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章 所謂萬人敵!精忠報國大丈夫!

字數:4725   加入書籤

A+A-


    韓琦道:“當年,太祖與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劉慶義、慕容延釗、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結義,號稱義社十兄弟,約好同甘苦,共患難,後代之間,也要好生扶將。

    老夫與這韓德讓,皆是十兄弟中的韓氏後人,你是慕容氏後人,念得慕容氏、韓氏先祖間的兄弟交情,要為他開脫,老夫心中倒是頗感安慰。

    我知你慕容氏交際廣泛,說不定便真能將我告倒。隻是我治軍向來不講私情,老夫便是拚了這頂烏紗帽不要,又能如何?我便是不信敵區區一人,能有如此神威!”說罷把頭上帽子摘了,往地上一扔。

    (作者注:為作品需要,慕容延釗頂了義社十兄弟中的王守忠位子)

    古劍冰看這韓琦性子剛直,極有文人風骨,心中也有幾分佩服:“韓相公既熟讀詩書,當聽說項羽、關羽、趙雲之流吧?”

    韓琦哼了一聲,道:“項羽不過匹夫之勇,最後還不是中了文弱書生韓信的十麵埋伏之計,悲呼‘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自刎烏江?

    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不過演義中誇大,史實並非如此。待得後來他走麥城之時,五百刀斧手便能將其擒殺!

    至於趙雲?演義中說他長阪橋獨自一人在曹操百萬大軍中殺個七進七出,救得幼主,你讀過正史沒有,這你也信?”

    古劍冰反駁道:“項羽窮途末路之時,身邊隻有二十八騎,仍能在劉邦部下灌嬰所率的五千騎中殺個三進三出,隻折損二騎,僅若不是他因無顏見江東父老,烏江自刎,韓信雖布下十麵埋伏,未必拿得住他。

    關羽於亂軍之中斬文醜之事,總是史實所載吧?他乃三國公認的萬人敵。至於晚年,仍能打得曹操幾欲遷都以避之,卻被盟友東吳於背後暗算,斷了援兵、糧道??????此時他饑餓疲憊、年老體衰,臂上又中毒箭,豈能怪他不複當年之勇?

    趙雲長雖被演義誇大,但究其一生,亦曾多次衝鋒斬將,以少勝多。劉玄德亦稱:子龍一身是膽!”

    韓琦見古劍冰說得有理有據,不是不學無術、一知半解之輩,臉色略緩,點頭道:“好吧,就算這等人於萬馬軍中,確實可以來去自如,取上將頭,如探囊取物。但這等萬人敵,一百年也不見得出一個,我卻不信怎麽這般湊巧,就讓韓德讓給遇到了。

    古劍冰道:“蕭峰此去大遼,以及身手心胸,不出一年,必定威名顯震,身居高位。到時閣下便知他的威名了。

    若閣下無暇多等些時日,在下或可稍展身手,為閣下證明當今世上,確有這般高手!”

    韓琦上下打量古劍冰,見他麵色儒雅,舉止風度翩翩,怎麽看也不像是傳說中身高一丈、腰圍八尺、拳頭上能站人、胳膊上能跑馬的絕世勇將,笑道:“你一個文弱書生,能證明什麽?

    你一招擊出,是能將數十丈外的人馬打死打傷?還是能將方圓十丈之內打得盡皆深陷數尺?若能辦到,我二話不說,立即饒了韓德讓。”

    他隻道韓德讓為請古劍冰說情,故意將擊敗蕭峰的功勞讓與古劍冰共享,實不知,真實情況,剛好相反???????????

    古劍冰一抱拳:“既如此,請大人移駕帳外,若是小可做不到,再斬韓德讓不遲!”

    韓琦道:“口說無憑,立書為證!”

    二人立了文書,古劍冰走出帳外,讓眾人遠遠退開;便運起先天乾坤功十成功力,向天一躍,同時運起鬥轉星移第九層功力遙引星光,吸納漫天星力,儼然成為一顆火光四起的小行星,挾九天之威,向大地轟去!

    乾坤第三絕――――天火燎原!

    隻一擊,方圓十丈之內,土石焚化焦黑,深陷數尺,一股熱浪,逼得圍觀眾人不由得連退數步,方才站穩,韓琦本一文弱書生,更是不堪,當場摔了個滾地葫蘆!

    古劍冰一擊立威,腳尖微一點地,躍了過去,已將韓琦扶起:“如何?韓相公,這回可信了吧?”

    韓琦緩過神來,忽地大笑道:“後人本事已是如此,想來祖先本事,自是更為了得!如今始信――――當年太祖皇帝率義社十兄弟,以一身絕世武功橫掃天下,萬馬軍中任意縱橫,如入無人之境,果非虛言。

    我這一脈後來棄武從文,扔了祖宗絕學,倒成了井底之蛙啦!好,老夫便依諾饒了韓德讓!

    你我兩家本是祖輩傳下來的至交,咱們便叔侄相稱好了。賢侄有如此本事,何不從軍,到時收複北地河山,封王拜相,祖宗臉上也有光彩!你若願意,便在我這裏即刻走馬上任,我這就舉薦你個將軍做做!”

