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開府(終)(求訂閱!)

字數:7739   加入書籤

A+A-


    安東都護府

    大都護:李衍

    副大都護:王倫、聞煥章

    長史:孫靜

    司馬:朱武

    錄事參軍:趙鼎

    舍人:陳康伯

    錄事:李資深

    諫官:陳公輔

    吏曹:郭永

    戶曹:蔣敬

    禮曹:金富軾

    兵曹:喬道清

    刑曹:裴宣

    工曹:湯隆

    濟州島太守:王倫

    樂浪郡太守:仇悆

    關內省高官:蕭嘉穗

    中原省高官:蕭讓

    真番郡太守:呂將

    河南省高官:程萬裏

    江南省高官:金富轍

    海陽省高官:王寅

    兵馬擴編重組:

    馬軍:

    馬一軍。

    統領:林衝。

    副統領:花榮、張清。

    轄兩千五百馬軍。

    駐地:水泊梁山。

    馬二軍。

    統領:卞祥。

    副統領:周昂、山士奇。

    轄兩千五百馬軍。

    駐地:濟州島。

    馬三軍。

    統領:石寶。

    副統領:胡春、史進。

    轄兩千五百馬軍。

    駐地:樂浪郡。

    馬四軍。

    統領:楊誌。

    副統領:丘嶽、徐寧。

    轄兩千五百馬軍。

    駐地:真番郡。

    目前,水泊梁山有好馬兩萬五千多匹,還有濟州島那個級牧場可以源源不斷的產馬,可以說,短時間內,水泊梁山並不缺馬。

    然而,即便不缺馬,李衍也隻能將馬軍擴一倍。

    馬軍將士太難訓練了,加上這段時間一直在打仗,根本沒有人力訓練馬軍士卒,以至於李衍讓政治部在官軍降卒中挑了兩千改造良好並且素質一流的官軍降卒、又在高麗降卒中挑了一千改造良好並且素質一流的高麗降卒才湊齊了這一萬馬軍。

    經此艱難擴軍一事,也是因為條件終於允許了,李衍讓兵曹招募一萬馬軍預備役放在濟州島上,交由駐守的卞祥等人訓練。

    步軍:

    步一軍。

    統領:鄧飛。

    副統領:鄧元覺。

    轄五千步兵以漢卒將士為主,精選勇武服從性強的奴婢兵補足五千之數,然後打散重組。

    駐地:濟州島。

    步二軍。

    統領:魯智深。

    副統領:彭玘。

    轄五千步兵以漢卒將士為主,精選勇武服從性強的奴婢兵補足五千之數,然後打散重組。

    駐地:濟州島。

    步三軍。

    統領:廣慧。

    副統領:楊春。

    轄五千步兵全漢卒。

    駐地:水泊梁山。

    步四軍。

    統領:武鬆。

    副統領:楊林。

    轄五千步兵以漢卒將士為主,精選勇武服從性強的奴婢兵補足五千之數,然後打散重組。

    駐地:水泊梁山。

    步五軍。

    統領:曹正。

    副統領:袁朗。

    轄五千步兵漢卒、奴婢兵五五分,打散重組。

    駐地:關內省。

    步六軍。

    統領:孫安。

    副統領:龔旺。

    轄五千步兵漢卒、奴婢兵五五分,打散重組。

    駐地:中原省。

    步七軍。

    統領:竺敬。

    副統領:丁得孫。

    轄五千步兵漢卒、奴婢兵五五分,打散重組。

    駐地:河南省。

    步八軍。

    統領:縻貹。

    副統領:韓滔。

    駐地:江南省。

    轄五千步兵漢卒、奴婢兵五五分,打散重組。

    步九軍。

    統領:程子明。

    副統領:陳達。

    轄五千步兵漢卒、奴婢兵五五分,打散重組。

    駐地:海陽省。

    步十軍。

    統領:呼延慶。

    副統領:郭盛。

    轄兵五千一千馬軍,四千步軍。以漢卒將士為主,精選勇武服從性強的奴婢兵補足五千之數,然後打散重組。

    駐地:仁川港。

    步十一軍。

    統領:歐鵬。

    副統領:呂方。

    轄兵五千一千馬軍,四千步軍。以漢卒將士為主,精選勇武服從性強的奴婢兵補足五千之數,然後打散重組。

    駐地:濟州島。

    這次步軍重組,李衍將之前讓聞煥章招募的兩萬漢卒預備役帶來,然後融入十一支步軍之中,令漢卒的總數大於奴婢兵,以保證這些軍隊的絕對忠誠。

    水軍:

