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月娥

字數:3167   加入書籤

A+A-




    若真正論宋朝士卒的戰鬥力,其實不比任何一個朝代差,因為宋朝的士卒,完完全全是用錢堆起來的——因為宋朝有錢啊,養的兵多不說,裝備還是最好的。

    當然,這個最好的裝備,隻是相對來說。當遊牧民族進入了鐵器時代,其實和農耕民族也差不了太遠了。所以,宋朝喪失了最大的優勢。而且,再加上文官領兵,哪怕是士卒裝備好,武將指揮藝術高,也難免會失敗。這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啊!文人領兵,除了少數真的文武雙全的全才之外,宋朝但凡是文官領兵,鮮少有不吃虧的。

    宋朝缺馬,是事實。

    因為宋朝的稅賦,十之七八,都成了軍餉,實在無法再養馬養騎兵了。一個騎兵的裝備,起碼能養活二十個步兵。所以宋朝以步兵為主,偏生又招了太多流民進入禁軍,導致戰鬥力大幅下降。而宋朝真正能打仗的軍隊,偏生裝備極重,不是一般人能穿得起的,非得壯漢不行。宋朝步卒的鐵甲由鐵質甲葉用皮條或甲釘連綴而成,也就是典型的劄甲,重達這時候的宋斤八十多斤,相當於後世的六十斤了。再加上武器,幹糧,一個宋朝士卒,起碼要配上一名輔兵,才能具備戰鬥力。不然,這麽重的裝備,根本保持不了體力,機動性大大下降。

    所以,宋朝養兵多,真的是無奈之舉。

    從對待流民的方式就看出來了,除了老弱病殘以外,青壯都被招入了軍隊當中。

    “諷刺啊,諷刺!”

    張正書搖了搖頭,覺得這真是天大的諷刺。

    當今是文官的天下,文官不是最講究“三代之治,天下大同”的嗎?

    《禮記·禮運》大同章裏清清楚楚地寫著:“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瞧瞧,這滿地的乞丐,諷刺不?

    諷刺,太諷刺了。

    張正書心中冷笑,對那些官員的冷笑。那些官員,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談,卻從不會看到百姓最為困苦的一麵。他們錦衣玉食,出則乘轎,在家奢侈成風。隻懂清談,不做實事。隻會黨爭,不懂顧全大局。這就是宋朝的文官,哪怕是歐陽修,哪怕是文彥博,都是這樣的貨色。真正像範仲淹一樣,“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官員,真的是少之又少。

    這是大宋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

    如果大宋不是湧現出這麽多人才的話,那麽按照一個方向走,隻有一個聲音,那麽宋朝會無比強大。但是,宋朝就是因為人才迭出,誰都不服誰,悲劇就釀下了。“不過後世太祖說得好啊,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這黨爭,自古使然。但是,就沒見過宋朝這樣扯皮條,不幹事的。”張正書無奈地搖了搖頭,“既然他們不管,我管!”

    就在張正書感慨萬千的時候,迎麵而來一個瘦小的女子,低著頭對鄭時弼說道:“爹爹,三哥兒怕是不成了……”

    “怎生回事?”

    老丐鄭時弼急切地說道,“今日爹爹被那葉衙內攔住,也沒討到錢銀,更請不來郎中,唉,作孽啊!”

    張正書和曾瑾菡對視一眼,然後張正書開聲說道:“有人病了?”

    “嗯,應當是傷風……”這瘦小的女子抬起頭來,瞧了一眼張正書,又連忙垂下頭去,“小官人,這等汙穢之地,你乃千金之軀,莫要在此逗留。”

    張正書瞧得清楚,這小娘子其實長得隻是清秀,比之曾瑾菡都尚有不如。可能也是缺乏營養的緣故,一身破爛的衣服,遮住了瘦小的身軀。頭倒是梳理得整齊,可惜看起來,還是挺沒有精神的。皮膚倒是很白皙,估計是不見天日的緣故。雙唇沒什麽血氣,倒是一雙丹鳳眼非常好看。估計那葉衙內,也是看中了這小娘子的雙眼吧?

    “我去看看……”張正書不由分說,硬是擠到城隍廟裏,看到了一個小男孩,躺在茅草堆裏,渾身打顫,麵無血色的。

    曾瑾菡曾經讀過“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什麽的,也懂得一些醫術,急切地說道:“燒得厲害麽?”

    “嗯!”這小娘子低聲說道,“用水降溫,都不管事。”

    這時候,老丐鄭時弼苦笑道:“月娥,這人啊生死有命,盡人事,聽天命。接下來就看三哥兒自個的造化了……”

    張正書說道:“這有什麽看造化的,我去請大夫……不成,請到大夫來,說不得這三哥兒已經撐不住了。”

    說罷,張正書也不嫌三哥兒髒,矮身下去,把三哥兒背在背上,然後對曾瑾菡說道:“姝兒,你幫我扶著點,我送他到醫鋪看大夫……”在施藥就醫這方麵,大宋朝廷做得很不錯,起碼挺會收買人心的。時不時的,皇帝就會派出醫官義診,並免費放方藥。甚至在宋仁宗朝的嘉佑年間時,朝廷還專門每年給各州撥出專款,用於購買藥品,然後免費給貧民。

    到了熙寧變法時,王安石還專門設立了官藥局。官藥局的設立,也就是說藥品貿易由朝廷控製,經營藥品是朝廷盈利的機構,旨在防止藥商投機控製醫藥市場;其次是惠民防疫,通俗地講就是讓窮人買得起藥、治得起病,所以藥價較民間藥鋪低三分之一。最後,當然是為了增加稅收了。

    因為不以獲利為目的才使得藥品質量可靠,官藥局反而經營紅火,短時間就收回了成本。

    隻是,哪怕有義診,一些不在義診階段的窮苦百姓,得了急症還是難以獲得方藥。就好像這三哥兒一樣,突然就得了急症,如果再不施以針藥,恐怕就真的沒救了。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