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永遠的沙加

字數:6703   加入書籤

A+A-


    ***本章節來源六九中文 請到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在印度,自古以來篤信“輪回轉生”,即認為:人,並非在今世消滅,而是通過死向新的生複蘇。佛法是以輪回說為基礎,從更加深邃的永恒的生命觀的立場,闡釋“生死”著一根本問題。

    生和死,本與生命共存,生命是永恒的,無限的轉換著生和死。

    “若糾我之心性,無可生之始,故也無可之終。”

    我之心性,即一念之生命。它無始無終,並不因為死,而從這個宇宙上消滅。

    所以“永遠不要忘記,死決不是最後。曾經活在這個世上的聖人們,就都超越了死的境界……”,那是在生死的流轉之間有一個與宇宙不斷融合的“我”的存在。

    外在的宇宙是無限的,同樣,小宇宙——人的生命也是沒有境界線的。一念的生命是超越了生死、大小、廣狹的相對存在。領悟到自己生命的根源,則“生死”自然就不會使人感到恐懼。死,決不是“生”的失敗,而是使新的生命得到複蘇的重要轉機。

    沙加也是了解的,娑羅雙樹下,將血染的花瓣托付微風,含笑而逝,那樣的笑,出塵飄逸。他的瀟灑,不似紫龍,是一片綠葉飄落的從容。一悟之後,萬法皆空,萬象冥會。

    沙加很少睜開眼睛看這個世界,因為他明白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是事實,所以他總是禪坐著,與佛陀對話,他用的是他的心眼,在他的小宇宙裏早已經開啟了另一隻眼,這隻眼伴隨著他的小宇宙走遍生死的邊界。所以當他睜開眼的時候,光華放射而出的又豈隻是他的小宇宙,那雙眼,的確奪人心魄,然而這其中卻包含了多少悲憫人世的佛心。

    縱然與沙加相伴的是如此豐富的佛教文化,但在這位最接近神的“人”身上,我們看不到那種失卻了“人氣”的神性光環。他高傲,對青銅戰士不屑一顧之態或引人側目,然細觀黃金戰士,米羅稱“麵對你們的拳還要躲閃,簡直是恥辱。”修羅道“不想讓你們的髒血汙染了我的宮。”想必身份不凡大抵如此。他真誠,坦陳一輝帶給他的震撼和迷惑,可謂“佛家不打誑語”。歎息之牆前,他也有絕望無助,需人相慰之時。他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刀槍不入的神,而是有感情,有畏怖的人,也因之富有魅力。

    花雪紛紛,見他湖藍的眼睛澄澈晶明。

    常見你緊閉雙眼,沉默不語;常見你微微一笑,入木三分。珠光一閃時,見你決心不改。說在思考問題,其實早已想好,不過“萬物皆有生,萬物皆亦死”,淡如風清。你金發微動,此時,睜開了那雙明眸,一切都終歸於原點,“天魔降服”引萬間歸宗,近亦遠時遠亦近。如今,花瓣飄零,你在何處……

    初識沙加,猶在《聖鬥士》黃金十二宮之戰時。高高端坐在蓮花台上,麵色沉靜、雙目輕闔的沙加聖潔而莊嚴。沙加很少流露出喜怒哀樂的尋常情感。

    在他看來,人類的情感正是苦難的來源,端坐在高處的沙加一直以悲天憫人的心態看待人類,那是一種強者對弱者、超脫者對沉溺者的悲憫之情,

    但沙加對弱者的憐憫,就是讓他們早登極樂,以此解脫。

    這正是沙加作為最接近神的人的超然之處。

    許多人稱此時的沙加為“未脫神之外殼之沙加”,說到他如何地不近人情,如何地冷酷無情如何地自負囂張,如何出手狠辣決絕,如何言詞尖銳刻薄…..總之,除了一張毫無瑕疵的臉,這位初露鋒芒的黃金戰士的所作所為再也找不出任何可以讓人稱道之處。

    “佛陀之轉世”“最接近神之人”得到了“最好”的闡釋:強大,果決而無情,“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完全是一幅視萬物為草芥的神的模樣。雖然沙加後來稍有“回複人性”,但“大錯已鑄,無力回天”。

    也有這樣一番理解:沙加之所以出手毫不留情,不在於內心真有多麽冷酷,“必欲殺之而後快”,而是因為堅持了這樣的人生信條:情乃萬苦之源。本不在於奪人性命,隻是想以最果斷的方式,讓為情所困的芸芸眾生,盡早領悟:情海無邊,回頭是岸。雖然手段過激,用心卻是純正良苦。沙加之“累我一人而度天下人”之心結,孰知之?

