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對應(上)

字數:6044   加入書籤

A+A-




    ,。

    聽到這話,張攸之不由苦笑。

    其實張攸之明白這次戰事的重要姓,洛陽一得,基本上就可以鎖住胡人南下的途徑,特別是洛陽是幾朝燕京,政治意義也很大。

    一旦奪得洛陽,並吞兗州,那青州就可奪下,這樣黃河就全部被控製,胡人再難寸進,可以說,這是真正的立鼎之戰。

    隻要這戰勝利,北伐成功不成功,都無關帝業。

    張攸之雖不知道地球上宋朝版圖基本上就是這樣,但也明白這道理。

    隻不過,正因此,所以秦王和胡人,都不會坐視,這一戰就攪動了整個天下。

    作為大臣,到了這時候,豈願自己君主出去冒險?

    不過,轉念又一想,陛下是開國君主,年才二十四,而前麵幾朝的開國太祖,哪一個不是自己馬上奪的天下?

    隻要出征時事事想在前麵,也不會出變故。

    就算是這樣,他還是心下不安。

    “陛下,既您打定主意禦駕親征,您的侍衛親軍,必須跟隨,而且凡事以陛下安危為第一要緊才是,陛下切不可親自上陣。”張攸之伏身叩拜,神色嚴峻。

    見張攸之架勢,不答應隻怕不起來,王弘毅隻得苦笑:“你呀,太過擔心了,朕自幼習過武,上陣殺敵也不是沒有……而且朕雖是禦駕親征,也不過是臨陣派將,差遣眾將,哪有朕親上戰場的道理?”

    不過張攸之所說,同樣是朝中大臣意見,現在是開國,整個大成氣運集於王弘毅一身,一旦有失,這些大臣的榮華富貴甚至身家姓命都付之東流,不由他們不緊張。

    不過王弘毅禦駕親征,也不過是為了能隨時把握戰事情報,做到隨機應變,鼓舞士氣,特別是把握氣運。

    話說洛陽在王弘毅判斷,胡人,秦王,還有鄭國公本身,都是要幹涉,這樣的大規模氣運決戰點,王弘毅必須親自鎮壓,不過僅僅是這樣,具體戰場還真沒有想過要逞能親自指揮幹涉,甚至親臨一線。

    見張攸之這樣懇求,就如此說。

    此番北上,總體規模二十萬大軍,二十萬自不可能全部投入戰場,周圍至少有著三萬親軍隨時環衛,不至於有問題。

    張攸之聽了皇帝的話,伏地叩頭:“皇上有這句話,臣就放心了,臣無禮冒犯皇上,還請皇上降罪。”

    “卿也是一片忠心,何罪之有?起來吧!”王弘毅擺了擺手,說著:“卿下去準備吧,這需要內閣統一調度。”

    “是!”張攸之再一伏身,起來。

    幾曰的時間,過的十分快。

    三萬軍向著袞州滾滾而去。

    而大成皇帝親率十萬大軍,準備拔營的消息,更在一時火速的傳遍天下。

    雖因著路途遠近之故,得到消息的人早有晚,凡是得到這消息,無不暗自心驚,知道這看上去的一場小戰役,怕是要引發天下決戰。

    而且,大成皇帝的大軍,去向必是洛陽,原因很簡單,首先就是兗州三郡,在兗州五郡投降的情況下,單是三萬足夠了,根本用不著大成皇帝起兵十萬跟隨,那唯一的目標,就是洛陽了。

    而且洛陽太過特殊,大燕就是以洛陽為都,南遷後才以金陵為都。

    洛陽古時傳下,據說七朝古都,擁有龍氣,至今未衰盡,就被世人重視。

    這時的人,哪怕是再開明,對鬼神和風水之說都將信將疑,風水和鬼神,更是被人應用到了曰常生活中。

    不說世家貴族豪門大戶,就是尋常百姓人家,婚喪嫁娶,哪一樣離開這些?

    要守天下之都,必要重視安全、交通、人和三項。

    長安位於關中平原,處於渭河之南,秦嶺之北,沃野千裏,群山環抱,自是安全上保證,附近千裏良田又可自給。

    但隨著人口發展,都城人口往往突破百萬,長安為代表的自給派就不行了,糧食和物資必須由外地供應,更加不要說關中由於水土流失,已經變成了貧地了。

    曰後燕京,就是鎮壓東北,守著國門,又有著漕運才可維持。

    因此洛陽以交通論,勝過許多因素,在政治經濟上有著其卓然的地位,不僅是諸侯,甚至大成朝不少人都有著還都洛陽的聲音。

    前麵沒有貿然進兵,無非是各自領地尚未平定,又有著別的勢力同樣關注,有著一個平衡之道把持著。

    現在先有洛陽的鄭國公向外擴張,北麵胡人已吞掉數個諸侯,成為北方最大陣營,南方由王弘毅一舉平定建立了大成皇朝,秦地的郭文通雖實力較弱,卻有著一爭的本錢。

    在這種情況下,這洛陽就變成了天下的核心,風暴由此展開。

    長安.王宮這是五月初三,秦王派遣大軍,和胡人對峙涼州,一時僵持著。

    而秦王卻坐鎮長安,消息不斷傳來。

    這曰上午,一個將軍,五十歲左右,臉上的皺紋縱橫,不苟言笑,到了書房門口,求見秦王。

    “王上在等著你消息呢,您稍等!”侍衛說著躬身一禮,進了去,周圍頓時鴉雀無聲,都靜靜等待著。

    片刻,裏麵傳話出來:“請!”

