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帝治世

字數:3576   加入書籤

A+A-




    不管靈珠子這邊如何的鬧騰,但是洪荒的進程並沒有因此而停止,滾滾的向前進著。

    自從軒轅升天之後,人族又相繼的出了幾個賢能,帶領著人族向前發展。

    顓頊為軒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生於若水,乃是其母女樞因感“瑤光”而生。

    顓頊接任人皇後,號高陽氏,上位後顓頊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之官,掌管民事。

    顓頊又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時,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

    顓頊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顓頊在位七十八年,傳位於帝嚳。

    帝嚳,姓姬,乃是是軒轅黃帝的曾孫,顓頊之侄,帝嚳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於高辛。三十歲時,代顓頊為帝,都於亳。因他興起於高辛,被百姓尊稱為之為高辛氏。

    帝嚳即帝位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帝嚳在位之時,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

    帝嚳在位七十年,帝嚳去世以後,其子摯繼承其帝位,可是帝摯卻沒什麽突出的政績,各部族首領也就親放勳而疏遠摯。帝摯九年,摯親率官員到唐將帝位禪於放勳,放勳即帝位,帝號堯。

    堯,本名放勳,在放勳十五歲時被封為唐侯,他在唐地與百姓同甘共苦,發展農業,妥善處理各類政務,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條,不僅受到百姓的擁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領的讚許。

    堯繼位之初天文曆法還很不完善,百姓經常耽誤農時,因此堯就祖織專門人員總結前人的經驗,令羲、和兩族掌天文,根據日月星辰運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來推定時日,測定了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為一月,太陽一周期為一年,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天。

    這是有記載的是洪荒人族最早的曆法,奠定了農曆的基礎,堯當政後生活依然非常儉樸,住茅草屋,喝野菜湯,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時刻注意傾聽百姓們的意見,實乃一代明君。

    堯年老後,為找到繼任的賢者,到處尋訪,四嶽薦舜,謂舜至孝,對迫害他的父親、繼母仍孝順無二心,與鄰裏相處和睦。

    堯以二女妻舜觀其內,使九男與處觀其外,以考察舜的品行。又”納於百揆,賓於四門”,試驗他的才能,最後叫他”入於大麓”,讓烈風驟雨和虎狼蟲蛇考驗他的勇氣,舜逐一通過了考驗,堯放心地把國君之位讓給舜,卻割舍了不肖之子丹朱,成為曆代賢君之美談。

    舜執政以後,傳說有一係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

    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

    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係,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傳說中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

    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使得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

    帝堯時,中原洪水為災,百姓愁苦不堪。鯀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時間,洪水未平。

    舜巡視天下,發現鯀用堵截的辦法治水,一點成績也沒有,最後在羽山將其處死。

    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禹接受任務以後,立即與益和後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失敗的原因,決定改革治水方法,變堵截為疏導,親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杆,規劃水道。

    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塗山氏女名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

    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咬著牙沒有進家門。

    三次經過的時候,他的兒子啟正抱在母親懷裏,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招呼,禹隻是向妻兒揮了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禹三過家門不入,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禹亦關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見一個人窮得把孩子賣了,禹就把孩子贖了回來。

    見有的百姓沒有吃的,他就讓後稷把僅有的糧食分給百姓。禹穿著破爛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簡陋的席篷,每天親自手持耒鍤,帶頭幹最苦最髒的活。

    幾年下來,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脫光了,手掌和腳掌結了厚厚的老繭,軀體幹枯,臉龐黧黑。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他們開辟了無數的山,疏浚了無數的河,修築了無數的堤壩,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終於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剛退去洪水的土地過於潮濕,禹讓益發給民眾種籽,教他們種水稻。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了如指掌。

    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個州,並製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禹還規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裏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裏叫侯服,再外五百裏叫綏服,再外五百裏叫要服,最外五百裏叫荒服。

    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隻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製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製推行中朝政教。

    由於禹治水成功,帝舜在隆重的祭祀儀式上,將一塊黑色的玉圭賜給禹,以表彰他的功績,並向天地萬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把天子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喪結束,禹避居陽城,將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

    但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往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為都城,國號夏。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改定曆日,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銅,鑄成了九鼎,作為天下共主的象征。

    而洪荒人族在經曆過三皇教導萬民後,又迎來了顓頊、帝嚳、堯、舜、禹五帝治世,自人族聖母女媧娘娘捏土造人、巫妖大戰後,人族終於成為這天地主角。(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