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獻策
字數:7232 加入書籤
離朱厚登基已經過去六天了崔文與黃錦已經隨新君進宮服侍袁宗皋被賜封為吏部侍郎一職6鬆父子與其他護衛已安排到錦衣衛鎮撫司內工作而張信與其他幾位仆役被安置在京城某個驛站內居住一連幾天沒有人理睬他們可能是因為進京的時候朱厚還在生張信的氣一路上根本沒有心情理會他所以禮官們對張信也沒有在意就把他當成普通仆役隨意安置。
“張典簿我們以後該怎麽辦?”幾個王府仆役感到很迷茫被人閑置幾天誰的心裏也不好受經過商量之後一起來找張信想知道以後的情況。
“放心過幾天皇上一定會記起我們的。”張信安慰說道心裏卻非常的後悔早知道那時不應該多嘴好好的進京享福就可以了現在淪落到這個地步張信心裏真不是個滋味啊難得真的惹皇帝生氣了。
“皇上政務繁忙若是一時之間沒有想到我們那我們該怎麽辦?”仆役之中也會有見過麵世的人而且十分有自知之明所以憂慮的說道。
“放心怎麽說我們也是興王府的舊人禮部肯定會妥善安置我們的況且還有袁長史呢他老人家總會記得我們吧。”張信雖然懊悔但卻沒有失去信心如果朱厚真的不來找自己那說明自己在興王府的兩年是白待了還不如就此去找沈園然後一起回湖廣做自己的大商人。
“張典簿說的是。”仆役們想想覺得也是紛紛欣喜而去。
京師紫禁城乾清宮
朱厚現在感到非常的氣憤登基為帝時的喜悅心情蕩然無存即位來的六天朱厚感覺自己就像是個扯線木偶一樣什麽事情全由朝臣做主自己隻負責用印蓋章。這種被人忽視的感覺讓朱厚心裏十分不舒服。
特別是在今天朱厚向朝臣提出要給興王與王妃上尊號。但得到的結果卻讓朱厚怒火中燒按照內閣大學士楊廷和、禮部尚書毛澄的意思朱厚自己宜稱孝宗為皇考。改稱興獻王為皇叔父興獻大王興獻王妃為皇叔母興獻王妃對興王和興王妃一律自稱侄皇帝。同時建議把益王地第二子朱厚炫繼興獻王後襲封為興王。
這樣的安排就等於將興王惟一地兒子朱厚過繼給孝宗為子而正式成為正德皇帝的弟弟以繼承皇位。再將益王的兒子朱厚炫過繼給興王繼承興王位聽到這個安排朱厚當時地差點就與朝臣翻臉。但多年的王家禮儀教育讓朱厚強行克製著心中的怒火隻有淡淡地吩咐道:“事體重大再討論說來聽。”說完退朝而去。“黃錦他們居然讓朕更易父母真是太過份了。”朱厚臉色極差語氣十分惡劣非常不滿意今天朝臣的提議。
“皇上息怒。”黃錦侍在一旁惴惴不安的勸慰卻不敢對朝臣有任何評論黃錦記得非常清楚。剛進宮的那一天。禮部官員就對他和崔文提出警告進宮後隻有盡心服侍皇帝。其餘關於朝政的事情一律不許幹涉不然劉瑾就是他們的先例。
“黃錦你說朕該如何應對?”朱厚感到非常地茫然整個宮中也隻有黃錦是自己的人其他宮女太監都讓朱厚非常疑心不敢信任他們。
“奴婢不知請皇上恕罪。”黃錦臉色頓時白了連忙跪下說道心有餘悸的警告還未從黃錦心中淡化現在朱厚這一問黃錦如何敢胡言亂語況且以他現在地見識還真沒有辦法應對這種問題。
“起來吧。”朱厚淡淡吩咐道心裏也懊悔怎麽會詢問黃錦這種問題前朝劉瑾之禍自己應該牢記於心的。
