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求訂閱!)

字數:4123   加入書籤

A+A-


    …

    其實,滿打滿算,李衍在東京汴梁一共待了不到兩天。

    也就是說,給花想容梳櫳的第二天,跟聞煥章交代了一番自己出兵的條件,李衍就離開了東京汴梁。

    有人可能不解,李衍為甚麽如此急匆匆的就離開東京汴梁了?

    原因有三:

    一、在東京汴梁浪,實在是太危險了,說實話,如果不是為了找一個出兵的借口,李衍都不會親自來東京汴梁,別說李衍膽小,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所以,如果沒必要,李衍指定不會冒險,畢竟,長在河邊走,就沒有不濕鞋的。

    二、李衍在東京汴梁也沒甚麽重要的事,而李衍的事又很多,哪能在東京汴梁浪費時間?

    三、李衍真不怕趙佶君臣不答應自己的條件,跟宋江用輿論逼自己北上攻打遼西京一樣,自己這也是陽謀——趙佶君臣沒法拒絕的陽謀。

    離開東京汴梁,李衍並沒有回水泊梁山,而是去了羊口港,然後乘坐“梁山泊”號在日不落艦隊的護送下去了台灣郡。

    王慶送給李衍的十五萬人,也被李衍送去了台灣郡,劉錡、王彥、張憲等人對這十五萬人篩篩選選了一番之後,從中選出了三萬五千精兵,之後對這三萬五千精兵進行重訓。

    李衍到台灣郡的時候,王慶的這三萬五千精兵已經接受完新兵部和政治部的基礎訓練,劉錡等人正準備對他們進行戰鬥素養訓練。

    李衍檢查了這八萬五千人馬的訓練情況,發現劉錡等人訓練的非常不錯,尤其是從田虎那得來的五萬精兵,簡直讓李衍有驚豔的感覺,可見劉錡等人在他們身上是下了大功夫的。

    李衍親自擬定了一份將領名單,然後讓這些將領和得自田虎的五萬人全部上船前往水泊梁山——雖然日不落艦隊的船已經超過了一千兩百艘,但仍不能將這八九萬人一次性運走。

    剩下得自王慶的三萬五千人由劉錡等人繼續訓練,並等待日不落艦隊返航。

    二十四天後,日不落艦隊返航,同時帶來了聞煥章和趙佶君臣商量好的決定——同意李衍提出來的所有條件,待金銀和糧食交付之後,李衍必須親率二十萬大軍北上攻打遼西京。

    宋國的糧食得從蜀中往外運,怎麽也得兩個月時間才能交付。

    也就是說,李衍還有兩個月時間整軍和護編。

    兩個月看著是不少,可實際上卻是捉襟見肘。

    不說其它的,僅李衍和得自王慶的三萬五千人回到水泊梁山,就得半個多月。

    沒辦法。

    李衍隻能在路上擬定整軍和擴編的方案。

    ……

    回到水泊梁山,這次整軍和擴編的方案,李衍基本上已經擬定好了。

    首先,李衍將第一營擴到了三千人,變成軍級(馬軍三千即稱為軍),跟之前一樣,第一營的軍士和戰馬仍是梁山軍最好的,並將上官義、馬勥、滕戡派到楊再興手下擔任製領。

    上官義就不用說了,超五虎級的頂級猛將,力敵秦明、餘呈兩個五虎級的武將不落下風。

    紀山五虎,馬勥排在第一,其實力肯定不比能跟秦明大戰一百五十合不分勝負的袁朗和與呼延灼半斤八兩的滕戡差,而且,原王慶的人中有一種說法,馬勥是僅次於杜壆的第二高手。

    滕戡與呼延灼半斤八兩,兩人鬥了五十餘合不分勝敗。

    李衍相信,有上官義、馬勥、滕戡幫楊再興統帶第一營,第一營絕對能對得起“天下第一營”之名。

    其次,李衍將鐵浮屠也擴到了三千人,並將汝廷器、酆泰、李醜派到鐵浮屠擔任統領。

    汝廷器是烏利得安家養的教習,也是烏利得安手下第一大將,能與孫安戰平,且身上有三重唐猊鎧甲,劍不能透。

    汝廷器是李衍跟烏利得安要來的,另外李衍還做主將烏利得安的妹妹也就是田虎的烏妃嫁給了汝廷器,進而收服了汝廷器。

    酆泰十多合敗能跟林衝大戰五十合的山士奇,並將山士奇擊殺,由此可知,酆泰最不濟也有弱虎的實力,最強甚至有可能比林衝都要強出一截。

    李醜是李衍的一眾義子之中武藝最好的,也是最勇猛的,每戰必身先士卒,他都已經做到了副統製之職,結果李衍叫他回來做統領,他二話不說,就回來了。

    順便說一句,代替李醜擔任第九軍副統製的是鈕文忠。

    再次,李衍從十六萬新軍(嶽飛訓練的七萬五千人,得自田虎的五萬精兵,得自王慶的三萬五千精兵)中抽出一萬最精銳的步軍加入解煩軍(娘子軍),由幾女統帶——梁紅玉任統製,陳麗卿和方百花任副統製(陳麗卿統帶三千馬軍,姚興、扈三娘和瓊英給陳麗卿擔任副手,方百花、楊沂中統帶一萬步軍。)。

    踏白軍的編製不變,李縱傳正,正式成為踏白軍的統製。

    原馬六軍,改名拐子馬左軍,杜壆擔任統製,李天錫、劉克讓、衛鶴擔任統領。

    原馬七軍,改名別子馬右軍,史文恭擔任統製,蘇定、馬勁、滕戣擔任統領。

    嶽飛、韓世忠、吳玠、劉錡、王彥、張憲暫代統製之職。

    吳璘、牛皋、王貴、張顯、湯懷、姚政、徐慶、寇成、王經、成閔、解元、王勝、嶽超、陳桷、呼延通、楊政、郭浩、楊從義、王俊、梁在平等人暫代統領之職。

    (剩下的統領,由梁山軍體係成長起來的優秀將領和原田虎、王慶手下的優秀將領擔任。)

    這次北上,要打得可是遼軍,而且還有可能跟金軍和西夏軍交手。

    這種情況下,可不能再藏著掖著了。

    因此,盡管有可能被人詬病,可李衍還是以嶽飛、劉錡、王彥、張憲兵練得好(的確好)為由,讓他們暫代統製之職,有功再轉正,韓世忠和吳玠因在晉寧府阻擋宋軍有功,暫代統製之職,吳璘等人因為訓練的好(的確好),暫代統領之職。

    第一軍共有:

    馬軍五軍,分別是:第一營,解煩馬軍,鐵浮屠,拐子左軍,拐子右軍。

    (每軍三千人馬,共一萬五千人馬。)

    步軍十軍,分別是:解煩步軍,嶽飛軍、吳玠軍、韓世忠、劉錡軍、王彥軍、張憲軍、劉敏軍、房學度軍、李懹軍。

    (每軍三營,約一萬人,十軍共十萬人。)

    特種軍四軍,分別是:踏白軍,奏報機密特種軍(三千人),神機軍(火器軍,三千人),兩棲軍(三千人)。

    後勤部若幹,分別是:參謀部(分散在全軍),政治部(分散在全軍),醫務軍(分散在全軍),通訊軍(分散在全軍)等等。

    共計:整軍擴編完,第一軍共有大約十四萬人。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