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章 局勢的變化(二)
字數:4156 加入書籤
?因此商毅也決定,第二階段的作戰計劃,將甴羅遠斌率江西軍區,首先進攻貴州,將大西軍擋在雲南、貴州的邊境一帶,然後和大西軍對持。《》 而從南京軍區抽調二個軍,湖廣軍區將抽調三個軍,分從南北兩麵,進入四川,對四川形成鉗製之勢,一舉攻取四川全境。回過頭來,再打雲南。
當然商毅也不想放棄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四州、雲南的機會,能夠不動刀兵,就收取四川、雲南兩省,當然是再好也不過了,不戰而倔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吳三桂那邊,應該對現在的天下大勢和中華軍的戰鬥力十分清楚了,不會天真的認為自已可以抵擋得住中華軍的進攻,守住四川。而從另一時空的曆史知道,吳三桂並不是一個死硬到底的人,隻要適當給吳三桂一點甜頭,和平解決四川,還是有機會的。因此商毅也打算在開戰之前,派人入川,向吳三桂勸降。
而對於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等大西軍,他們也許對中華軍的戰鬥力了解不多,但商毅可以打感情牌,就是利用李定國和他們三個人的關係,動之以情,勸他們投降。當然商毅也知道,在這個亂世, 隻靠感情根本沒有用,劉文秀、艾能奇或許還好,但孫可望絕對是一個梟雄式的人物,如果不是生不逢時,說不定就是第二個張獻忠。因此對大西軍,商毅打算首先用槍炮來說話,先攻取貴州,要讓大西軍知道,中華軍不是他們對抗得了的。然後再和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談投降的事。這就是胡蘿卜加大棍,兩手都要硬。
就在商毅考慮南方作戰的時候,李格非來求見,道:“大王,現在有人自稱是朝鮮使者,奉朝鮮國王的密令,要求見大王。”
商毅聽了也有些意外,怔了一怔道:“朝鮮使者?他們來做什麽?” 但想了一想,管他們有什麽目地, 見一見也沒什麽, 因此又道:“叫他們進見吧。”
李格非答應了一聲,轉身出去。商毅卻在想著,南京政府和朝鮮並無任何來往,連貿易來往都沒有,而且朝鮮現在依附著清廷,曾幾次出兵,幫助清廷,因此說雙方是敵對勢力也不為過,那麽朝鮮突然派來使者,會有什麽事情,當然很有可能是因為現在清廷己經不行了,朝鮮這顆牆頭草打算向自己這一邊傾倒嗎?
正在想著,李格非己經帶著朝鮮使臣進來。
朝鮮使臣是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身材削瘦,長臉小眼,到是標準的朝鮮人長像,見了商毅之後,立刻跪倒施禮,道:“朝鮮使臣崔哲皋,拜見靖北王萬歲,大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商毅會的語言很多,以前就會英語、法語和日語,來到這個時空之後,又學會了西班牙語,但就是不會朝鮮語,不過這個崔哲皋說的,到是標準的漢語,因此到是省了不少翻譯的麻煩。
其實在這個時代,朝鮮的官員基本都會漢語,可以說不懂漢語就不能在朝鮮做官,因此朝鮮語隻能算是方言,而漢語才是官方語言。
商毅點了點頭,也沒有讓他起身,道:“崔哲皋,朝鮮本是明朝的藩屬,卻投降滿清,與我中華漢族為敵,又屢次三番,隨清廷出兵,犯我疆境,這是什麽道理。如今我大破百萬淸軍,正欲提兵跨海,直取平壤,滅你等之國,亡你等宗室,現在你受朝鮮國王之命,來見本王,有什麽話說。”
聽了商毅的說之後,崔哲皋忽然趴在地上大哭起來,而且還哭得十分傷心,商毅皺了皺眉,道:“崔哲皋,你哭什麽?”
崔哲皋一邊哭著一邊道:“回稟大王,我朝三百年來,服事中華,其情其義,固不暇言,豈敢言背叛,無奈丙子虜亂,清廷倚仗兵勢,虜我國王於三田浦,因我室內,殺我大臣,仍不得委之以蛇,以待時機,複歸於中華,而屢次出兵助清,也是勢不得以,非我朝之願,還請大王見諒。”
其實商毅也知道,朝鮮棄明歸清,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明朝的自身問題,打不過清廷,保護不了自己的藩屬國,不能怪朝鮮背信棄義。因此也點了點頭,道:“那麽你奉你國王之命,來見本王,又有什麽事情。”
崔哲皋擦了擦眼淚,道:“回稟大王,這次小臣是奉我王密令而來,是有機密事情,要麵呈大王,而為防走漏消息,此事並未驚動其他大臣。”
“哦!”商毅到有點意外,道:“是什麽機密事情?”
