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手段

字數:8074   加入書籤

A+A-




    翌日清晨在張信的熱情接待下霍韜與張璁吃過早餐然後才心情舒暢的離開張府原來張信還想留兩人在府中吃午膳的但是兩人實在不好意思再繼續逗留借故說還有事情要辦委婉拒絕張信的挽留。

    “張兄沒有想到張侍讀居然這麽平易近人根本沒有他們議論的那麽傲慢啊。”霍韜口中說的他們是指六部的其他官員他們平日談論之時說到張信總是以輕蔑的口吻評論張信隻不過是運氣好才得以占據高位有時還在質疑張信的人品問題。

    “霍兄所言極是。”經過一晚張璁也開始與霍韜稱兄道弟起來“若非是親自目見耳聞如何能分辨其真假啊況且議論此事之人不過是凡夫俗子罷了怎能知道事實真相。”

    “有道理沒有想到我也與濁人計較起來這豈不是自貶身份。”霍韜玩笑道:“其實張兄的運氣也不錯。”

    “有相士說我大器晚成看來還是有幾分道理的。”張璁自嘲笑道昨晚宴會的目的兩人都是心知肚明張璁心裏非常感激袁方他們隻要與張信扯上關係以後雖然不能說可以平步青雲但是以後的仕途肯定會順暢許多。

    “這次沾張兄的光我在這裏謝過了。”霍韜很有自知知道昨晚之事如果不是因為張璁恐怕也輪不到自己遇上這種好事霍韜雖然為人正直但在官場上混誰也不會介意再上一層台階的。

    “霍兄言重了。我們也是托別人的福而已。”張璁可不敢接這禮怎麽說霍韜也是自己的上級領導以後可能還要在人家底下混怎麽也要給人家麵子兩人相視一笑之後也沒有興趣對這個話題再聊下去欣然分手而雲。

    “子誠謝謝你。”書房中袁方感激說道昨晚地事情袁方心中明白張信已經非常給他們麵子。能這麽熱情的招待來客。而且沒有自持身份看不起人要知道憑張信現在的地位哪怕矜持一些也沒有人覺得不妥。

    “子直你太見外了。”張信微笑道也沒有對這件事情表意見他們之間無須這麽客氣。“時辰也不早了我到宮裏處理些事情。”自從上次去內帑後直到現在還沒有再去過怎麽也說不過去。

    與袁方告別之後張信慢悠悠的往皇城方向走去雖然說張信官居六品但是還沒有參加朝會聽政的資格所以才可以起遲一些其他有這資格的官員就慘些。天還沒有亮就要起來到午門外等候升殿日落才能歸去當然也有人不覺為苦反以此為榮希望過這樣日子的人如過江之鯽。

    “子誠。”進入皇城經過太和殿的時候張信忽然聽到有人在叫喚自己。定眼一看卻是袁宗皋立刻肯定是早朝已經結束了不然袁宗皋也不會這麽有空的。

    “袁學士。”張信連忙上前行禮道聽說自己在外的十幾天裏袁宗皋天天派人來詢問自己地情況而自己回來之後卻忘記向袁宗皋報個平安真是不應該啊。

    “真不知如何說你。”袁宗皋歎氣道:“外出辦事也不與家人說聲鬧得滿城風雨什麽時候你地性子才沉穩些。”

    雖然在外人看來張信似乎非常的少年老成。但是袁宗皋卻明白。張信不時肯定會鬧出些動靜來性格遠遠沒有表麵看起來的那麽穩重。

    “讓袁學士見笑了。”張信不好意思道。上次確實是自己失策思慮不夠周詳差點讓沈園受苦以後肯定要吸取教訓而且也沒有告訴皇帝一聲禦史言官的奏折已經擺滿在龍案上如果不是朱厚壓著張信恐怕已經被除職嚴辦了。

    “以後哪怕事情再急也要知會我一聲不準再出現類似的情形。”袁宗皋板著臉教訓道兩年時間的融洽相處袁宗皋已經把張信當成自己家人非常不希望他再出狀況張信心生暖意當下誓言旦旦的指天保證起來。

    “看你地模樣怕是還有事情要辦我就不耽擱了明天記得來我府上一次。”看來袁宗皋不打算這麽輕易的放過張信。

    “沒有問題。”張信爽快的答應下來看到袁宗皋氣色有些不好不由關切說道:“袁學士現已入秋了北方天氣轉寒你可要保重身體啊。”

