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無忌

字數:4715   加入書籤

A+A-




    \請到  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清晨,永璂聽到身邊細細的摩挲聲響,睜開眼,便看到紗帳外由宮nv太監伺候著更衣的乾隆,他坐起身,看著屋內的暈黃的光線,“皇阿瑪要去上朝了?”

    乾隆張開雙臂由宮nv替他整理衣袍,聽到永璂的聲音,便道:“時辰還早,你再睡會兒。”

    “皇阿瑪忘了,兒臣這會兒該去上書房了,”永璂掀開錦被,赤1uo著腳下床,想起從今日起,可能就會有不少八旗子弟失去遊手好閑的日子,頓時有了等著日後看熱鬧的興致。

    乾隆也想到上書房的規矩,讓幾個宮nv替永璂更衣,父子二人都在大大的銅鏡前站著,一個擺著帝王的威儀,一個清冷如霜。

    更衣完,草草用了早膳,永璂也不等乾隆先出men,自個兒率先出了乾清宮。

    乾隆看著永璂匆匆離去,忽然開口道,“吳書來,宮裏的那些傳聞,早些處置了,宮裏不需要那些多嘴的奴才。”

    “嗻,”吳書來退到一邊,心中卻為某位貴主兒歎息一聲。

    上書房裏,除了幾位皇子外,還有一個親王郡王之子,見到永璂前來,紛紛起身行禮,永璂微笑著還禮,言行舉止與他未成太子之時無異,讓這些貝子貝勒們心下暗暗讚歎一句。

    上書房中居長之人乃是五阿哥永琪,因他幾番觸怒皇上,前段時日的言行實在過於驚世駭俗,房中竟沒有幾人與他過於親近。

    永琪倒是經此一事,想通了很多事情,即使被其他人冷遇也淡然處之,這時見永璂進來,行禮並無半分怠慢,全然沒有曾經的爭鋒相對。這番動作落在其他人眼中,有覺得他識時務的,也有覺得他心思深沉的,但是無論如何,卻沒有人再想與他來往過密。

    永璂在位落座,他右手處便是永琪,他隻需偏頭,就能看到對方。順手打開國策看起來,腦子裏卻想著八旗的弊端,圈地,糧食,俸祿,國力,兵力,滿清對漢族有才之士總歸有些排外的,朝堂之上,真正能說上話的漢臣並沒有多少。但是漢人的王朝傳承幾千年,這些智慧是不容xiao覷的,清朝建立初期,為了鞏固滿人的地位,刻意打壓漢也有理由,可是到了現如今,還刻意打壓,反而是弊多於利。

    選賢莫問出處。永璂提筆,在紙上留下這幾個字,擱下筆,看了一眼,把這張紙rou做一團,扔到了一邊。

    永琪坐在一邊,觀察著這位十二弟,對方的臉上的神se並不像是一個不足十四少年該有的,他還記得去年這位十二弟還是一個憨傻的孩子,其他兄弟因為他是皇後之子,也不敢多加接觸,如今他不過失憶大半年的時間,這個十二弟已經變作人中龍鳳,身居太子高位,就連其他兄弟也對他馬是瞻。

    或許這便是各自的造化,他也沒有什麽好不甘心的,回想這幾年,他行為做派越驕縱,現在經此一事,倒是讓他清醒了不少。

    起起伏伏,終究也不過一個命字。

    坤寧宮,幾個嬪妃與皇後說著話兒,在座的都是嬪位以上的人,說話都十分有度,即使討好皇後,也做得滴水不漏,讓人看不出諂媚之意,正在興頭上,卻見一個太監走了進來,給眾位主子請安後道:“啟稟皇後娘娘,總督夫人與碩親王福晉遞牌子求見,”

    皇後一聽,知曉二人為那個害得永璂差點喪命的皓禎而來,麵se淡然道:“不長眼的奴才,沒有瞧見本宮與諸位娘娘有話要說,退下。”

    “嗻,”此太監隻恨自己拿了好處,此時聽了皇後的話,忙不迭退了出去。

    在座之人,雖身居深宮,但是對太子護駕受傷之事都有所耳聞,至於經過也打聽得七七八八,心下都明白,碩親王一家人此番是要落馬了。不過這總督夫人雖為碩親王福晉姐妹,卻不知避嫌,當真是蠢笨至極。

    紫薇與蘭馨都是養在皇後身邊的格格,見皇後神se不愉,便找著話兒逗皇後開心,不一會兒,坤寧宮裏又恢複了之前的熱鬧,仿佛所有人都忘記了碩親王福晉與總督夫人。

    此時朝堂之上,更是掀起了一股風1ang,乾隆帝看到彈勀碩親王的折子後勃然大怒,折子裏細數了碩親王數十條罪狀。又有人說碩親王長子如何仗勢欺人的,一個個罪責下來,竟是讓碩親王全家被斬也不為過。