    水一軍。

    統領:阮小二。

    轄水兵五千人,載重小於五千石的中小船一千餘隻。

    駐地:水泊梁山。

    水二軍。

    統領:李俊。

    副統領:童威、童猛。

    轄水手兩千,水兵三千,載重五萬石的大海船五十艘,載重萬石的大船三百艘。

    駐地:目前沒有駐地,在海上來回跑。

    水三軍。

    統領:阮小五。

    轄水手五百,水兵兩千,載重五萬石的大海船十艘,載重萬石的大船五十艘,載重不足五千石的中小船若幹。

    駐地:仁川港。

    水四軍。

    統領:張順。

    轄水手五百,水兵兩千,載重五萬石的大海船十艘,載重萬石的大船五十艘,載重不足五千石的中小船若幹。

    駐地:濟州島。

    由於黃河決堤和改道,目前黃河已經不能行駛大船了,大海船就更不行了,不僅如此,就是用小船倒運,還有兩處得6地行船。

    基於此,聞煥章派人在黃河出口附近找了個地方其實就是後世的洋口修建了一個全新的港口,並派了一千梁山軍在那長期駐守。

    洋口港是一座離岸型深水港,位於長江口北翼,黃海出海口南翼,既能通往長江,又能通往黃海,是一個很便利的港口。

    因為黃河上走不了大船了,所以,李衍就將絕大部分的中小船拔給了阮小二統領,將大船隊給了李俊,並讓阮小五和張順分別帶領部分船隊駐守仁川港和濟州島,另外水泊梁山又在仁川建了一個造船廠,目前正在全力打造適合水6兩棲軍使用的大海船,與此同時,水泊梁山也在屬地內尋找合適的地方建造碼頭,誓將自己的水軍優勢揮到最大目前已經找到了群山、麗水、木浦等四五處合適的港口。

    ……

    在李衍占領羅城其間,李衍讓人將弓複以及他的幾個隨從送去了濟州島李衍允許弓複在那些頑固的高麗降卒中挑選一萬願意跟他走的高麗兵將。

    還別說,弓複還真有些門道,竟然招募到了一萬兩千多個願意跟他走的高麗兵將。

    沒有弓複,李衍不可能這容易的打下羅城,甚至能不能打下羅城都是一個未知數。

    所以,李衍大手一揮,將那一萬兩千多個願意跟弓複走的高麗兵將全都給了弓複,並且又給了弓複一萬兩千套破舊的兵甲。

    梁山軍從羅城撤出來了之後,李衍將王俁、李資謙等高麗的王公貴族送去高麗的西北軍的同時,將羅城交給了弓複。

    後來,梁山軍從平州城和禮成城撤出來了之後,李衍又將這兩座城也給了弓複。

    可以說,李衍絕對是報答了弓複將羅城送給自己的恩情。

    其實,李衍這麽做也沒安什麽好心,他這純粹是在自己和高麗之間弄一條隔離帶,以便自己可以慢慢消化得到的這片土地。

    弓複當然也知道這點,但他心甘情願,因為這是他複國的唯一希望。

    其實這弓複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

    得了羅城、平州城、禮成城不久,弓複的追隨者在極短時間內就從原來的一萬多人膨脹到了四萬多人,並趁著高麗內部爭吵不休之機,在極短時間內就奪取了東州、交州、安州,並準備向李衍顧及不上的春州、溟州擴張,大有一舉吞並新羅故地跟李衍、高麗三分半島天下之勢。

    見弓複擴張的如此凶猛,李衍自然得派人去調查一下弓複的底。

    一調查,李衍才知道,敢情這弓複並不是一無所有,原來他們弓家這些年一直在為複國而奔走,早就有了不少支持者。

    他家的支持者主要來自於僧侶。

    高麗人主信佛教,因此,僧侶在高麗是一股很強的勢力。

    也正是因為有僧侶支持,弓複才敢幹這蛇吞象之舉。

    既然弓複這麽本事,抗住高麗一兩年肯定沒有問題。

    那李衍還客氣什麽,弓複不是從北往南打吞並新羅故地嘛,那他李衍就從南往北打吞並新羅故地,畢竟誰會嫌自己的地盤大?

    至於將來如何,那等將來再說好了。

    ……

    8...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