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再見麵

字數:4733   加入書籤

A+A-


    這一日,薑廟鎮來了三個人,其中一個女子長發披肩,全身白衣,頭發上束了條金帶,白雪一映,更是燦然生光;一邊是個雄壯的青年,長相頗為憨厚;另一邊是個中年乞丐,長著一張長方臉,頦下微須,粗手大腳,身上衣服東一塊西一塊的打滿了補釘,卻洗得幹幹淨淨,手裏拿著一根綠竹杖,瑩碧如玉,背上負著個朱紅漆的大葫蘆,叫人漬漬稱奇。

    這三人正是黃蓉、郭靖和洪七公。

    三人投了客店,黃蓉道:“我去買作料,你爺兒倆歇一陣子吧。”

    洪七公望著黃蓉的背影,笑眯眯的道:“她是你的小媳婦兒罷?”

    郭靖紅了臉,不敢說是,卻也不願說不是。洪七公大笑,眯著眼靠在椅上打盹。

    直過了大半個時辰,黃蓉才買了菜蔬回來,入廚整治。郭靖要去幫忙,卻給她笑著推了出來。

    又過小半個時辰,洪七公打個嗬欠,嗅了兩嗅,叫道:“香得古怪!那是甚麽菜?可有點兒邪門。情形大大不對!”伸長了脖子,不住向廚房探頭探腦的張望。

    郭靖見他一副迫不及待、心癢難搔的模樣,不禁暗暗好笑。

    廚房裏香氣陣陣噴出,黃蓉卻始終沒有露麵。

    洪七公搔耳摸腮,坐下站起,站起坐下,好不難熬,向郭靖道:“我就是這個饞嘴的臭脾氣,一想到吃,就甚麽也都忘了。”伸出那隻剩四指的右掌,說道:“古人說:‘食指大動’,真是一點也不錯。我隻要見到或是聞到奇珍異味,右手的食指就會跳個不住。有一次為了貪吃,誤了一件大事,我一發狠,一刀將指頭給砍了……”

    郭靖“啊”了一聲,洪七公歎道:“指頭是砍了,饞嘴的性兒卻砍不了。近日,我本是聽說金國王庭召集天下僧道齊聚上京,不知要搞什麽名堂,這才動身前來查探虛實,結果又讓你這個小媳婦的手藝拐了來。”

    說到這裏,黃蓉笑盈盈的托了一隻木盤出來,放在桌上,盤中三碗白米飯,一隻酒杯,另有兩大碗菜肴。郭靖隻覺得甜香撲鼻,說不出的舒服受用,隻見一碗是炙牛肉條,隻不過香氣濃鬱,尚不見有何特異,另一碗卻是碧綠的清湯中浮著數十顆殷紅的櫻桃,又飄著七八片粉紅色的花瓣,底下襯著嫩筍丁子,紅白綠三色輝映,鮮豔奪目,湯中泛出荷葉的清香,想來這清湯是以荷葉熬成的了。

    這自然就是傳說中的“玉笛誰家聽落梅”、“好逑湯”了……

    ……

    上京城。

    自從前些時候趙王府進了刺客,上京城便開始不太安穩,尤其是近來金國皇帝突然病倒,宮內禦醫束手無策,更是在金國王庭中掀起微瀾。所幸皇帝神智還算清醒,一時倒也無虞。

    金國皇帝所剩的幾個兒子當中,屬金國六皇子完顏洪烈最是得力能幹,他朝中勢力不小,又拉攏一幫皇室親族,早有做大之勢,被人稱作“六太子”。

    半個月後,金國皇帝病重不能理事,命六皇子完顏洪烈暫攝朝堂,由他把持朝政。所謂武穆遺書之事隻能暫且擱置一旁。

    為了給皇帝祈福,完顏洪烈召集天下僧道,要辦一個祈福大會。而在祈福之前,朝廷將安排各位高僧道長一起談玄論道,選出一個為首的出來。

    這tm就是一個另類的佛道辯法大會!

    事關宗教本源,不得不爭,天下名士紛紛匯聚上京城。

    然而誰也不知道,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卻是一個看起來不到三十歲的公子哥兒!

    而此時,洪七公帶著三個年輕人已來到了上京。

    洪七公一邊教郭靖武功,一邊派丐幫弟子查探消息,走走停停半個月,才來到上京。

    有丐幫傳遞消息,眾人輕易就找到了佛道兩家的駐址,洪七公在裏麵溜了一圈,漬漬稱奇道:“這些人居然都沒有什麽稀奇古怪,這真是太奇怪了。”

    這話說的顛三倒四,郭靖聽不明白,黃蓉卻聽得明白。完顏洪烈素以才智著稱,可如今費了這麽大力,居然沒有蹊蹺,這才是最大的蹊蹺!

