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老秦人的憤怒
字數:4610 加入書籤
***本章節來源六九中文 請到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蒼頭看完信,疑惑層生。蒙毅似乎謹慎過頭了,要麽就是故意誇大其辭。
寶鼎的事從頭至尾沒有牽扯到鹹陽任何一方勢力,就算他的身份被揭穿,有人懷疑到大王身上,但因為此事一直在暗中秘密進行,善後之策也做得滴水不漏,鹹陽完全有能力將其徹底掩蓋,何至於如此驚惶不安?
蒼頭把羊皮書信遞還蒙恬。
“公乘,請你告訴我真相。此事關係重大,如有失禮之處,還請諒解。”蒙恬麵帶笑容,客氣地說道。
公乘是秦二十等爵中的第八爵,也是中低層軍官最高的爵位了。再往上就是第九爵五大夫,隻有官長、將率一級才能授予。就黑冰台這個秘軍機構來說,像蒼頭這樣的中層軍官升到第八爵公乘算是到頭了,再想往上升,蒼頭就要積累軍功,把官職升上去,比如出任黑冰台的正副長官。在秦的官製中,爵位名有時候就是官職名,所以在官員們的日常交往中,以爵位互稱最為普遍。
蒼頭猶豫不決。他是黑冰秘兵,蒙恬是統兵大將,兩者沒有任何隸屬關係,他把真相告訴蒙恬,等同於泄漏王國機密,依照大秦律,這嚴重違法,會受到嚴懲。雖然他本人和蒙毅的私交不錯,又是上下屬關係,但國尉府並不直接領導黑冰台,僅憑這份私人書信就擅自泄密,後果嚴重。
黑冰台因為它的特殊性,秘兵隻要拿到令符便握有相當大的特權,為了監督和控製秘兵的特權,所以它要接受三重領導,一是丞相府,這是行政上的領導;一是國尉府,這是軍事上的領導;還有就是郎中令,這是接受君王的直接領導。郎中令是九卿之一,掌宮殿,掖門戶,主管侍從郎官,負責皇帝左右的警衛。其長官侍從於君王左右,一般都由君王最為親信的大臣擔任,事實上郎中令才是黑冰台的直接控製者。
現在的郎中令是誰?陽泉君羋宸,華陽太後的弟弟,秦王政的舅大父。
假若蒼頭回到鹹陽,首先要稟報郎中令羋宸,再由他轉奏大王,同時向丞相昌平君羋啟和國尉尉繚詳細稟報。羋啟和羋宸都是楚係外戚,顯然,蒙氏兄弟有意搶在楚係外戚之前知道代北一事的真相,從而拿出對策,掌握主動。
蒼頭心裏鬥爭激烈,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蒙氏兄弟會不顧一切後果,率先找到自己,並逼迫自己說出真相。
這真相能說嗎?姑且不說真相的事,就說泄密一事,假如自己泄密了,那等同於自己選擇了王係。這時候能站隊?郿城“孟西白”是本土老秦人的中堅力量,無論在朝堂還是軍隊裏,都是如此。如今鹹陽鬥爭激烈,家族長者一再告誡軍政兩屆的子弟,在形勢沒有明朗之前,不能站隊,絕對不能站隊。
老秦人一係的勢力相當龐大,但也是最不穩固的一股勢力,勢力中的各大家族派係因為各自的利益需要,常常會被其它勢力所拉攏,繼而影響到政局的發展。當年武安君一案就是典型的例子。武安君一案牽涉到老秦人當時兩個最為顯赫的家族,白氏和司馬氏,結果在關鍵時刻,部分本土老秦人屈服於昭襄王的權威,幫助昭襄王支持以範睢為首的關東外係,導致武安君白起被殺,國尉司馬梗被罷黜,老秦人一係遭到重創。
這也是其後楚係外戚卷土重來,短短時間內便再度崛起的重要原因。
老秦人一係在楚係外戚的打壓下,義憤填膺,於是先後有了成蛟兵變和嫪毐之亂。
成蛟算什麽?夏太後這位韓國公主又有多少實力?嫪毐什麽東西?趙太後這位出身趙國豪族的富家女在鹹陽沒有根基,上麵還有華陽太後,她又有多大的權勢?姑且不說成蛟兵變了,就看看嫪毐之亂中死了多少大臣就知道嫪毐之亂的根由了。當時有衛尉竭、內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多位大臣被梟首,其後秦王政要禁錮趙太後,斷絕母子關係,結果又有二十七位大臣自尋死路,冒死進諫,被殘酷處死,梟首示眾。
秦王政再殘暴,也不至於為了大臣們的進諫而一口氣連殺二十七位大臣,這其中所掩藏的秘密不言自明,這是一次清洗,一個派係對另一個派係的大清洗。
可以想象一下,這些大臣的背景是什麽?他們會是楚係外戚嗎?肯定不是,兩次平亂都是由掌權的楚係外戚發動的。他們會是山東外係嗎?肯定也不是,當時最大的山東外係的代表人物相國呂不韋就是楚係外戚的中堅力量,由此可以推想到當時的山東外係大臣決不會參予叛亂。
