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對各部的視察

字數:3057   加入書籤

A+A-


    常灃一愣,敢情陛下都等不及議員們上長安來的時間了。常灃拱手道:“那麽關於大漢首都,以及國旗國歌的表決,是否也用電報進行?”

    劉峰道:“首都可以用電報表決,但是國旗國歌,政務院專門委員會還在製定之中。可以等議員們到長安再表決。”

    “是,陛下。”

    劉峰又道:“還有,這個大朝,沒有必要每天都開。我看每十天召開一次大朝。其他政事可由政務院處理,軍事可由軍事委員會處理。突發**件,或者處理不了的,再上報給朕。由朕做最後的決斷。”

    劉峰這樣說實際上是把權力下放了,作為皇帝如果事無巨細都要管,那麽皇帝累死了也管不了那麽多。所以隻能把政務院和軍事委員會處理的事情,形成一個簡報,給劉峰閱覽。當然重要的事情,還是需要劉峰決定的。

    這次朝會散朝之後,劉峰已經輕鬆多了,現在政事由政務院處理,軍事由軍事委員會處理,隻有重大事情才需要劉峰決定。所以劉峰的時間多起來,他首先把負責科技的副總理項翎和科技部部長劉誌找來,然後給他們講解電力知識。

    先說電是什麽,再說正負極,再說怎麽產生電。還把電磁感應給說了一遍。把項翎和劉誌聽得雲裏霧裏,不知道這個陛下在說什麽。

    劉峰看到他們兩個都聽不懂,幹脆說道:“電力將是一種新能源,可以代替蒸汽動力。還能照明,隻要有了電,就可以用電燈照明。再也不用蠟燭了。電燈比蠟燭明亮百倍。算了,給你們講這個,你們也聽不懂。這裏有一本關於電的小冊子。是朕閑暇時寫的,你們拿去看。當務之急是建立電力實驗室,先把電磁感應的試驗做出來。然後研究發電,如何運用電力。有什麽不明白的,隨時找我。”

    項翎和劉誌捧著劉峰的手稿,戰戰兢兢地走了。

    然後劉峰開始視察京城內所有部門,看看他們從一個地方性政權的部,突然升格為全國性政權的部,能不能適應。冀州學派的各種成果有沒有在全國推廣。推廣過程中會遇到那些障礙。

    建設部現在正在長安建設政務院大樓,軍事委員會大樓,大漢議會大樓,還有大漢法院大樓。

    按照劉峰的想法就是這些大漢政府部門集中在一條街上,把大漢政府部門全部集中到一起,這樣辦公效率將會很高。但是劉峰的想法注定很難實現,畢竟像警察部、大漢安全部、大漢銀行、大漢證券交易所這些部門都得單獨列出來。不能和其他部門放在一起。

    很快,農業部、工業部、商業部、民政部、財政部、建設部、鐵道部、地質礦產資源部、教育部、人事部、科技部、宣傳部、外務部、證監部全部要求獨立出來,建設辦公場所。劉峰也隻能同意。不過現階段這些部門的辦公區還沒有建好,都在原大漢各部門的辦公場所辦公。

    劉峰隻得帶著一幫人一個部一個部的視察。而且是不打招呼地視察,把這些部的部長副部長司長副司長們嚇得大汗淋漓。連忙組織人排隊迎接。

    劉峰根本不理睬那些人,直接把部長副部長叫到辦公室,開始詢問這段時間的工作情況。

    劉峰這一手把政務院副總理們又嚇了一跳,因為劉峰這是直接跳過他們與各部接觸。他們得到消息在政務院的辦公室也待不住了,連忙跑過來準備陪同劉峰視察。

    結果劉峰一見到他們,立刻把臉拉下來道:“難道你們都沒有工作嗎?跑來幹什麽?都給我回去上班。我要了解一下各部的情況,不能光聽你們匯報。回去吧。”

    副總理們一個個都垂頭喪氣地回去了。不過讓劉峰欣喜的是,總理孫瑛並沒有來,而是穩坐政務院辦公呢。

    劉峰一個一個部了解情況,除了一天這些部被撲了措手不及之外,二天所有沒有被視察的部都連夜做準備,等待劉峰視察。劉峰花了好幾天時間終於把十幾個部都跑了一遍。

    總結了一下,現在的首要問題主要是從地方性政權一下子成為全國政權,人手不夠,各部人員都很緊張。

    關東係統每年兩次科考,人員都不夠用。鄴城學院畢業生也大多被各部搶完了。由於劉峰堅決不要原大漢係統的官員,寧可養著他們不幹事,也不讓他們進入現代的政府體係。所以各部門都缺員缺得厲害。

    各部部長副部長司長副司長都向劉峰訴苦,說事情太多,人手太少。現在全國那麽多州,特別是新加入的州,守舊勢力還很大。人事部人員根本派不過來。由於人手太少,各州不得不用一些原大漢的官吏來管理。這其實又是違背了劉峰的想法的。

    劉峰獲得這個信息之後,也覺得自己疏忽了。很顯然全國隻有鄴城學院一所綜合性大學顯然是不夠的。於是劉峰立刻召開了政務院會議。這次會議由總理副總理以及財政部、教育部、建設部的部長副部長參加。

    在政務院會議上,劉峰要求立刻著手在長安、襄陽、徐州、成都建設四所綜合性大學。要求把鄴城學院的各學科移植到四座城市去。並且在全國盡快普及冀州學派的教育製度,實現村學、縣學、郡學、州學升級製度。

    在各州都建立師範學院,培養各級師資力量。劉峰希望能在幾年內完善人才培養輸送考核體係。為大漢朝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

    教育部部長羅平就說教育部的財政撥款不可能建成四所大學,也不可能建成這樣廣泛的普及教育製度。

    劉峰就問財政部部長許昕,許昕也是一臉無奈說財政部需要幫助幽州和並州上百萬難民返回家園,光返家的路費,房屋建設,糧食衣服用品,還有安排他們生活,糧食種子,農具就已經把財政部掏空了。一年內,幽州並州的稅收不僅顆粒無收,還得貼進去很多很多。財政部根本拿不出錢來建設大學。

    []

    隻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