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墾牧令
字數:5004 加入書籤
第八十章墾牧令
出了大院子,劉銘腦中交雜一片,不知如何是好;
憲法到底是實施還是暫且擱置?如果擱置,將會喪失這一大批學者,對於文化法律空缺的龍城來說是個不小損失;
很明顯這種製度與劉銘目前的政權結構相矛盾,劉銘心裏更願意采用後世德國的法律;德國是用大陸法係,雖然也借鑒了英國的海洋法係;說穿了其實就是君主立憲製,但人民仍然擁有部分權利,隻是權利不夠大;
劉銘仔細想想穆尼所說三項基本原則倒是可以同意,但必須保障他這個君主權益;
劉銘沒有考慮三天,便又回去找到穆尼;穆尼並不驚訝,正一手拿著手寫的憲法,一手拿著筆墨不斷的添加著標注;
過了會兒,才淡淡對劉銘道:“陛下考慮得怎麽樣?”不同於當初的熱衷,也許他看透君主本質,對劉銘不報希望,然而劉銘的回答卻令他驚訝;
“三項原則我都同意,”說的這裏頓了來,揶揄的看著穆尼目瞪口呆,他沒想到這麽容易就同意了;
“但是,”劉銘語氣突然一轉,令穆尼心裏一突;“我希望能將行政權、立法權一部分賦予君主,保障君主權益;例如行政首相為君主選定,眾議會議長名額由君主確定。”
穆尼反應很激烈:“不行,陛下如此這般議會根本成了擺設,何談製衡?眾議會議長選舉不應該受製於陛下,如果您不同意,要麽陛下放我等離去,要麽陛下就處死我等”
劉銘心裏有些嘀咕,拿死來威脅哥才不怕;不過到這個份上了,談崩有些可惜;不就是議長嗎,沒什麽可怕的,隻要把握軍政大權,遊離在外的立法權,也不能造成多大危害,反而能完善製度;當即劉銘便同意;
穆尼欣喜若狂,非得拉著劉銘商討憲法具體事宜;還好劉銘雖然不熟悉什麽憲法,但總算受過熏陶,受龐大互聯網信息衝擊倒是理解憲法的一些條例;劉銘反正胡亂說些觀點,倒是對穆尼有很大啟發;
總體說來穆尼滿意劉銘態度,民主製度算是初步確立了;不過有點卻被忽略了,小王國到底才有那種製度?是聯邦製?還是中央製?劉銘沒有想過,穆尼倒是想了,英國采用聯邦製,因為他們殖民地太多,且為方便管理的緣故;而劉銘這裏國家都未成型,聯邦製不過是笑談,目前談不上,所以他沒提;
初步這麽定下,然而作為憲法不可能就這麽輕易頒布,要不然其他人不會信服,劉銘便集中所以識字的人討論憲法中的每一條;
本來劉銘還以為龍城因為他重視漢字,會有很多人識字,然而結果讓他失望,識字的要麽是高層官員要麽就是華人,其他印第安土人都懶於學漢字,漢語到有很多人會說,讀寫卻是不會;
幾十萬人口的龍城找出不到500識字的人,初級的學校裏小孩仍在萌芽培養中,看到成果還得等五六年;識字人太少,對憲法推行有巨大阻礙,但這不歸劉銘頭疼,全部交給穆尼;這種為理想不惜一切的人用來又不貴,廉價勞力,劉銘也很舒心;
這麽多人討論,倒是提出不少有建設性建議,也算初步達到目的,讓這群處於權利中心的人對這部憲法有初步認同。
立憲的事在穩步進行中,劉銘此時被另一件事煩住了;
劉銘回來有幾天了,有些人得到消息便開始絡繹不絕的拜訪;
這天劉銘正在休閑中,好不容易休息下,便聽到蒙奇來訪;蒙奇剛回來就見過了,他每天事物繁多,卻有閑心跑到這裏來;不由好奇道:“蒙奇啥時候有閑心到我這來逛了?”
劉銘自己沒什麽事,大小事務全丟給屬下了,反正框架都搭好,瑣屑小事他是不理會,要不然這上百萬人的事不得累死他;
蒙奇有些奇怪,臉色古怪,對著劉銘大吐苦水;
“大人,以前族裏好多族人找我,反應耕種當工人的事,他們不想幹這活;這不歸我管,所以我沒應承;您不知道啊,上百人天天在我家裏吃喝,不肯走,非要我幫忙;唉,家裏糧食都不夠了啊”
劉銘有些揶揄的笑道:“那你是來借糧食的呢?”
蒙奇鬱悶:“大人。。。。”
“哈哈,開個玩笑;這個事情說起來也不複雜,但是對龍城衝擊不小,上次卡修斯也說過;你有沒有什麽想法?”
