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應變

字數:6821   加入書籤

A+A-




    大明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淩晨京師皇宮西苑豹房內。

    南巡途中的正德於清江浦垂釣不慎落水受寒由於當時已經是九月天氣江水寒冷加之正德已經被女色掏空了身體這一病就再也沒有起來身體每況愈下隻有匆匆忙忙的回京雖然太醫們盡心治療但一直沒有起色十六年整個春天正德皇帝都沒有臨朝也沒有主持祭祀典禮可見他的病情非常嚴重這讓在他旁邊服侍的太監們十分憂

    寢室內精妙小巧的銅爐小鼎燃點著名貴香料輕煙嫋嫋升起彌漫在豪華的房內正德皇帝正安靜的躺在床上臉色十分的蒼白沒有一絲血色猶如風中殘燭一般。

    “張永、穀大用。”正德皇帝虛弱的叫喚道越感到身體無力的他似乎覺得自己準備應該交待些什麽正德皇帝的聲音雖然微弱但是張永與穀大用兩人一直在寢宮外聽候差遣格外留心房內的動靜一聽到傳喚連忙輕快步入房內。

    “皇上奴婢在您有何吩咐?”兩人俯聽命說道。

    “朕疾至此已不可救了可將聯意傳達太後此後國事當請太後宣諭閣臣妥為商議便了從前政事都由朕一人所誤與你等無涉。”正德皇帝用輕微的聲音說完這句話輕輕的閉上眼睛臉上恢複安詳的神情似乎睡著了。

    “奴婢遵旨。”兩人磕頭說道半響之後沒有聽到任何聲響小心翼翼的抬頭觀望現正德皇帝靜靜的躺在床上臉上奇跡般的帶著血色可謂紅光滿麵兩人心中一涼但也不敢有所驚動之意張永輕輕的叫喚幾句皇上見正德皇帝還是沒有反應。壯著膽子慢慢移到龍床旁邊探向正德皇帝的手腕。片刻之後麵呈如喪考妣之色。

    “皇上歸天了。”張永放聲痛哭起來而穀大用心裏雖有準備但聽到張永的話悲傷之間從心底溢出默默的流淚。

    回顧正德皇帝一生很難說得清楚他是一個什麽樣子的人貪杯、好色、尚兵、無賴。所行之事多荒謬不經為世人所詬病同時他又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應州大敗蒙古軍隊精通佛學會梵文還能禮賢下士親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甚至癡情於藝妓。

    雖然不入大內但是仍時常上朝聽政。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不願上朝時就通過司禮監傳達自己地聖旨命內閣執行即使他遠在宣府的時候還是特別強調雖然大臣不許前來但奏章要一件也不許少地送到宣府說明正德皇帝躍然做出了許多荒唐地事情但在權力上一點也不糊塗對權力抓得很牢。是個英明之主。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正德。卻很難看到一個完整的他其實。明代自英宗正統朝以來國勢漸弱如果正德能夠兢兢業業盡心盡力是完全有可能做一代明君而成為中興之主功垂史冊但他恣意妄為的行徑卻失去此良機。

    “大用按皇上旨意你前去通知太後。”片刻之後張永拭幹眼淚悲哀說道:“我去向各位大學士稟報此事。”

    “張公公切記秘密行事不要走漏了風聲事關重大等太後與大學士來齊之後再決定皇上後事。”久經宮廷政變穀大用小心謹慎的提醒道。

    “你放心咱家明白。”張永也是個厲害的主當年橫極一時地劉瑾就是栽在他手裏其實也怨不得兩人如此小心謹慎誰叫正德皇帝英年早逝連個後代都沒有而且生前並沒有指定皇位的繼承人如今正德身死諾大的帝國沒有一個合法的君主如何不讓兩人心驚膽戰地謹慎行事。

    不得不說張永與穀大用不愧是久經考驗之人出寢室之後臉上絲毫沒有露出半點破綻仿佛正德皇帝平安無事一樣吩咐宮女近侍沒事不要進去打擾皇上歇息兩人揚長而去步伐沉穩不緊不慢如同平時一般。

    請人的時候根本沒有透露事實真相隻是說皇上有請共商國事誰都知道皇帝現在正病倒在床上召集大學士們進宮商議國事那是很正常的行為誰也沒有懷疑個個欣然前往心裏還想著等下對皇帝匯報哪件重要事情。

    待幾位內閣大學士依禮進入皇帝寢宮後忽然驚訝的現皇太後正俯在龍床上報著正德皇帝悲泣幾位大學士心中一震馬上明白到底生何事情紛紛跪倒在地流淚痛哭起來而張永知機的在眾人痛哭的時候悄悄的把寢室門掩上悲痛不久之後張永把正德皇帝的遺旨向眾人宣讀一遍幾位大學士磕頭領旨悲哀之色也減少許多。

