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敦煌城

字數:4500   加入書籤

A+A-


    (ps:今天有事出去,晚上才回來,更新比較晚,老虎給大家道歉,還有一章等會送上。)

    初夏的風掠過原野,郭虎禪拄刀而立,環視著麵前的李家子弟們。

    李克讓臉上的桀驁已經消失,作為一名老牌世家子弟,保護家族的利益始終是放在第一位的,麵前黑衣少年所表現出來的強勢足以讓李克讓心中警惕。

    李克讓放下了手中的長劍,雖然隴西李氏早已衰弱,但是畢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幾年前人稱劍聖的裴將軍前往安西都護府任職時途經敦煌,他有幸得到了幾天指點,現在他眼前黑衣少年執刀時身上流露出的那種鐵血竟然和裴將軍有幾分相似。

    “請公子指教。”李克讓棄劍不用,而是朝郭虎禪抱拳一禮,主動放下了身段,“剛才多有失禮之處,還請公子見諒。”

    “世家子弟,果然有過人之處。”郭虎禪看著麵前突然間向自己行禮的李克讓,也不由感歎隴西李氏這些老牌世家的底蘊,難怪太祖皇帝開國之後,借清算關隴世族之名,削弱這些幾百年傳下來的老牌世家。

    郭虎禪將手中的大夏龍雀遞給了身邊的李白,李克讓如此行為已經等同低頭,隻是為了隴西李氏的名聲,他才口稱請他指教,但卻放低了姿態,不論輸贏,都無損隴西李氏名聲。

    王之渙在一旁看著轉眼間好像變了個人一樣的李克讓,也第一次正視起這個老對頭來。

    李家子弟和王家子弟同時看向了擺出了比武起手勢的郭虎禪和李克讓,兩人用的都是太祖長拳,拳腳是一切武功的基礎,如今天下流傳最廣的自然是在前朝時號稱天下第一猛將,光複漢統的太祖皇帝所創的拳術。

    郭虎禪所看的國史裏,太祖皇帝毫無疑問是個好戰之人,無論是衝鋒陷陣,還是指揮大軍,他這位曾祖從來都沒有輸過,尤其是在成為皇帝之前,這位曾祖開始隻是前朝軍中的一個小卒,白手起家便是靠著自己的武功搏殺出來的。

    太祖長拳,雖然被冠以這位曾祖之名而傳於天下,但實際上太祖長拳是揉合了軍中武術創出的拳腳功夫,之所以被稱為太祖長拳,隻是因為這套拳術是太祖皇帝下令為全軍所習,最後隨著退役的老兵傳於民間。

    郭虎禪練得自然是最正宗的太祖長拳,從第一招開始,他就完全壓製住了李克讓,太祖長拳隻是訓練士兵的身體,戰場上的殺人術練得是兵器,但是太祖長拳練到極致,同樣能殺人如麻,隻不過能練到那個地步的不多。

    郭虎禪還談不上把太祖長拳練到極致,隻是比起徒具其形,不過是練來強身健體的李克讓,精通太祖長拳中那些不傳之秘的他要強得多。

    王之渙目不轉睛地看著郭虎禪的身影,這個黑衣少年所使的太祖長拳和他平時練得大為迥異,這時他心裏已經猜到了這個黑衣少年的身份,除了宗室子弟,還能有什麽人能在這種年紀就把太祖長拳練到這種地步,難怪他根本沒把李克讓看在眼裏。

    這時和郭虎禪交手的李克讓也已經暗呼僥幸,他也從對方那從沒見過,卻又招招精妙的太祖長拳裏猜到了郭虎禪的身份。

    終於郭虎禪不再打算和李克讓繼續客氣下去,已經跟他對拆了幾十招,算是給足了他的麵子,原本李克讓還能跟上的拳頭,忽地一拳直搗,‘砰’地一聲打在了李克讓的胸膛,將他打得倒退了數步。

    “公子拳術通神,我受教了。”李克讓心裏知道麵前黑衣少年最後一拳打退自己時,起碼收了七分力,不然他就不止退上幾步而已。

    看著麵前還算識趣的李克讓,郭虎禪也沒多說什麽,隻是朝身後的李白道,“青蓮,我們走。”

    “是,大哥。”李白抱著大夏龍雀跟上了郭虎禪,他知道郭虎禪不想和那李克讓,王之渙來往,剛才和李克讓打了那麽久,不過是演戲罷了。

    李克讓和王之渙都是聰明人,看到郭虎禪離開,雖然有心想要結交,但是權衡之後,還是沒有貿然上前。

    盡管在王之渙這個老對頭麵前丟了麵子,不過李克讓一想到郭虎禪的身份,就為自己沒有太過得罪這位不知道來頭有多大的宗室子弟而感到慶幸。

    王之渙也沒有心情去譏諷李克讓,兩家子弟很是默契地一言不發,各自上了官道,遠遠地跟在了郭虎禪的馬車後麵,互相也不說法。

    回到馬車的郭虎禪隻是沒過多久,就從李白那裏知道了後麵跟著的兩家子弟,不過他也沒在意,那個王之渙和李克讓他們要跟就跟好了,反正等到了敦煌城,他也不過是小住幾天。

    “大哥,剛才幹嗎不直接一拳撂翻那姓李的馬臉。”卷起簾子的馬車旁,騎在馬上的李白朝眺望邊上風景的郭虎禪問道。

    “隴西李氏雖然沒落了,可是百足之蟲,僵而不死,那個李克讓雖然桀驁,可還不蠢,沒把我得罪到底,我又何必多事。”郭虎禪看了眼李白,他知道李白的性格,做事情太過直接,討厭和喜歡都擺在臉上。

