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經略小東南二
字數:5333 加入書籤
***本章節來源六九中文 請到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今日第一更,繼續求推薦、收藏、會員點擊!!!
---------------------------------------分隔線------------------------------------
方誌敏不太能喝酒,不過劉疇西和劉英的酒量可都不小,四人在酒桌上,這麽一邊喝著正宗茅台,一邊聊著身邊事,不知不覺,兩瓶茅台就被喝得精光。
到最後,劉疇西和劉英都感覺有些頭暈了,尋淮洲還如沒事人一般。
倒是將方誌敏看得暗自心驚:這個尋淮洲,這次死而複生,不但本領大漲,連酒量也是大漲啊。
原來他的酒量也就是劉疇西和劉英兩人差不多,現在看著這模樣,我們三人加起來也不時他一個人的對手呢。
這尋淮洲還真的不知道是練得什麽功夫啊,居然這麽厲害。
尋淮洲可不知道方誌敏心裏正為他的酒量吃驚呢。
隻是看看時間不早了,也就和大家結束了酒席,這時,小田甜也早就吃飽喝足,在尋淮洲的懷裏沉沉地睡去了。
四人換了個有床的房間,讓小姑娘繼續睡覺,尋淮洲就和方誌敏兩人聊起了工作,而劉疇西和劉英則在一邊喝茶醒酒。
尋淮洲當前最關心的還是皖南根據地工作開展情況,還有就是當地糧食供應情況。
因為尋淮洲知道,徽州自古以來就是缺糧大州,在明清人口高峰時,當地年產米供給地方,不夠居民消耗三月之數。
經過太平天國後,徽州人口大減,現在徽州產糧雖然不能夠做到自足,可是從江浙一帶調糧已經不多了。
隻是隨著紅三方麵軍加上俘虜幾萬人湧進了徽州,當地糧食壓力立刻就會驟增。
因此,保障糧食供應,是關係到紅三方方麵軍能不能在皖南最終生存的關鍵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尋淮洲和方誌敏探討了許久,後來劉疇西和劉英也加入了討論。
其實關於糧食問題,方誌敏和劉疇西他們也考慮多日了。
這幾天在根據地建設的同時,方誌敏組織人對當前控製區的糧食種植和儲存情況進行了一次摸底排查。
根據目前的摸底的結果看,形勢還不時特別嚴峻,因為徽州地區一直是缺糧地區,因此,當地商家,比較喜歡囤糧據奇。
按當地幾縣現在的糧食儲備情況看,供十萬人部隊三個月左右應該是沒有問題。
可是三個月後,當地糧食就難以供應龐大人群的需要了,而且還會給當地居民帶來巨大的用糧壓力。
部隊要向在皖南長期生存,這糧食問題的確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當地糧食不能自給。長期一來,糧食都需要外運調劑。
而一旦皖南根據地成型,就算是能夠保衛住根據地不受大的破壞,可是也很難阻止國民黨軍隊對根據地的封鎖,糧食用外地調配看來是難上加難。
大家商量了好久,一時也沒有具體的辦法,最後還是尋淮洲說經濟上的事情不好解決,就用軍事手段來。
反正這麽多大活人,不能糧食問題給憋死。
我們既然不能在經濟上做到自給自足,那麽就用軍事手段來擴大自己的控製區。
反正是紅三方麵軍不但不能出現與民爭食問題,還必須保障老百姓糧食供應。
這就需要我軍,積極擴大根據地的範圍,保證核心控製區的穩定,同時還得要適時外線出擊。
這樣才能做到取食於敵,而不是爭食於民。
大家都認為尋淮洲的話非常有理,要想保證徽州糧食供應穩定,就必須要擴大根據地。
若是能將根據地延伸到浙江、江西和皖南三省周邊地區,在更大的範圍裏經略,那麽一來紅三方麵軍的戰略空間將會大大地將強,而來皖南地區的糧食問題也能得到緩解。
尋淮洲還和方誌敏交流了關於糧食種植的問題,尋淮洲根據後世知道的關於徽州地區的糧食種植資料看,認為徽州地區糧食種植搭配其實是相當合理科學,非常符合生態觀念。尋淮洲還給方誌敏等人詳細介紹了他根據後世記憶,對徽州糧食種植情況做了介紹。
徽州山地的二至三季間作結構是保護水土的良好植被,從初冬種小麥(古時山地極少種油菜),在來年春季麥行裏種黃豆,小麥剛收割種玉米,雨水最大季節裏,地裏有兩樁生長茂盛的農作物,這些都良好的人工植被,阻擋了水土流失。
農作物的結構和收割習慣保證了水土不流失古代徽州農作物是麥、豆、玉米、粟、這一類農作物雖是淺根係作物,但根係發達。
而且由於徽州的習慣收割其莖而保留根茬在地裏,因此把土垠牢牢地固定在土地裏,最大限度的保持水土不留失。