    自七歲便留在聖域,十三年來除了守衛處女宮便別無他事擾心這樣單調的生活經曆,二十歲的沙加的人生經驗,隻怕未必比的上那一幹青銅少年。沒有感情的大起大落,沒有生活的坎坷跌宕,沙加此時所能相信的,唯有自己的眼與心。在互不了解的情況下,擅闖十二宮的青銅無疑是徹頭徹尾的入侵者,打擾了聖域本來的平靜與安詳。一個合格的戰士,怎會對敵人手下留情?何況沙加的能力,並不僅限於合格。

    此時的沙加猶如璞玉,雖已光華初現但仍需琢磨,人生閱曆的蒼白和個人感情的匱乏讓已然具備超強實力的少年顯得靈氣有餘,沉穩不足。他需要的是一個更高的人的情感經曆的提升,而不是敲掉並不存在的神的外衣。

    然而,十二宮戰役中,沙加看著那些熱血少年在自己麵前一次次倒下又頑強地爬起,他對人類情感的看法動搖了,他從少年們執著的信念裏找到了堅強的力量。

    在青銅聖鬥士一輝為了兄弟和戰友,甘願和他一起衝向生死未卜空間的一刻,沙加明白了並非所有的情感都是苦難的來源,有些情感可以給人們帶來強大的力量、可以溫暖人們的心靈,這種情感是值得人們用生命去守護的。

    再度相逢那一頭絢爛的金發,已是冥王篇中。“經曆了諸多戰鬥,親眼目睹了青銅們的矢誌不渝和真摯友情,沙加的情感起了變化,他終於從高高的蓮花台上走了下來,不再用俯視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去掉了神的光輝,他成了一個真正的人。”

    如是觀點在我看來,亦是隻對了一半。確實是因為生命經曆的增加,讓本來隻是在形而上層次上去理解“情”的沙加有了質的突破,逐漸領悟到“情”的真諦,否則生性自尊的的沙加絕不會那麽輕易的放走青銅,亦不會對一輝說“你讓我迷惑”這樣的話,表明他堅持了二十年的信念開始動搖。但這並沒有讓他“走下來”,而是“走上去”,站在了一個更高的層麵,更客觀也更認真地去看待這個世界上的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不僅僅從自己的角度,也從他人的角度來理解事物。那個懵懂任性的少年不在了,過人智慧與高曠氣度並存的沙加讓人情不自禁的心折。雖然有些惋惜那個率性驕傲的的小戰士的離去,卻仍然由衷地感動與沙加的成長——願得一戰驚天下,從此不負身後名。

    冥王十二宮篇一戰,沙加正是基於人的身份及情感的驅使,演繹出娑羅雙樹園裏最為悲壯的一幕:看著昔日的戰友混雜在冥鬥士中間,沙加的情感表現是憤怒,

    他毫不留情地打下了偽裝在撒加等人身上的冥衣,並試圖讓三人說出闖宮的真正目的。彼此都是為了雅典娜,為了世界的和平,沒想到卻形成如此相對的局麵。

    當撒加堅定地說“我們要去取雅典娜的人頭!”時,沙加為隱藏在撒加堅忍表情背後的難言苦衷而憂慮,因為他相信這三人絕不可能背叛聖域……憂慮促使他做親自到冥界查看實情的決定!這個決定,是基於對朋友的信任和對所守護世界的熱愛而做出的,這種休戚與共的情感,是屬於並隻屬於人類的。

    沙加選擇走進了沙羅雙樹園:當他來到沙羅雙樹園的時候,漫天的粉紅不顧一切地衝下來,那樣地瘋狂,他們波瀾起伏,與沙加的安然是如此天壤相別。

    回憶——

    佛陀:“沙加,沙加啊……有什麽事情讓你如此悲傷?隻有六歲的你,為什麽每天都這麽坐著?什麽事情讓你如此憂心忡忡?”

    沙加:“今天又看到岡底斯河中浮著好幾具屍體,在河岸上有好多來自印度各地的巡禮者在那裏沐浴。看他們的樣子,與其說是求生,不如說是在祈求死亡……我所降生的這片土地,為什麽如此貧窮?難道人們就是為了受苦受難而來到這個世界的嗎?”

    佛陀:“沙加,這就是你悲傷的原因嗎?”

    沙加:“當然了,誰會希望一個隻有痛苦的人生呢?”

    佛陀:“那是不對的。因為有痛苦,所以快樂也一定相應的存在;反過來也一樣。美麗的花開了,可它也會有一天凋謝;在這個世界上,生命是一瞬也不會停止的……它一直在動著

    變著,這就是無常。人的一生也是這樣。”

    沙加:“但是,最後還是隻有一死…難道不可以說,人生還是被悲傷所支配著嗎?活著的時候無論克服痛苦還是追求喜悅和愛情,最終死亡還是把一切化為虛無。那…人是為什麽而生呢?想要和死亡這種永恒的東西對抗,根本就是無謂的。”

    佛陀:“沙加,你忘記了嗎?”

