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蒼岩

字數:3437   加入書籤

A+A-


    書—書—網—文—字—閱—讀—w—w—w—※—s—h—u—s—h—u—w——c—n

    壁斷崖,蒼天一線,三座單孔石橋懸空而架,橫出雲表,你渴望見到的“橋殿飛虹”便座樓在石橋上,風吹雲動,恍若夢幻,古人那“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彩共樓飛”的詩句,真是寫盡了橋樓殿的精美和奇絕。可是,你要真想真正接近它,尚須攀登365級石階,這簡直是哲學意義上的向上登攀了。正當你走得大汗淋漓,氣喘籲籲時,橋樓殿側“水簾洞”的礦泉聖水在等你,為你消暑解乏。這個水簾洞原是一個進深不過五尺的石窟,常年滴水不斷,叮咚悅耳,千百年來,無論有多少人開懷暢飲,還是盈滿如故,不溢不涸。朝池水一望,那種清澈透明仿佛能叫人窺視到生命的本源。南陽公主和曆代僧尼都是飲用此水,質本清潔。據專家考證,這是含有多種有益礦物質的礦泉水。有許多人千裏奔蒼岩就是為了帶走一壺水。蒼岩山還有另一個鮮為人知的奇跡。上得山頂,從公主墳南行百餘米,有段形如屈臂的彎路,遊人至此,不消半分鍾就見兩手臂變得嫩黃嬌綠,青筋如蚯,依稀閃爍出綠色的瑩光,渾身舒服。來自中國的學者和高僧都認為這是千裏太行最好的氣場,對多種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當然,“綠色療法”也好,“聖水治療”也好,“補氣練功”也好,我們都有待做出更好的科學闡釋。但蒼岩山作為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已經顯露出她的獨有特色和魅力!三在曆年的蒼岩山廟會中,有來自北京廣濟寺的主持勝慧法師、五台山崇善寺主持妙觀法師、五台山普化寺主持妙生法師、五台山鎮海寺主持悲吉法師、五台山碧山寺主持淨慧法師等等得道高僧,不用說會有許多人向他們尋佛訪道,探求人生幸福的真諦。看到那些虔誠的焚香禱告者和心靈有求的邀遊者,一位法師閉目微笑,向人們誦念了一句佛偈: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隻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這是多麽高深的開示人心的回答!當我們踏著千年落葉走進蒼岩山巨大懷抱的時候,你是否感覺到自然的博大和自身的渺小,是否感覺到歲月的長久和人生的短暫?而南陽公主仍以風姿卓越的青春年華端坐雲頭,端坐在你的心靈之上,講述著古往今來,雨雨風風,讓你感到她永遠年輕,正如蒼岩山永遠年輕一樣…當你步入檀林,昂首一望,但見兩

    :南陽公主這位隋朝帝女,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為什麽在她風姿卓越的青春年華,毅然離開了龍樓鳳閣千裏迢迢來到位處太行東麓的井陘縣蒼岩山出家為尼?難道僅僅是因為她厭倦了宮廷生活,出於幼稚就一時賭氣想皈依佛門,在清風明月中圖個清閑自在?據《隋書》記載,南陽公主為隋煬帝長女,14歲嫁與許國公宇文述之次子宇文士及。公主美風儀,有誌節,敬公婆,重禮儀,為世人稱道……想必是宮廷的腐敗奢靡、父皇的昏暈無道,加之連年的戰爭使得民生塗炭、哀鴻遍野。因而,她看透了人生的無常與痛苦、環境際遇的惡劣以及人際關係的殘忍,於是,一個刻骨銘心的信念在心中升起;要親手創造一個能救苦救難的美麗佛國。她終於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她的“出世”正是為了“入世”?要不然,她不會岩居穴棲,栽花植木,墾荒播種,過清苦日子,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度過62個春秋,並以八旬之高齡,終老蒼岩,功成正果,進入“涅盤”境界;也不會去攀高曆險,遍采草藥,療化蒼生;更不會去緣化眾生來修建橋樓寺廟。誰曾想,一千四百多年後的今天,蒼岩山竟成為具有遊覽、觀光、度假、科研等多種功能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橋樓殿是中國著名的三大懸空寺之一。南陽公主既是一位堅強的弱女子,更是一位柔弱的女強人。是想那時兵荒馬亂,人人自危,更兼窮鄉僻壤,民生艱窘,何況懸崖峭壁,荊棘叢生,要開辟道路,並在兩峰對峙的絕壁之上建造橋樓寺廟,談何容易!她那向佛的念頭一閃,便如金子般珍貴,震驚十方世界,不僅比丘尼從者雲集,當地百姓也積極響應。據民間傳說,連如來佛也前來相助,魯班也獻計獻藝,八仙也各施才能從四大名山采五色石搞懸空搬運,正應驗了那句“得到多助”的話。前些年到蒼岩山采風,聽山下胡家灘村民講,那時候,南陽公主在岩畔小憩,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頭牛托著一捆柴向準備施工建橋的峽穀間走去,柴牛越走越大,終於將一大捆柴鑲滿澗隙…她猛然醒來,產生了以柴為牛的靈感(民間稱拱橋為牛),她和當地百姓砍來一捆捆木柴,塞滿山澗,填土成拱,建起了虹橋,並精心設計,在橋上建殿,殿麵寬五間進深三間,四麵出廊,是一座九脊重簷閣樓式建築。佛之蒼岩每遊蒼岩山我都思索這樣一個問題

