傅籍即以憂濟為任捐軀赴國難豈慕榮利!君臣上下唯知以節氣相激相勵終不以財帛壞軍紀製度。似此行徑又與贏秦那等牧馬賤夫有何相異?”

    韓烈地眼珠子一直骨碌碌亂轉此時略垂下眼瞼緊接著陰陽怪氣地道:“韓魏聯軍並出三川我韓國自是附公子驥尾從事了。”

    趙啟火氣愈盛他和韓烈平輩韓國之勢亦大弱於趙立即把怒氣噴到韓烈身上斜了他一眼毫不客氣地自鼻腔裏長長嗤了一聲撇著嘴刻毒地道:“嗬!想來今春之麥我大趙將得以自食矣!幸甚幸甚!”

    韓烈自知趙啟意下指地是去秋韓國求借粟於趙之事心下異常鄙薄輕視趙啟地狹隘淺薄暗暗咬咬牙麵上卻隻軟弱地衝著信陵君笑了一笑退開了一步。

    趙啟夠了火也沒人願意答茬又不敢當真得罪信陵君、屈鈞便昂了臉自顧生著悶氣。

    信陵君一臉從容淡定掩住了眼底譏嘲的笑意。討秦檄文中有意不經四國議商便拋出了高賞格果然事情的進展一切均不出馮、唐且所料盡在算中——三國皆入彀矣。

    場外沸騰的呼吼漸漸止歇了下來。那年輕人驀的振臂放聲高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聲音又尖又亮左近聽得清楚的人可著實不少。

    虯髯漢子微一愕反應極快地扯開嗓門一道大叫。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八個字既淺明易懂寓義又極深長遠較“破秦”、“合縱”、“誓複失地”之流的叫喊來得琅琅上口激奮人心。身畔抗秦情緒勃地人們不約而同地也跟著叫喊。四下的應和者越來越多不多會兒工夫全場隻剩了一個聲音一遍遍地往複回環慷慨激烈仿佛充塞了整片天地。

    高台上的信陵君瞳孔一縮眼神瞬間淩厲腦海中跳閃出了一個身影又是他!楊楓!他倒是決不放棄任何機會。府中上下費盡無盡心力精神籌謀讚畫在算無遺策眼見著大獲全勝的最後關頭竟生生被他輕鬆地分去了一杯羹。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八字幾年前在代郡軍中已幾乎人人皆知然而在整個趙國範圍內知曉的人便少得多至於魏國所知者就更為有限那些無知無識的愚氓隸卒根本未曾聽聞過。但在這麽個群情激憤的場合突兀石破天驚地拋了出來可以想見它將以風一般的度在街衢閭巷間迅流傳開去自然“楊楓”這個名字也必然伴隨著響徹大梁城響徹魏國甚至是韓國、楚國......輕輕巧巧毫不費力他借勢就大大擴充了聲望影響。

    袖子裏不由自主地攥緊了拳頭信陵君強壓下一腔忿鬱此次他究竟又遣了誰人到大梁來攪渾水!(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