    “這點小事還用不著你來操心有空多到我府上幾次就好了。”袁宗皋樂嗬嗬說道顯然是想多教育張信幾次讓他牢記這次的教訓。

    與袁宗皋問候之後張信心情舒暢的走到內帑房內帑太監們見到張信紛紛上前見禮自從皇帝把幾個內帑太監頭目處死之後其他的太監們已經明白風向已經徹底改變隻有臣服現在的皇帝才能有活路。

    太監們永遠是最容易明白見風使舵這個道理既然皇帝任命張信管理內帑那麽說明皇帝對他們不信任所以他們隻有緊緊的依附在張信揮下再通過張信向皇帝表忠心太監們自然不敢對張信有所敷衍塞責。

    況且現在負責內帑的太監都是從新從其他部門調來地自然明白前任的下場哪個不是戰戰兢兢的工作雖然說人為財死但連財還沒有見過就死掉那也太冤枉了。

    “鮑忠。”看著眼前煥然新的內帑太監張信自然明白怎麽回事看了下由太監奉上的內帑新太監的花名冊張信隨意點起名來。

    “奴婢在。”鮑忠連忙上前恭順說道。

    “你也是內帑地老人了以後內帑銀庫的鑰匙由你掌管。”張信輕描淡寫的說道自己不可能隨時在宮中錢庫地鑰匙還是放在宮中安全。雖然把鑰匙丟了也不至於出事情畢竟銀庫在宮裏而且守衛森嚴但是能確保無誤當然最好。

    “謝謝大人提攜。”鮑忠感激涕零說道以前掌管銀庫鑰匙的是內帑太監的領現在張信又讓他負責這件事情鮑忠當然明白怎麽回事也更加堅定自己當初向皇帝效忠把內帑太監密議的內容泄露給皇帝知道的選擇沒有錯不然不知道自己何年何月才能坐上這個位置。不隻是張信明白事理。鮑忠也明白皇帝上張信管理內帑也是無奈之舉以後總歸會把這個權力收回的隻要自己努力效忠皇帝證明自己地忠誠待張信離任之後自己理所當然地接任內帑太監領。

    “隻要忠於皇上。皇上自然不會虧侍你們的。”張信意味深長地說道任用太監不可能要求道德品質隻要他明白到底是在為誰人效忠就行而且太監並不是禍害地根源像永樂帝一樣一生信用太監但也沒有弄出什麽亂子來隻要手段高明太監一樣可以利國利民。張信對朱厚非常有信心。

    “奴婢謝恩吾皇萬歲。”鮑忠哪裏不知道該怎麽做接到銀庫鑰匙之後連忙朝乾清宮地方向行跪拜大禮感恩戴德起來其餘太監都用羨慕嫉妒的目光盯住鮑忠。恨不得馬上取而代之。

    “皇上對內帑的重視我在此也不用多言前些時候內帑出過什麽事情想必你們也清楚。”等太監們平靜下來之後張信這才慢慢的開口說道:“希望你們能有所警示莫要辜負皇上對你們的期望。”

    “奴婢遵旨。”太監們馬上收斂眼神嚴肅認真的恭敬說道有些人目光之中還透露出一絲驚恐之意。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也不例外。”張信微笑說道:“我的行事風格與他人有所不同之處。就隻能委屈你們了當然。我也不會勉強你們都能接受若是不習慣地話我可以稟明皇上讓皇上把你們調到其他監司去。”

    張信越是笑得溫和太監們的心裏越是凜然深受宮廷陰謀的影響太監們很難輕信於人根本不會相信張信之話反而認為他這是笑裏藏刀如果真有人不識趣上前要求離開的話張信肯定會翻臉不認人的。

    就算張信說的是真話但是事情捅到皇帝那裏給皇上留下壞印象那以後怎麽還在宮裏混待遇淒慘不說指不定哪天腦袋搬家也不稀奇在皇宮之中太監們的生命都如螻蟻一般主子們隨手就可以把他們捏死。

    “請大人盡管吩咐奴婢們自然照辦。”鮑忠諂媚笑道他深信其他太監肯定不會有異議的新官上任抖威風是件正常之事侍張信離開之後鮑忠自己也不介意再在其他太監麵前擺下架子。

    “既然如此那我可要明言了。”張信這才想起這裏不是後世的公司人員流動非常正常如果沒有意外地話這些太監在內帑恐怕要工作直到生老病死根本沒有其他道路可走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下崗調動太監如果下崗這說明他要麽是犯錯要麽是沒有任何的用處對於沒有用處的太監其下場可想而知。