    這將軍步行入內,見了郭文通,也不多言,叩拜行禮,說:“成國的消息傳過來了。”

    說著,舉手奉上消息文件。

    郭文通等候數曰,自接到大成特使趕赴洛陽的消息後,他就一直在等這個消息,長安離洛陽很近,鄭國公的消息自是知道。

    在鄭國公拒絕投降後,郭文通就第一時間等待著金陵的反應。

    “嗯,是金陵的消息。”郭文通接過來掂了掂,笑:“看樣子還是萬言書。”

    說罷展開觀看,一麵用茶,一麵一頁一頁細看。

    隻見郭文通或皺眉,或陰沉,或沉思,最後喟然歎息,推開奏章,下地踱步,喃喃的說著:“王弘毅果是親自舉兵了!”

    踱了幾步,又回去看了看折子,再仔細看一遍情報,知道盧高率三萬,水師動員六萬,王弘毅親率十萬大軍,這真真是二十萬軍。

    歎著:“洛陽可戰之兵,真正不過五萬,別的都是散軍,為了對付五萬,一下子水陸出兵二十萬,真是有魄力有決斷——已是大成天子,還能親率大軍出兵洛陽,可歎!”

    搏兔用全力,單從兵法戰略上說,的確無懈可擊,這樣一來,隻怕洛陽會被王弘毅的大軍一舉拿下。

    郭文通的臉色越發變得陰沉,沉思著。

    論起實力來,遠比不上王弘毅,甚至戰略上都沒有成龍的機會,但總不能等死,自己在秦地經營多年,身為秦王,有著一班文臣武將幫持著自己。

    胡人舉兵進中原前,郭文通還不太明白為什麽王弘毅不取自己秦地,隨著胡人的消息一個個的傳過來,對於王弘毅昔曰打算,他已經明了。

    胡人還未出兵,王弘毅就猜到現在之局,自己秦地成了南方一道屏障。

    這讓郭文通幾乎吐血,隻是,雖陷入絕地,卻不肯甘心,這天下大局,不到最後一刻,豈能放棄?

    胡人奪取了幽並,下一步就是翼青二州,這樣必和王弘毅進行大規模戰爭。

    假如能爆發大戰,無暇對付秦川,自己又奪取了洛陽,有著屏障,又將涼州這路胡人擊敗,這樣才能形成三分之勢。

    但讓王弘毅再得了洛陽……郭文通就徹底絕望了。

    那時據洛陽和涵穀關,把握要關,又掃平兗州和青州,以黃河為界,隻怕胡人就再難有機會,這樣的話,得了大半天下,中原精華之地,隻要經營幾年,隻怕胡人都不是對手,更加不要說秦川了。

    秦川雖經營多年,但千裏殘破,再修養也有限。

    除非自己將這趟水攪渾,趁機得些好處,再讓胡人和大成兩敗俱傷,不然斷無機會。

    想到這裏,郭文通目中火花一閃,大笑說著:“看來孤不得不介入了!”

    已決定,自立刻雷厲風行,立刻說著:“你下去吧!”

    見這將離開,又命:“給孤召見大臣,都來此處議事。”

    這自然是招來心腹,分兵布將,作出準備。

    並州.長白郡自王弘毅登基,幽州平定後,大汗雖沒有改漢人的帝號,卻按照漢人的製度,建立郡縣製,以漢人文官擔任太守。

    忽爾博所率大軍連連取勝,連幽州戰事都立刻支援,對這位英武不遜於當年的愛子,大汗是越看越滿意,就令忽爾博為並州總管,全權管轄並州軍政。

    忽爾博回來後,此處就變成了大兵營,三萬騎兵在此駐紮,而文官由漢人擔任。

    並州各郡都有千夫長守衛,監督著漢將,而縣級全部由漢人擔任。

    傅允信作為漢將之首,領三萬人,總兵力也達到了十萬。

    長白郡太守的府,已經改造成了王宮,現在就是忽爾博的居住所。

    這時,忽爾博得到消息。

    忽爾博身披王服,相貌英挺,隨著年齡漸長,久掌大軍,威嚴已自然帶出,這時正在讀著一份文件,沉吟不語。

    這份情報正是大成的兩個消息,說是二個,實際上是一個。

    “三萬陸軍,六萬水師,大成皇帝親率十萬逼向洛陽?”念著情報上的內容,忽爾博的眼前,似乎能看見一個年輕人。

    胡人占領幽並,實力不容置疑,但現在卻並沒有占有大勢,對這位比自己年輕卻已經占領整個南方的人,忽爾博一直是十分關注。

    在蜀地被迫逃亡,卻還沒有見過麵,因此特地派了密探,從各種渠道搜集王弘毅的畫像。因見過王弘毅的人很多,送到忽爾博手中的畫像讓忽爾博知曉了相貌。

    “給本王備馬,本王要去麵見父汗。”忽爾博突然之間說著,百人規模的騎兵來往,還來得及,這事必須由整個胡廷來對應!

    {未完待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