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
字數:2183 加入書籤
這是一個很值得一提的現象八股可以說是明朝的明創造這套玩意自朱元璋起到明朝中期展完善影響了後來近五百年的知識分子不可不說。
學子們的考試科目分為三場第一場考經義也就是四書五經第二場考試實用文體寫作第三場靠時務策論也就是給你個事情讓你分析頗有點應用文的意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經義這是取士的關鍵。
那時候的考生們不像現在的學生考試前要複習很多內容對他們而言隻要背好四書五經就行了題目隻能在這裏出不可能有別的題目。範圍相當小背起來容易而且寫文章時有規定的字數一般不過五百字不象現在的某些命題作文動不動就要千字以上這麽看來當年的考試似乎要容易些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關鍵在於格式和個人揮八股文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出題、中股、後股、束股、收結幾個部分其中精華部分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四個部分你不能隨便寫的必須用排比對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這種寫法十分古板你想多寫一個字也不行真是害人不淺很多人都是一邊寫一邊亂編隻為了湊字數達到對偶的效果文字表麵上看十分整齊細看下內容廢話滿篇。
痛苦的不僅是考生還有出題的老師四書五經隻有那麽多字各級考試都從裏麵出題而出過的題一般是不能再用的於是老師們奇計百出把四書五經上下句割裂開單獨拿來出題如把一句話斬頭去尾隻用中間的幾個字拿來考人這種語句不通張冠李戴的詞句連老師都不知道是什麽意思何況學生呢
結果就是糊塗考糊塗出題的人不知道是什麽意思考試的人也不知道這樣考出來的是什麽人才?
八股說到底是一種形式而已就算古板應該也不會造成太大的負麵影響別急明朝統治者們還有殺手鐧這一招才是最厲害的。
明朝規定所有的文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須仿照古人立言要按照聖人的思想去寫文章這個聖人是誰呢——朱熹
朱熹曾經給四書寫過注也就是標注他自己的理解然而這些理解被統治者看上要求所有的學子必須按照朱聖人當年的思維來答題。
天可憐見!朱聖人當年可能在上茅廁想出一句寫下來吃飯時又想出一句寫下來本來就作不得準而過了上百年居然要所有的人按照他的思維方式來思考確實是一種折磨。
這可就苦了明朝學子們叫天不應誰知道這家夥當年到底是什麽樣的思維隻能自己慢慢猜慢慢把握所謂搞不懂就問人搞得懂就教人實在沒有人懂就去問神對這些學子而言並不隻是玩笑而已。
無數考生午夜夢回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就是朱熹那並不俊朗的外貌和並不魁梧的身材久而久之有些醒悟過來的人就開始問候朱熹的父母及祖先似乎這樣才能出口惡氣。問題在於罵完後還是要考啊不考就沒有官做這是實際的問題。
在固定的思維固定的模式下明的學子們開始完成他們的文章讓我們不得不驚歎的是在如此困難的環境下考生們仍然寫出了很多錦繡文章在下曾經看過兩篇八股狀元文文辭優美立意深刻想到這些文章他們是在如此多的限製下寫出的實在令我們這些後生晚輩佩服不已。
這些優秀八股文的作者巧妙的利用既有規則在有意無意間插入自己的觀點並運用優美的詞句表現出來他們無疑是這場規則競賽中真正的成功者。
八股考試的弊端是很多的選出的人才很多都是書呆子。著名的明朝學者宋濂形容過八股選出來的某些人才“與之交談兩目瞪然視舌木強不能對”活脫脫一副白癡麵孔。
但八股文還是有一定用處的比如吳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曾經寫道“八股文若做的好隨你做什麽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可見八股文是很多文體寫作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限製下很多優秀人才更能脫穎而出如後來的徐階、高拱、張居正哪一個不是八股文拿高分的?這些人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總的看來這一製度還是弊多利少禁錮人們的思維害人不淺啊其影響深遠直到近代人們還以考過八股為榮比如陳獨秀和當時的北大校長蔣夢麟都是前清的秀才陳獨秀曾經問蔣夢麟考的是什麽秀才蔣夢麟回答是策論秀才陳獨秀非常得意哈哈大笑說自己考的是八股秀才比策論秀才值錢。蔣夢麟連忙作揖。大家從中可以看到八股有多麽大的影響力。(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