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郭鬆齡反奉 (下)

字數:3443   加入書籤

A+A-




    ***本章節來源六九中文 請到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郭軍在打到新民縣後,於12月14日,郭鬆齡又發表了《敬告東三省父老書》。這個通電,矛頭直指張作霖。電文開列了張作霖統治東三省14年的4大罪狀:摧殘教育;壓製輿論;招兵害農;用人不公。公開提出“驅除楊賊,並勸張氏下野,擁戴漢卿軍長出而執政”。電文最後稱:“鬆齡刻已師抵新民,張氏殘敗之餘,不難一鼓討滅。恐父老受其欺蒙,不明真相,特將班師回奉各情形,略陳顛末。並將事定後,治奉方針露飾如左:(一)實行省自治,以發揚民氣,大局定後,由各縣推舉代表,連同省議會,開一善後會議,公決施政方針,及應興應革之事;(二)保護勞工,節製資本,以消赤化隱患;(三)免除苛稅,以蘇民困;(四)練兵采精兵主義,務求淘汰匪兵,以除民害,而輕負擔;(五)整頓金融,以維民業;(六)增加教育經費,實行強迫教育;(七)用人以才為本,不拘黨派親疏之見;(八)開發地利,振興實業;(九)整頓交通,以利商旅;(十)肅清匪患,整頓警察

    此時有些與張作霖平時存在嫌隙的東北軍高級將領,向郭鬆齡傳遞過欲要合作的信息,闞朝璽、湯玉麟、於琛澄等人曾派代表來見郭鬆齡,希望合作,但索要黑龍江或吉林地盤。在錦州時,闞朝璽派他的參謀長邱天培前來商洽合作。闞朝璽當時以熱河都統而兼東北軍第五方麵軍第十二軍軍長。指揮著熱河省部隊約三個師,配備在熱河省承德、灤平、隆化各縣長城線上。位置重要,裝備整齊。最重要的是他是張作相率領的第五方麵軍的一支主力。他的向背,對於這場戰局具有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湯玉麟擁有騎兵一個師,感到張作霖待他不公,想暗投明主。於琛澄隸屬張作相的第十一軍,領有騎兵一個師。因為他不是張作相的嫡係,也欲另攀高枝。如果於琛澄反叛張作相,對第五方麵軍的打擊也是致命的。因為他當時恰好駐軍北戴河,這是郭軍出關必經之地。其實,張作相為軍團長的第五方麵軍,下轄隻有第十一軍和第十二軍兩個軍。如果屬於第十一軍的於琛澄騎兵師倒戈,闞朝璽的第十二軍也倒戈。那麽,東北大地姓張姓郭就很難說了。

    郭鬆齡此時心高氣盛,以為隻靠他的東北國民軍就可以打敗張作霖的東北軍,不需要東北軍中其他人的幫助,郭鬆齡回電僅發表闞朝璽為總參議,湯玉麟和於琛澄為參議,對於索要地盤一事則置之不理。

    形勢逼迫,張作霖準備下野。省長王永江按照張作霖的意思,召集省城各法團負責人開會,說:“大帥讓我召集你們大家來談。軍事情況,對我們是不利的,但集中兵力還可背城一戰,不過使家鄉父老遭到兵的蹂躪,大帥是不忍心的。大帥說,政治好像演戲一樣,郭鬼子嫌我唱得不好聽,讓他們上台唱幾出,我們到台下去聽聽,左右是一家人,何苦兵戎相見。煩你們辛苦一趟,專車已經備好,你們沿鐵路向西去迎接他,和他說明,我們準備正式移交。”

    在郭鬆齡起兵之初,日本人明裏打著“嚴守中立”、“不幹涉”的幌子,背地裏卻與郭鬆齡接觸,企圖乘機取得過去沒有得到的利益。

    拉攏郭鬆齡失敗後,日本人轉而與張作霖接觸。張作霖收到日本人方麵傳來的消息,感到十分惱怒,他此時已經收到消息,日本人幾次與郭鬆齡聯係希望與之合作,逼張作霖下野,由郭取而代之,但被郭所拒絕。此時見日本人拉攏夠鬆齡不成又來自己這裏賺便宜所以感到非常氣憤。但張作霖清楚,在此危急時刻,日本人能夠利用一把的。於是張作霖向日本人表示,隻要能保住他的地位,“一切要求都好商量”。日本人乘機提出增築吉會等7條鐵路、獲得商租權等侵害中國國家主權的要求,張作霖很快同意了日本人的無理要求,雙方訂立了反郭密約。戰事結束後,張作霖對日本人所作的承諾全部反悔,作為補償,張作霖親自攜帶私款500萬現大洋酬謝日方有關人員。但此舉並沒有起多大作用,日後被炸身亡,即源起於這個沒有兌現的反郭密約。