崔哲皋道:“我王想請大王效明朝神宗皇帝之舊例,出兵朝鮮,擊退清軍,使我朝鮮能夠重新歸複於中華。”
商毅點了點頭, 也有些明白, 和自己所想的情況差不多, 因為現在清廷己經衰敗, 朝鮮估計也是看到清廷不行了, 因此想重新站隊, 倒向自已這一邊來,但又害怕被清廷知道,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衰敗的清廷也不是朝鮮所能抗衡的,隻好偷偷摸摸的派個使臣來,向自己表示臣服,請自已出兵朝鮮,趕走清軍。
其實商毅也沒有完全猜對,前麵和商毅猜得差不多,但後麵請中華軍出兵,純粹是崔哲皋為了自己的私利,假傳聖旨。實際朝鮮國王李淏派他來到南京,一是試探南京政府的態度,雖然可以向南京政府稱臣,但也隻是口頭上,更沒有邀請中華軍出兵朝鮮,趕走清軍。
因為在李淏看來,清軍、中華軍自己都惹不起,雖然中原大戰是清廷輸了,但南京的目標己經轉向了南方,清廷還有喘息的機會,勝負還未必有分曉,如果這個時候站錯了隊,那可不得了。因此打算玩個腳踏兩隻船,兩頭都不得罪,反正現在南北對掐,就算知道了朝鮮兩頭討好,也都顧不上來打朝鮮,等你們分出勝負之後,朝鮮再明顯表態,最多做個請罪的姿態,這樣也能胡弄得過去。
自從丙子虜亂之後,朝鮮國內分成了親清和親明兩派,因為朝鮮奉清廷為宗主國己有十幾年時間,因此親清派的勢力也占據了壓到性的土崩瓦解了。但這時中華軍崛起,屢敗清軍,親明派才贏得了一些喘息之機。但朝堂大權還是被親清派把持著。
中原大戰之後,親明派的大臣也都認為反擊的時候到了,因此積極遊說國君李淏,清廷己經衰弱了,趁早背棄清廷,向南京政府尋請庇護。但親清派卻極力反對,堅稱南京政府是明朝的一名武將自立為王,並不能代表明朝的正統,而且清廷的失敗隻是一時,如果這時朝鮮改弦易轍,那麽等清廷再重新占了上風之後,對朝鮮不利了。
因此李淏也猶豫不決,從心裏來說,他是希望投向南京政府一邊,雖然他也知道南京政府己經不是眀朝正統,但至少也能算是中華正統,這一點就比由蠻夷之族建立的清廷要好得多。但他也怕清廷還能夠鹹魚翻身,因為李淏在繼位之前,在清廷當過近十年的人質,對清軍的悍勇印像十分深刻,也不敢輕易就把清廷給徹底得罪,於是就想了一個拆中的辦法,暗中打發崔哲皋來南京,向商毅表示臣服,實際玩雙麵都討好。
但崔哲皋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親明派,一直都想找機會打親清派扳倒,攝取朝中大權。因此在接到李淏的密令之後,崔哲皋招集了幾名和自己是同一陣營的大臣們商議,眾人都認為這是一個爭取南京支持的大好機會,當然不能放過,不要理李淏的打算,最好能夠說動南京政府出兵朝鮮,壓製親清派,這樣自己也就可以上位了。反正到了南京之後,怎麽說李淏也會不知道。
結果見了商毅之後,崔哲皋也是拉張虎皮扯大旗,說得振振有詞。
商毅雖不知道,這裏麵還有這麽複雜的政治鬥爭,但也不是崔哲皋這一番話能夠忽悠的,且不說這番話裏還有不少漏洞,至少是空口無憑,連個起碼的正式詔書都沒有,那有這麽輕易就出兵的道理。
但商毅馬上就想到,如果自己能夠控製朝鮮半島,那麽在下一步出兵北伐的時候,就可以分兵兩路,一路從中原出兵北進,直取北京,而另一路則以朝鮮半島為基地,進攻遼東半島,先端掉清廷的老家盛京,然後再從遼東繞道,從錦寧一帶由北向南打,這樣南北夾擊,清廷將無路可退,被自己一舉徹底消滅幹淨,永絕後患。雖然說進攻遼東半島可以渡海進攻,但如果有一個後方基地,總要牢靠一些,而且朝鮮還可以提供糧草物資,因此崔哲皋邀請中華軍出兵朝鮮,這到是一個好機會。
是真是假,到並不重要。不管你們信不信這是真的,反正我信,也就行了。因此商毅的頭腦裏也開始飛快的運轉起來,怎樣利用好這個機會。
~看首發無廣告請到《》
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