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 李鬼計不空,飛虎心有感

字數:4829   加入書籤

A+A-




    ***本章節來源六九中文 請到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如何沒有!”李鬼憤然道:“你二人問完了,本將卻還未問,倒要請教一下兩位,究竟是哪個寫的密信。”

    青龍龍關諸將登時禁聲,深怕問到自己頭上。

    那封密信本就是李鬼自己弄出來的,晁氏兄弟豈會知曉?沒奈何,實話實說道:“末將亦不知曉。”

    晁氏兄弟僅是上將軍,官位遜了李鬼一籌,是以自稱“末將”。

    “好一個‘亦不知曉’!”李鬼冷笑道:“如此說來,陛下僅是因為一封‘莫須有’的密信,就見疑於本將嘍?兩位將軍既然已經了解清楚,那麽接下來,是不是就要拿了本將,去朝歌問罪?”

    “末將不敢!”晁氏兄弟識得眼色,自覺性命操於人手,哪裏敢說二話,冒犯李鬼的虎威。

    “量你等也沒那個膽子!”李鬼話鋒一轉,厲聲說道:“但紂王敢!朝中有多少忠良,盡死其手?數不勝數!如今輪到本將頭上,本將倒要看看他能把我如何!紂王他不是懷疑我與姬昌勾結麽?那我就勾結給他看——今日就舉兵投了西岐!”

    “將軍不可!”眾將雖然著了李鬼的道兒,心有戚戚然,但是卻不等於會坐視李鬼“一意孤行”。

    “有何不可?君不賢,臣投外國;正此理也!”李鬼語氣稍挫,又道:“眾將所慮,本將略知。但請睜開雙眼,看看天下,與商湯伐桀之時何其相似!倘若紂王能幡然悔悟,盡依聞太師十策之議,或有回旋餘地。可惜太師一離,十策皆廢;桂芳進言,直接獲罪。如今文王姬昌伐崇城,旦夕可下。屆時,天下已得其二。東南兩方亦是戰火連綿,無有寧息。稍做串連,即是四方兵將齊入朝歌之局。聞太師雖忠,雖賢,雖智,雖勇,亦不能阻大勢,無力回天矣!”

    眾將讓說的心動,正猶豫間,風林說道:“總兵之言,合情合理。當年商湯受困於夏台,而後歸國伐夏。文王姬昌亦曾居裏城七載,亦是無恙。可見,總兵之舉即是迫不得已,又經深思熟慮。以我之見,其實大家沒的選。若不附從,莫非要刀兵相見?總兵之勇,誰人可擋?總兵之術,誰人能敵?無非徒喪性命耳!”

    “是啊,大家這麽熟。總兵想製服誰,連手都不用動,隻需喚一下名字,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眾將看得分明,都沒有亂動。

    因為那毫無意義,要麽服從,要麽受死,就這麽簡單。當然,也不排除李鬼心情好,放某人一碼。

    陶榮、辛環等四兄弟,原就是匪寇出身,如今做了將官,正要搏個福貴。認誰為主,其實並無區別。去了西歧,仗打得多,說不定還能升得快些。因此,他四個很快就做出了選擇,齊聲道:“總兵於我等有授藝之恩,再造之德,我等兄弟願從總兵號令。”

    馬方、高貴等四個見了,心裏其實已經有了決定,皆把目光看向陳奇。陳奇失笑道:“吾不懼死,卻不願輕死。承蒙總看重,自當影從。”隨即,馬方等四個亦表態道:“吾等皆願奉今而行。”

    此等結果,固然是紂王失了人心,卻也和李鬼的謀劃有關。眾將又相處日久,有袍澤之義,要麽同意,要麽同去。

    晁氏兄弟不似青龍關諸將,又顧忌家小,眼見大勢已去,自覺有死而已,倒也放鬆了心情,罵道:“亂臣賊子,不得好死!”

    李鬼安撫了眾將,聽他兩個口出不遜,冷笑道:“兩位如此執迷不悟,倒也和那紂王一路。本將原還打算設法接出兩位的家小,作為勸降之禮。可是兩位如此忠心愛國,委實令人欽佩。本將自當成人之美,全了兩位的忠名。但是這還不夠,本將得想個法子。”

    “不如這樣吧!”李鬼撫掌又道:“本將準備先把兩位關押起來。如果你二人等不急,本將就封鎖消息。總之,要讓紂王相信你等已降。待紂王殺了你等的家小,本將再為你二人正名。實在不行,索性就放歸你二人回朝歌去,親自解釋清楚。如此方能稱作‘一門忠烈’。想必紂王雖然昏庸,卻也會有愧於心,不吝追封加賞,讓你二人的事跡永駐青史,供後人瞻仰。不知兩位將軍,意下如何?”