    沙加:“忘記了?!”

    佛陀:“那是死並不是一切的終結,即使是死也隻不過是變化的一種。沙加,沙加,你一定不能忘記啊!死亡絕不是最後...曾經活在這個世上的聖人們,都超越了死的境界!沙加啊,如果你能領悟這一點的話,那你也就成為了人類中最接近於神的人!

    .

    .

    .

    athenaexclamation(雅典娜之驚歎)是他逼著撒加他們痛下決心的,因為隻有這樣做他才能毀滅。當撒加他們終於使出這一招的時候,沙加也終於欣慰。

    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純淨的死亡,不,沙加並沒有死,他隻是讓生命站在了另一個地方罷了。

    花瓣依然如雨,卻變得淡然了,也許沙加的小宇宙已經分化開來和他們融合在一起了。沙加的靈魂默默地走向沙羅雙樹,手裏依然握著那串佛珠,但是時常緊閉著雙眼,仿佛沉睡的沙加竟然望著星空,笑了。

    沙加,他的微笑,原來是那麽地迷人,像個大孩子一樣,似乎在聞著花香,似乎在傾聽自然的聲音,似乎看到了沙羅樹下的佛祖,似乎依然與他最愛的兄弟們暢然在聖域……他笑得那麽恬美,是那樣滿足,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沙加,沙加啊,你將死亡詮釋得如此純淨,又能將微笑織起這樣的天然水,沙加這一笑,將一切殺氣和不快,將所有的悲哀和陰鬱全部都帶走了。原來讀懂了水的不是卡妙,而是沙加!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的消失,像那花香似的,也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的微笑,像花

    苞一樣,瞬間漲開。原來花兒最親密的人不是阿布羅荻,而是沙加!

    “花開了,會有凋謝的一天,星星是璀璨的,也會有消失光芒的一天,這個地球,太陽,這個銀河係,甚至連整個宇宙,都有死亡的時候。人的一生和這些相比,簡直就像是刹那間的事,在那樣一個瞬間,人降生了。笑著、哭著、戰鬥、傷害、喜悅、悲傷、憎惡、愛,一切都隻是刹那間的邂逅,而最後都要歸入死的永眠。”

    用血在沙羅花瓣上寫上“阿賴耶識”後,隻身去冥界。在那絢爛的花雨中沙加綻開了唇邊的笑容。

    冥界,冥王哈迪斯統治的世界,正在等著他!

    沙加就這樣帶著恬淡的滿足地走到沙羅雙樹下涅盤了,微笑著化作空氣真正地與天地融合了,因為在那最後一刻,他領悟了超越生死的真諦,這才是他走進這沙羅雙樹園求死的最終目的,因為他必須告訴雅典娜撒加他們的真心,第八感,將本我釋放找超我的宇宙是必須出世的。

    這時的沙加,與其說是佛陀的轉世,不如說是超越了生死境界的人。如果說娑羅雙樹下的沙加是領悟了人類情感力量的人,那麽歎息牆邊的沙加則是真正意義上的佛。當他從穆的手中接過念珠時,當他看到生死與共的兄弟要為同一個信念而奮鬥時,沙加再一次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他仿佛看到陽光與希望正在自己和夥伴們的手中一點點升起。

    用生命為人類鋪就一條通向光明的道路,這不正是佛所講的慈悲胸懷嗎?此刻的沙加徹底完成了從人到佛的轉變,也和他的前世釋迦牟尼達成了最終意義上的統一。

    他真的做到了,就在沙羅雙樹園一戰。沒有痛,沒有淚,有的是無盡的安詳與平靜的喜悅。看著他似無意般拂去額旁的鮮血;看著他神情淡定的說出那令人心驚的話語:“去葬身之地”;看著他金發披拂的身影沒入雙樹園雕花的大門;看著他雙眉挑起時永遠的驕傲與清明;看著他展顏微笑麵對滿園的繽紛落英…….遺世而獨立的清冷背後,竟是與常人無二的明媚與憂傷。比佛更純粹,比神更美麗。

    一百零八顆串珠劃出流星的弧線,如感懷又如徹悟的天籟一樣的吟誦竟成為生命的絕響……

    沙加之言行,純純發乎天然,源於自然,言不惹俗,足下無塵。他的人,也如美玉,如明鏡,明潤,清朗,潔淨的不沾一點塵世的冗雜;若果然有瑕疵,卻也是少年的通病:生命是為了燃燒而存在,決不是要在這個世界上作毫無意義的羈留。也正因為如此,黃金聖衣在他身上,才有著永不消磨的燦爛華彩——生命最頂端的光華。

    當風玉立,臨水照花。揚眉一笑間,發絲飛揚,花落如雨——沙羅雙樹之花。————這就是沙加

    -\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