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書鋪
字數:3136 加入書籤
“我要是厲害,就不會找不到一個印刷作坊了。”
張正書無奈地說道,他在汴梁城中逛了這麽久,居然連一間印刷作坊都沒找到。甚至,連買書的地方都沒看到一個。不是說宋朝文教興盛嗎,怎麽會連買賣書籍,買賣文房四寶的地方都沒有呢?他也是鬱悶,這倒黴蛋的記憶裏,就沒有關於書店的任何片段,甚至連買文房四寶都不知道在哪可以買得到。這也難怪,那倒黴蛋就是草包一個,除了對豔詩豔詞感興趣之外,至於經典史籍?抱歉,一個字都記不住。
“小官人,你要找印刷作坊,是想買書嗎?”
來財也覺得奇怪,“剛剛我們走過的那大相國寺,那邊的東門大街一帶,就很多印刷作坊啊?而且,廟會上很多書商都在賣書啊,小官人你為何不到廟會上看看?”
喵喵喵?
張正書差點沒一個趔趄摔倒在地,這確實超乎了他的想象之外。
一個大相國寺的廟會,居然還有書籍賣?這讓他怎麽想象得到啊,就算是撓破頭估計都猜不到吧?“廟會上有書賣?”張正書不敢置信地問道。
“怎麽會沒有呢?”來財也覺得奇怪,他雖然來過汴梁城的次數屈指可數,但對於廟會的印象,卻是記憶深刻的。“大相國寺要印佛經,贈與香客啊,那些印刷作坊自然要在旁邊了。隻是後來,那些達官貴人都想自己印書,所以印刷作坊越來越多罷了。但萬變不離其宗,印刷作坊還是聚集在大相國寺的東門大街一帶。”
張正書一陣無語,這還有什麽好說的,逛廟會去啊!
果然,等張正書來到大相國寺東門大街一帶,果然看到了很多書坊。這些書坊,有的門前高掛“兌(悅)客書坊”的紅邊白布市招,有的還寫上“發兌古今書籍”字樣。此時正值大相國寺的廟會,來往人潮眾多,各種商販此起彼伏的叫賣聲,車馬行人來往不絕,熱鬧非凡。
根據來財說的,汴梁城中除了國子監和其他院、部大量刻書外,還有很多書鋪,都兼著印刻書籍的。前麵是書鋪,後麵就是印刷作坊。
來到東門大街的張正書,不由分說地闖進一家書鋪內。
這家書鋪,名字倒也氣派,叫做“勤卷堂”。“勤卷堂”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勤快地翻看書卷,暗示人們讀書有益。
讀書確實有益,但也得看是什麽書才行。
見身穿綾羅綢緞的張正書一進店,這書鋪的掌櫃就放大了眼睛。這可是貴客啊,要知道,雖然北宋的印刷業很發達,書籍的價格也下降了很多,但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的。起碼,一戶自耕農,起碼要三代人耕種,才能供得起一個讀書人。所以,書籍的價格不會便宜。這個時候,購置完一套四書五經,大概就需要兩三貫錢了,貴得令人咋舌。
但張正書仔細想想,似乎這個價格也算公道。首先,這個時候的印刷業,普遍使用雕版印刷。其次,這所印刻的書質量高,字體優美,紙墨精良,裝訂考究,校勘嚴謹不苟,版式疏朗悅目,起碼對得起這個價格了。畢竟,印書的作坊要給工人薪酬的,這裏的工人,包括有刻工、寫工、刊工、印工、表褙工等等,還有雕版的雕刻、紙張、油墨、裝訂等等成本,哪怕是印刷量極大的四書五經,賣這個價錢也算是很公道了。
怪不得這書鋪的掌櫃,見到張正書就兩眼發光,原來是以為有大主顧上門了啊!
不過,張正書卻讓他失望了,因為張正書並不是來買書的。
“這位小官人,我這四書五經,誌怪閑談,應有盡有!”
這書鋪的掌櫃,用最熱情的招呼,招待了張正書。
張正書也不含糊,隨手拿起了一本書,看了起來。
不得不說,古代由右至左的書寫、閱讀習慣,讓張正書很難去適應。勉強看了一會,還是放下了。不得不說,這印刷的質量還是可以的,雖然比不得後世的書籍,但是在現在這個時候來說,已經是世界一流了。
“小官人,這書不適合嗎?”
掌櫃的有點驚訝,看張正書的模樣,不是在上縣學就是在上州學,最不濟,應當也是在書社裏罷,怎麽會看不上這書呢?難道……掌櫃的腦子轉得也快,立馬神秘兮兮地說道:“小官人莫非要找的,是那些個圖書?”
“嗯?還有圖書?”張正書來興致了,報紙最厲害的是什麽啊,不就是圖文並茂嗎!現在北宋,不識字的人多了去。但是,如果圖畫簡潔易懂,恐怕連不識字的農夫也能看得了,那麽還愁報紙沒銷量?再說了,能印刻圖畫,就能登廣告。這廣告收入,才是報紙最大的經營收入啊!張正書越想越是這麽回事,而且他這報紙和別的小報不同,別的小報,都是發表一些朝廷尚未公開的“朝廷機事”,以及其他小道新聞,在這時候,是被禁止的。
元佑五年時,由禮部擬定對刻書的管理原則,製定具體管理條例:“凡議時政得失,邊事軍機文字,不得寫錄傳布,本朝會要、實錄,不得雕印,違者徒二年,告者賞緡錢十萬,內國史、實錄仍不得傳寫,即其它書籍,欲雕印者,選官詳定,有益於學者,方許鏤版,後印訖,送秘書省,如詳定不當,取勘施行,諸戲褻之文,不得雕印,違者仗一百。委州縣監司,國子監覺察”。
也就是說,凡涉及邊防、軍事、國家機密、時政的圖書、文字,北宋朝廷都開始嚴加禁印、流傳。不難看出,北宋開始嚴加管製印刻書籍的原因,與當時的政治、軍事、外交、內政有密切的關係。然而,禁網雖密,收效甚微。宋代時局多變,對圖書的管製也時緊時鬆,在印刷術發達的條件下,發行廣泛的書籍是很難禁絕的。所以,這也是小報屢禁不止的緣故。
但是,張正書的報紙卻不一樣,他可以絕對不涉及時事,卻能列舉數字點中北宋的弊端,還能提供有效建議,引導輿論。所以,張正書決定要創辦報名,還要征集文章來刊登,給文人稿費。就是不知道,在北宋這個時局,這份報紙能存在多久。
想到這,張正書有點迫不及待地說道:“且拿來看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