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九鼎聚靈佑荒界 禪讓製度不複存
字數:3605 加入書籤
除了分封諸侯之外,禹王宣布了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要鑄造九尊青銅鼎,將其封印到九州,對外宣稱是為了鞏固人族的氣運。
其實,隻有禹王自己知道,這是為了替代之前的蚩尤遺骸,這些年來,禹王一直在調查當年的事情,到底蚩尤的遺骸對荒界有什麽作用。
如今,禹王也算有了一些眉目,但是,此時再後悔卻是已經晚了,畢竟龍田乃是羅福聖仙的弟子,而羅福更是九黎一族的聖父,人家有絕對的理由要回蚩尤的遺骸,因此,禹王便想出了鑄造九尊青銅鼎以代替蚩尤遺骸。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夏國的冶煉工藝也有很大的進步,不僅能夠鑄造兵器,對於大型的器物也能夠鑄造,這青銅鼎的鑄造方法便是夏國最高的工藝技術,深受禹王喜愛,甚至將其當做維護夏國運勢的寶物,更是將其封為國器。
又經過數載的時間,九尊青銅鼎終於鑄造完畢,被埋進了當年九釘封魂陣封印蚩尤遺骸的陣眼位置。
禹王並不知道,這九釘封魂陣是專門針對蚩尤的陣法,禹王用九鼎代替,其實根本毫無作用,隻是,夏國雖然修士遍地,精通陣法的修士也有不少,但是對於九釘封魂陣這種級別的陣法,卻是一竅不通。
就在這時,一道光芒從天而降,頓時,九釘封魂陣換了模樣,一陣陣祥瑞之氣從中散發出來,幕然間,九處陣眼以九尊青銅鼎為核心連接到一起,其中更是彌漫出非常濃鬱的靈氣。
禹王得知消息,急忙前去查看,驚訝的無以言表,稱其為天意,一時間,禹王的聲譽更加高漲,九大州的民眾對禹王更加的信服。
不過,隻有羅福知道,這並非什麽天意,而是鴻鈞搞出來的把戲,不知道鴻鈞為什麽要出手將九釘封魂陣改為九鼎聚靈陣,不過,羅福也沒有幹涉,畢竟這陣法是有益於荒界的。
禹王建造九鼎造福九大州的第十載,也是禹王一百二十歲時候,壽終去世。
雖然禹王治水有功,獲得了天道賞賜,使得其修為大增,達到了煉虛合道境界,但是卻不可能長生不老,在當時的時代,能夠活到一百多歲已經是煉虛合道境界能夠達到的最高壽命了,畢竟達到人仙境界才隻有一百八十歲而已。
本來,禹王想要依照禪讓製將王位讓給功績顯赫的皋陶(gāoyáo),但是,皋陶卻在一年前便去世了,因此,禹王便將王位讓給了皋陶之子伯益,但是,禹王的兒子姒啟認為自己的功績並不比伯益差,心中雖不服,卻也不敢違背禹王的意誌。
伯益繼位之後,大力推廣畜牧業,使得九州各郡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富足的生活令民眾對伯益更加認可。
可是,與此同時,姒啟卻暗中組建軍隊,並與朝中諸多禹王的死忠聯係,經過幾年發展,姒啟發動了戰爭,將伯益趕下了王位。
但是,姒啟的行為卻惹來了其他諸侯的不滿,於是,一場人族曆史上堪比涿鹿之戰的內亂爆發了,其中最大的反對勢力便是有扈氏。
經過長達數年的征戰,最終,有扈氏的反對聯盟還是被姒啟所瓦解,畢竟,夏國在禹王的統治下,不論是資源還是人才都是充足的,後世將這次內戰稱之為‘甘之戰’。
即便如此,經過數年的戰亂,也將禹王幾十年的積累損耗殆盡,但是,姒啟的王位卻是徹底穩固了,九大州再次恢複了太平。
啟王在位十餘年,夏國也恢複了禹王當年的盛況,甚至猶有過之,而且,因為資源豐富,到了晚年,安於太平的啟王開始貪圖酒食之樂,久而久之,當年征戰四野的夏啟王便一病不起。
於是,為了夏國的未來,一眾諸侯大臣便商議確立下一任夏王之事,有的說恢複禹王時期的禪讓製,推舉功績顯赫之人為王,有的說推舉啟王的子嗣為王,一時間,諸侯大臣們分成了兩派。
就在啟王重病,諸侯大臣為了下一任王位人選爭執不休的時候,啟王的第五子姒武觀在西河郡組建軍隊發動叛亂,企圖效仿啟王以武力奪取王位。
重病中的的啟王勃然大怒,命大將彭伯壽率兵討伐。
與啟王的軍隊相比,姒武觀的所謂軍隊如同兒戲,麵對彭伯壽的大軍完全不是對手,姒武觀當即投降。
得知消息的啟王非常自責,更多的確實失望與痛心,雖然啟王的王位是通過武力奪取的,但是,這王位是從他人之手奪得,如今,姒武觀卻是要奪取自己的王位,將禮儀綱常置之腦後,罔顧父子之情,令啟王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
最後,啟王也沒有狠下心處決姒武觀,甚至都沒有召見他,隻是命人告訴姒武觀讓他率領部下東遷至海濱,永世不得踏入夏城,這位人族曆史上第一位起兵造反的王子也成為了第一位被流放的王子,後世將這段曆史稱之為‘武觀之亂’。
第二年,啟王便病逝了,臨終之前啟王將王位傳給了長子姒太康,但是,太康受啟王的熏陶甚久,同樣貪欲享樂,甚至猶有過之,對朝政一概不管,在一次外出狩獵之時,被有窮氏陰謀篡位。
姒太康得知消息當即逃命而去,再不敢回夏城,後世稱之為‘太康失國’。
有窮氏雖然成功篡位,但是因為其祖上乃是九黎族後裔,所以,荒界諸侯都不願聽其調令,無奈之下,有窮氏首領便讓啟王四子姒仲康為王,實權卻掌握在自己手中,姒仲康不過是傀儡而已。
姒仲康為傀儡夏王的第七載便因病去世,其居住在豫州商丘郡的兒子姒相得知消息,卻不敢前往夏城迎接父親的遺骸,但是,在一眾擁護夏國的諸侯建議下,姒相在商丘宣布稱王,並未父親姒仲康舉行了吊唁儀式。
姒相稱王之後,九州諸侯有大半前來投靠,使得有窮氏也不敢來犯。
後來,有窮氏首領的義子寒浞勾結其妃子純狐並將其殺死在寢宮,然後改稱寒國,同時,策反擁護姒相的諸侯並集結軍隊進攻姒相,致使姒相兵敗自盡。
姒相的兒子姒少康,又名杜康,在姒相兵敗身死之後,逃至有虞氏尋求幫助。
有虞氏乃是舜帝的後裔,雖被禹王封為諸侯,卻不需要向其他諸侯一般年年朝貢,說是諸侯,實則如同一個自治的小國一般,因此,私下裏虞侯治下的民眾都自稱為虞國,稱虞侯為虞王。
當然,有虞氏擁有舜帝留下的底蘊以及曆代虞侯的積累,其實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在虞侯大力幫助下,姒少康成功擊敗寒浞,恢複了夏國的統治,後世將這段曆史稱為‘少康中興’。
經過數百年的更迭,夏國的王位傳到了姒癸手中。
姒癸雖文武雙全智謀過人,卻不思進取,更是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比起先祖姒太康猶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姒癸的暴虐無道,終於惹來了眾多諸侯的不滿,一場曠世之戰暗中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