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表(二)

字數:4259   加入書籤

A+A-


    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征。《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

    後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體係中位為最尊,《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玄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餘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

    從此三氣各生,據《雲簋七籖》和《道法會元》等道書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尊(元始天尊)治之;禹餘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

    文曰:此四種民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四種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寶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

    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餘天也,神寶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雲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略》雲: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

    同時,道教的三清尊神還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經的神化。《雲簋七籖》卷六《三洞經教部》說:《道門大論》雲三洞者,洞言洞也。

    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雲三洞。

    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

    根據《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關於清微神位的記載;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靈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

    *******************************************************

    元始天尊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道教開天辟地之神,元始天尊為上古盤古氏尊謂,稱玉清元始天尊,也稱原始天王。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神。

    《曆代神仙通鑒》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出現卻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並無元始天尊的說法,《太平經》《想爾注》等均無記載。

    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也無來曆可尋。根據道書的記載:最早出現元始之名的是晉葛洪的《枕中書》書中記載:混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遊於其中。

    後二儀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又經數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後庖羲,神農皆苗裔也。並曰: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上、中、下三宮。/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聖母所牿。

    此時,還隻有元始天王的稱呼。直到南朝時,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才始有元始天尊之號。該書第一階中位神為上台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稱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

    但是書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

    《隋書.經籍誌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諸神特性,稱他生於太元之先。認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到天地初開,授以秘道,謂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問相距經四十億萬載,所度皆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諸仙官。隋代道士為天尊取名為樂靜信。

    隋唐之時,遂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盤古真地位而掀起的說法。表明道教信徒對元始天尊的信仰。

    元始天尊關於元始天尊的名稱,《初學記》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際經》解釋說: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二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

    《曆代神仙通鑒》說: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認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

    根據道經的描述,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前。他的本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存在。

    每當新的天地形成時,天尊就會降臨人世間,傳授秘道,開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當新的天地開辟時,都有其年號,曰延康、赤明、龍漢、開皇等等,年號之間相距長達41億萬年。

    並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所居仙府稱為玄都玉京。

    玉京之中,黃金鋪地,玉石為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於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這種氣派顯然被人間帝王所效仿

    *********************************************************

    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之三處聖境,即玉清聖境(在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餘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合稱三清境;又指分別居住在上述三清境的三位至高神,即元始天尊(也稱玉清大帝)、靈寶天尊(也稱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三清之稱始於六朝,開始僅指三清境。三清之作為道教尊神,是伴隨著道教三洞經書說逐步形成的。

    *****************************************************

    四禦是僅次於三清尊神的主宰天地萬物的四位天帝。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後土皇地祇。四禦中最受崇拜的是玉皇大帝,又稱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為道教所奉的總執天道的大神,位居三清之後的四禦之。

    玉皇之名,見於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它在所列神譜第一中位玉清元始天尊之下,列玉皇道君,位居右位第十一;又列高上玉帝,位居右位第十九。

    在詩人們筆下,玉皇大帝是神仙世界的最高神,得道成仙者都須向它朝拜,群仙猶如世上皇帝之公卿,皆列班隨侍其左右。兩宋崇道,對玉帝的尊崇尤甚。次為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傳為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之神。

    三為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傳為協助玉皇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禦諸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神。四禦又有另一不同解釋,稱之為四極大帝,北方曰北極紫微大帝總禦萬星,南方曰南極長生大帝總禦萬靈,西方曰太極天皇大帝總禦萬神,東方曰東極青華大帝總禦萬類。

    據《靈寶略紀》稱: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誕於其國鬱察山浮羅之嶽丹玄之阿側,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元始乃與道君遊履十方,宣布法緣,既畢,然後以法委付道君,則賜道君太上之號,道君即為廣宣經籙,傳乎萬世。

    又據《洞淵集》稱: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隨迎,謂其無複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無而無,視之無象,聽之無聲,於妙有妙無之間大道存焉。道君即審道之本,洞道之元,為道之氣,即師事元始天尊,稱受道弟子焉。猶是老君稟而師之矣!

    居上清真境禹餘天中,降金科寶籙、三洞仙經,付經師鬱羅翹真人,傳教於萬國焉!上清、靈寶派新造作的太上道君,依然以道為根,體現了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的思想。後之靈寶天尊即由太上大道君衍化而來。

    哲學意義。

    快樂閱讀,請記住唯一地址(/)(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