結果不言自明,兩次叛亂的背後推動者都是本土老秦人,原因很簡單,他們遭到了楚係外戚和山東外係的聯手打壓,利益受到了嚴重損害,王國更是被“外人”所操控,這是老秦人絕對不能容忍之事。
成蛟兵變,老秦人在軍方的勢力遭到清洗;嫪毐之亂,老秦人在朝堂上的勢力又遭到清洗。二十五年之中,老秦人連遭三次重創,其實力損失之大,可想而知。
老秦人在昭襄王時期最為輝煌,隨著白氏和司馬氏的驟然敗落,隨著成蛟兵變和嫪毐之亂的失敗,老秦人的實力日漸衰微。老秦人不行了,翻不起大浪了,楚係外戚和山東外係的親密關係隨即宣告結束,然後呂不韋自嚐苦果,被趕出鹹陽。權力需要製衡,三足鼎立未嚐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可惜呂不韋的山東外係缺少了王權的有力支撐,當他配合楚係外戚重創了老秦人之後,馬上步其後塵,飲恨收場。
今日形勢明擺著,王係孱弱,楚係外戚一家獨大,山東外戚隻能仰楚係之鼻息,老秦人則靜觀其變,再也不敢輕易出手了。
=
蒙恬很有耐心,坐在那裏靜靜地等待。
蒼頭的背後可是郿城“孟西白”,這個三氏同宗的大族是老秦人絕對的中堅力量,一個傳承了三百餘年的大家族,一個為秦國奮戰了三百餘年的大世家,即使在當今七國當中,也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大王需要老秦人的支持,需要郿城“孟西白”,然而,自昭襄王一怒之下殺了武安君白起,老秦人和王族之間,郿城孟西白和贏姓秦氏之間的信任便出現了裂痕。隨著楚係外戚的重新崛起,隨著楚係外戚利用成蛟兵變和嫪毐之亂大肆清洗老秦人,雙方之間的信任更是降到了最低點,甚至可能是大秦曆史上的最低點。
老秦人不信任自己的君王,認為君王沒有統治王國的能力,把王國拱手讓給了“外人”,而年輕的君王則認為老秦人恃功自傲,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君王的權威,無視大秦國的安危。雙方的信任基礎給一連串的政治風暴徹底摧毀,矛盾愈演愈烈。
楚係外戚為了防備老秦人的反撲,把老秦人趕出了權力核心,年輕的君王放眼四顧,身邊唯一能夠信任的人也就剩下蒙氏兄弟了。
蒙驁是齊人,文武雙全,深受昭襄王的器重。因為出身問題,他自然被歸屬到山東外係,不過他是軍方將領,尚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昭襄王駕崩,孝文王守孝一年,繼位三日升天,莊襄王繼位。莊襄王以呂不韋為相,呂不韋理所當然要重用蒙驁。在軍方,除了同為山東外係的蒙驁外,他還能相信誰?
蒙驁為上將軍,為大秦征伐四方,立下赫赫戰功。蒙恬蒙毅兄弟就是在這個時候,在呂不韋的特意安排下,成為秦王政的陪讀。三個人年紀相仿,從小到大,十幾年的友誼,彼此非常信任。
蒙驁戰死沙場,秦王政和呂不韋失去了軍方的支柱,不得已的情況下,秦王政和呂不韋硬是違背了大秦律,破格提升蒙驁的兒子蒙武,授其假上將軍之職,為秦軍統帥之一。同時,以蒙驁的次子蒙嘉為中庶子,陪侍於大王左右,為大王出謀畫策。(中庶子,戰國時國君、太子、相國的侍從之臣。)
一眨眼,七年過去了,期間爆發了成蛟兵變和嫪毐之亂,接著呂不韋又被趕出了鹹陽,楚係外戚獨攬大權,大王處處受製,處境艱難,而尤其讓大王痛苦的是,他身邊無人可用。
大秦三大勢力中,楚係外戚第一,本土老秦人第二,山東外係第三,但山東外係隨著呂不韋的倒台,一蹶不振,當年追隨呂不韋的山東士卿大多離開了秦國,留下來的諸如李斯等人雖然才華出眾,但勢單力孤,難以給大王以助力。其它諸如魏人尉繚、姚賈,齊人茅焦,衛人頓弱等,都是新晉山東外係,初到秦國,根基不穩,短期內也無法幫助秦王逆轉頹勢,隻能苦苦支撐,伺機尋找機會。
機會終於還是找到了。國尉尉繚獻策,為武安君翻案,先把老秦武人拉過來。有了老秦武人這個龐大的助力,秦王就可以控製軍隊。有了軍隊做後盾,秦王就能建立武功,開疆拓土。大王有了顯赫功績,威信突飛猛進,老秦人就會選擇支持大王,如此大王實力暴漲,完全可以與楚係外戚展開正麵對決。
大王毅然采納了此策,並委托尉繚和蒙氏具體操辦。
本來一切都在控製之中,突然,從代城傳來驚人消息,寶鼎橫空出世,形勢驟然失控。
=
=
=
-\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