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二百二十八章 虹霓
字數:2598 加入書籤
祭奠明孝陵的儀式莊嚴隆重。根據禮製康熙以臣子之禮焚香酪酒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
被請來觀禮的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也都在前朝做過官。自前朝敗亡之後他們雖然明明知道大清的江山是從李自成手裏奪來的但奪來之後沒有交還給朱元璋的子嗣卻自己當了皇帝。對此他們總是耿耿於懷鄙夷不已。甚至連康熙來拜祭陵寢都謠傳是愛新覺羅家的皇帝內心不安接著拜祭求一個心裏安穩。
如今見康熙不遠千裏來到南京冒雨登山並以臣子之禮祭奠明太祖的陵墓。這些前朝的遺老們終於知道大勢已去卻又被康熙的行為感到一絲寬慰。不由得痛哭流涕難以自恃可是除了他們自己誰又知道他們是在為舊主而哀慟還是為新朝的帝王所感動。
康熙一人跪在眾人之前他無言地看著朱元璋的牌位心裏也滾過種種苦辣酸甜。
他想到了先祖以椎牛祭天僅靠十三副遺甲起兵複仇那一年先祖正是25歲的大好年華。三十六年內先祖統一了建州、海西女真及大部分野人女真部落自東海至遼邊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鮮鴨綠江同一音語者俱征服諸部始合為一。最終在明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先祖以“七大恨”呈告皇天聲討明國之過軍征明。
他想到了六歲登基的皇考。皇考親政之初國內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麵都是危機四伏而皇考連漢文的奏章都看不太懂更不要說學習曆代漢家皇帝的治國經驗了。http://但他以帝王之尊。並未沉溺於享樂而是極其刻苦地學習漢族文化天不亮就起床讀書。為了背誦一些名篇名著徹夜不睡。
他想起了自己即位以來的種種艱難和困苦。從跋扈地鼇拜;到起兵作亂的吳三桂。從割據台灣的鄭家到妄想稱雄地噶爾丹。他想起含辛茹苦撫養自己的太皇太後想起早逝地皇後他又想到自己心愛的嫡子胤。
康熙無聲地問著朱元璋即使殺盡隨龍出山的功臣。他欽定的繼承人卻守不住大好的江山。叔大欺侄朱棣再英明神武也難逃篡奪皇位地口誅筆伐。康熙也在捫心自問當他自己殯天的時候胤能守住江山嗎?已經長大的兒子們哪個不是摩拳擦掌地躍躍欲試。誰又能輔佐他?誰又能成為胤的助力呢?胤和胤祥雖然做得不錯但是他們就真得沒有二心嗎?胤帶著老九老十折騰的那些事情他又不是不知道。是該早些防範還是該等到關鍵的時機一舉打落他不該有的妄想?
麵對著這個埋在孤峰之上凋淩敗落的太祖的墳墓。這就是一代開國君王死後也是歸於黃土和凡人又有什麽區別?為帝者稱“孤”、道“寡”。就是要時刻提醒自己和旁人這條路隻有寂寞地走下去。終點就是陵寢。唯一能讓人稱道得就是在曆史長河中或是臭名昭著或是名垂千古。
想到他也曾經有過一位出身貧寒的師長和朋友。可是如今伍先生坐化了。從此之後這世上他再也沒有朋友了。他終於也變成孤家寡人了。
此時、此地、此情、此景怎不讓人傷情呢?想到這裏康熙不禁動了真情淚水潸潸而下打濕了龍袍。
正在此時空中濃密的烏雲仿佛被人硬生生撕開一個口子一道絢麗地陽光穿過烏雲的縫隙直射而下把康熙全身籠罩在了其中。康熙站起來慢慢轉身仿佛神話傳說一般從金光中慢慢走出。每走一步天空地那個口子就變得大一些等他走到眾人麵前時頭頂已是蔚藍地天空。
帝王的氣息從他身上散出去仿佛有無窮盡地殺氣和冰寒刺入下跪的每一個人的身體裏。康熙的頭高高的仰起目不轉睛地盯著天際那兩道絢麗的彩虹一明一暗,一高一低。那麽醒目那樣清晰又是那樣的安詳那麽的恬美。
康熙眺望著彩虹所籠罩的地方雙眼銳利冷冽的精光倏然一閃心思起伏不定可臉色的神色卻又恢複如常。此刻他再想看那兩道彩虹卻是煙消雲散了。
祭完孝陵之後按原來計劃康熙本應立即回城的可是康熙心情不好命令車駕與眾人先行回去隻留下了曹寅和穆子煦他要在靈穀寺裏暫住幾日。
曹寅自小陪伴在康熙身邊自知皇上對伍次友情深義重不敢再勸。寺裏的主持方丈也不來打擾隻命寺內的小僧人收拾出一間幹淨的客房讓康熙三人住下並為他們備下了清淡的素齋。
用罷晚膳之後康熙獨自一人漫步走出寺院默然遙望著寺外那片塔林神情黯然。
曹寅心疼康熙連忙追了出來替他披上一件袍子輕聲說道:“主子爺伍先生不在這塔林裏。他坐化之前留下遺囑要把骨灰撒在江水裏了。”
“哦?唉這樣也好。伍先生本就是一個看透了人生清醒和淡泊、脫俗的人。”康熙背著手迎風而立口中念道“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麵無人居高墳正崔。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複朝。千年不複朝賢達無奈何。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主子爺請不必過於傷神。伍先生在天有靈看到主子今日的豐功偉績也會高興的。先勘東南再定西北這是伍先生當初為主子爺定下的國策。過了這麽多年已經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那一小半指日可待。等待那一天伍先生再無憾事。”
倆人正低聲說話忽聽山門外一聲低沉的喝問:“什麽人幹什麽的?”(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