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郊外
字數:3542 加入書籤
鑄幣廠一定建在絕對隱蔽安全的地方,第一時間劉銘就想到了頤和園那一塊。頤和園建好後還沒有去看過,不知是何情況。
這天天氣不錯,劉銘便帶著阿夏等人低調的出去,隨是去看頤和園其實劉銘也想放鬆下心情。搞鐵廠又是這麽久,弄得劉銘很疲憊,他也不是什麽工程人員不過是個愛好者,如此好腦力的事,讓他來整實在太痛苦了。
鐵廠就這麽交給賀家伯處理,此人有點憨厚但勝在穩重,會按照劉銘的設計一步一步打好高爐。
出行自然騎馬,劉銘、阿夏便到馬場牽馬。從巴拿馬城強搶的幾百匹阿拉伯馬,在途中死了將近三十匹,到龍城後劉銘迅速寶貝起來。
找了最善放牧的原阿帕奇部落人來養這寶貴的馬,日日精心護理讓這些馬終於從萎靡狀態恢複。
阿拉伯馬其體形優美,體格中等,結構勻稱,運步有彈性,氣質敏銳而溫順,易於調教,對飼養管理條件要求不高。頭較短,頸長形美,鬐甲高而豐實,背腰短而有力。
純種阿拉伯馬無花毛,斑毛或駁馬,不論體表毛色如何,其皮膚總是黑色。在外貌上是不會被認錯的,而且令人難忘。阿拉伯馬有極大的耐力,在奔跑中仿佛是“懸浮”在空中。阿拉伯馬潛在的力量及溫順的性情使它成為長距離訓練或耐力訓練的首選用馬。
世界上許多馬種,如英國純血馬、盎格魯阿拉伯馬都有它的血統。中國用它改良蒙古馬和西南馬效果良好。
阿夏自從劉銘回來後,一有時間就膩在劉銘那裏,身材也恢複到以前的豐滿野性,渾身散發著光澤像一顆熟透的桃子,完美的曲線常常令他忍不住邪惡的想法。
阿夏看到高大俊朗的馬匹,兩眼直冒星星,隨即抱著劉銘的胳膊少女似地撒嬌:“好漂亮的馬,送我一匹好不好?”
周圍士衛看到這種情況自覺的轉移視線;胳膊上傳來的溫軟令劉銘不經遐想紛飛,此時阿夏一改平時冷豔作風,實在是吃不消啊。
他豪爽一笑:“想要那匹隨便挑,這些馬都是用該改良本土馬的血統,以後就作為繁殖工具了;乘著機會找一匹吧,這可是純血統的阿拉伯馬,十分稀少的。”
阿夏欣喜的找到一匹純白的馬,讓人按上馬鞍便一躍而上,騎著馬而去。劉銘可沒這麽瀟灑的動作,慢吞吞的上馬。周圍護衛也迅速上馬跟上,個個動作幹淨利落。
龍城現在也有了商業街道,不僅是龍城自己人來交易,周圍很多部落都會來這裏交換所需的物品,市場還比較繁榮;不過由於貨物價格沒有一定的標準以物易物也帶來極大不便。
龍城的街道在劉銘的規劃下很寬,中間馬車道,兩邊是人行道。龍城馬車不多,所以街道中間倒是很空曠,縱馬而行完全沒有問題。
大約半柱香的時間,到了郊外。頤和園的位置在密西西比河上遊,龍城北方。那裏有大片的草原,不過那塊地方還是無主之地,但劉銘把它作為勢力範圍了。
龍城北部還有不少部落沒有受到去年龍城的掃蕩,安然度過了。而劉銘也不想和其它勢力鬧得太僵,這不利於以後融合,所以對這一塊的印第安人保持適度的寬容。
三千多平方米占地,使得高大的頤和園顯得很壯觀;阿夏見了拉著劉銘好奇的往頤和園頂部走去。駐紮此地的狼騎,見是城主當然放行。
頤和園到底有多高,劉銘沒有概念;不過當親自爬上頂端時他感覺快要斷氣了;新奇的建築讓阿夏很是驚訝了一陣,到處摸索,詢問劉銘這是幹什麽的。
劉銘神秘地道:“旗軍學院。”阿夏歪著頭想了想,沒理解什麽意思;她也沒有再多問,因為她理解男人很多神秘之處,和不能說的秘密。
站在頤和園高處景色不同於大報恩寺,這裏純天然的天空大草原,碧藍碧藍的,純淨得滌蕩人的心靈。而大報恩寺更多的是龍城建築景色。
沒有像阿夏那樣觀景,劉銘默默察看著係統。頤和園運送草原騎兵,劉銘選擇了。這是已經定好的計劃。為了能快速的統一北美中部,用騎兵是最快的選擇,而且廉價快速。
一個月可以運送一千五百騎,消耗糧食40萬5千斤,金幣20萬。數量上的限製並不嚴格,不過就是太耗金幣了。當然為了龍城將來的出來不得不忍痛割舍掉這一大筆資源。
鑄幣廠的事完全可行,當然運送這張卡片肯定不同遊戲中的了。它需要原料來生產貨幣;暫時先建起再說。
又耗去了1000金幣,三千木頭。木材現在不缺,倉庫裏聚集了大量的木材,是去年積累的,由於龍城工程基本沒有啥工程所以也沒有消耗;
劉銘在心裏下定命令,頤和園前麵一塊地上劃出建築用地。而頤和園有不少剛剛興修完奇觀的農民,便讓他們開始修建鑄幣廠。
鑄幣廠生產的貨幣劉銘心裏早有數。龍城周邊金礦多,劉銘認為鑄造金幣原料更豐富方便,便定下鑄造計劃。
將來的金幣,按照劉銘估計每枚應該值五百人民幣。
可是不可能隻鑄金幣,劉銘打算很造銀幣,和鐵鑄幣,至於銅幣,很需要考慮。因為目前沒有發現銅。幣的價值問題還需要眾多的人來討論,非是劉銘一個人能輕易決定的,當然現在想也為之過早,幣還沒有開造了。
西方的貨幣劉銘覺得值得借鑒;其實中世紀早期,西方根被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通貨,或者說是通貨混亂也可以。因為在歐洲中世紀早期,生產力水平非常落後,很多地區都是物物交換為主。那個時候歐洲的農奴交稅也往往就是繳納糧食而已,貴族的俸祿也是失誤。
可以說在中世紀早期的領主製的莊園社會中,商品經濟是極為不發達的。商品經濟較發達地區,主要是自由城市,有鑄幣,有金鑄幣,有銅鑄幣,也有鐵鑄幣。這樣就造成了通貨混亂的情況,比如鐵鑄幣和銀鑄幣之間如何這算,還有鑄幣本身的金屬磨損,因此總體來說歐洲中世紀早期中期很難說有真正像樣的貨幣製度。
一直到了大概13世紀之後,黃金才漸漸成為了硬通貨,自由城市發展起來後,商品經濟發達起來,貴金屬本位製才開始確立。與此同時把黃金存入錢莊,然後換回銀行券進行日常交易的方式也發展起來,這可以說是近代紙幣發行製度,和銀行信用的鼻祖了。
劉銘正處在初步階段發展,而美洲大陸除了西方人他的貨幣肯定是唯一標準,到不怕貨幣混亂,不過要早做準備,以後早點進入金本位製。
鑄幣的事在劉銘心裏就這麽定下來;
好久沒有陪阿夏出來玩了,當然要玩個痛快;兩人下樓,休息會兒又在大草原上輕騎散心。(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