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窮秀才
字數:3277 加入書籤
來財很不明白,張小官人不就是辦了一期“小報”麽,怎麽會引起這麽大的轟動?看著已經掛上“京華報社”匾額的大門,看著來往的人群不斷打量著這宅子的行人,甚至還有人拿著最新的《京華報》,讓來財很是不解。
殊不知,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首先,張正書要出報紙的時候,恰好李行首就做了一番“大事”,讓整個汴梁城的輿論都火了起來。這就相當於後世某個明星,突然間弄出點什麽大動靜來,讓網絡都癱瘓那種。如果這都不懂得蹭熱度,那張正書就不是一個穿越客了。
在蹭熱度的同時,摻雜自己的私貨,才是張正書想要的。
首先呢,自然是為自己設計的灌溉係統打廣告了,可以自行灌溉澆水,在北宋這時候,是多麽稀奇的一件事。可以想象得到,一些嗅覺靈敏的人,已經到李家村去探尋真相了。汴梁城內外,地主還是挺多的。估計再過得幾日,等報紙傳到其他州、府、路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人慕名而來。
其次,自然是要大肆宣揚交趾的“富庶”了。這“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事情,在中國大地不知道上演了多少次。不然真以為中國那麽大的疆域是怎麽來的?不都是把周圍的,可以耕種的土地全都搶過來的?隻不過呢,在搶之前,還特別強調“師出有名”。如今交趾“無道”,屢次犯邊,宋朝可謂“忍無可忍”。“忍無可忍”怎麽辦,當然是打他丫的啊!
可惜,來財並不知道張正書打算,隻是守著一個偌大的投稿箱,卻見那些穿著儒袍的秀才,好似要過來,又心有疑慮的樣子。
“這位秀才,你遮莫是來投稿的?”來財壯著膽子問道。
被他叫住的秀才,遲疑了一下,然後走了上來:“這位小哥,投稿真的有一貫錢?”
“甚麽叫投稿就有?”來財認真地說道,“被刊登了文章之後,才有這一貫錢的!”
“原是如此……”
這個秀才看模樣就是很窮酸的模樣,一身儒袍都打著補丁。好在來財也是農家子出身,知道要供一個秀才讀書有多麽不容易,也沒有對他有什麽歧視。“你若是投稿,就快些。若是別人的文章搶先一步,那你的就不知要等到何時了。”
這個秀才猶豫了好一會,才一咬牙,從袖子裏掏出皺巴巴的幾張紙。這幾張紙,雖然是宣紙,但來財注意到,是次等的宣紙。估摸是造出來後就是殘次品的,也是人家都不要的。窮困的秀才,隻能拿這樣的紙張來寫字。甚至還有很多人,怕廢紙張,隻敢拿一根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
造紙業在北宋這時候,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布頭箋、冷金箋、麻紙、竹紙、凝霜、澄心紙、粟紙,甚至還有碧雲、春樹、龍鳳、團花、金花、羅紋紙、藤白紙、研光小本張、蠟黃藏經箋、鶴白紙、白玉版匹紙、香繭紙、歙紙、觀音簾紙、竹紙、大箋紙和各種彩色粉箋紙等,品種不可勝數。
雖然普通人消費不起昂貴的上品紙張,如澄心紙之類的。但是,一些普通紙張,尋常百姓也消費得起的。
在唐朝的時候,人們去廁所都還要用廁籌;但是到了宋朝,已經普遍使用紙張了。
然而,這個秀才卻沒錢買紙,看得出他已經拮據到什麽程度了。
“等等……”
張正書也注意到他了,從裏麵出來。
說實話,“勤卷堂”陳掌櫃找的那幾個秀才,水平遠遠達不到張正書的要求。就這麽兩天,已經寫了無數廢稿了。張正書讓他們寫海上絲綢之路的內容,他們扯經書典籍,扯微言大義……大哥啊,這是報紙,要賺錢的,你寫這個,鬼看啊?就好像後世一些不知道變通的報紙一樣,永遠是無比正確的內容,但是銷量卻一落千丈,最後還不是關門大吉?
所以說,內容永遠是報紙的靈魂。如果不是內容好,張正書寧願不出第二期了。
不過張正書也知道,有點為難這些秀才了。這些秀才幾乎是“五穀不分”的那群人,別說見過海船了,連大海是什麽樣子的他們都沒見過。
“算了,算了,還是提出地圓說吧,標題再起得標題黨一些,第二期的報紙還是有人看的。”
張正書知道,如果不能趁熱打鐵的話,可能報紙的熱度就下降了。他原本以為,刊印報紙是很輕鬆的事,結果還是要過了一天才好。這還是“勤卷堂”的工匠,通宵改製出來的雕版,還不包括有什麽插畫。要是有插畫,估計弄三天都未必能出版一張報紙。
“還是高估了這雕版的速度啊……”
張正書也是無奈,不過插畫隻是錦上添花的事,他的《京華報》最大的賣點,還是新聞,特別是宋朝人都不知道的新聞。這是張正書的優勢,因為他是穿越者,隻要把後世一些耳熟能詳的事情說出來,就又是一篇文章了。再輔以一些市井趣事,估計很快就會籠絡起一批忠實的粉絲。
這個秀才見一個小官人模樣的束發少年走了出來,低聲問道:“莫不是不許我投稿?”
“我是這‘京華報社’的主編,我先看看你的文章。”
張正書伸手出來,輕輕地奪過那秀才手上皺巴巴的宣紙。然而,攤開一看的時候,他驚訝抬頭一看,問道:“你今年幾歲?”
“回小官人,我尚有一年便束發了……”
言下之意,這個看起來已經有十七、八歲的秀才,居然隻是一個十三歲,虛歲十四的少年。
“你這文章,是自己寫的?”
張正書覺得很不可思議,原來他這篇文章,全是針砭時事——好吧,這個就有點虛了,真實的情況是,全都是在攻擊當今宰相章惇的。怎麽說呢,隻能說他是一個憤青,隻顧著自己嘴巴說話爽快。
不過,張正書覺得,他是一個可造之才。從他的字裏行間中,都能看出來,拳拳的愛國之心。這很是符合張正書的胃口,任何時代裏,都要有這樣的人,因為他們才是民族的脊梁。不過,這也隻能是暫時的參考而已。試想一下南宋大奸臣秦檜,一開始不也是看不出什麽奸相的?反倒是宋徽宗十分信任他,一路平步青雲,直到做了宰相後,才原形畢露。(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