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決意(上)

字數:5876   加入書籤

A+A-




    ,。

    金陵十三司,在楚國官員中,算是一個如雷貫耳,又不能輕提的名字。

    誰都知道,十三司掌管著各地的情報,楚國境內的大小事情,凡是楚王關心和感興趣的事,都會有著十三司百戶和番子的身影出現。

    他們或是官員,或是商人,或是地主,在中原各地,都有著他們的身影,但是具體的機構,就很少有人知道。

    十三司的總衙門,卻大部分官員都知道。

    十三司的衙門姓質,這座衙門相對偏僻,就建在內城裏,內城區域,有眾多橫貫的亭台樓閣,遍布珍稀花草樹木,合抱粗古木綠冠成蔭比比都是。

    因此十三司的小殿並不起眼,這裏單辟出一處院落,有五跨七進,布置的很素雅,隨時等候王上召見。

    要不是門口的一塊金匾,誰也看不出,這裏是楚國十三司的總衙門。

    此處少有外人能到,雖不曾特意阻人前來,但因十三司這個名號的影響,願意來十三司的官員是十分少見。

    十三司的衙門門口,站著兩排番子,個個都是二十歲,有著情報工作特有的陰冷,手按長刀,掃看四周。

    十三司高層辦公,在衙門後麵。

    這一天,衙門裏的人剛剛開始處理事務,負責接收情報的百戶,就接到一份飛鴿傳書,看了裏麵的內容,這位百戶絲毫不敢耽擱,連忙把這份傳來的消息,交到了在這裏坐鎮的千戶蔣孝方手中。

    蔣孝方今年不過二十有七,自幼父母雙亡,被王家收為奴仆,後跟在王弘毅身後做了侍從,立過軍功,其人又有本事,自然是步步高升。

    曾有一妻,現已亡故,娶了一個新婦,膝下有一子一女,身家清白,而蔣孝方此人姓格謹慎、內斂,又處事得當,被王弘毅提拔到千戶一職後,更是忠心耿耿。

    展開看過內容,千戶蔣孝方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出了房間。

    “我要立刻進宮一趟。還有,你們兩個隨我一同出去。”蔣孝方說著,讓人給自己找來官服,穿好,同時指了兩個番子跟自己一同出去。

    很快就準備妥當,蔣孝方對著兩人說著:“走吧!”

    “諾!”

    皇宮,禦書房一處偏殿隔開,就是王弘毅的書房,此時,外麵正是天氣悶熱的時候,大殿內雖空曠,也免不了暑氣彌漫,不過在角落處擺放著的大盆裏,放著冰塊,散發著陣陣的冷氣,讓殿內的溫度降下不少。

    書房內,同樣有著兩盆冰鎮著,裏麵並不顯得悶熱。

    布置頗為雅致,牆上掛著字畫,左右還有著書架,上麵擺放著許多珍本書籍。

    一張寬大的案幾擺放在裏麵,此時案幾上擺著好幾摞奏折。

    這些,都是需要王弘毅來批閱。

    隻著輕薄衣衫在案幾前坐著的王弘毅,額頭時有汗水冒出來,每當這時,就會有內侍走過來,遞上濕毛巾。

    在額上擦了兩把,又擦了擦臉頰,隻覺得毛孔都開了一樣涼爽,王弘毅將毛巾又遞回給內侍,頭也不抬的問:“現在什麽時辰了?”

    “王上,已是巳時三刻了。”內侍微微彎腰,輕聲回道。

    “午膳就在這裏用吧,讓灶上做兩樣清淡的即可。天氣悶熱,這膳食無須過多。”一邊批閱著奏折,王弘毅一邊吩咐說著。

    “小臣明白了,小臣這就去和他們說。”內侍聽到之後,忙說著。

    “恩。”王弘毅此時正是忙碌,恩了一聲,頭也不抬的繼續批閱著桌上的奏折。

    不敢再打擾楚王,這個內侍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他是在這裏服侍著的人,自不會自己跑去傳令,出了殿門,看到一個大丫正在伺候著。

    宮女分粗使、小丫、大丫。

    再上去就是從九品“長記”,話說從九品長記,就有事擔任,所以伺候的是大丫,這大丫很是俏麗,在門外站立。

    這內侍自然明白這些女人費勁心思在這裏當差的意圖,對這類不安份的女人向來無甚好感,見站在樹蔭中避暑,朝對方一招手,叫了過來。

    “既你在這裏無事,去傳個令。”這內侍將楚王的命令重複了一遍,又叮囑:“你去和他們說一聲,要快些,莫要誤了時辰。”

    “……諾。”這大丫連忙跑開了,看著她跑遠了的身影,內侍搖搖頭,轉身過來。

    正要進去,就看見有人正急匆匆朝而來。

    來的這人,他認識,正是經常來到這裏的十三司的千戶蔣孝方。

    對這樣的官員,宮裏的內侍自是不敢托大,見他急匆匆的過來,知道他很可能是有事來求見王上,因此這內侍就停下了腳步,等待著。

    不一會,蔣孝方就來到了他的跟前。

    蔣孝方認識這個內侍,一到內侍的跟前,就一拱手,客氣的說:“原來是常公公,不知王上可在裏麵?”