    晁氏兄弟並不確定,李鬼是否會真的這樣做;畢竟沒有好處。但他們不敢賭,況又聽到能保家小。本就不堅定的赴死之心,登時動搖。忙道:“若能救回家小,我等願降。”

    “此事易爾。紂王遠在朝歌,怎知青龍關虛實?”李鬼說了計策,又道:“隻是你二人須留一個為質。”

    不提李鬼等如何整頓兵馬,說服士卒;單表晁雷星夜離開青龍關,快馬返回朝歌,麵見黃飛虎,說道:“末將至青龍關查問,方知張桂芳果有反意。原擬當場捉了問罪,奈何張桂芳精通武藝,又會喚名之術,無人能製。幸好青龍關諸將尚懷忠心,與臣等兄弟互為掩護,方保無恙。隨後各收兵馬,就在關上相峙不下。隻是張桂芳仗異術,搶先占了糧草重地。臣等急攻未果,又非奉令出征,無權從它處調集支應。糧草關乎三軍性命,末將不得已,故此星夜麵見王爺,望乞速發糧草,再添兵卒,以為援應。”

    黃飛虎方知情況還算樂觀,料想張桂芳雖能,但也僅有一個風林幫襯,終究難敵眾將圍攻。於是命晁雷點兵一萬,糧草五千,星夜往青龍關接濟,盡早平定張桂芳。

    待晁雷接了家小、領兵趕到青龍關時,李鬼等人已經準備就緒;當下合兵一處,即刻起程,望西岐來。

    非止一日,大軍穿山越嶺,已至西岐地界。探馬報入城中,時薑尚任丞相,總攬文武事,聽說李鬼引軍至,知是應約來投。薑尚大喜,急忙麵見文王姬昌,述說情由。

    其時,文王姬昌因薑尚斬殺崇侯虎父子,愧疚於心,臥病在榻。忽聞李鬼盡起青龍關之兵來,姬昌不知該驚,還是該喜。

    但是不論如何,都需先將李鬼的大軍安置好。於是文王姬昌強打精神,率領文武百官,出城來迎。

    眾人把禮見過,文王姬昌陪著小心,也不得不小心,畢竟二十餘萬兵馬,非是等閑。問道:“將軍來得突然,不知是何道理?”

    李鬼遂把前事敘了一遍,當然沒說自己故意寫信找渣兒,歎道:“如今末將已是難臣,猶如喪家之犬,還望賢王收容。”

    “將軍誠心來投,豈有不容之理?”文王姬昌深知利害,心中雖是不甚情願,但也沒有往外推的道理。

    說話間,眾人齊入城中。

    文王姬昌命人設宴,先給李鬼等接風洗塵。次日朝會,文王姬昌又傳旨加封李鬼為“擁西侯”,仍然統領舊將和大軍。

    從此,昔日之友易為君臣。

    其它事儀,如建造府邸,安置家小,亦在籌劃實施中。待到諸事皆備,時候不覺已是仲冬。

    一日,文王姬昌自覺大限將至,於是命人喚來薑尚、李鬼及姬發等,囑托了後事;言畢人亡,也算含笑九泉。

    待文王下葬,文武百官依文王遺命,奉文王第二字姬發為周主,號稱“武王”。姬發繼承大統,先尊薑尚為尚父,又封李鬼為“安平王”,其餘百官皆升一級。

    不知不覺做了“安平王”,實在是意外之喜。

    當日封侯,是李鬼兵強馬壯,文王姬昌不得不安撫一下。即使李鬼不用安撫,李鬼麾下的諸將也需要安撫。

    眼下封王,則是武王新立,需要收買人心。即是百官俱升,總不能漏下李鬼不管,倒非是特別優待。

    李鬼心裏清楚的很,對於爵位官職,即不會在意,更不會得意。若非情勢所迫,早隨雲中子入山修行去了。因此,李鬼平時根本不管事兒,軍中事務盡托諸將,心思全放在了修煉上。

    自從來到西岐,李鬼知曉大戰將至,又逢元功初入四轉,正是需要恐固加強的時候,更是不敢稍有懈怠。

    九轉元功至四轉,需要先悟慧眼,再感五氣,聚之以養髒腑,待五氣充足,髒腑強勁,然後方至朝元歸一之境。

    除了必要的感悟,可說是個水磨功夫,需要大量的時間。

    盡管李鬼通過修行國術,先一步強化過髒腑,而且隨著法力日深,勁力漸猛,仍可利用國術法術,進一步強化髒腑。然而五氣的積累,就如煉精化來的氣無法代替靈氣法力一般,卻是取巧不得。

    修行不知日月,轉眼已是來年。

    一日,李鬼忽然接到軍報,方知黃飛虎反出朝歌,一路破關斬將,舉家來投,如今已在西歧城外。

    原來武成王黃飛虎,當日知曉中計,自是心中大恨,有意起兵西征,奈何青龍關上空虛,總需調遣兵馬,派人守禦。

    又逢聞太師遠征東海,紂王沉迷於酒色,朝中亦需要黃飛虎親自坐鎮,不覺歲月蹉跎,來至商紂二十一年。

    如今,黃飛虎也來投西岐,朝堂上見了李鬼,不禁心中慨歎:“前日還恨他不忠,今日卻又是同殿稱臣,真是造化弄人。”

    -\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