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臨時抱佛腳(二)
字數:4642 加入書籤
瑩兒帶著蘇婉走進後院的庫房。那裏是洛府中擺放雜物的地方,自然沒有什麽好東西。廂房大約十來間,分別在上麵貼著標簽,標明了裏麵存放的物品。柴米油鹽,綾羅綢緞,胭脂水粉,樂器擺設一應俱全,但是檔次都是中等,並沒有什麽值得多留意的地方。
想想也是,這裏是下麵丫頭和老嫲嫲們使用的一應用度,小姐們的胭脂水粉和筆墨紙硯,琴棋書畫所用的都是到賬房先生那裏現支銀子,特意到外麵去采購的。怎麽會在這裏找到呢?
蘇婉原本也想申請采購自己所用的古琴,但是想想就放棄了這樣的念頭。
一來是這羊毛出在羊身上,自己要買總不能自掏腰包,更何況一把上好的古琴價值不菲,就是賣了自己,恐怕都難以支付;二來,對於自己的這點子道行,自己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若是真的大張旗鼓買到了一把古琴,當然是官家花錢,萬一毀在自己手上,豈不可惜?
自己的技藝再怎麽練習,恐怕都不會超過那些小姐的。她甚至沒有刻意打聽洛霜兒的節目,因為那樣圖添自己的煩惱,而且自己這半吊子的水平,還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想到這裏,她讓庫房管家打開一間庫房的門,那裏麵裝的是以前曾經用舊的樂器,自己或許可以在裏麵淘到寶,找到能夠使用的樂器也說不定。
庫房管家很詫異地打開門,因為他知道這裏麵的樂器大都是年久失修,根本不能使用,但是怎麽新來的慕容嫣小姐,就非要到這裏來麽?
雖然帶著懷疑,他還是將門打開。
“你可以走了。我自己挑挑看。”蘇婉揮手讓他離開。
庫房管家答應著離開了,畢竟這裏的東西都是洛家的,而且這小姐也是洛家未過門的女主人,那可是掌握著自己一輩子飯碗的主子,他怎麽也不會不識時務,更何況,這裏的東西,誰會眼皮子淺的多拿呢?
就在蘇婉將要踏入門中,她的眉眼在旁邊一間廂房的門上溜了一眼,那上麵居然寫著“風箏”二字,心中一跳,腦海中似乎跳出來一個信息。
“你把這間屋子也打開,我一會兒也要去看看。”勉強抑製住心中的興奮,她不動聲色地吩咐著。
“是!”庫房管家識相地交出了自己的鑰匙,還不知道慕容姑娘還會要什麽,而且明顯是不想自己知道。
蘇婉見他真的很有眼色,心中一動,她從隨身的衣袋中取出一小塊銀子,大約二兩左右,遞給庫房管家,“給你買酒喝吧!我還要再看看!”
庫房管家正要推辭,看到蘇婉的目光,會意地點頭,既然慕容小姐要找東西,那麽自己就做一個順水人情,讓她翻翻找找,更何況,他的眼神並不糊塗,在她的手腕上麵不是明晃晃地帶著太夫人的玉鐲。那是太夫人最喜歡的首飾了,現在給了她,不是變相地也明示了下人,那是未來洛府的女主人的身份了麽?
他接過銀子,朝著旁邊的石凳指了指,“小姐,庫房裏麵髒得很,恐怕汙了您的手,你讓瑩兒找吧。若是找不到的話,就再找我吧!那串鑰匙,若是您用完了,就放在石凳下麵,我會來尋的。”
說完,不待蘇婉說什麽,就躬身離開了。
蘇婉心中望著庫房管家離開,心中大樂。還是有錢好,能夠找到這麽合意的管家。
她帶著瑩兒打開第一扇門,那是存放著樂器的屋子。走進去,裏麵卻空空的,隻有幾把可憐的古琴,擺放在那裏,已經落了很多灰塵。
就在這時,瑩兒一聲驚呼。
蘇婉嚇了一跳,什麽事情,大驚小怪?
瑩兒手指著房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中,擺放的一架多弦琴,驚奇地問道:“小姐,你說這琴多有意思!我見過的琴都是五弦和七弦的,怎麽這把琴卻有這麽多琴弦?這也是琴麽?”
順著她的手指望去,蘇婉笑了。這個丫頭,真是大驚小怪。“這不是琴,這是瑟!”