    觀望,隻見琉璃瓦頂,朱楹彩簷,依山傍勢,布局合理,構造新穎,精巧絕倫,與周圍自然景物渾然天成,雖為人作,宛若神工。這樣的高難度施工,要是在今天,恐怕需要投資上千萬元,說不定還要動用直升飛機或高空索道、起吊機之類。話說回頭,當時先民們一個個歡呼雀躍,慶賀他們的智慧結晶。緊接著,又在殿內塑有三座佛像,正中如來佛,左為藥師佛,右為彌勒佛,兩側是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作為蒼岩山的開山祖師,南陽公主無疑是位修行、持戒、忍辱、堅韌、精進、安禪、睿智所熏修的偉大女性,她把寺院取名為“興善寺”,意在救苦救難,普度眾生。後來,修成正果之後,當地百姓感念其恩德,為他建廟修塔,塑化金身,尊奉她為“蒼山聖母”。蒼岩山的雄奇之中不乏秀美,壯麗之中更見幽深,似乎也正是她的柔弱之中更蘊含堅強的生動體現。天人合一,物我感應,和諧共存,相輔相成,本是人間之大道至理,是人生與藝術的大境界。到了大宋鹹平五年,有位曾於五台山華嚴寺出家名叫詮悅的高僧,仰慕蒼岩山。他見寺居半山,嵯峨聳芨,雖鬆羅掩映,澗水潺潺,但牆頹屋漏,瓦礫壁地。於是,他繼承南陽公主遺誌,鑿石屋以棲居,砍荊棘而通路,並彩繪簷楹,雕鏤佛像,終於使山寺煥然一新。詮悅是蒼岩山的第二個開山祖師。他又幾經輾轉上書朝廷,宋真宗欽賜名額,改興善寺為福慶寺,名聲益盛。到了清代,光緒曾敕封南陽公主為“慈佑菩薩”。據專家考證,自古迄今來蒼岩山出家主持佛事的僧尼,每年少則二三十人,多則上百人,世世代代尊奉蒼岩,維護園林。近年來當地政府又為發展蒼岩山的旅遊事業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之成為一顆璀璨奪目的“太行明珠”。在蒼岩山之巔,看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突然想起台灣著名現代派詩人周夢蝶的一首詩:沒有驚怖,沒有顛倒一番花謝又是一番花開六十年後你自孤峰頂上坐起看峰之下之上之前之左右簇擁著一片燈海——每盞燈裏有你二風泉漱玉蒼岩山總是那樣的寬容待客,善解人意。譬如,在著名的蒼岩十六景中,南陽公主賜給你的第一道風景便是“岩關鎖翠”。當你曆經艱辛來到山門之下急欲一覽蒼岩美景時,你首先看到的卻是一個拔地而起的巨大屏障,東西兩峰對峙於前,南北一嶺橫亙於後。乍看起來,不過一壁丹崖,滿山茂樹。隱隱約約地有點疑惑,抑或失望。殊不知,這正是蒼岩山獨具風騷的佳妙之處。無論是寺廟佛殿、虹橋瓊閣、禪房古刹,還是曲徑幽澗、懸泉飛瀑、小池清溪、奇花異木,它皆攬之於懷抱,藏之於幽穀,蒼翠蔥蘢,茫茫莫測,讓你去探索。正所謂:萬壑千岩過眼空,重重嵐翠鎖瑤宮,深山自有佛國在,白雲深處訪跟蹤。接下來,蒼岩山賜給你的將是“碧澗靈檀”(與“橋殿飛虹”、“古柏朝聖”並稱蒼岩三絕),無邊的碧綠在不知不覺中擁抱了你,淹沒了你。高樹在天,綠影鋪地,像水一樣柔媚,像霧一樣朦朧,綠得瀟灑風流,綠的儀態萬方,這是來自仙界來自生命的綠色呀!遊至此,不僅暑氣皆消,且一路顛沛勞頓也無影無蹤,頓覺神清氣爽,不思外物,寵辱皆忘。在細心品味一番呢,有的久經風霜,老態龍鍾,但虛懷若穀,青春不老,依然點燃起一樹綠色火焰;有的以根為臂,抱石而生,表達了對山石的鍾情與眷戀;有的在寸土無存的陡壁上以其巨大的根莖抓牢了大山,向它所摯愛的蒼岩捧出一片碧綠;有的同根連柯,依偎擁抱,如戀人般脈脈含情,表達了偉大而忠貞的愛情……這不正說明了久居蒼岩的千載精靈向人演示了一部生命的奮鬥史麽?這不正說明了檀樹所具有的睿智、力量和靈性麽?“擁有仙家仙骨在,長生石上種真魂”,或許這正是南陽公主和隋朝先民們不屈不撓的生命絕唱。據說有許多體弱多病的遊客,無意中來到這裏接受了大自然的“綠色治療”,並體會到人生奮鬥的真諦,於是,不消幾日,便病消體健。玉皇殿南陽公主和那些隋朝先民們從遠處(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