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節 斷嶺
字數:4852 加入書籤
終於到達這次行程的目的地了,但我的心裏卻始終輕鬆不起來,因為龐老二剛才的話對我們來說算的上是個不小的打擊。
殘山是座海拔僅三四百米的小山,如果從山的南北走勢看過去,沒有絲毫異狀,但按東西走向看的話,就會發現整座山從正中間的位置一分為二,斷開一道十幾米的缺口,這種地形極象一線天,隻不過兩麵斷崖之間的距離稍微寬闊一些,沒有那麽險峻。阿林說那兩麵斷崖叫做斷嶺。
殘山斷嶺?這名字真他娘的不吉利。
現在整座殘山已經盡收眼底,但玉眼呢?它究竟藏放在什麽地方?手劄和墨玉上都沒有其它說明,雖然是座小山,但繞著圈把它完全搜索排查一遍也是很費功夫的。
“走吧,咱們過去看看。”龐老二率先朝斷嶺走了過去,我背著背包走在他身邊,龐老二轉過頭輕聲對我說:“墨玉的路線到斷嶺那裏就算完全終止了。”
“那咱們就得在這山裏一點一點的找。”
“隻能這樣。”
很快,我們就走到了斷嶺的邊緣地帶,這兩麵斷崖都是殘山的最高峰,三百多米的高度,斷麵幾乎與地麵呈九十度角,垂直而且整齊,宛若刀削一般。我們站在斷崖腳下由低到高仰望上去,當看到東邊斷崖一百多米的高度時,所有人的目光頓時被牢牢吸引了。
斷崖的半腰上,零散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洞穴,一時半會之間,也難以查清究竟有多少,不過粗略目測一下,總數不會低於一百五,這些洞穴都不大,距離稍遠一點幾乎看不出來。
我腦子裏猛然蹦出兩個字:懸棺!
雖然我還沒有看到一具安放在洞穴內的棺材,但一發現這些洞穴,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懸棺,江西某些地區曾經盛行過這種奇特的喪葬方式,比如龍虎山。
過去跟龐老二閑聊的時候聽他說過這些東西,他對懸棺,天葬,樹葬都很感興趣,我也請教過他,在科技生產力非常落後的古代,那些古人究竟是用什麽辦法把沉重的棺木運到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懸崖峭壁上的呢?
龐老二的解釋雖然不算完美,也不一定就是曆史真相,但我覺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說往懸崖上運送棺木大概有兩個辦法,第一個就是人在山頂上安置巨大的絞盤,用粗重的繩索懸吊棺木慢慢垂到峭壁上的木樁或者洞穴裏。89年的時候,有相關的研究人員專門複古了粗陋的原始絞盤,做了懸吊實驗,從理論上來說,這個方法是可行的,至於古人有沒有那麽結實的繩子,就屬於另一個研究話題了。
第二個辦法就是借助水的力量,一般來說,安放懸棺的懸崖峭壁大都臨江或者臨河,現在看到的有些懸崖是旱地,隻剩下幹涸的河道遺址,但在古代,或許都是水量充沛的江河。古人坐船在距水麵十幾二十米的懸崖上作業,難度會低的多,經過歲月變遷山水易貌,原來的江河水位下降或是徹底幹涸,那些懸棺的高度也就變成幾十米。
不過猜測終歸是猜測,真正的真相已經淹沒在曆史的塵埃中,後人所能做的,就是對先人智慧的崇敬和膜拜。
“二哥,這是懸棺?”
龐老二還沒有答話,阿林就搶著說不是,然後嘰裏呱啦連珠炮似的甩出一大段話,他的普通話也相當蹩腳,連說帶比劃才讓我們弄明白意思。
阿林說他們家附近沒有崖葬的傳統,斷嶺上的洞穴都是天然形成,過去兵荒馬亂的年月裏,周圍村子裏的老百姓時常要暫離家園躲避土匪亂兵,山裏的土地房子都不值錢,老百姓的命根子是糧食,而這些懸崖上的洞穴就是最好的避難場所。山民們帶著糧食從山頂上垂下繩索,順著繩索到洞穴裏藏身,等人全都下來之後,就燒掉已經提前浸透了桐油的繩子。一直躲到村子裏太平了,再想辦法在洞穴裏綁好繩子安全返回地麵。
阿林倒不是毫無根據的亂說,據我所知,四川一些山區也有老百姓是采用這種獨特的方式躲避戰亂的。
阿林說這種習慣一直保持了很多年,直到解放前還在用,他爺爺就趕上過。
“可惜了啊。”鐵柱斜叼著煙卷,小聲對我說:“要是懸棺多好,老子下了一輩子的旱坑,真遇上懸棺,進去摸幾件土貨出來,先不說能賣多少錢,光這種經曆就能壓的其他土爬子說不出話”
“你是不是酒還沒醒?”
“隨便說說,何必當真。”
我轉過臉跟龐老二對視了幾眼,同時輕輕點了點頭,在這種環境下,斷壁上的洞穴很顯然就是最值得探索的地方。
“阿林。”我遞給阿林一支雲煙,幫他點了火,接著說:“我們想到那些洞裏看看,有辦法嗎?”