    “皇上幡然辭世哀家心裏十分悲傷此後國事就托付給幾位卿家了。”太後泣不成聲說道心裏充滿淒涼之意十六年前先皇去世留下太後與正德皇帝孤兒寡母但正德皇帝貪玩成性經常不在宮中與太後地關係不怎麽好但兒子在總算有個念想現在唯一的兒子去世太後真地成為孤家寡人了。

    “太後節哀臣等自當盡心。”幾位大學士異口同聲說道。

    “楊卿家你身為內閣輔一直為皇上倚重以後國事就交由你與各位大學士斟酌處理哀家就不過問了。”太後沒有過多的權力欲望輕易的把行政大權交給內閣然後吩咐道:“哀家要在這裏陪皇上一會爾等且先退下。”

    幾人領命退出寢室在張永與穀大用的引領下來到附近偏殿現在誰還有心裏離開皇帝駕崩而且沒有留下皇子嫡係帝位懸空未決當然要商議清楚但幾人剛受到皇帝突然逝世的打擊。現在都沒有恢複過來一時之間不知從何說起。

    “楊大人。現在當務之極是要確立新君不知楊大人有何建議?”幾位大學士的關係還算和睦既然太後說由楊廷和為主幾人也沒有什麽意見。

    “新君且先稍候再言現在老夫最為擔心的卻是京城安危。”楊廷和憂慮的說道。

    “楊大人何出此言?”大學士毛紀驚訝說道最近沒有聽說京城附近有什麽動亂之處啊如果有的話他早就接到消息了。畢竟內閣成員就是負責為皇帝解決朝廷政事地底下官員有什麽情況都要匯報給他們知道。

    “輔大人說地可是江彬?”穀大用輕輕說道。

    “正是如此如今江彬在威武團練營用事手握兵權。如有不臣之心京城危已。”楊廷和嚴肅說道:“在此風雨飄搖之際朝廷決不可動蕩。”

    “那依大人之意應該如何處理此事?”大學士梁儲詢問道知道楊廷和心裏恐怕已經有了決斷隻是沒有說出來罷了。

    “皇上遺詔。”楊廷和不動聲色的說道卻讓其他人大為震驚誰都知道正德皇帝駕崩地時候隻說過一句話。根本沒有留下任何旨意。

    “楊大人此舉恐怕不妥吧?”毛紀遲疑說道。

    “事宜從急。為了朝廷安危著想在下讚成楊大人之言。”一直默不作聲的蔣冕出言讚成說道其他大學士聽後也沒有表示反對意思相當於默認楊廷和地主張張永見眾位內閣學士沒有反對便知機的奉上筆墨紙硯楊廷和也不推辭思量片刻之後執筆一揮而就。

    詔書內容無非是罷威武團練營營兵回團營。邊兵皆散遣還原鎮;盡革皇店。軍門辦事官校悉還衛所;哈密、吐魯番、佛郎機諸貢使俱給賞遣回國;豹房番僧以及少林僧、各匠役教坊司樂人、南京快馬船諸非常例者。俱予罷遣放還四方進獻女子、停止京師不急工務收宣府行宮金室歸入諸內庫都是革除正德期間的一些弊端楊廷和寫完之後傳給幾位大學士觀看大學士們紛紛點頭讚同。

    “張公公麻煩你走一躺把詔書呈送給太後若是太後沒有異議那就請她用印蓋章以待我等詔示天下。”楊廷和拱手說道正德皇帝雖然駕崩但是寶璽玉印可不是誰都可以輕易碰觸的。

    “咱家這就去。”張永知道事情緊急也不敢耽誤拿起楊廷和寫好的詔書輕快的向寢室內走去。

    “國不可一日無君各位同僚覺得該擁立誰為天子?”梁儲慎重說道以前他曾經向正德皇帝建議過讓正德從旁係宗室子弟中選擇二三人放在宮內加以培養作為將來皇儲人選如果正德有了自己的子嗣那麽就將其送回這種想法既可以穩定人心又保證了皇權可以順利地傳承因而得到了很多朝臣地一致讚同。

    可惜正德不讚成這個提議對此不予理睬當時正德皇帝尚不到三十歲身強力壯精力充沛他不相信自己會沒有子嗣再說現在選立藩王之子弟不就是向天下人宣告他不能生育的事實嗎?那怎麽能成!因此武宗拒不立儲。

    聽到梁儲的話幾人沉默起來雖然誰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正德皇帝沒有子嗣而且沒有其他兄弟立誰為君真是讓他們感到非常為難。

    “楊大人可有主意?”身為輔大臣就應該在這個時候出來為眾人分憂解難的毛紀問出眾人地心聲。

    其實在梁儲提議挑選港藩王子弟入宮為皇儲之時楊廷和心裏曾經有過一個人選現在在此機會正好向眾位大學士述說希望得到他們的讚成。

    “太祖皇帝傳下的《皇明祖訓》有言:兄終弟及誰能瀆焉。”楊廷和拱手說道:“今天子無嗣無兄無弟隻有從孝宗皇帝嫡係尋找皇儲了。”