    “大哥這麽一說,倒也是道理。”李白笑了起來,他也知道自己的缺點,郭虎禪說了他幾次,可他就是改不了,此時見郭虎禪又有敲打之意,連忙打著哈哈道。

    玉門關離敦煌不遠,再加上郭虎禪他們本來就已經離得近,不然也不會遇到李克讓和王之渙這兩家出城打獵的子弟,等到傍晚黃昏時,馬車便已到了城門口。

    敦煌城是涼州第一大城,又兼是東西方貿易的貨物集散地,因此從太祖皇帝時幾次擴建之後,光從占地來說也不比長安差太多,尤其是城門數量,因為商隊來往頻繁,敦煌城東西兩個方向的城門各有十三道之多。

    守門的士兵驗過郭虎禪他們的路引之後便放行了,至於後麵跟著的李克讓和王之渙,顯然是城裏的名人,那些士兵看也不看就直接放兩家子弟進了城。

    敦煌城不似玉門關,玉門關雖然青樓賭坊眾多,但是比起熱鬧來,遠遠不及敦煌城,郭虎禪他們的馬車才過城門沒多久,隻走了半裏拐進一處寬闊的街道,頓時原本昏暗的天色光亮了起來,那街道上兩旁的店鋪酒樓懸掛的一盞盞燈籠已然把這青石大街照得如同白晝。

    郭虎禪下了馬車,這時李白也將馬匹交給了一名昆侖奴牽著,城內街道,不得騎馬,這是規矩。

    郭虎禪饒有興致地看著街道上行人如梭,也不得不感歎敦煌城的繁華,和公卿雲集的長安城不同,敦煌城的繁華是完全建立在數量龐大的東西方商人身上,絲綢之路上經商的胡商其實是受到大漢公開的限製,從太祖皇帝開始,朝廷始終都支持漢商獨占絲綢之路的貿易,但是那些胡商卻始終生存了下來,而在太宗皇帝時,那些大胡商爭先恐後地捐獻錢財以獲得民爵,為的就是能獲得朝廷的承認。

    看著些普通酒樓門口也站了身材惹火的胡姬招攬食客,李白也不由麵紅耳赤起來,碎葉城和玉門關這種地方到底不能跟敦煌城這座徹底的商人城市相比,在這裏東西方的商人們肆無忌憚地揮霍金錢。

    “青蓮。”看著李白那樣子,郭虎禪大笑了起來,說起來這敦煌城果真如沈玉門所說一般,聲色犬馬,五色障目,不過有這樣的一座城市倒也不錯。

    李白頗為窘迫地收回了目光,雖說看女人是沒什麽,不過在郭虎禪麵前他總覺得有些丟臉。

    “看你那樣,要看就大大方方地看。”郭虎禪看著李白那故作正經的樣子,不由笑道,自己的目光卻是正大光明地遊戈在那些攬客的胡姬身上。

    “公子,裏麵請。”一家酒樓前,看到黑衣素淨的郭虎禪和白衣清秀的李白,那名攬客的胡姬媚眼如絲,一口地道的洛陽話朝兩人說道。

    那胡姬的聲音酥軟得很,一時間李白都以為自己是到了青樓,郭虎禪倒是不以為意,隻是在那胡姬薄薄的輕紗下的白皙肌膚上看了幾眼後,朝這胡姬道,“可還有雅間。”

    “有,公子跟我來。”那胡姬聽得郭虎禪開口,就知道這位少年公子是有錢的主,連忙答道,竟是親自領著郭虎禪和李白進了大廳,而門口自有夥計領了幾個昆侖奴將馬車和馬匹帶去了後麵的馬廄停放。

    “我那幾個從人,給他們準備些酒肉,找個地讓他們待著就是。”郭虎禪朝那胡姬吩咐道,那幾個昆侖奴還算老實,做事也不偷懶,他自然也不苛待他們。

    “公子可真是好心。”那胡姬一麵引著郭虎禪和李白上樓,一麵笑道,敦煌城是東西方貿易的貨物集散地,而奴隸買賣在其中占了不小的份,那些黑炭一樣的昆侖奴地位最低,向來都是給當成牲口使喚,一般來說給吃飽就算是不錯,像郭虎禪這樣給手下昆侖奴喝酒吃肉的主人並不多。

    隻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