    最後乾隆下旨讓富察皓禎斬示眾,又貶碩親王全家為庶民,剝奪其旗人身份。而又此時,對八旗子弟遊手好閑之事,十分不滿,竟是頒布了一道整頓八旗的旨意,此道聖旨一下,滿朝文武無不變se。

    家族中誰無後輩,這些條例下來,竟是讓他們的後輩們少了很多有待,可是若是有能耐,得到的榮耀卻是家族庇蔭所不能比的。人的貪心總是沒有邊際的,他們一麵擔心這道聖旨讓後輩之人得不到好處,又希望後輩中出現能人,為家族帶來無上榮耀。

    “皇上,這漢人…”

    “怎麽,眾位卿家竟是不敢保證自家子弟比不上漢人,”乾隆似笑非笑的看著出列的一個臣子,“朕見我們滿清八旗子弟氣勢不凡,在鬧市上也威風至極,到了這會兒怎麽又擔心起漢家子弟蓋過他們風頭,卿家不如替朕解解這個疑惑?”

    這個臣子聽到這話,後背一涼,軟軟的跪在了地上,他若是不讚同漢家子弟與八旗子弟一起訓練,豈不是承認八旗子弟不如漢人?此言如果一出,他們家族的年輕一輩,還怎麽入仕?

    眾臣不明白皇上怎麽突然有了這個主意,又不知道皇上心中所想,一個個都埋著頭,盯著地上,腦子裏卻在為各自打算。

    “千古帝王無數,有固步自封者,有選能為賢者。唐時太宗稱魏征為其明鏡,朕不敢與太宗自比,但是卻是希望大清長盛不衰,百姓安居樂業。眾卿家可知何為百姓?”乾隆視線掃過底下的大臣,“是大清的子民,滿漢蒙皆是我大清百姓,你們都看看這個!”

    眾臣抬頭,卻看到皇上指著光明正大這個牌匾,一時間怔忪。

    “光明正大!”乾隆從龍椅上起身,“朕要你們光明正大的做官,光明正大的得到榮耀,而不是靠著祖宗庇佑為非作歹,坐那不齒之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們自己多想想吧。”

    眾大臣聽到這話,想起當年這個牌子是由康熙爺掛上去的,那時候滿清八旗官員圈地斂錢貪汙者層出不窮,康熙爺在這大殿上,也說過這樣一席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個牌匾,他們日日見到,可是又有幾人問心無愧?

    經此一言,再無人有底氣對那道旨意有怨言,在場之人,誰也不會知道,這道旨意會為日後帶來多大的驚變。

    這道旨意一出,不到一日邊傳遍京城,不到半月,已經是整個大清都已經知曉。漢人青年胸有抱負者,皆是喜出望外,呼朋引伴趕往京城,隻望能一展宏圖。

    茶樓裏說書的,坊間jiao談的,都提到了這道旨意,一時間漢人老百姓對乾隆推崇備至。

    朝堂上的漢臣早在旨意頒的當日老淚縱橫,即便是劉墉之輩,也是紅了眼眶。

    乾隆從派往各地的監察人員手中拿到旨意頒後的資料時,心下也有震驚的,他沒有想到老百姓對他此舉竟是如此感激,一時間五味陳雜。

    “滿人漢人又如何,都是大清國之人,一國之人便是一家,”永璂從外麵走進來,臉上帶著一絲輕笑,“我們要國人心甘情願的為國效力,而不是威bi利you。老百姓本就是單純的人,他們想要的無非是安居樂業,吃飽穿暖,走在路上無人因他是漢人而欺辱,僅此而已。”

    乾隆抬頭看著永璂,放下手中的報告,“永璂倒是看得通透。”

    永璂倚在men邊,笑意不減,“因為兒臣與皇阿瑪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在兒臣心中,大清的皇帝不應該是滿人的皇帝,而是整個大清老百姓的皇帝。”

    乾隆聽到這話,看著永璂,他的太子言行間對皇權似乎並無顧及,他對八旗之人也無甚偏愛,明明是些大孽不道的言語,他卻覺得,這些話並非沒有道理。

    大清的皇帝,大清的百姓。

    原來在永璂眼中,隻要大清的人,於他竟是沒有差別的。

    一個長在深宮,身邊皆是旗人的皇子竟是能說出這種話來,這樣的胸襟他卻是不及的。

    這便是…他的永璂啊。

    膽大包天,卻又心若明鏡。

    即便如此言行無忌,他心裏…也是歡喜的。

    作者有話要說:=v=

    -\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