    “楊大人言之有理卻不知楊大人心中可有人選?”蔣冕詢問道天子不是誰都可以當的如果不符合其他大臣之意恐怕不能服眾。

    “湖廣安6興獻王長子乃是憲宗之孫孝宗之從子大行皇帝之從弟。按序當立。”楊廷和嚴肅說道他提議的朱厚。從宗係上講與正德皇帝的血緣關係最近如果擁立他為天子其他人雖有異議但也不好反駁。

    “興獻王世子是憲宗皇帝孫輩中齡最大者當年隨父進京時老夫曾經見過性情沉穩頗有皇家氣度。可立為君。”梁儲讚成說道朱厚在王府時受過良好的教育興王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平時也重視對兒子地教育。所以相對於深宮長大的皇子在王府中長大地朱厚自然有更強的獨立能力與主見梁儲看到後當然覺得不錯。

    其餘幾人相互觀望之後也覺得這是個不錯地人選紛紛點頭讚成一事不勞二主又讓楊廷和再寫一份遺詔出來“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後與內外文武群臣合謀同詞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

    傳閱詔書之後幾位大學士並沒有現什麽問題便一起前去呈給太後太後聽到幾位大臣的匯報後。也沒有異議。當場予以批準接下來順理成章地討論去湖廣安6接駕的人選來。這事非同小可迎駕的人選非常重要。

    “禮部尚書毛澄必定要前往。”蔣冕說道禮部掌管國之禮儀還有什麽比迎君更重要的這個可以肯定下來而內閣大臣也肯定要有一人前往。

    “梁學士可否親自前去迎君?”看著白蒼蒼的梁儲楊廷和心裏有些猶豫擔心他因年老不願意前去楊廷和身為輔在留在朝中主持國事他希望蔣冕留下來幫他而毛紀又要負責正德皇帝地後事一時之間隻有讓梁儲前去了。

    “事孰有大於此者敢以憊辭。”梁儲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中貴勳戚中誰可前去?”迎立新君肯定少了不皇親國戚地份但皇親國戚實在太多了派誰去也是個問題。

    “定國公與附馬都尉崔元賢達清名可一同前往。”毛紀提議道眾人也沒有意見。

    “穀大用你與韋彬、張錦也與各位大人一同前往聽候他們吩咐。”皇太後最後也表自己地建議說道幾位朝臣雖然不怎麽情願但是誰也不想違背太後的旨意穀大用當然欣喜的接旨。

    “鳴鍾召集群臣頒布皇上遺旨。”楊廷和淡淡吩咐下來。

    湖廣安6在漢口采購完畢張信一行人滿載而歸揚帆起航返回安6王府張信靜靜地站在船舷旁春風拂麵感到十分的愜意舒服。

    “張典簿這次給娘娘帶回幾種名貴稀罕的香料回去之後娘娘肯定很高興。”崔文走上前對張信興致勃勃的說道難道出王府一次崔文見識到繁華之地心裏異常興奮。

    “娘娘高興肯定少不了你的賞賜。”張信微微笑道這個崔文雖然機靈可惜有些滑頭不及黃錦那麽有自知之明。

    “能為娘娘辦事那是小的的福份怎麽能要賞賜呢。”崔文言下之意已經把功勞歸功於自己不關張信什麽事情。

    張信笑笑並沒有計較崔文這點小伎倆自從一年前在眾人不解疑惑的目光中張信毅然決然地拒絕赴京城參加會試堅決留在興王府任職差點與親朋好友翻臉張信在王府的地位根本沒有人可以撼動了。

    張信做出這個決定地時候溪山村村民、州學教諭、學正、同窗學子包括王府中的一些人紛紛聚集起來希望能勸阻張信的行為袁方還揚言要與之絕交但張信絲毫不為所動直至袁方他們黯然進京張信還是沒有回心轉意。

    最後莫學正出來說道張信年紀還小再學習三年也好到時進京赴考把握更大這場風波才算平息下來但也給他們的關係蒙上一層陰影張信如願以償的返回興王府正當眾人以後事情就此結束的時候張信卻向朱厚明示自己願意正式成為王府的官吏。

    這可不是玩笑之語以張信舉人的身份朝廷可以正式授予官職給他如果張信一旦在王府出仕那就是斷絕科舉的途徑不可能入朝為官而且這樣做明顯地就是把自己地前程與興王府緊緊的綁在一起。

    此言一出王府上下紛紛對張信側目而視誰都以為憑張信地才學隻要努力奮鬥遲早考上進士到時是何等的錦繡前程現在為什麽自毀前程呢?袁宗皋更是極力反對但是張信心意已決反對之人也隻能無可奈何接受事實。

    待朝廷的任命下來之後事情已經確定蔣妃當場宣布把綠綺許配給張信等到興王守喪之期結束後兩人馬上完婚事情傳出後有些自以為是的知情人紛紛歎氣紅顏禍水起來英雄難過美人關之類的話也傳揚開來這此流言蜚語並沒有對張信產生任何影響反而讓張信得到朱厚與蔣妃的更多信任。(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