如梅雨季節小麥剛收割完(是割而不是拔,北方有些地方是撥)而留在地裏小麥麥樁又是抵當梅雨的最好屏障,最大限度的保護了水土不至於留失。
徽州自古以來不種或很少種塊根農作物,如紅著和土豆,這樣就避免了深翻土地。
免耕淺鋤的耕作方法是保特水土的科學習慣由於徽州的山坡地不宜於畜力耕作,間作製也不容許深挖,徽州的點播、免耕習慣是非常科學的,有效地保護了水土不流失。
而大西北,無論平川還是坡地一律是耕種,而且是深耕,這也是破壞山地水土的不科學習慣。
簡易梯地的排水設施是良好的坡地保土方式,而在徽州農民千裏耕作習慣裏,早就把山地因地製宜地修成一小塊一小塊梯地。
徽州雖多雨,但由於梯田的土地保護水土,因此還能比較好的保持水土不至於大規模流失。
秸杆還田是保持千年坡地肥力不減之科學方法,徽州農戶的莊稼,無論是高杆作物還是草本作物,收了糧食後的秸杆還要儲存起用於填畜圈。
徽州養豬養牛至今仍然圈養,圈裏還鋪上秸杆,這樣不僅豬、牛可保暖;還摳肥儲糞,作為田地的主要肥料,年年如此,難怪徽州使用了千年的土地仍然保持肥力。
因此,徽州的這種糧食種植方式,一定要鼓勵和保持,我們千萬不能做破壞生態禍及子孫的事情。
在聽了尋淮洲關於糧食問題的認識和關於徽州糧食間種的科學道理的介紹後,方誌敏和劉疇西他們對尋淮洲可真是非常欽佩。
他們怎麽也想象不通,尋淮洲這個還不滿二十三歲的年輕人,腦子裏怎麽能考慮地這麽周全,而且看起來對各地情況了解的也非常透徹。
這不能不讓他們心中感覺難以想象,最後,幾人不得不用天才就是天才,非常人所能看得懂的話語來說服自己了。
和方誌敏他們討論了糧食問題後,又交流起了根據地建設方麵的問題。
尋淮洲強調,一定要在皖浙贛邊區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作為實行人民戰爭的戰略基地。
根據中國社會發展的不平衡規律和中心城市反革命力量強大而革命力量弱小的特點,必須在皖浙贛邊區充分發動群眾,適當地進行土地革命,建立人民政權,使之成為保存和發展自己,消滅和驅逐敵人,長期支持革命戰爭的人力與物力主要來源的戰略基地和實現革命戰爭目的的重要依托。
同時,皖南根據地要實行波浪式的推進政策,逐漸將根據地擴大為解放區,以保證在農村積聚力量,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為即將到來的全麵抗戰繼續能量,同時為將來奪取全國政權奠定基礎。
在和方誌敏討論了糧食供應和根據地建設的一些其他問題後,尋淮洲又和方誌敏、劉疇西、劉英交流了一些皖南軍區地方部隊的編製和建設問題。
對於地方部隊編製和建設問題,方誌敏、劉疇西和劉英都說出了比較好的設想,尋淮洲也根據自己後世的一些經驗,給予二人一些理念上的啟迪。
尋淮洲特別強調,地方部隊的建設要立足於保境安民,要緊貼群眾。除了各縣發展全脫產的一個地方警備團以外,還要大力發展半脫產和不脫產的地方預備役和地方民兵部隊。
在皖南核心根據地要建立起人民戰爭的立體架構,要讓任何敢來侵犯的敵人,都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尋淮洲特意強調了在皖南核心根據地要堅決貫徹毛主席關於全民皆兵和人民戰爭的理論。
尋淮洲強調,要發揚廣大主席的人民戰爭理論,堅決依靠人民,充分動員人民。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動員與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參加和支持革命戰爭,是開展人民戰爭的基本條件。
中國革命要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打倒反動統治階級中,把全國人民大眾動員和組織起來,把國內和國際上包括敵方人民在內的絕大多數人爭取到革命方麵來,組織最廣泛的統一戰線。
因此,必須根據不同戰爭時期的不同任務和特點,靈活地製定對敵鬥爭策略,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敵人。
同時要正確處理人民的長遠利益與暫時利益的關係,把戰爭的勝利發展和適當照顧人民的生活聯係起來,以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支援和參加革命戰爭的積極性,以武裝鬥爭為主與其他鬥爭形式緊密配合。
-\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