    常公公官居八品,是有品級的太監,不可怠慢。

    “王上正在裏麵,蔣大人可是有要事要見王上?今曰王上可是繁忙的很呐。”

    “還請常公公替蔣某稟報一聲,蔣某確有要事要見王上。”

    見此,內侍點點頭,說:“既是這樣,請蔣大人在這裏稍候片刻。”

    蔣孝方拱手說著:“有勞了。”

    內侍不再多說,進了殿。

    “有人求見?”隱隱聽到外麵聲音,王弘毅將又一份批閱過的奏折疊在已經處理的一疊文件上,抬起頭,看了眼前的人一眼,開口問著:“外麵何人啊?”

    “王上,十三司的千戶蔣孝方求見!”內侍恭敬的回的說著。

    “蔣孝方?”手裏的動作一頓,十三司的人可從不會為小事而來,王弘毅不加思索的說著:“讓他進來!”

    “諾。”內侍出去了,不一會,蔣孝方從外麵走了進來。

    來到王弘毅的案幾前,跪倒在地,口中山呼:“臣蔣孝方,拜見王上!”

    “蔣卿,免禮平身。”

    “謝王上。”再次謝恩後,蔣孝方站了起來。

    “蔣卿此地前來,可是有事要向孤稟報?”王弘毅把手裏的筆放置於一旁,看著麵前的人說著。

    “王上,臣剛剛接到飛鴿傳書,幽州大亂,胡人七萬騎入侵幽州,先破漁山,屠城四萬口,又攻占漁陽郡。”

    “現攻打北武城,北武節度使盧高守城,胡人驅使漁陽郡投降的百姓十萬攻城,被射殺大半,城下滿是屍山血海!”

    “這是十三司在幽州的人傳回的信箋,請王上親閱。”說著,將信箋取出高高舉起。

    內侍忙走過來,將信箋接到手中,轉交到王弘毅的手中。

    王弘毅早在聽到蔣孝方回稟時,就是一驚,此時看到上麵內容,臉色一沉。

    真是信箋所述,胡人已經大舉入侵了。

    不過才入侵,就行驅趕百姓攻城,以及屠城,果是前世的手段。

    這手段雖令人詬病,卻的確能達到震懾敵人作用,並且影響深遠,導致附近漢人城市,震恐其手段,紛紛降之。

    當然一貫屠城,必會遭致拚死抵抗。

    其次人口是一種財產,殺光了百姓,就不會再有奴隸可供驅使,以後重建和統治占領區也會很困難。

    對掠奪姓戰爭來說,這很合理,但對統治來說,這很不合理。

    很顯然,初期時,胡人並未想過真的統治中原,而有著將漢人屠殺殆盡的打算,直到後來發現漢人殺之不盡,抵抗越來越激烈,才漸漸改變政策。

    但是歪打正著,到了後期,又有著凶名威懾,又有著以漢人治漢的分化政策,導致迅速平定,這就成了龍氣了,成了正果了。

    地球上類似例子很多。

    秦國、項羽都有類似情況。

    當然特別明顯的是清朝,初期屠殺漢人,把東北漢人殺個幹淨,有幾百萬人,到了後期就卷著赫赫凶名,又來行安撫之事,結果漢人紛紛投降,以十萬八旗,就統治上億漢人,並且維持三百年天下。

    至於文化受到破壞,惡名永載史冊,還不是有著修改史書的四庫全書計劃嘛!

    不過,眼下王弘毅最吃驚,卻非此事,而是胡人入侵的時間發生了變化。

    在上一世時,胡人入侵的時間,原本是在兩年後,現在卻是提前了。

    而在這時,北地諸侯還沒有成氣候,是不是能和曆史上一樣,進行幾年抵抗呢?

    如果不能,自己改變了曆史,就使北地難以凝聚力量抵抗胡人,這必會導致胡人更快的速度來占領北方。

    自己還是要加快行動步伐,到了現在,能預知的資源,以及很少了。

    “蔣卿,這份情報很及時。令人繼續密切注意幽州情況,一旦有變,即刻向孤稟報。還有,並州的消息,接到後,要馬上向孤稟報。”

    “諾!”蔣孝方連忙應著。

    王弘毅臉色凝重,說著:“你先下去,把情報交給秘文閣。”

    這場棋局怎麽樣下,還有多少資源可利用,還真必須慎重考慮,未雨綢繆才行。

    預知,糧食,物資,情報,水師,都要用上。

    這是一場傾國之戰,決定以後幾百年甚至更長曆史的氣運洪流。

    {未完待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