“謝皇上。”黃錦小心翼翼的起來偷望了朱厚一眼然後輕輕提醒說道:“皇上奴婢雖然不知但袁大人應該明白如何處理吧。”
“袁宗皋他也沒有辦法。”朱厚無奈說道在太和殿議事的事情根本沒有袁宗皋說話的餘地無論是威望和資曆袁宗皋都沒法和內閣大臣們相提並論更加不用說要出來反駁大臣們的意見了。
“袁大人不行不是還有張……典簿嗎?”黃錦語氣輕微的說道說完之後忙垂頭看地心中惶恐不安起來誰知道皇上現在是什麽心思一路上都沒有理會張信難道他真的生氣了不想再見到張信?其實黃錦也不想提張信的但想起張信在王府時對自己地照顧以及提議自己隨皇上進宮黃錦覺得自己應該回報他。
“黃錦宣他來見朕。”
聽黃錦提及張信朱厚心中有股說不出地滋味來在他心裏終於有個難解的心結但想起張信在興王府兩年來地所作所為朱厚決定把張信找來給他一個辯解的機會。
“皇上奴婢不知張典簿在何處。”黃錦心中一喜但馬上遲疑起來進宮之後根本不知道宮外的事情張信現在身在何處黃錦還真不清楚。
“去袁大人那他肯定知道。”朱厚隨意說道。
而事情卻出乎朱厚的意料黃錦從袁宗皋那回來後卻沒有張信的消息這幾天袁宗皋忙著接任吏部職務事情也沒有時間處理其他事情所以沒有留意張信的去向。
“皇上6千戶也不知道張典簿的下落。”再轉一圈後黃錦回宮複命道。
“給朕去找。”朱厚真的生氣了熱血上升到臉部顯得非常激動。
“啟稟皇上據奴婢的猜測張典簿的下落應該要去詢問禮部的官員。”黃錦俯聽命後向朱厚說出自己的猜測與其漫無目的的找還不如鎖定一個目標。
“什麽意思。”朱厚冷靜下來淡淡的問道。
“與皇上一起進京地尚有幾名仆役。是由禮部安排他們去向的張典簿應該也在其中。”黃錦小心匯報道。但也不怎麽肯定。
“哼”
朱厚莫名其妙地冷哼一聲心裏不知為何突然安定下來恢複淡然的模樣。吩咐黃錦說道:“讓6鬆到禮部詢問一下然後召他來見朕。”
皇帝的旨意誰人敢違逆6鬆接到命令之後。二話沒說直接殺到禮部在禮部官員詫異地目光中打聽到張信的下落然後在禮部一個小吏的帶領下拐彎抹角來到一個偏僻地驛站裏總算見到張信本人了。
“6千戶大人恭喜高升。”張信笑嗬嗬的說道:“今天前來可是準備邀請我們一同去參加慶賀宴會的。”
6鬆上下打量著簡陋無比的驛站。心裏也不禁有些生氣禮部居然這樣對待王府的舊人聽到張信的調笑6鬆心情舒暢微微一笑。對張信說道:“張典簿皇上召見。”
進宮麵聖並不件簡單地事情經過重重的檢查進入宮門之後再由黃錦的引領下到達皇帝居住地地方乾清宮乾清宮大殿正中設屏風、寶座、禦案於平台之上而朱厚正坐在寶座之中。
“臣參見吾皇萬歲。”張信身為王府典簿。官居正九品。按理說可以稱臣了。
“免禮平身。”朱厚臉上飄過一絲喜色。但馬上恢複平靜隨後揮手示退左右宮女太監隻留下黃錦一人在旁服侍。
“謝皇上。”道謝之後張信乖乖的站了起來後退在一旁皇帝麵前根本沒有他坐的地方況且張信已經考慮清楚既然已經來到京城在這個未知的環境之中也隻有緊緊的跟隨朱厚才能保證自己的身家性命不然其他都是扯淡。