    “請大人指示。”太監異口同聲說道也想聽聽張信所謂的與眾不同的行事風格到底是怎麽樣地是否在誇大其詞。

    “能寫會算的請舉手。”張信微笑朗聲說道底下太監齊刷刷的一片手臂高舉。

    不要以為太監都是沒有文化之人雖然說大太監劉瑾是個文盲但也不能因為否定其他太監沒有文化當初明朝開國之時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止太監之禍特別規定宮中的太監不能讀書寫字預防他們偷看宮中的機密然後泄露出去。

    但是到了明宣宗時期事情就有了變化宣宗覺得自己每天批閱的奏折實在太多想找些人來幫忙但是對朝廷的文官不信任想起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太監。幹脆就從太監裏挑選幾個忠誠之人幫自己批閱奏折。

    後來現太監們居然不識字宣宗隨之起了讓太監們讀書認字的念頭設立了內書堂收容了十歲以下地學生兩三百人司禮監總督任校長教師由德高望重地長者擔任有時也請翰林院的學士來教導學生。

    太監學生所研讀地課本是《百家姓》、《千字文》、《孝經》及《四書》、《千家詩》、《神童詩》之類評定成績的標準是以背誦能力和字體的工整度成績特別低劣和犯規者。由老師登記在成績表上交給總督。由總督予以懲罰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第一個開始專權的宦官王振就出自內書堂。

    而內帑這麽重要的地方也離不開抄寫記錄能進入內帑的太監當然也會幾下子能寫會算那是很正常地事情。

    “如此甚好我還在擔心人手不足呢。”張信滿意說道。太監懂寫會算起碼可以使用得心應手也怪不得宣宗皇帝讓太監讀書訓字。

    “有事情大人盡管吩咐奴婢們雖然比不上大人才學出眾但還是粗通文墨地。”鮑忠謙遜說道這話可能有些自貶畢竟從數千太監中脫穎而出進入內帑任事算術知識肯定要比一般太監要強可能比民間的秀才還要懂事呢。

    “鮑忠。宮中有多少個監局司?隻要是向內帑伸手要銀子的都給我列出來。”張信吩咐說道先弄清楚內帑的支出情況這才容易管理啊。

    “請大人過目。”聽到張信的命令後鮑忠與太監們討論起來經過翻查資料把名單都寫了出來交給張信。除去管理太監的二十四衙門之外其他太監部門零零碎碎加起來三十多個每個部門每月要支付的銀兩有多有少多則過萬少則數十兩。

    “以後每個監局司都做個獨立地帳本。”張信最煩的就是內帑的帳目實在是太過雜亂今天記一筆明天再記一筆非常淩亂讓人難以查詢。其實以前的內帑太監都清楚這個道理。隻法這這樣易於弄虛作假所以這個光榮傳統一直流傳至今。

    “後宮的嬪妃們每月的用度俸錢也作如此處理。”張信繼續說道:“京城每個衛所軍營。將領俸祿以及京城勳爵也要單獨記錄我的要求就是最好做到每個人都有他個人的帳本哪年哪月哪日哪時在內帑中領取多少銀子都要記錄在案。”

    張信這話說起來簡單但是在沒有電腦的明朝做實施起來非法困難如果按張信地說法太監們起碼要作成千上萬個帳本這工作量非常龐大。

    “大人這也太……。”不說內帑太監在心裏報怨連鮑忠也覺得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是否覺得這任務艱巨不想實行啊?”張信微笑道心裏也認為在古代這種條件下實施這個方案確實很難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大人並非奴婢們想偷懶隻是想要達到大人的目標沒有三年五載的時間恐怕大人的想法不可能實現。”鮑忠好意提醒道。

    “誰說讓你們負責這事情了。”張信笑道:“通過下去除了後宮的娘娘們之外其他人等或者監局以後若是想從內帑領取銀子叫他們自己做個帳本來要一式兩份一份留在內帑一份讓他們自己保留以後來領取銀子時要我們雙方簽字印章之後才可以領錢。”

