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保義郎宋江(求訂閱!)

字數:4614   加入書籤

A+A-


    …

    將時間撥回到兩天前。

    將燕京城內的宋軍殘兵屠殺完畢了之後,蕭普賢女突然穿上盔甲,想要禦駕親征找卑鄙的宋國報仇。

    蕭幹和耶律大石也想找宋軍報仇,可他們不同意蕭普賢女禦駕親征。

    蕭普賢女爭不過蕭幹和耶律大石,隻能老老實實的在宮中待著。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遼國要善罷甘休。

    宋軍的這次奇襲,差一點就滅了北遼,還殺了數萬契丹人,讓自蕭普賢女以下皆滿腔憤怒!

    蕭普賢女、蕭幹和耶律大石商量後決定,冒險將居庸關和古北口的兵力撤出來一些,組建一支兩萬人的騎兵,跟宋軍決一勝負。

    蕭普賢女、蕭幹和耶律大石之所以敢抽調居庸關和古北口的兵力,是因為他們聽蕭懷和李貌說,李衍現在牧馬南山一頭紮入溫柔鄉中不肯出來,進而斷定李衍近期不會攻打燕京。

    所以,蕭普賢女、蕭幹和耶律大石才準備放手一搏。

    可惜!

    蕭普賢女、蕭幹和耶律大石看錯了李衍。

    不錯。

    李衍是喜歡女人,以征服女人為樂趣。

    可李衍比任何人都清楚,想要安心玩女人,前提一定是自己足夠強大,否則,早晚有一天會像天祚帝、趙佶一樣,輸了自己的江山,也輸了自己的妻女。

    所以,李衍絕對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壯大自己的機會。

    通過強大的情報係統探明遼軍和宋國的情況之後,李衍當機立斷——出擊!

    就在宋軍匆忙那回、就在蕭幹和耶律大石準備跟宋軍大決戰之時,李衍也升起了大帳,然後毫不拖泥帶水道:“嶽飛、房學度、劉敏三將何在?”

    嶽飛、房學度、劉敏聽令,一同出列道:“臣在!”

    李衍道:“現由嶽飛暫代左路軍都統製,房學度部、劉敏部暫歸嶽飛指揮,你們三部立即出雲地繞道古北口,然後攻打古北口,如果順利,攻占檀州和順州,最後與主力圍攻燕京城。”

    嶽飛雖然隻有二十歲,但打的仗已經不少了,而且著實打了幾場大仗、硬仗,相反,房學度和劉敏加入梁山軍以後,沒打過幾仗,更重要的是嶽飛是李衍的心腹愛將,因此,雖然房學度和劉敏的年紀都快可以當嶽飛的父親了,但他們對嶽飛暫代都統製一職沒有任何異議,當然,一向奉行堅決無條件聽令的李衍,也不允許他們對自己的命令有異議。

    嶽飛、房學度、劉敏齊聲道:“諾!”

    李衍看著嶽飛,囑咐道:“你要注意兩點。”

    嶽飛做出聆聽狀。

    李衍道:“第一點,一定要主意糧草輜重,這不比在自己地盤作戰,所以糧草輜重非常重要。”

    雖然李衍給嶽飛準備了四萬民夫運送糧草輜重,並讓仇悆給嶽飛擔任轉運使,但李衍還是有些擔心嶽飛會因被劫了糧草而大敗。

    其實也不怪李衍擔心這些。

    畢竟,現在的嶽飛真是太年輕了。

    而且,此去的路上,不僅有遼軍,還有蒙古諸部和金軍。

    嶽飛拜道:“臣保證,在途中至少有一支大軍護送糧草輜重。”

    李衍點點頭,然後又道:“第二點,路上碰到蒙古諸部或者是金軍,他們若有敵意,我允許你做出任何程度的反擊。”

    李衍的這個命令算是徹底給嶽飛鬆了綁,讓他可以根據形勢自己全權處理如何行軍、如何應對突發事件。

    嶽飛甚麽都沒說,隻是一拜在地,道:“諾!”