    四人商量一番,決定當天晚上夜探皇宮……

    ……

    如今,楊易所在的宮殿裏可謂是藏書眾多,林立的書架上放滿了各類的經卷。

    宋人愛書、愛學,至立國以來,天子詔令學者奉敕編纂的禦覽書集,就有上十萬卷之多。不提那蔚然大觀的《太平禦覽》,就連宋代道教文集大觀的《萬壽道藏》,也在其中!

    幾十年前北宋都城被破,二帝北狩,不知將多少寶物回金國,又有多少寶物毀於戰火!

    “誰?”楊易抬手就是一顆銀彈子打出,聽見“哎喲”一聲,當下身形一閃,再回來的時候,手裏已提著個人影,正是黃蓉。

    楊易將她扶至椅子上做好,開口問道:“蓉兒姑娘夜探皇宮,居然跑到我這裏來,不知所為何事?”

    黃蓉被點了穴道,身上動彈不得,眼珠一轉,反倒嬌聲問道:“你這輕浮的家夥怎麽在這兒?難不成也是來談佛論道的?”

    楊易笑道:“正是如此。”

    聽過洪七公講解武林軼事,此時黃蓉已知道對麵這人是西毒歐陽鋒的侄子,不由疑道:“你不在西域好好練功,怎麽跑來出家啦?不怕你叔叔打斷你的腿嗎?”

    楊易無奈道:“蓉兒姑娘可知道,我本不打算來上京摻和這些事的。”

    黃蓉聽他答得懇切,不由凝神細聽。

    “我有一門功夫,已經解決了最後的關隘,本想一口氣將神功練成,誰知反而陷入了‘欲速則不達’的知見障裏。我在靜心養性的過程中,居然反從道藏佛經中找到了解決辦法。”

    黃蓉嗤笑道:“難道這書裏麵還藏著武林秘籍不成?”

    楊易笑著看了她一眼,心道:“那太小看現代地球人的腦洞了!”

    他開口問道:“你可知道《九陰真經》?知不知道少林寺七十二絕技?”

    《九陰真經》是絕頂的武學寶籍,更事關她父親黃藥師一生的憾事,她如何不知?!少林寺近些年縱然封山不出,但禪宗祖庭幾百年基業,七十二絕技更是如雷貫耳!

    “《九陰真經》分為上下兩卷,是北宋時大內編修黃裳,從萬壽道藏中領悟出來的一套絕世武學,稱為天下第一武學寶籍也不為過。而這份武學下卷,曾經落入‘黑風雙煞’手中,這是你們桃花島的事,你應當也知道。”

    黃蓉前些日子還在趙王府見過梅超風,又怎麽會不知道?

    “梅超風苦練了《九陰真經》二十多年,雙腿因為走火入魔而癱瘓,就是一門好好地《九陰神爪》,也讓她練成了《九陰白骨爪》這等不倫不類的東西!”

    江湖上人人膽戰心驚的九陰白骨爪,到了楊易口中居然成了不倫不類的東西,縱是黃蓉也沒想到他自大到這種地步!

    “七十二絕技也一樣,很多少林高僧要花一輩子時間來琢磨一套絕學,有的人一口氣就能練上十幾門。北宋時期有兩位前輩便是如此,但他們晚年,卻不得不拜入少林門下,精修禪學!你道為何?”楊易反問道。

    “或許是少林藏起來一些關鍵訣竅,使他們練得功夫有所隱患?”黃蓉古靈精怪,立時就想到緣由。

    “哈哈!訣竅!”楊易大笑道:“你這樣說,就太小看達摩這樣的武學高人了,他們恨不得讓全天下都知道自己的武學訣竅,大道領悟,何來隱瞞這種說法?”

    其實,楊易完全沒想到,自己當年的囈語居然一語成讖。

    當年達摩東渡,在佛經中悟出了易筋經和七十二絕技;北宋大內編修黃裳,從萬壽道藏中悟出了九陰真經!九陽真經兼具佛道兩家之長,自然也可以說是從佛經和道藏裏悟出來的!

    無論是走火入魔的《九陰真經》,還是失之精髓的《七十二絕技》,甚至是楊易如今的知見障,雖然表麵上是著述者詞匯艱澀,暗藏代指,實際上是練習者的武學修養不夠。

    “武學修養”,這是一個極為隱晦的名詞,許多人以戰力衡量武林高手的高下,卻不明白,為什麽掃地神僧、獨孤求敗厲害一生,卻隻有達摩、張三豐,能擔得起一聲“大宗師”的名號!為什麽北冥神功技壓群雄,六脈神劍威名赫赫,但隻有《易筋經》《太極》能成就武學至高之名。

    “武學修養”這等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才是其中的主要因素。(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