隻有死過一次日人才知道生命的可貴張信可不再希望無緣無故再把小命給弄丟了特別是在這個君權至上的時候皇帝身邊可以有忠臣、直臣、奸臣、佞臣但絕對不可以有知己朋友至朱厚登基那天起張信已經深深明白自己應該如何做眼前高高在上的朱厚已經不再是在興王府中亦友亦徒地興王世子而是身居九五之尊地天子。
朱厚何嚐不在感歎在自己麵前恭敬肅立之人在一個月前還和自己言笑無忌為什麽自己現在會心生顧慮朱厚陷入沉思之中既然皇帝不言誰敢貿然說話乾清宮大殿頓時安靜起來。
“朕問你烏皓夢兆是怎麽回事?”沉默片刻之後朱厚這才淡淡的詢問這個問題已經擱在他心裏好久了自從張信說自己做地夢和他一樣之後朱厚一直心存懷疑這到底是真是假如果不解開心裏這個結朱厚在麵對張信時心裏總是覺得很不自在他非常不喜歡這種感覺而問出這句話也顯示出朱厚的城府未深不然也不會這樣直接詢問而是旁敲側擊。
張信聽到朱厚的問話心裏不由哭笑不得起來原來朱厚對自己這樣冷落的原因居然是這個神棍果然裝不得啊張信也不回答皇帝的詢問而是從情中掏出一個錦囊打開從錦囊裏拿出一張紙條雙手呈上。
朱厚疑惑的接過黃錦奉上的紙條仔細一看原來是在武昌的羅掌櫃寫給張信的飛書傳訊說羅掌櫃自己無意中在知府那得到一個消息就是正德遺詔的內容羅掌櫃不知真假連忙飛書給張信再看紙條的落款日期居然和信使到來那天一樣。
“為何當時不向朕匯報。”朱厚心裏的那個糾結立刻煙消雲散起來笑意一閃而過之後佯怒責斥道。
“臣當時不知事情真偽正好皇上當時要臣解夢臣因此故弄玄虛還請皇上恕罪。”張信行禮之後繼續說道:“待袁大人怒斥臣之後朝廷信使就來了臣也沒有來得及向皇上匯報之後一直為瑣事耽擱直到現在。”
“袁大人教訓的是你這個輕浮的性子是該收斂一下了不然以後還會如此誤事的。”朱厚老氣橫秋的教訓道。
“微臣遵旨。”勢比人強張信也隻有乖乖的俯聽命。
“黃錦。賜座上茶。”解開心結後的朱厚感覺心裏非常喜悅。微笑的吩咐道謝恩之後張信坦然的安然入坐。看著張信恢複平日熟悉地動作朱厚心情覺得十分舒服而且這感覺還是毫無理由的。
“卻不知皇上召臣前來所為何事?”回答朱厚幾句閑話之後。舒緩心裏緊張地情緒張信微笑詢問起來一看朱厚的神情就知道他肯定有事情找自己。
“黃錦把事情說一下。”朱厚暢快的心情頓時變得低落起來沒有心思再重複述說那件事情聽完黃錦地轉述之後。張信慢慢的思索起來以現代人的觀點來看朱厚與朝臣基本是屬於吃飽沒事幹閑著無聊地類型。居然為了一個稱號弄出這麽大的陣勢來。
“你覺得朕該如何應對?”朱厚露出期待之色。
“楊學士乃是國之棟梁統領百官輔助朝政既然他不同意這說明皇上之意或有遺漏之處交由朝臣再議即可。”張信輕輕的眨眼說道:“事情是可以慢慢討論的直到大臣們認同皇上的意思即可。”
“朕明白了。”朱厚真的清楚了由於剛剛登基自己地威信未立怎麽可能與在朝中經營數十年的大臣相爭。隻有暫且妥協了。
“皇上。尊號之事暫且擱置朝中上下肯定會給您一個滿意的答複地。”張信恭敬說道:“臣認為皇上當務之急。是要用舊臣、清言路這才是治國之道。”