    李衍又對許貫忠道:“貫忠,你率領張憲軍、王彥軍、李懹軍為右軍,奪取紫荊關,然後伺機攻占易州和涿州。”

    許貫忠道:“諾!”

    李衍又道:“另外,鐵浮屠、拐子左右軍也給你,路上不管是碰到宋軍還是遼軍,一律擊潰!”

    許貫忠再拜,道:“諾!”

    李衍看著剩下的韓世忠、方七佛、李縱等人,道:“其餘諸軍組成中軍,隨我奪居庸關,然後取燕京。”

    韓世忠、方七佛、李縱等人齊拜道:“諾!”

    李衍起身,道:“出發!”

    ……

    獲悉宋軍已開始南撤,蕭幹便和耶律大石一起來到河岸觀察。

    望著南岸升起的滾滾濃煙,耶律大石撫掌大笑道:“四軍大王用計,堪比三國周公瑾!”

    蕭幹微微一笑,心裏也很是得意。

    此時天才蒙蒙亮,正是一天之始。

    蕭幹與耶律大石隨後各自率軍過河追擊。

    宋軍丟棄的軍械、糧草、被服等各種輜重,滿地都是,一片狼藉。

    蕭幹看到之後,不解地問左右:“童貫不是有些能耐麽?怎麽能用劉延慶這樣一頭蠢豬做大將?”

    耶律大石想了想,回答說:“宋國一貫重文輕武,經濟文化雖然發達,但軍事實力卻並不怎麽樣,宋國其實就是一個虛架子,真正有本事的人沒有幾個。”

    這時,有斥候跑來報告說,在南邊蟒莊一帶發現宋軍。

    蕭幹和耶律大石有些意料,因為蟒莊就在前邊不遠處,可以說就在他們眼皮子底下。

    蕭幹想了想,道:“你從正麵追擊,我繞道涿州,兩軍在白溝河北岸會師,與宋軍一決勝負!”

    耶律大石道:“好,就這麽定了。”

    活動在蟒莊一帶的宋軍正是劉光世所部。

    劉光世斷定遼軍肯定會過河追擊,因此他想在蟒莊一帶設伏阻擊遼軍。

    不過耶律大石行動太過迅速,以至於宋軍還沒埋伏好,耶律大石所率領的遼軍騎兵就已經到達跟前了。

    劉光世一看,也不必埋伏了,下令直接衝鋒。

    劉光世騎著一匹火紅色的駿馬衝在最前麵,他揮舞著一杆丈八蛇矛槍在遼軍中橫衝直撞,十幾個遼兵被他刺下馬去。

    宋軍見主將已殺進遼軍,士氣大增,全都大喊著向遼軍發起衝鋒。

    耶律大石見宋軍這般勇猛,擔心被宋軍纏上,遂下令後撤。

    劉光世見遼兵後撤,也不敢追擊,遂收兵南撤。

    耶律大石見宋軍隊形不整,一片散亂,於是率軍繼續追殺。

    宋軍多數是步兵,哪能跑過遼軍騎兵?

    在平原上野戰,步兵對抗騎兵,就好像在大草原上羊群對抗狼群一樣。

    劉光世被殺得大敗,二萬人馬死得死,逃得逃。

    耶律大石率軍繼續前衝。

    這時,又有一支由三萬人馬組成的隊伍攔在耶律大石一行的麵前。

    領頭之人,眼如丹鳳,眉似臥蠶,滴溜溜兩耳垂珠,明皎皎雙睛點漆。唇方口正,髭須地閣輕盈;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年及四旬,有養濟萬人之度量;身軀六尺,懷掃除四海之心機。在其身後有兩杆大旗,一書“保義郎宋江”,一書“皇城使公明”。

    ……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