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連鎖反應

字數:6239   加入書籤

A+A-


    第七十七章連鎖反應

    岩崎榮一還沒從麻醉中醒過來,日本當局就炸鍋了。

    菅野直人正在參加內閣財務會議,商討下一年度財政預算。被秘書叫出來後,菅野直人立即終止會議,讓防衛大臣、外務大臣、警視廳長官、官房長官等內閣要員留下,其他人全部打道回府。

    此時,日本空中自衛隊的基地衛兵已經控製了現場。

    最先到達的,也是這支警衛部隊。

    可以說,現場慘不忍睹。除了找到兩具洛馬公司聘請的安保人員之外,衛兵還在現場找到了大量f-35b戰鬥機的碎片。

    在情報機構特工到達之前,衛兵找到了天野一郎,以及被燒成焦炭的荒川。

    根據天野一郎提供的線索、以及從廠區監控係統中調取的影像資料,情報機構立即將川崎岡晟列為頭號嫌犯。

    問題是,川崎岡晟會做這樣的事情嗎?

    大木容穀趕到現場的時候,特工已經搜集到足夠多的證據,甚至對現場提取的一些毛發做了dna對比,確認川崎岡晟確實來過。

    天野一郎肯能撒謊,影像資料可能出錯,可是dna能出錯嗎?

    也有可能,那就是嫌犯故意留在現場,誤導調查人員。

    隻不過,大木容穀再聰明,也不會想到在田中麗奈嚴密監視下的那幾個香港人。

    調查工作迅速展開,很快就通過金融機構查到,事發前不久,川崎岡晟將一筆十四億六千萬美元的巨款匯入了一個海外賬戶。追查下去卻沒有任何發現,因為那個在東帝汶某家銀行注冊的賬戶在收到匯款後就被注銷了。日本與東帝汶沒有簽署金融監管協議,無權讓東帝汶提供協助。

    不得已,情報本部隻能聯係cia,由美國情報機構出麵調查。

    隨後,情報本部查到,過去一天裏,川崎岡晟的手下從數十個賬戶上先後數次提取了四千萬美元現金

    這家夥想幹嘛,叛逃嗎?

    果真如此,川崎岡晟就是他國間諜。

    問題是,川崎岡晟是川崎財團董事長,拋頭露麵幾十年,在日本幾乎無人不知,怎麽可能是他國間諜?

    就算是,也是別人冒充

    大木容穀立即讓手下聯係川崎家族,希望找到川崎岡晟。可惜的是,事發前不久,川崎岡晟就帶著秘書與幾名手下離開了。

    加上在現場搜集到的線索,大木容穀不得不相信,川崎岡晟就是他國間諜。

    也許,那個到航空事務部來炸掉機庫、偷走發動機、殺害警衛與安保人員的不是真正的川崎岡晟,或者說真正的川崎岡晟已經在很久之前遇害了,一直是別人冒名頂替,不然這些事情無法解釋。

    大木容穀理清頭緒的時候,洛馬公司負責人、以及cia東京分站負責人趕到現場。

    經洛馬公司技術人員勘測,確認配備給f-35b的f-135-800發動機連同升力風扇,以及部分相關設備均已不翼而飛。

    嫌犯的目的很明確:偷走f-135-800發動機

    這還了得

    cia東京分站負責人立即提出封鎖周邊區域,警戒線由二十公裏擴大到五十公裏,設置檢查站,嚴密盤查過往車輛,特別是那些能夠運載大型設備的載重卡車,對一切可疑人員均進行臨時拘押。

    大木容穀哪敢遲疑,立即命令手下照做。

    問題是,這麽做有用嗎?

    嫌犯駕駛搶來的悍馬軍車逃逸,事發快三個小時了,隻要嫌犯腦袋沒出錯,肯定逃到上百公裏之外了。

    隨後,大木容穀還讓手下加強了對機場、港口的排查力度。

    不管怎麽說,將一台兩噸重的發動機送出日本肯定不太容易,不走空路,就得走海路。

    大木容穀猜得沒錯,可是他忽略了一個問題,即有能力偷走發動機的人,還沒能力把發動機送出日本嗎?

    既然是他國情報機構策劃的秘密行動,自然早有準備,絕對不會犯低級錯誤。

    此時,周譽龍駕駛的快艇已經在本州南麵的大海上航行了將近五十海裏,靠上了一艘從東京出發,正在駛往馬尼拉的貨輪。

    當然,這艘貨輪的最終目的地不是馬尼拉。

    接上周譽龍後,貨輪將繼續向南,過了巴士海峽之後,與前來迎接的戰艦會合,再駛往廣州。李廷軒還在香港,一天之後才會前往廣州,迎接這艘貨輪。

    為了保險期間,李廷軒還讓王學明安排了一艘攻擊核潛艇為貨輪護航。

    如果遇到麻煩,比如美國與日本出動戰艦攔截檢查,貨輪將把發動機上的關鍵部件轉移到潛艇上,丟掉次要部件。

    美國與日本再厲害,也不可能公然攔截一艘攻擊核潛艇吧

    等到情報本部與cia意識到發動機已被送出日本,已經是一天之後的事情了,貨輪進入了巴士海峽,即將與前來迎接的戰艦會合。

    這一天,大木容穀的唯一收獲就是拿到了cia的調查結果。

    那個秘密賬戶確實收到了十四億六千萬美元的巨額匯款,隻是錢立即被轉走,隨後賬戶被注銷。cia無法繼續追查資金流向,但是查到注冊該賬戶的是一名早就上了cia黑名單的軍事情報局諜報人員。