“用舊臣、清言路。”朱厚喃喃自語馬上領會張信之意如果把以前被貶職或者罷官的大臣召回來他們肯定會對自己感激涕零之餘豈不是忠心耿耿為自己效力清言路更是好現在朝中都是幾個人在說話有的人心裏肯定會不舒服如果大開言路的話朝中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正是如此因劉瑾、錢寧、江彬之流的汙陷致使前朝許多忠義之臣蒙冤皇上可遣人召之回朝與之處理政事。”張信微笑說道:“前朝謝遷、楊一清、費宏等無一不是忠心耿直之良臣清吏皇上若用之天下可大治。”
“張……卿家言之有理朕明日即遣人相召。”朱厚心情變得舒暢起來臉上露出笑容越覺得自己找張信來議事是英明之舉。
“聽聞平定寧賊之亂的王守仁也頗有才幹皇上也可召之進京加以任用。”張信思考半天現自己認識的名臣還真是稀少啊想舉薦幾個都想不起來。
“準了。”
良久之後張信才從乾清宮裏出來隨著侍衛離開紫禁城走出宮門的時候張信這才現天已暮色自己已經在宮中待有幾個時辰了一陣夜風拂過張信打了個寒顫心裏忽然想到皇權果然非常容易變得一個人的性情。
如果是以前地世子朱厚根本不會在意自己故弄玄虛說什麽夢見他頭變白而現在地皇帝朱厚居然為了這個對自己如此冷落可見這反差有多大幸好現在朱厚的心結打開了張信慶幸起來同時再次提醒自己要時刻謹慎著不要泄露天機。
回到驛站後張信隨便應付幾個仆役地追問然後回到房裏蒙頭睡覺起來就知道侍候皇帝是件不容易的差事自己才進宮幾個時辰就覺得筋疲力盡起來張信一邊想著一邊安然的進入睡眠之中。
待第二天起來時就接到一個意外的消息朱厚的旨意來到賜張信進士出身即日起授予翰林院侍讀一職而且還賞賜一座府坻領旨之後張信有種巨大的幸福感從九品提升到六品可不是連升三級這麽簡單。
此時內閣輔家裏楊廷和正與兒子楊慎討論朝中之事。
“父親您覺得皇上召前朝舊臣回來到底有何深意?”楊慎楊廷和之子少年就非常聰穎十一歲能詩十二歲擬作《古戰場文》、《過秦論》令人皆驚歎不已正德六年殿試第一被賜為狀元性情耿直經常上書進諫當時在位的正德皇帝。
“皇上此舉深得朝中上下擁護乃是老成謀國之策能有什麽深意。”楊廷和淡淡說道知道自己這個兒子性情太過剛直並沒有明白其中玄機但這種事情楊廷和自己也不好坦誠的直言以對。
“皇上如此英明在父親的輔助下肯定會成為一位有道明君的。”楊慎興奮的說道他現在是翰林院修撰經筵講官每日都要為朱厚授課開講經典道義當然希望自己能培養出一個為作為的君主來。
“但願如此吧。”楊廷和想起昨天反駁尊號之事時朱厚眼睛裏流露出的不滿恐怕這件事情沒有這麽容易了結。
“父親皇上今天封一個叫張信的人為翰林院侍讀。”楊慎可沒有想到那麽多語鋒一轉像是無意般的說道。
“興王府舊人從龍之功可以理解。”楊廷和淡淡笑道明白兒子這是看不過這種事情又想上書直諫但這類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楊廷和也不想多加幹涉。
況且在楊廷和心裏張信不過是一個小人物而已隻要他安守自己的本份楊廷和也不會因為這種小事與皇帝對著幹況且翰林院侍讀不過是個閑職而已又沒有實權根本不用在意這種事情。
嚐試挖坑卻現好難填。(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