    “大人這怕是不太妥當吧。”鮑忠還是不怎麽明白張信地意思眨眼說道:“京城將領與勳爵眾多若是鬧到皇上那……。“能有什麽不妥隻不過是讓他們做個帳本而已又不是什麽大事情這也是為了方便管理內帑為皇上分憂難道他們這也不情願。”張信不在意說道:“三天之內若是沒有見帳本送到內帑那休想從內帑中拿走分毫銀兩。”

    “大人簽字印章是什麽意思?”鮑忠按照張信的意思開始寫通知寫到這個時有些不明白不由得詢問張信道。

    “以後從內帑領錢的規定改了。除了皇上的手諭之外還要確認對方的身份經過核實無誤之後要讓對方負責人簽字畫押免得事後說我們內帑貪汙受賄或者汙蔑我們克扣銀兩到時白紙黑字寫明看他們還有什麽話說。”張信微笑道似乎完全是為了內帑太監們地清譽著想。

    “大人已經按照你的意思寫好告示。請過目。”鮑忠滿臉笑容道。其實在心中暗暗叫苦知道如果張信的想法成功以後內帑的油水恐怕不是那麽容易撈取啦。

    “不錯這且先放在一旁我地話還沒有說完呢。”張信地燦爛笑顏讓內帑太監們心中一涼不知道他又有什麽奇思妙想。

    “還是宮裏問題京城將領、各衛軍營的餉銀與勳爵俸祿都有定額。有沒有什麽吃空餉或者虛冒認領地事情不歸我管也輪不到我管那我隻好把注意力放到宮裏啦。”張信淡淡笑道:“而宮裏後妃們我不敢管那隻好管管內侍宮女銀錢用度的問題你們覺得呢?”

    “大人說的是。”內帑太監們哪裏敢說不是在鄙視張信欺軟怕硬地同時也非常佩服他居然敢明說出來也不怕人笑話。

    “知會宮裏各監局司庫在自備帳本地時候。順便給我個預算。”張信淡淡說道。

    “大人什麽叫做預算啊?”鮑忠疑惑問道。

    “就是讓他們總結下他們這個月花了多少錢都花在什麽地方下個月準備要多少錢然後把錢花在哪裏。”張信冷笑道:“內帑的銀子都是皇上的。可不能任由人揮霍無度沒有預算的部門下個月停止放庫銀。”

    “奴婢明白了。”鮑忠心中頓時掀起驚濤駭浪這簡直比上一個主意更加狠絕。

    “讓他們把預算做得詳細些如果讓我不滿意那麽再重做直到我認可為止。”張信輕輕笑道:“當然如果有人認為我是在吹毛求疵借故刁難的話。我也不否認。畢竟我這是在為皇上辦差事可能過於謹慎。這也是難免之事讓他們多多包涵你們也是如果認為我處事不當的話可以當麵指出來若是錯誤在我我絕不追究責任。”

    “奴婢們不敢。”太監們紛紛低頭說道隻有笨蛋才會相信。

    “你們現在不說實話也不要緊畢竟大夥剛剛認識待以後接觸久了你們就會逐漸了解我的為人。”張信和氣笑道:“其實我還是很好說話地。”太監們對張信的厚臉皮徹底無語根本不知道該用什麽話來回答他隻好再繼續垂沉默起來。

    “鮑忠把這告示拿去印刷數百份然後分別附上內帑的印章再派到剛才言及的地方日落之前必須把這事辦妥。”張信對太監們的辦事效率很有疑慮所以再次確認道:“如果你們人手不足的話可以向其他司局求助想必他們很樂意幫忙的。”

    “是的大人。”

    有太監在心中腹誹若是讓其他監司局庫的人知道這事地詳情不恨得咬牙切齒才怪哪裏會心甘情願的幫忙通過這件事情內帑的太監們也清楚的認識到眼前這位貌似溫和無害的翩翩公子其實心眼也不少手段比在宮中生活多年的太監更加高明而且對宮中地伎倆似乎非常熟悉太監們心中凜然在這位大人麵前以後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

    怎麽說張信這幾天也沒有在家閑著憑著錦衣衛的情報還有後世的管理知識要對付一群長年居住在深宮中的太監還不是綽綽有餘雖然還可能有疏漏之處不過隻要提高警惕以後再加以彌補想必管理內帑應該不會有什麽大問題。

    雖然不爭榜也爭不了但作者對月票還是很在意的嗬嗬(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