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缺鹽
字數:2838 加入書籤
城鎮居民好多人開始出現肌肉痙攣、耳暈目眩的現象,這當然不是劉銘發現的,他整天優哉遊哉的,基本沒有關心這些事。原安迪斯族族長夢奇跑來告訴他,好多人出現這種現象,導致多項勞動不得不停止。
劉銘當時一聽,還以為城鎮有了什麽傳染病,趕緊去檢查一番。結果才發現虛驚一場,是城鎮缺鹽!鹽也是人體必需品。正常飲食條件下,每天每人需要攝入10克鹽。如果排出量大於攝入量,人體就會出現麻煩。排汗和撒尿都會帶走鹽分,所以氣候越溫暖,鹽分損失也就越多。體力勞動會增加耗鹽量。整個鎮的人,每天都在高強度的勞動,消耗大量的鹽,以前食物含微量鹽分,勉強維持消耗,現在天氣越來越炎熱,趕不上消耗了。
坐在會議大廳裏,給這些有些惶恐的人解釋,並不是什麽疾病;各族的元老都有親身經曆,以前他們部落的人得了疾病,隻能看著他們痛苦的死去,部落巫醫大部分毫無辦法。
劉銘的解釋他們似懂非懂,但至少有個心理安慰。劉銘看著這些族長將信將疑的表情,就知道沒文化真可怕,要拿出實際動作來,才能讓他們信服。缺鹽是內陸地區很常見的事,鹽可以說是部落的必需品,部落的人也會找鹽,他們跟隨著動物的足跡找到鹽澤地,不過他們卻不會製鹽。所有的哺乳動物都需要鹽,所以順著他們的足跡可以找到鹽。部落的印第安人並沒有意識到鹽的重要性,都是在鹽澤地,弄些自然蒸發的鹽。現在急缺鹽,肯定不能那樣慢慢的找鹽。
對於劉銘來說,他有很多種方法找到鹽。比如一些鹽洞有鹽,一些植物裏有鹽。照現在最快的方法是找含鹽的植物。不過當務之急,先緩解症狀。劉銘將放了十幾頭動物的血,分給缺鹽症狀最嚴重的人喝。動物的血中含有許多礦物元素,可以間接的補鹽,當然這隻能治標不能治本。
喝下血的人,症狀明顯緩解,眾人頓時覺得神奇,阿夏看著劉銘的眼神更加崇拜,劉銘也洋洋自得起來。其實他一個文科生哪裏會知道這些,還不是當初被逼無奈,出去當搬運工時,常常在炎熱天氣下工作,缺鹽非常嚴重,不得不喝鹽水;當閑下來休息時,聽那幾個經驗豐富的農民工朋友說的。
北美有一種植物非常特別植物核桃樹,核桃在美國到處種植著,算是比較重要的經濟作物,桃木在世界各地都很有名。這裏為什麽說到了,因為核桃樹根含有大量鹽分,而且這種樹現在劉銘到處可見。指揮眾人開始挖樹木,將根都挖出來。大家雖然不知道要幹什麽,在劉銘的淫威下,隻能狠命的挖。
他們用的工具當然不會是石頭什麽的,是剛剛打造出來的鐵鍬;劉銘這家夥還是挺有先見之明,自從見到印第安人啥工具都沒有,他就琢磨著多打造點工具。比如錘子、釘子,鐵刀,剪子,鋤頭,鐵鍬等等,必須用品。
他專門招收了一批印第安人來教他們打造,好在這些活不複雜,教會了後讓他們自己琢磨,劉銘也就從中解脫出來。不過教育也是個問題,城鎮裏那麽多小孩閑著,天天到處玩鬧,也不是個事,能教化人的大師,現在太忙,幾千人的心理問題都要找他處理,哪有這時間。就像以前現代社會說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劉銘想過不了多久一定把小孩集中起來教育,他們不同於已成年的印第安人,有很強的可塑性。
挖出樹根後,劉銘招呼眾人砍下樹根,將之放到火上燒烤,讓裏麵的水分全部燒烤幹。在大火下,樹根上慢慢析出了黑色的鹽晶。一幫印第安人瞪大了眼睛,驚為神跡。劉銘讓眾人把鹽晶刮下,兌水,給那些出現症狀的人灌下,不多時眾人都好了。
沒有那種無力的感覺,紛紛要求繼續幹活。為啥?因為劉銘按勞分配食物,幹的越多,食物越多,大家的積極性完全提起來了。劉銘倒是哭笑不得,隻怕眾人是窮慣了。不得不告訴他們休假幾天,也有糧食發,眾人才滿臉不情願的離去。
雖然現在暫時解決了缺鹽問題,但是缺鹽以後會繼續存在,而且鹽以後還可以作為硬通貨,來交換各部落的東西。不得已結束了休假的生活,又開始了忙碌的城主生活。劉銘不禁感歎缺人才呀,如果是到了三國多好啊,一大群小弟,幫你出謀劃策,幫衝鋒陷陣,羨慕啊。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一切都要自己親手幹,連造個尿盆都要親自出馬,這以後不得累死。
勞累的命,沒辦法,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許多事都是無法避免的。拉著馬車,還是那輛城鎮馬車,由於現在不需要再建城鎮,所以留著當自己禦用寶馬。跟著幾頭牛,觀察幾天才找到一片鹽澤地。鹽澤地,水鳥眾多,都悠閑地在淺水裏蕩漾,梳理著白色羽毛;這裏真是鳥兒的天堂,不過馬上就要成為他的領地了。
招呼隨從來的眾人,開始幹活。先要挖出鹽田,然後在曬鹽,原理倒是很簡單,不過不是那麽好把握。費了半天挖了二十畝鹽田,眾人便在劉銘的指導下引入鹽水。
曬鹽,首先得將鹽水引進鹽坦,一格一格(一口鹽田叫一格)漫進來,然後蓄好海水,海水在驕陽之下慢慢自然蒸發,曬鹽人用鹽度表去量,等曬到一定的鹽度時,就可以“落鹽”了。
就是說,鹽粒開始從鹽水中結晶出來,能夠“漂花”了。這時候,曬鹽人還得時不時地用繩子去“旋鹽”,拖拉著一根繩子圍著在鹽坦中心的一個點朝一個方向轉圈,不“旋鹽”,結晶出來的鹽花顆粒很大,“旋鹽”旋一下,鹽花就會細得多。
“旋鹽”要15分鍾、20分鍾左右旋一次,如果有十幾畝鹽田,光是“旋鹽”也得費些很多時間。到開始“漂花”時,就可以“掃鹽”了,這時候,鹽花還是浸在鹽水中的,曬鹽人用鹽扒或掃帚將鹽花聚在一起、掃在一起,放到籮筐中,擔到鹽田邊上的倒鹽的空地,白花花的鹽堆在一起。
這裏工作技術性比較高,劉銘雖然知道原理,但也不得不摸索其中的工藝,費了一個多月,才搞出了鹽。看著白花花的鹽,堆滿了鹽田,辛苦這麽長時間的眾人,都滿含欣喜;劉銘也喜不自禁,以後終於有鹽吃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