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戰爭是永遠不能愈合的傷
字數:1352 加入書籤
整理幼時舊物,看見一張照片,原本是黑白的,後被當時住我們樓上的大毛哥用彩筆上了色,成了‘彩照’。照片上的我帶著一頂有帽簷的絨線帽,正中別著一枚五角星,手持衝鋒槍(當然是玩具)儼然是一個小戰士的形象。後來我發現,很多男孩子小時候都有這麽一張照片,而他們幼時的玩具裏,各種玩具槍占了大部分。
難怪我們的陸軍是最強大的,因為我們從小就受了步兵訓練。
也曾看過一些老兵的訪談,發現同為老兵,東西方對戰爭的觀念也是完全不同的,這可能和近代的中國飽受欺淩有關係,我們在更多的時間裏進行著無可奈何的戰爭——反侵略戰爭。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我們決不能不戰而降,安心的做亡國奴,這是一個民族的承受底線。可雖然明白這個道理,我卻依舊覺得惋惜,偌大個中國,文學界人才濟濟,卻沒有一部反戰小說,或者對戰爭反思的小說,我們唯一反思的就是:大家快來看啊,我們當初被欺負的多慘啊。而戰爭對參展雙方帶來的創傷,卻被我們忽略了。
中華民族是個偉大而善良的民族,同時在近代也飽受**,所以我們很希望能夠多些‘鐵血’的人,鐵血的領袖,鐵血的將軍,鐵血的士兵,鐵血的百姓,卻偏偏忘記了,血從來都不是鐵的,它是紅的,失去的太多,人就會死。而在戰爭中或者戰爭後,死去往往不是最糟糕的,糟糕的是如何活下去。
在美國小說《兄弟連》的結尾部分,驍勇善戰的d連兄弟退役後大多選擇了建設或者教育性質的工作,似乎是為了對戰爭中造成破壞的一種補償,隻有極少部分的人選擇留在軍隊成為職業軍人,還有個別戰士因為無法調整戰時心態,不能融入和平的生活,潛入深山活生生的把自己的住處建成了一個堡壘,這些其實都可以被稱作戰爭後遺症,同時這也是歐美軍事作品的偉大之處,他更深層次的揭示了戰爭對人們造成的傷害,而這些,正是我們的文學作品中所欠缺的,雖然不是完全沒有,但非常的少,而且層次不夠深入。既然連這些都欠缺,就更不要說能擁有優秀的反戰文學作品了。可以這樣說,我們的軍事作品都是鼓動人去殺人的,而且似乎殺人很容易,也根本沒有什麽心理負擔,白天用機槍掃倒一大片,晚上照樣吃得飽睡得穩,至於和平之後怎麽辦,從無表現,英勇的戰士們從心態上來看,到更像殺人狂,而且是連環殺人狂,整天惦記著是不是要打仗了。
基於此,我們更需要反戰文學,至少需要以戰爭為背景的對戰爭反思的文學,隻有我們認真的反思了戰爭,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正義戰士,什麽‘核平台灣’‘東京大屠殺’‘滅日屠美’之類的可怕的東西才會真正的從我們的腦中被清除。
我並不是一個優秀的作家,本書也隻是拋磚引玉,希望能成為中國反戰、戰爭反思類小說的尖兵。
隻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