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汴梁城破(上)(求訂閱!)

字數:4478   加入書籤

A+A-


    …

    張叔夜率領勤王軍進入汴梁城不久,金西路軍主力與東路軍主力皆陸續到達汴梁城下。

    有人粗略統計了一下,金軍總共大約有十萬餘人馬。

    這其中,有不少是從河北河東強迫前來運送糧草的民夫,他們也充數於其間。

    另外,金軍還抓來了一些近城之民,令他們運石伐木,製造攻城器具,這些人的數量也不少。

    總得來說,金軍能戰之兵應該不超過八萬。

    完顏宗望將司令部屯駐於東京東北郊區的劉家寺。

    完顏宗翰將司令部屯駐於東京西南郊區的青城這裏原是宋朝皇帝舉行郊祭的齋宮。

    金軍的主力逐漸散開,然後在汴梁城四壁分別設置若幹軍寨,將汴梁城四周包圍起來。

    金軍終於兵臨汴梁城下。

    麵對這種情況,趙桓不知所措,又不想甚麽都不做,坐以待斃。

    思來想去,趙桓下詔,三高官官改回原來名稱,太宰、少宰仍叫尚書左、右仆射。

    接著,趙桓任命門下侍郎何栗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即宰相;任命檢校少保、鎮海軍節度使、充上清寶錄宮使劉延慶為檢校少傅。

    不久,趙桓又下詔,要到京城南壁去視察城防。

    到達南熏門時,趙桓見張叔夜率領的勤王軍,軍容整肅,很高興,當即命取下宰相何栗笏頭上的金帶,賞賜給張叔夜。

    張叔夜則趁機建言說“郭京狂率,指望他必敗事。現在城外金人營壘尚未建全,我願率諸將出城擊之,金人必敗。”

    趙桓並不采納現在的趙桓,已經沒有出戰的膽量了。

    很快,金軍就正式開始攻城。

    老實說,最開始,宋軍打得很不錯。

    範瓊私自領兵出城偷襲金軍營寨,成功返回,斬獲金人首級數百。

    宋軍隨後派敢死隊縋城而出,燒毀了金人砲架五座,鵝車二座。然而,尚有七座砲架未燒毀。尚未架設的砲架不可勝計。姚友仲於是又率領前軍一千人作策應,下城接戰,殺死殺傷金人甚眾。

    劉延慶當年領兵北伐收複燕京時雖然被遼軍擊潰,名聲一落千丈,但他作戰經驗還是很豐富的,他見東南城防較弱,便親臨城上,指揮禦敵。劉延慶指揮作戰很有一套每天晚上,他都令人在城下堆積幹草數百捆,發現金人攻城就點火報警,以此可防金人偷襲。他還接受他人建議,在東城壁上安置了一座九牛砲,此砲雖然有些磨損但還可以用,在城防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多次擊碎金軍攻城之雲梯。趙桓還專門下詔,封這門大砲為護國大將軍。

    趙桓還任命張叔夜為簽書樞密院事,晉入執政大臣行列,並讓張叔夜與孫傅一道,共同處置四壁城防事宜,同時,張叔夜依舊兼任南道總管,其餘三道也並聽其節製。

    從張叔夜的職務上,不難看出,趙桓真是準備重用張叔夜。

    可趙桓這個人用人非常有問題一方麵,他想放權給大臣,另一方麵,他又不敢放權給大臣。

    就以張叔夜為例。

    多年不得誌的張叔夜,突然被趙桓重用,便想大展拳腳,以抱趙桓的皇恩。

    張叔夜計劃出城跟金軍戰一場,鼓舞宋軍的士氣,讓金軍不敢小覷宋國,也讓宋國不這麽被動。

    因此,張叔夜派人通知範瓊、李實、張仙、裴淵、蒙造、王瓊、折彥文、何仲剛、張撝等守城將領,讓他們來日午時上城,開會議事。

    可是第二天張叔夜一直等到了下午,他昨天曾派人通知的諸將,竟一人都沒有來。

    張叔夜納悶不已!

    大約到了午時,忽然有內侍跑來,給了張叔夜一份趙桓的手詔“聞卿檄召諸將,莫是欲出戰否?如欲出戰,幸先示及。”

    張叔夜這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這個簽書樞密院事一職,其實是空有其名,根本沒有實權。

    張叔夜頓感無比沮喪,“在這多事之秋,我要這個虛名有何用?”

    張叔夜越想越覺得不是個滋味,他於是上書請求,免去自己簽書樞密職務,自己隻擔任南道總管,率領南道官兵守城。

    然而,趙桓也不同意。

    才不能盡其用。

    加上,各路勤王之師至今一支都沒有到其實也不是一支都沒到,胡直孺率領一萬人馬前來勤王,結果胡直孺所部孤軍作戰,陷入金兵的重重包圍中,大軍被擊潰,胡直孺不幸被虜。

    再加上,今年冬天也不知道是怎麽了,竟然異常的寒冷女真人生活在東北苦寒之地,非常適應這種天氣。而宋人則極少遇到這種寒冷的天氣,因此根本不適應,很多將士甚至凍得握不住兵器。更關鍵的還是,心裏壓力,很多宋人都認為,就連老天也是幫金軍。

    如此種種,以至於宋軍這邊士氣越來越低落。

    另一方麵,金人極為狡詐,他們不光打,還一邊打一邊派使節跟宋國和談,讓宋人根本做不到橫下心來跟金軍決戰到底。

    而且,完顏宗翰很會談,準確的說,完顏宗翰很會把握宋人的心理,尤其是把握趙桓的心理。

    完顏宗翰曾要求趙桓本人出城會盟,但遭到拒絕。

    完顏宗翰很快降低要求,提出讓太上皇趙佶和太子趙諶出城。

    這條被拒絕了之後,完顏宗翰又降低要求,讓趙桓派宰執與親王來軍中做人質。

    如此一來,根本不在乎宰執和親王生死的趙桓,就拒絕不了了,然後派人去和談,進而對和談抱以希望,無法全力應戰。

    不過

    談歸談,金人從未真正停止過攻打汴梁城。

    而且,越攻越凶狠,就好像不破汴梁城勢不罷休。

    不可否認,金軍的戰鬥戰是很強。

    可宋軍當中,也有一些很有戰力的軍隊,比如麟府兵,也就是折家軍,就非常能打。

    王瓊所率領的一千多名麟府兵,在金軍攻打汴梁城其間,屢次出戰有功。

    王瓊也是一個忠勇之將,一直盡全力守衛汴梁城。

    可惜,不久前,王瓊在增援宋門時,被金軍大砲擊傷了腳,流血不止,然後被扶下城去。

    王瓊一走,這一千多麟府兵便不聽別人指揮,就連都統製王宗濋都指揮不動他們。

    一日,王宗濋見金軍攻城甚急,於是以利誘騙麟府兵,說“如敢用長槍殺賊者,例推承節郎,賞金碗五隻,有官人轉三官。”

    麟府兵士卒們見有重賞,於是爭先效命,一戰殺死金兵三千餘人。

    可是,戰鬥結束後,王宗濋所許諾的告身與金碗皆無法兌現。

    麟府兵士卒們皆發怨言,甚至差點釀成嘩變。

    總而言之,宋軍雖然一直落在下風,但隻要紮紮實實的據汴梁堅城而守,此戰還是有得打的。

    舉兵十萬,日費千金。

    隻要宋軍堅持住,金軍一定堅持不住。

    最終,此戰很可能是另一個檀淵之盟。

    隻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