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一人不恤,天下皆賊(1)

字數:5768   加入書籤

A+A-


    長月鏖戰之際西南戰局確實開始好轉。

    大將軍王卓破十萬星月軍於星月河的支流沸水斬三萬坑殺降卒五萬。曹無雙戰死護軍範霸並起所部擊殺星月大將徐戈越,破敵五萬。

    馬孟符要守補給要道同時進擊陳州無多餘兵力救援星月。星月望帝後悔欲重新議和隨軍清河(井和)王子在大將軍王卓建議下不許並限令星月軍撤出角州每戰皆不留降卒。

    西慶一直從大涼攻打涼北城妄圖打通另一條通路一來全麵占領靖康西部二來沿馬重山山麓下狹長的勿母斯草原東進為進攻靖康東部做準備。可四個月不下死傷慘重。

    馬孟符取倉州意圖揮軍下陳州意圖打通涼北城實現陳——倉會獵。

    西北陳州鎮撫使焦遼調度將軍韓兆先收容雍煥的殘兵隻是固守博周郡博重府下縣林眺中縣扶央一線讓馬孟符無法打通往陳州州城和涼北城之路。馬孟符很有顧慮倉州本是靖康土地若他全力奔襲漏過的其餘府郡難免會侵擾雄角城所以他接到君主之命也隻能一個一個地打。

    由於要分出兵馬鎮守補給重地馬孟符隻帶本部兩萬人徐圖北進。騎兵本不利攻城馬孟符推進並不順利。為實現戰略意圖西慶每破一固守之地無不屠城以震懾陳倉兩州。然而郡縣取了幾個屠戮卻適得其反。

    如今王卓軍大勝他隻得返回倉州固守以防有變。

    長月城下之戰也進入了決戰期。

    當日夜戰到天明因為城前之地斡旋不大雙方投入兵力都隻兩三萬人左右僅僅可以算是前奏。

    天明唐淵引五千兵馬出城接應靖康軍徐徐撤退僅接著又輪換進擊。

    健布率軍殺到商亥江岸。之後他連日整頓兵馬剔除老弱打亂馬步車混編體係將步兵編在一起騎兵編在一起去掉行動不便的戰車。

    夜中去前健布自取函書攜帶以防軍函外落。到了勤王大營他始分給軍函並為未死的信使補足勇健讓王命傳達四方。

    健布因知悉陳萬複的意圖便將草草整編到一起的騎兵推進到上遊慶德處要地讓步兵徐進。(江水是從西向東的!)

    西慶方右邊土牆被大段大段毀去雖然用土補上卻已經無力無時間複夯。

    陳萬複見自己的計劃全部落空敵人來勢突然勤王軍又獲悉自己的意圖不得不再有撤軍一說。

    董仲書不準故意說軍中有人泄漏軍機其實是針對陳萬複放靖康書信一事而。陳萬複隻得下達軍令並讓士兵巡拿隨便離營無理由者格殺。

    當天士兵們卻偏偏拿到了董仲書下的私人。陳萬複見是董仲書私人也知道不是他泄漏軍機但軍中無戲言格殺軍令既下也隻得執行。這樣兩人間的形勢更勢同水火。軍中無董仲書的勢力他竟然按住補給之物不鬧得一塌糊塗。

    靖康東部形勢卻不見好王勳軍勢越來越盛擊敗輕敵的五風大營統領丹東占一郡三縣聲勢漸大。饑民多有投奔。丞相派人前去招安卻被人中途截殺去了之後再無信訊。慶德府外流民屍骨遍野僅城中就抬出數千餘屍體扔於城西。夜中有西北風吹惡臭遠達慶德最南麵。丞相雖苦於缺糧卻不敢動用軍糧隻是一日三催要遼州牧通州牧讓他們邊征集糧食邊向雪萊求購。

    邦河王子卻猶在醉生夢死中。

    雪萊國名歌嬡受巨金所請雖戰猶來秦綱若不知其父之難一樣結萬燈以接意為等人萬載。至夜商亥江畔若同白晝載歌載舞太保朱天保勸邦河王子吟對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朱天保也知道邦河王子知道自己將不容於乃父欲把餘生不多時日享樂一空也無意再勸隻是協助丞相處理巨細。

    時有醉書生體酒樓雲:“幸女豈知山河恨君父身前盡戎馬!”

