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換日大法

字數:3827   加入書籤

A+A-


    石青璿身子俏然立起,朝著張天賜微笑道:“隨人家來好嗎?”

    張天賜正想點頭答應,但是還未等張天賜答應,石青璿便走出了小屋,然後往繞往小屋後林木深處的源頭掠去,張天賜連忙起身跟上。

    張天賜追在石青璿的身後,隨她沿著溪水左彎右曲,深入進了林木茂密處,正疑是小溪盡頭,前方卻赫然開敞,一道充滿活力的小瀑布從半山隙縫處衝瀉而下,奔流在蒼翠欲滴的山穀崖壁上,到崖底後形成一汪小潭,因為被密林阻隔,在另一邊既看不到這裏的別有洞天,也聽不到水瀑奏響的天然樂章。

    石青璿俏立在水瀑前唯一的一塊大石上,別過俏臉朝著張天賜喜孜孜的道:“快過來!”

    聽到石青璿吩咐,張天賜怎會不從命,身子躍起,落到石青璿的香軀旁。水瀑有如布幕般垂落下來,激起飛濺水花,水滴四外拋灑,在星輝下仿如銀珠萬顆,充滿活力。

    張天賜聆聽著仙樂般的水流聲,四周的蟲鳴天籟,嗅著石青璿香軀發出的動人芳香,漫空星辰,山風徐徐拂臉而來,忽然間張天賜有種完全忘掉自身的煩惱,忘掉外麵人世間一切紛爭,飄飄然不再曉得身在何處的感覺。

    石青璿別過俏臉往張天賜瞧來,嫣然笑道:“這兒好玩嗎?你是除娘外,第一位被青璿邀到這兒的人。”

    張天賜點了點頭,並未答話。

    這時石青璿探出玉手,纖指指著瀑布上老樹盤錯處道:“在水瀑源口的密樹後有一天然洞穴,可通往山內另一秘處,那才是青璿真正起居的地方。魯大師正因看中這穀中之穀,方在此築房建舍,本打算作他終老避世之用,其後曉得娘懷了人家後,才把小穀贈與娘。”

    張天賜循她指示瞧上去,然後炙熱的目光望著石青璿欣然道:“沒想到青璿連這般隱秘之所也願意告訴我。”

    在張天賜灼熱迫人的目光下,石青璿先白他深情萬種的一眼,然後垂下臻首,顯露天鵝般線條優美的雪白脖子,輕柔的道:“你在這裏等我一會。”

    石青璿的身形躍出,就是剛才給張天賜所指的方向。

    張天賜依言並沒有跟上去,望著石青璿的身影來到瀑布上的老樹盤錯處。石青璿回眸望著張天賜一笑,然後消失在了老樹之後。

    張天賜獨自一人在大石上等候了片刻,石青璿的身影又出現在了瀑布上的老樹處,然後身形一閃,向著張天賜躍了過來。而這個時候的石青璿比之剛才有了一絲不同,在石青璿的手裏多了一樣東西,張天賜眼光很好,還未等石青璿近身便看到石青璿手裏拿著的是一卷書卷。

    回到水瀑前唯一的一塊大石上,石青璿將手中的書卷遞給了張天賜,同時嘴中解釋道:“這是嶽山晚年武功盡失的數十年間,閑來把霸刀和換日記錄下來的心得,還旁及對一些人事的批評。”

    張天賜接過書卷,並沒有第一時間去觀看,而是注視著石青璿,柔聲道:“青璿,我”

    張天賜話還未出口,石青璿就用手輕輕捂住了張天賜的嘴,她不想從張天賜的口中聽到謝謝的字語。

    纖手與嘴唇的碰觸,讓張天賜心動神顫,心中又升起一股想要抱住眼前人的衝動,但是還未等張天賜付之行動,石青璿仿佛察覺了張天賜的心思似的,將纖手收回,然後身形躍起,順著原路返回了石屋。