    古劍冰:“多謝韓叔叔,隻是小侄下個月初三便要結婚,又有許多要事要處理,怕是無暇?????????”

    韓琦隻道他無意從軍,重文輕武在那時本是常事,他也不以為怪。遂點頭道:“也好,現在朝廷中小人當道,皇上又對武人諸多猜忌,這將軍不當也罷。嶽鵬舉精忠報國,亦免不了一個‘莫須有’之罪,被害風波亭。我韓氏族親韓世忠,隻因不願誣告嶽鵬舉,便被明升暗降,奪了兵權,鬱鬱而終。隻是有一天若是國難當頭,咱可定要不顧個人生死榮辱,為國出力啊!”

    古劍冰點頭道:“小子省得。”

    韓琦欣然:“有你這句話便好,隨後我給你寫封薦書,若有朝一日,咱大宋被外敵入侵,國難當頭,你便可持這薦書投軍,就算那時我已不在人世,你不能混個將軍做做,也不至於從大頭兵當起。”

    古劍冰從懷裏取出三千兩銀票,意欲交給韓琦,由他撫恤傷亡士卒。

    韓琦麵色微怒:“賢侄,你這是做何等事?若讓旁人知道,隻道我貪圖銀錢,私下賣人情給你呢!快快收起!你若執意要送,送給韓德讓好了,死的都是他手下的兵,自然歸他撫恤。”

    古劍冰與韓德讓套了幾句交情,約定以兄弟相稱,這才將三千兩遞了過去?????

    韓德讓看到三千兩銀票,不由得咽了下口水,宋軍軍餉名義上是不少,但朝廷奸臣當道,層層克扣下來,發到士兵手裏,也就隻剩下一半,這就成了眾所周知的“軍中慣例:非戰時隻發半餉”。到後來連半餉也發不出來,還經常拖欠。他也是沒辦法了,才動了帶人上遼人境內打草穀的念頭。剛才最為難的時候,他甚至動了“若韓琦真沒把我這遠房族親當自己人看,定要斬我,那老子就叛逃到遼國去,聽說遼國當兵的基本天天有肉吃”的念頭。

    隻是見了古劍冰的三千兩,他亦是連連推辭:“慕容兄弟,你救我一命,哥哥很是感激了,這銀票萬不敢收。若讓小人知了,告上去,你這叫勾結武將,市恩士卒,邀買人心,圖謀叵測――――罪名可不小啊!說不定要抄家流放的!我可不能害了你!你放心,這些時日,哥哥沒白打草穀,些許銀錢還是有的,何況我還可以為他們報一個‘為國戰死’,怎會虧了死傷的那些手下?”

    古劍冰等人受了韓琦宴請,又在韓琦府上住了一晚。次日,坐上馬車,回歸燕子塢去了。

    初始幾日,有些武林中人上門尋釁,隻是武功修為極其有限,古劍冰都懶得出手,便讓他們客串了一下語嫣、阿青、九真三女的武功陪練,輕鬆打發了他們。

    後來這些尋釁的便不再上門,古劍冰一打聽,方知二韓已將古劍冰雁門關大戰蕭峰之事,公之於眾。武林中人個個都說,那蕭峰的真麵目隱藏甚深,若是無人揭穿,便要騙過了我們所有人。慕容二公子初時不知,為其所騙,出手護他,那是全兄弟之義,沒什麽可說的。到得後來,知其本來麵目,當即與其割袍斷義,浴血大戰―――這才是真正的精忠報國大丈夫所為啊!

    蕭峰既已“畏罪潛逃”,江湖上近來發生的一係列相關惡事,自然都算到他的頭上,也就沒什麽人找慕容世家報仇了。

    眼見婚期已到,古劍冰便按著當時的婚姻流程,帶花轎去曼陀山莊接了王語嫣。隻因慕容博名義上已經“身亡”,此行還要順便去慕容博墳前燒紙祭告,拜會“亡父”,告知喜訊。

    這一祭,是祭給外人看的,要拜的,便不是埋藏在燕子塢的“大燕興宗?和天敬道?憲懿勤敏?文武睿烈?神功廣孝淳皇帝?諱博之陵”,而是姑蘇城中的“先府君?大宋內殿直供奉?西頭官都知?西上閣門使?慕容公諱博之墓”。

    接近慕容博假墓時,卻聽一人聲音中氣十足,遠遠傳來:“段公子會錯意了。小僧當年與慕容先生有約,要借貴門六脈神劍經去給他一觀。

    此約未踐,一直耿耿於懷。幸得段公子心中記得此經,無可奈何,隻有將你帶到慕容先生墓前焚化,好讓小僧不致失信於故人。

    然而公子人中龍鳳,小僧與你無冤無仇,豈敢傷殘?這中間尚有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公子隻須將經文圖譜一無遺漏的寫了出來,小僧自己決不看上一眼,立即固封,在慕容先生墓前火化,了此宿願,便即恭送公子回歸大理。”

    古劍冰心中一動:“是鳩摩智?段譽終究還是落到他手裏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