    入樓酒客無不吟而飲!

    天下事為一線所牽朝廷有事放地自然不能獨安。

    卻說狄南堂趕到龍家正院台埔田夫子正恭敬地陪同兩人向外走。

    這兩人雖說穿著普通卻體態優雅談吐大方一見就不是普通人。

    狄南堂有些疑惑下了馬拱手行禮問:“這兩位是?”

    “這位是楊大人這位是方大人!”田先生按靖康風俗先為低引高介紹然後執住狄南堂上前說“這就是關外遊擊將軍我們去井中月邊吃邊談如何?”

    他伸手引路讓兩人先走故意落到後麵一點借機給狄南堂說:“這兩位是朝廷的人!”

    “朝廷的人?”狄南堂驚訝萬分。冬雪已起行路困難欽差大人既然在這樣的天跑到冰天雪地的關外來自然不會無事空擾。朝廷莫非有意讓關外人勤王?不然為何竟然狄南堂拿不準。

    兩位士人也不傲慢回頭等兩人上來。一人等狄南堂近身親切地說:“南堂兄可是如雷貫耳早就聽說是一身的武藝!”

    狄南堂知道這是客套自己就算被人知道武藝如何也不會傳到他那裏的。即使如此他也覺得親切問些關內之事邊走邊聊。百步之外就是馬車狄南堂送他們上車這便騎馬拉上護臉跟隨而去。半途中他有意接近田夫子的車架田夫子也有默契地掀了厚簾子說:“這兩個都是朝廷官員是請我們出兵的可龍大人不怎麽有意見都不見。”

    狄南堂身子一震目露利光問:“朝廷中的形勢壞到這種地步了嗎?我們可算是外兵呀!”

    “是平叛!”田夫子說“屯牙步兵多他們有意讓我們去!”

    “需要多少人?”狄南堂問。

    “上萬吧!”田夫子苦笑說“這樣的天氣怎麽能征人呢?我這就要你來看看怎麽好!”

    狄南堂不語想問叛軍有多少但還是打住了他根本不打算推辭想了良久他說:“你沒有勸一勸龍爺?”

    (2)

    雖然兩位大人都舉止親切可親楊大人還不停地稱讚狄南堂為人中豪傑可他還是覺得奇怪。即使靖康舉國無兵了隻要還有地方就定有兵源為何要到這裏要兵。

    邊吃邊喝聽了半天他這才知道聽出了怎麽回事。朝廷的意思是暫時不給糧草剿賊日後多補。龍青雲自然不出這個苦差使見都不見就把差使甩給狄南堂。

    狄南堂卻在琢磨糧食哪能來糧食呢?他真想生出點糧食來來解燃眉之急。無論賊人多少饑荒之地大軍過而不撫根本是賊越殺越多朝廷的人來就是來變相要糧食罷了。酒喝了不少他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這就又敬了一杯酒。

    接著他尋了機會往田夫子臉上看去卻是一片平和。

    “楊大人!方大人!關外也缺糧食!”狄南堂終於受不住三個人齊齊的若無其事“兵沒有糧食怎麽進剿?”

    “朝廷如今多難!將軍要計較一些糧食嗎?”方大人問。

    狄南堂又看了看田先生見他依然不關己事地給那個楊大人說起《婆阿多難》經擺明是讓自己自個看著辦。

    龍青雲是怎麽說的呢?狄南堂想知道但被兩人在這裏逼上又哪裏能知道?