“進洞啊。”阿林拍了拍套在肩膀上的一盤繩子說:“那還得用過去的老辦法,從山頂垂繩子下來,不過眼前這些洞,過去不知道有人進過沒有,先得到山頂看看,能不能找到固定繩子的地方,還有,我帶的這盤繩子可能不夠長啊。”
繩子倒不用擔心,我們帶了兩捆一百五十米的繩子,接起來三百米,從山頂垂到斷壁半腰上綽綽有餘。
我們又議論了一會,決定先到山頂去看看情況。阿林一邊帶路,一邊對我們的精神頭表示欽佩,他說剛過完年就跑出來玩的人實在少之又少,見洞就想鑽的更是罕見。
等我們攀登到山頂的時候,頓時大失所望,殘山雖然不是不毛之地,但臨近斷崖的地方連棵碗口粗的樹都沒有,也沒有其它可以借力的地方,阿林來來回回走了幾趟,對我們說:“恐怕不行啊。”
現在的情況確實讓人頭疼,山頂沒有足夠堅固的支撐點,人就沒辦法順繩索降到斷壁上的洞穴裏去。臨時做個絞盤雖然實用,但也很麻煩,因為我們沒有相關的工具,要做絞盤就得返回阿林他們村子,或者到匯江縣城去買工具。
不過還有另一個迫不得已的辦法,連阿林在內,我們一共七個人,就算蘇玉身體單薄出不了什麽力氣,最少還有六個大老爺們可用,一個人負責進洞,其餘五個人在山頂負責拽牢繩子。一個人最多一百多斤的重量,平攤到五個人身上,完全能夠應付的來。
想來想去,也隻能這麽辦了。我把帶來的兩盤繩子牢牢接在一起,阿林可能是怕麻煩,遲疑的說:“那些洞裏確實沒什麽可看的,這樣子下去,也不安全嘛,不如換個地方玩玩”
“阿林,我們就是想進去看看新鮮,這樣吧,再給你加點錢。”
阿林這家夥見機倒是很快,本來是想辦法說服我們別再費力氣進洞,一聽要給他加錢,口風馬上變了,痛痛快快甩出三個字,沒問題。
準備工作很簡單,十分鍾就做好了,鐵柱本來是想第一個下去的,但他缺了根食指,行動起來多多少少都會受點影響,為了穩妥一些,穆連山出馬下去先摸摸情況。
我們帶的繩子是準備自己用的,所以采購的時候非常仔細,繩子很結實,負擔一個人的體重根本不成問題。穆連山把繩子一端綁在自己腰間,然後衝我們點了點頭。如果是在平地上,憑穆連山的身手,隻要不是遇見山崩地裂槍林彈雨,自保應該沒難度。但下了懸崖就等於身體懸空,死活都在一條繩子上,大意不得,龐老二又專門叮囑了兩句,我們才緩緩放開繩子,把穆連山送了下去。
幸虧這次來之前專門配備了對講機,彼此間有什麽緊急情況時可以及時聯絡,如果沒這玩意兒,一百五十米的垂直距離,扯嗓子喊,上麵的人也不定能不能聽見。
我們把繩子放的很慢,不過不到十分鍾時間,穆連山就通知我們,他已經順利到達第一個洞穴。
雖然墨玉上沒有標的那麽清楚,但根據我們的猜測和實際情況,這些峭壁上的洞穴很可能就是藏放玉眼的地方,我們的任務就是在這一百多個洞穴中仔細尋找祈仙教的雲彩標誌,這個過程需要高度的責任心,萬一疏忽大意,把標誌給漏過去,那就慘了。
穆大俠的腦子是很好使的,雖然平時話不多,但也算相當精明。第一個洞穴的麵積不詳,不過用了大概二十分鍾的時間,穆連山通知我們,一無所獲,然後讓我們把繩子再多放一點,接著進第二個洞。
兩個小時過去,峭壁上的洞穴被穆連山進了四個。阿林見我們拿著對講機,又一個接一個的進洞,不由自主的就開始懷疑了,他試探著詢問鐵柱,我們到底是幹什麽的,看樣子可不象是遊山玩水。
“宋阿林同誌!”鐵柱一邊拽著繩子,一邊神情嚴肅的說:“既然你已經看出點端倪,我也就不再瞞你了,說實話吧,我們是從北京來的,科研機構,懂嗎?搞科學研究的,至於是什麽研究,不能對你明說。”
“北京?科學研究?”阿林有點疑惑,鐵柱斜叼煙卷的**相,真是無法和知識分子科學家聯係在一起。
“嚴肅點,阿林同誌,跟你說,對我們刨根問底就是意圖刺探國家機密,搞不好是要吃官司的。”
吃官司這三個字徹底把阿林給嚇住了,他敬畏的望了望瘦猴一樣板著臉的鐵柱,咕咚咽了口唾沫,當即表示自己就是隨便問問,壓根沒有別的意思。
鐵柱威嚴的點了點頭,叫阿林把繩子拽緊,自己則騰出隻手摸了支煙出來叼在嘴上。
六九中文首發(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