    據此,cia相信,要麽川崎岡晟是軍事情報局的特工,要麽被軍事情報局利用了。

    結果都一樣,偷走f-135-800發動機的肯定是軍事情報局

    目標明確,問題是,連cia都拿不出證據。

    收到匯款後,那名諜報人員不但注銷了賬戶,還離開了東帝汶,去向不明。

    雖然cia已經絡,尋找此人,但是按照以往經驗,那名諜報人員完成任務之後,肯定乘坐航班回國了。等到cia最查過來的時候,說不定他乘坐的航班已經到了廣州白雲機場。

    以軍事情報局的能力,藏匿一名諜報人員,簡直是小兒科。

    即便不用藏匿,也會讓此人整容,在某個偏遠城市生活一年半載,再重出江湖,繼續執行諜報任務。

    不管怎麽說,這條線索算是斷了。

    即便可以肯定是軍事情報局的諜報人員偷走了發動機,可是苦於沒有證據,cia與情報本部都沒有辦法指責軍事情報局。

    消息反饋回蘭利總部,特納的憤怒程度可想而知。

    雖然洛馬公司的對外展示活動與cia無關,屬於商業性質,由白宮與國會批準,但是如此重要的軍事技術落入潛在對手手上,絕對與cia有關。

    別說特納坐不住,連美國總統都坐不住了。

    要知道,大陸的j-20已經首飛

    雖然大陸一直宣稱,能在五到八年內讓j-20形成戰鬥力,搶在俄羅斯之前,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具備研製與生產第四代重型製空戰鬥機的國家,但是cia早就獲得情報,j-20的開發工作並不樂觀,不可能在大陸宣稱的2020年正式服役,最快也要到2024年,才有可能形成戰鬥力。

    製約j-20服役的眾多因素中,動力係統是最大瓶頸。

    可以說,在軍事航空體係中,動力設備最為關鍵、開發難度最大,也是製約軍用飛機的頭號因素。

    因為擁有最優秀的軍用大推力發動機,所以洛馬公司在設計f-22a與f-35的時候,能夠隨心所欲,盡量追求均衡性能,不用在設計上有所取舍,突出某種性能,而削弱其他作戰能力。

    除了美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具備這種能力。

    俄羅斯如此,大陸更是如此

    讓j-20飛上天並不難,可是要讓這種戰鬥機具備對抗f-22a的性能水平,那就絕對不容易。

    關鍵就是,必須擁有一種性能與f-第四代大推力軍用發動機。

    f-135是f-119的衍生型號,主要是提高了函道比,通過增大空氣流量,提高發動機推力,增強發動機的性能,以適應單發配製的f-35。

    讓大陸得到一台f-135,別說五到八年,最多三年,就能仿製出性能相當的發動機。

    即便“山寨貨”比不上“原裝貨”,但是比起被大陸吃透的al-31發動機,f-135先進了不是一點半點,仿製的也不會差到哪裏去,推重比肯定能超過第四代大推力軍用發動機的基本性能。

    以此作為心髒,j-20就將成為唯一能夠對抗f-22a的先進戰鬥機。

    對美國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這此時間,也給美日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

    硬幣有正反兩麵,什麽事都有好壞之分。

    收到cia東京分站的報告,以及情報本部的情勢說明書,別說特納疑慮重重,就連總統都覺得此事非常蹊蹺。

    一個掌握著日本第七大財團、身價巨億的社會名流,怎麽可能是他國諜報人員?

    果真如此,cia是不是得懷疑蓋茨、巴菲特、紮克博格這樣的大富豪?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

    雖然弄到f-135,能使大陸空中力量迅速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麵上,但是軍事情報局沒有必要做得這麽露骨。比起一台完整的f-135-800型發動機,十多億美元算個鳥啊,因此露出馬腳,那也太不劃算了。

    再說了,川崎岡晟掌管下的川崎財團資產上萬億,這明顯是一起早有預謀的行動,他要有所準備,帶走的哪止十多億美元。

    歸根結底,日本不是受害者,而是受益者。

    找不回那台發動機,美國憑借f-22a建立的空中優勢將在數年內蕩然無存,f-22a的先進性也將受到考驗,隨著眾多盟國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脅,美國國會必然解除禁令,將f-22a列入出售清單。

    第一個購買f-22a的,肯定是日本。

    別忘了,當初第一個購買f-15、以及生產許可證的也是日本。

    為了得到稱心如意的戰鬥機,日本會不會暗中擺美國一道呢?

    []

    隻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