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度量衡

字數:1884   加入書籤

A+A-


    ***本章節來源六九中文 請到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一、漢代的衡重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引=2310cm;1丈=231;1尺=23.1;1寸=2.31;1分=0.231

    1斛=10鬥;1鬥=10升;1升=10合;1合=2龠(yue);1龠=5撮;1撮=4圭

    1斛=20000(ml);1鬥=2000;1升=200;1合=20;1龠=10;1撮=2;1圭=0.5

    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1石=26400(g);1鈞=6600;1斤=220;1兩=13.8;1銖=0.57

    班固《漢書律曆誌》: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秤物平施,知輕重也……千二百黍重十二株,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文物實測:漢光和大司農銅權,鑄於光和二年閏二月二十三日(公元179年)是12斤權,實測為2996克,1斤為249.7克,約等於250克,是推算漢製的權威標準。

    漢1斤=250g;1兩=15.625g;1銖=0.65g

    二、漢代的容量

    《漢書律曆誌》:量者龠、合、升、鬥、斛也……以子穀櫃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鬥為斛。

    文物實測:

    漢1合=20l

    1鬥=2000l

    三、漢代的度量

    《漢書律曆誌》: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一黍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

    文物實測:

    漢1寸=2.31c

    漢1丈=231cm

    四、漢代麵積單位

    《漢書·食貨誌》這段話說的是小畝,即100步為一畝,原是戰國時山東諸國的畝製銀雀山漢墓《孫子兵法》殘簡《吳問》載晉末六卿統治區畝製不一,範、中行氏以160步為畝,韓、魏以200步為畝,趙以240步為畝。這種畝製改革的演變情況不明。此處暫不涉及。秦則行240步為一畝的大畝。漢初二者並行,故山東諸國地行小畝(楚地可能在外,說見後),故秦地行大畝,到漢武帝後期全國才統一行大畝《鹽鐵論·未通》。戰國、秦漢六尺為步。漢尺約合今23.2厘米。則漢代一大畝為465.0393平方米。今一市畝則為666.67平方米。折算起來,漢代

    1大畝=2.4小畝=0.6915市畝

    1小畝=0.4166大畝=0.2881市畝

    1市畝=3.47小畝=1.44大畝。

    -\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