想法?蒙奇腦海一個大問號,開玩笑,他能有什麽想法;
龍城的糧食全靠所謂農場工人幸苦工作提供,大部分的人適應了,但有的印第安人卻不適應,他們祖祖輩輩都在原始的遊牧生活,本心渴望自由生活;
農場製度有利有弊,劉銘有前世經驗,對此很清楚;但與印第安人來說,不是公有還是私有的問題,而是他們不喜歡種地;
蒙奇想了想卻道:“大人為,什麽不能讓他們去放牧呢?要知道現在龍城隻有一個大型放牧場,肉類很缺乏。再說大家都去種糧好像沒必要,聽說現在的糧食已經足夠我們吃十年,種那麽多糧食隻會爛掉浪費;”
現在糧食最多不過儲存兩三年,年年限一過隻怕都得爛掉;糧食確實太多了,蒙奇剛好說的點子上;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社會結構太不合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成為農場工人,太浪費太不合理,搞得農場有點像農奴製度,農民種的糧食多數卻不歸農民,將來必然會帶來隱患;
劉銘沉思不已。。。。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這一隱患;
憲法快要頒布,裏麵自由思想很濃,必然會影響許多人,農場製度可以實施,隻是需要分更多利益給種地農民;另外這麽大的地盤,他不可能一一開墾,多數荒地荒著浪費,還不如給那些印第安人放牧,開墾;這樣緩解土地問題帶來的一係列矛盾,也為以後安置南方印第安人提供模板。
以前他也給農民一些土地,不過多在靠近洛基山脈的地方,其他人移民都納入了農場和工廠;現在到了開放土地的時候,土地對移民來說具有巨大吸引力,如果以良好的健全的法製加上大量的土地,必然能吸引無數人前來這裏開墾;
下定決心,劉銘從思索中醒來,卻發現蒙奇悄悄退去;於是他開始著手寫墾牧令。
墾牧令,就是開墾和放牧的條令;條件極其優惠;土地用金幣來買,沒錢的可以先欠,等來年有收成再還,至於各種農具、牧場用具等可以先賒欠,同樣來年還;有點像宋代青苗法
當然這些有個前提,肯定要是劉銘小王國的公民才行,要取得公民劉銘這裏稍微提到,隻需熟記憲法就行了;戶籍製度劉銘在沒有紙張前用木片記錄早已形成,有其做前提這裏實施方便很多。
種地的很簡單,一塊地就足夠;放牧可不行,技術含量更高,放牧區域需要嚴格規定;這個就需要專業人士去做,還好英國來的那群學者有經驗。
墾牧令第二天就頒布,大量的人手宣傳下,人們都熟知;墾牧令裏透露很多信息,比如憲法、比如土地、戶籍,這些迅速引起人們注意。優惠的條件讓很多人心動,但也很多人習慣了龍城生活,不想出去風吹雨曬的。
龍城的華人移民最高興,對土地的執著使多數農場華人拋棄工作響應政令到荒郊野外去開墾;土地很便宜,一千個鐵幣就能買到五十畝地太劃算了;農場工人一個月就有兩千多鐵幣工資,華人善於積蓄錢財,多數人已經有上萬財產了,差不多每人可以買第安人花錢大手大腳,除了家裏有些糧食基本無多,所以想要放牧的人都需要賒欠錢款;
墾牧令的頒布影響深遠,不僅為立憲打下基礎,且為龍城注入新的活力,使得美洲開發更為快速;當然對農場也有大的影響,20%的人離開農場,農場效率大減;且越來越多觀望的人陸續離開農場;
農一現在怨氣很深常常來訴苦,劉銘不得不安撫屬下,讓他放心會有人來種地。劉銘早就想引進奴隸來種植農田,且以後美洲會有許多大農場需要奴隸;黑奴貿易正風行,劉銘覺得可以考慮購進大批。
不久之後就是秋收,秋收的規模已經擴大很多倍,由於農場工人極具缺乏,不得不出巨資招收臨時工;優惠條件吸引了各個城池人積極參與,使得秋收很好進行。
還好今年雖然減產嚴重,但糧食產量仍然達到了可怕的500億斤,這個數目直接導致了龍城沒有倉庫裝糧食,糧食收成之後全都仍在空地。
劉銘又琢磨起賣糧食的心思;糧食是硬通貨,雖便宜但大型貿易發展起來將是一筆巨大收入;有點卻是問題運輸,糧食大規模運輸困難,還要等大型的運輸船隻建好才行;現在連千噸船都沒有,而碼頭又不能製造,劉銘缺乏工匠這個事隻能暫停;
反正目前小小王國穩定下來,糧食完全不缺,未來幾年能都不怕,上千萬人他都能靠積累糧食養個一年半載的不成問題。
大量的糧食也不能這麽堆著浪費,戰略儲備早已足夠,劉銘想法子消耗起來;這直接導致王國的釀酒業興盛,龍城人迅速迷上了酒這種東西。
而大明朝廷卻是陷入無糧尷尬中,陝西湖廣一帶大旱,糧食顆粒無收,難民需要糧食救濟;朝廷國庫空虛,不僅無一顆糧食,而且庫銀告罄,大明朝廷維持已經困難,所有的銀子全都撒在遼東。大明不是無糧,而是糧食多掌握在大地主、糧食商人手中,朝廷根本拿不出錢來買而已。
[]
隻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