    “自然不是!可是確實沒有糧食!”狄南堂隻有這樣說。

    “那!”方大人拿出兩份公文把其中一份公文交到狄南堂手中。狄南堂胡裏糊塗拿過不知道對方是什麽用意隻得疑惑地打開。關文壓印上麵是幾排大字:茲有某某某和某某某奉某某官署之命:遼陽放地應繳集糧食五百萬斤!下麵各壓了中樞部省戶部省備州遼陽之地的大印。

    狄南堂被燙了一下站了起來聲音立刻變了:“怎麽可能?”

    “狄大人稍安勿躁!”方大人微笑著說“隻要有糧食不必一定是五百萬斤!”

    狄南堂懵了他是遊擊將軍不是經略將軍為何這樣的事情找到了他的頭上來了呢?即使是龍青雲也無奈長河關山合子長樂鎮都僅僅是名譽上受龍青雲節製哪有可能能征集糧食。這樣讓他拿主意到底用意何在正是他惶恐不已不知道怎麽好的時候。方大人拈著胡須又說:“所以才讓將軍大人平叛關外誰不聽將軍也可以打他!”

    兵呢?龍青雲的意思呢?狄南堂再次向田夫子那看去他依然如故正說到什麽“萬千世界什麽是空?”一刹那間他似乎明白了是怎麽回事。回頭再看滿麵紅潤須輕動的方大人人竟然看不真切起來。

    “方大人到底是怎麽安排!我不懂!”狄南堂緩緩坐回去說。

    方大人收回一份又把另外一份公文給狄南堂這是一份調兵平叛的兵部省軍文。狄南堂這才一下子全明白這是兩種選擇在兩者中選其一種!龍青雲不同意?他不明白不同意意味著什麽嗎?是朝廷覺得自己是靖康人?還是龍青雲拒絕了田夫子覺得自己是靖康人讓自己想辦法?無論哪一種自己都是沒辦法推辭的。“我有一千人可以用!”狄南堂如同吐鉛一樣說。

    其實這沒有狄南堂想象的那麽嚴重。

    前日有大捷的戰報傳到中樞部省諸位中樞部省大臣看到大勝猛人多少斬多少俘獲多少不自覺地把關外當成是數十萬雄兵悍將的藩鎮了。丞相擔心之餘做出了一個愚蠢的決定就是以此次征調試探自然半真半假。

    曆史就是這樣的高位之人越是擔心形勢越是將形勢推促到危險的邊緣。

    可以說丞相的試探極其失敗。若真有數萬軍士在此一探必然讓爭端猝起。數萬人馬要麽勤王生亂要麽不勤王而生嫌!

    狄南堂不知道田夫子也許也不知道。至於龍青雲為了把王命丟到狄南堂身上根本就是在兩位欽差見了狄南堂之後這才素衣出見。

    兩位欽差需要知道的也隻是關外五鎮的態度和實力什麽進軍平叛連兩付公文都是可以妥協的無目的的。偏偏狄南堂卻想出了格子覺得朝廷捉襟見肘迫不得已才這樣做。

    就這樣這些天裏兩位欽差一點也不高姿態也不督促隻是四處去反複地觀察此地風俗人口多少龍青雲狄南堂包括田夫子對他們的態度。

    龍青雲也依照田夫子的建議把責任和義務都推給狄南堂自己借機向三鎮難各要其出五十萬斤糧食理由是朝廷征集糧食遊擊將軍狄受命平叛不給就是謀反。三鎮經不住他的連哄帶嚇隻得老實地送糧食來。他瞞住欽差把糧食為馬踏鎮自用無半分準備到平叛上。

    目前此事中無論是龍青雲還是朝廷都各有各的打算。

    狄南堂也不是絲毫沒有察覺到但他卻不去理會深想隻是讓人回牧場整備了一下準備出征。幾天裏他多次和兩位大人談論詢問叛變形勢。兩人卻反過來探問關外形勢對關內形勢如何是抵口不談半點往往被逼問的時候給狄南堂說:“將軍去了就清楚了!”狄南堂在朝廷有自己的產業大事方麵倒不是一點不知道問問也隻是奇怪罷了。aa(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