    12月8日,關東軍司令官奉日本內閣之命對張、郭兩軍發出警告:“帝國在該地有重大權利與利益。因此,在鐵道附屬地帶,即我軍守備區域內,因戰鬥或騷亂,對帝國利益帶來傷害,或有危害之虞時……本司令官當然要執行必要之措施。”這一警告看似針對雙方,其實對處於劣勢的張作霖來說是有著很大的幫助的,為張作霖集結駐紮在吉林黑龍江的奉軍贏得了時間。

    12月10日,關東軍參謀浦澄江中佐赴錦州東北國民軍總司令部向郭鬆齡遞交警告書,並恫嚇說:“我帝國完全準備好了應付閣下任何行動方案,順便轉告。”郭鬆齡答複:“貴國在東三省之僑民生命財產,於本軍範圍內,當竭力保障其安全……惟對方反對本軍和平主旨,恐不擇手段。”

    此時,大淩河鐵橋及溝幫子鐵路給水塔被奉軍炸毀,不能通行火車,郭鬆齡被迫改變策略,以主力徒步向奉天進發。另派一旅襲取營口,抄東路側擊奉天。12月13日,郭軍前鋒抵達溝幫子,右路軍馬忠誠旅抵達營口對岸。12月14日,郭鬆齡發表《痛告東三省父老書》,宣布張作霖的十大罪狀,自己治奉的十大方針。

    這時,日本人又向郭鬆齡遞交第二次警告書。與此同時,關東軍司令官白川義秘密委派大石橋守備隊長安河與郭接觸談判,做最後的拉攏。安河提出:“閣下如要進入奉天,必須承認張作霖與日本帝國所締結的條約,維護日本帝國在滿蒙的特殊權利和投資利益,也就是說,必須正視日本帝國在滿蒙的優越地位和特殊權利。如果閣下能答應這些條件,則日本帝國就能立即予閣下以援助,至少亦當促使張作霖下野。”郭鬆齡答道:“我班師回奉是中國的內政,希望貴國不要幹涉。我不懂得什麽是日本帝國在滿蒙的優越地位和特殊權利。”安河見拉攏不成就威脅道:“閣下如不承認日本帝國的優勢地位和特殊權利,帝國可要對閣下不便了。”郭鬆齡義憤填膺:“豈有此理!你們日本如果不講道理硬要幹涉中國內政,你們若把我拉到水裏,我也要把你們拖進泥裏!”

    拉攏失敗後,日本人開始對郭軍的進攻進行幹預。日本關東軍守備隊奉白川司令官的命令對渡過遼河開往營口市區的馬忠誠旅進行強硬阻撓,遲滯了郭軍原定對奉軍發起總攻的時間。白川司令官將大石橋、遼陽、奉天、撫順、鐵嶺、開原、長春等14個鐵路沿線重要城鎮劃為禁止武裝部隊進入區域,禁止郭軍通過。隨後,又假借“護橋”、“換防”的名義,從日本國內和朝鮮緊急調入兩個師團,分駐馬三家、塔灣、皇姑屯一帶,拱衛奉天,一旦奉軍危急,便可出動。

    與此同時,日本關東軍司令部急調關東軍駐撫順的一個重炮聯隊,加上朝鮮開來的第十二師團的一個野戰炮兵聯隊,直接在巨流河畔構築炮兵陣地,直接參與了對郭軍的炮擊。

    日本人的幹涉使張作霖有了緩衝時間,他迅速將殘餘的部隊進行整編,以衛戍師為主力並任命張學良為前線總指揮,在巨流河東岸布防。張作霖此時在巨流河的兵力約有六、七萬人,而且有優勢的騎兵。炮兵雖不及郭軍,但使用的多數是由奉天兵工廠運來的新炮和日本重炮。

    由於日軍的幹涉,郭軍原計劃南北夾擊奉天不能實施,隻得在巨流河一線正麵與奉軍作戰。郭軍奪取遼河西岸軍事重地新民,奉軍無險可守,郭軍進逼奉天。郭鬆齡部隊與張學良部隔著巨流河決戰。張學良看著湍湍的巨流河,感慨萬端:“這好像是命中注定,以前在講武堂時,郭鬆齡與學良在此演習過,這裏的地形,我們雙方都很熟悉,就讓老師跟學生在此比比高低吧

    -\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