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製度後的秘密
字數:1670 加入書籤
上麵我們介紹了朱元璋時代的一些重大事件是時候對明初的製度作一個概括性的介紹了這些製度對整個明代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在這些製度背後隱藏著一個秘密而這個秘密就埋藏在朱元璋的心中。
朱元璋和明朝法製建設
說起法製建設大家可能很難把這個現代化的觀點和封建君主聯係起來但朱元璋實在是個了不起的人他不但製定了完備的法律還成功的普及了法律。
我們之前說過朱元璋製定了《大明律》並規定了五種刑罰分別是笞、杖、徒、流、死。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小竹棍打人、大木板打人、有期徒刑、流放、死刑。當然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他是不會滿足於這幾種處罰方式的這五種隻是正刑另外還有很多花樣之前已經介紹過這裏就不多講了。
而在明初的普法教育中最重要的並不是《大明律》而是一本叫做《大誥》的書這到底是本什麽樣的書呢?為什麽它比《大明律》還重要呢?
所謂《大誥》是朱元璋采集一萬多個罪犯的案例將其犯罪過程、處罰方式編寫成冊廣泛散。那麽為什麽朱元璋要推廣《大誥》而不是《大明律》呢?隻要細細分析我們就可以現朱元璋確實是個厲害的人物。
根據法理學的分類《大誥》采用了案例應屬於判例法這麽看來朱元璋還頗有點英美法係的傾向。朱元璋正確的認識到要老百姓去背那些條文是不可能的而這些案例生動具體。個個有名有姓老百姓吃完了飯可以當休閑讀物來看就如同今天我們喜歡看偵破故事一樣更重要的是裏麵還詳細記述了對這些犯人所使用的各種酷刑如用鐵刷子刮皮、抽腸、剮皮等特殊行為藝術足可以讓人把剛吃進去的東西再吐出來然後誓這輩子不犯法。
把犯人的罪行和處罰方式寫入《大誥》並起到警示作用實在是一種創舉。
但問題還是存在的因為當時的人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文盲占人口的大多數沒有希望工程讀過小學(私塾)的已經很不錯了大家在電視上經常可以看到城門口貼著一張告示一個人讀無數人聽並不是因為讀的那個人口才好而是由於大家都不識字這是符合客觀事實的老百姓素質低即使是通俗的案例也很難普及。
朱元璋再有辦法也不能代替那麽多的老百姓去聽去讀。這實在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但奇人就是奇人朱元璋用一個匪夷所思的辦法解決了問題。
他的辦法具體操作如下:比如張三犯了罪應該處以刑罰縣官已經定罪下一步本來應該是該坐牢的去坐牢該流放的流放但差役卻不忙他們還要辦一件事那就是把張三押到他自己的家中去找一樣東西找什麽呢?
就是這本《大誥》如果找到了那就恭喜張三了如果本來判的流放就不用去了回牢房坐牢如果是殺頭的罪那就能撿一條命。
反之家裏沒有這本書那就完蛋了如果張三被判為流放罪差役就會先恭喜他省了一筆交通費然後拉出去哢嚓掉他的腦袋。
其實從法理上說家裏有這本書說明是懂得法律的按照常規知法犯法應該是加重情節。不過在當時而言這也算是朱元璋能夠想出來的最好的方法了。
朱元璋通過這種方式成功的普及了法典雖然具體效果不一定很好但他畢竟做出了嚐試。(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