“瑟?”瑩兒皺緊了眉頭。那麽多琴弦怎麽彈得過來?
“你不知道麽?”她皺眉,想想也是,琴和瑟原本就比較相像,隻不過瑟是二十五弦。
這把古瑟色澤豔麗,由整塊木頭雕刻而製。瑟麵稍隆起,首端有一長嶽山,尾端有三個短嶽山。尾端裝有四個係弦的柄。首尾嶽山外側各有相對應的弦孔。另有木質瑟柱,施於弦下。
她輕輕撥動瑟上麵的絲弦,那聲音輕緩悠長,心底宛如有萬種情意從上流過。
她知道瑟,那是因為曾經在上學的時候,音樂課上,老師曾經告訴過他們: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詩經》中有記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但是後來的黃帝讓侍女撫瑟,但是曲調哀傷令人落淚,因此就讓人去掉二十五弦,剩下二十五弦。這樣彈奏出來的曲調才動聽悠揚了許多,要不然,在人家正在大宴賓客,舉杯歡慶的時候,奏出這悲音,豈不是大大的不敬。即便是在古代,那也是要掉腦袋的。
“小姐!你真了不起!”瑩兒目光灼灼地望著蘇婉,眼中充滿了崇拜的感情,那真是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蘇婉心中很得意,看來有些時候,即便是一些微小的細節,自己留意了,隻怕也有大用處。同時心中喜不自勝,若是連瑩兒都不認識,那麽自己的節目一定會在太夫人的壽宴之上,奪人眼球,引人注目的。
想到這裏,她回身招呼瑩兒,小心地將錦瑟取出來。
要麽技不如人,要麽技驚四座。
蘇婉和瑩兒走出門來,她讓瑩兒將錦瑟方在外麵的石桌上麵。從眾多的鑰匙中取出了上麵貼著標記的鑰匙,那是存放“風箏”庫房的鑰匙。
她的好奇心不小,心中其實最想看的其實是那架風箏——瑩兒口中碩大無比的風箏。
當她打開門走進去,終於見到了那怪物的全貌。
這是一個用柔韌的竹片做的一隻紅色蝙蝠形狀的風箏,大概是取福壽雙全的意思。大概有兩米長寬。
在風箏的內裏覆蓋著一層黑布,極其柔韌。蘇婉用手抻了抻,彈性十足。在蝙蝠的足部,也就是風箏的底端綁著一根三寸長的竹笛,蘇婉望去,那是一個翠綠色的竹哨,她試著湊近嘴邊,輕輕一吹,從裏麵傳來動聽的鳥鳴,想來是他別出心裁的想法,奪人眼球的手法。
她將竹笛放在懷中,吩咐瑩兒,兩人將風箏抬出庫房。倒不是風箏如何沉重,實在是因為過於龐大。
兩人趁著此時後麵沒人,小心翼翼地抬了回去。
瑩兒雖然不知道蘇婉的用途,但是在她心中,也並不存在別的想法,畢竟主子是天,人家說什麽,自己就聽從什麽。
蘇婉輕輕地調了調錦瑟,此時想起了那首李商隱的唐詩,隨口吟誦出來: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雖然是寫的錦瑟,隻是後麵太悲了,她不喜歡。
瑩兒雙眼冒光,“小姐,你太有才華了!這首詩太好了。雖然瑩兒不懂,但是寫的好美。”
蘇婉想跟她解釋,並不是自己所做。想想也就罷了。
紫氏物語:
瑟是我國最早的彈弦樂器這一,先秦便極為盛行,漢代亦流行很廣,南北朝時常用於相和歌伴奏,唐時應用頗多,後世漸少使用。
《詩經?小雅》有:“琴瑟擊鼓,以禦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土女。”這是見於古籍最早的記載,說明瑟至少有3000多年的曆史了。孔子擅鼓瑟,用來為詩歌伴奏,在當時,孔子鼓瑟是獨立成家的,號稱“孔門之瑟”(《論語?先進》;“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
《周禮?樂器圖》記載: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 ,繪文如錦者,曰“錦瑟”。
《漢書?郊祀記》說:“太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能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後來瑟的製作漸精,用途更加廣泛。在周代祀奉文王的家廟裏的一張瑟,上麵係有染成朱紅顏色的絲弦,底部有著疏朗的音孔、彈奏時能發出舒緩的聲音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