    張天賜一愣之後才反應過來,也順著原路返回。

    金黃的月色灑遍小穀每一個角落,石青璿坐在小屋溪旁一方石上,雙足浸在水裏,原本在身上的玉簫隨意地放在身旁,仰起俏臉凝望夜月。

    張天賜靜靜的走進石青璿的身旁,在另一方大石上坐下,這時石青璿將玉簫拿起,緩緩的放在了香唇邊,輕輕吹出一個清越的音符。

    此後的日子張天賜便在這幽林小築住了下來,這一住就是半個月的功夫。這段時間以來張天賜把嶽山遺卷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如今已經將遺卷的內容記得滾瓜爛熟。

    卷內除對嶽山生平特別深刻的人事的敘述外,主要是晚年對霸刀刀法的反思和尚未練成的換日的反覆推敲,其中充滿令人讀之心酸的無奈和傷情。雖誌在千裏,卻時不我予,奈何!

    專走偏鋒,狠辣無倫的四十九式霸刀,張天賜也仔細的看過了,雖然他的目的並不是這霸刀刀法,但是嶽山的這套刀法對於張天賜創出他的武學是很有幫助的,如今張天賜腦中就有了第七劍的雛形,隻是想要完整的創出第七劍卻還欠些火候。

    雖然霸刀對於張天賜有所幫助,但是卻遠遠比不上換日對張天賜的吸引力了。據嶽山所言,換日是他以霸刀的奧秘向一個天竺苦行僧交換回來,本有個天竺名稱,嶽山改稱其為換日。假設嶽山能練成,他將脫胎換骨、洗筋易髓的重生過來,不但傷勢盡愈,且能在短時期內功力盡複。可惜直至身死,嶽山仍是一無所成,致含恨而終!

    這換日確實是佛門功法,其中精妙處不下於張天賜所練的道心種魔與太極心法。遺卷之中有不少嶽山與石青璿之母碧秀心對換日的理解。而透過張天賜自己對遺卷的理解,張天賜的心裏也有了修煉的思路,總言之,換日可分為“6合成就修行”,循序漸進的通過修煉“氣、脈、輪”,而把生命的潛力發揮出來,與天地合一,奪天地之造化,秘不可測。

    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去理解之後,張天賜開始修煉起了換日。

    換日中的“氣、脈、輪”指的是五氣、三脈、七輪,乃天竺的內功修練係統,與中原武林的奇經八脈異曲同功,亦迥然有別。

    五氣是命根、上行、平、遍行和下行五氣,指的是內氣外氣行經三脈七輪的途徑。三脈是中、左、右三脈,中脈由海底至頭頂,以脊髓連接,等若中土的督脈。左、右二脈均起自睾丸宮,與中脈平行,貫通七輪。七輪等若中土的竅穴,由上而下是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臍輪、生殖輪和海底輪,最後的海底輪即中土的會陰穴。這些複雜玄奧的修行方法,張天賜如今早已知曉,現在隻餘實踐的問題。

    不自覺地張天賜把兩掌豎合,掌心微虛,如蓮花之開放,萬念歸一。在虛無縹緲,恍惚渺冥之際,內外的分隔徹底崩潰下來,虛極靜篤中,身內逐一轉動,一股佛門氣息從張天賜的身上透了出來。

    不知道過了多久,張天賜緩緩的吐出口氣,雙眼之中一道神光射出,整個人在那一瞬間似乎給人一種寶相莊嚴的感覺,就如同真佛一般。

    神光暮然而止,那種感覺也消失無蹤,這時張天賜開始感受起自身的變化來。

    體內多出了一股真氣,與死氣在一個角落之處分庭抗禮,死氣縮在角落裏,對於這股真氣很是懼怕,而這股真氣還在不斷的清除著死氣。如今死氣的量又少上了不少,顯然在剛才張天賜陷入虛無飄渺的境界去修煉的時候被清除了不少。

    感受著這種變化,張天賜明白再過不久他體內的死氣便能夠完全消除了,到了那個時候他的武功恐怕還能再進一步。

    在張天賜的心裏下了個決定,在不將死氣完全驅除之前,他是不會出穀的。

    ――――

    感謝書友周の員外的打賞!!

    隻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