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無字玉璧
字數:4679 加入書籤
悠悠鍾聲,又一次在須彌山上回蕩,宣告著新的一天的開始。
初升朝陽,從東邊天際探出一個小小光暈,將第一縷陽光灑向人間。清晨山路之上,已經有許多百姓沿著山路台階向那座雄偉的寺廟行去,他們手中多半提著香燭供奉,滿麵虔誠。其中有一些人還帶著孩子一起前來朝拜,孩童天真,在這山路上反而並不覺得疲累,許多的少年都跳躍跑動著,一派興高采烈的模樣。
晨霧將散未散,流連在天音寺外,空氣中有些潮濕潤氣。早起的僧人們都已經做好了清晨必要的功課,此刻都在打掃庭院,將昨夜掉落的樹葉輕輕掃在一旁。
整座天音寺內,此刻顯得肅穆而寧靜,沐浴在淡淡的山風裏,和隨風吹過的,那若有若無的樹葉芳香。
那鍾聲飄蕩,指引著山下之人,也盤旋在寺廟之中,喚醒了沉睡的人。
他從睡眠中,緩緩醒來。
距離流波山一役,已經過去好幾天了,所謂各門各派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各做各的事。
楊易則跟著天音寺的人回到了小須彌山。
楊某人對此並不擔心——他又沒有什麽把柄握在其他人手上,天音寺作為領頭羊,就算某些人的實力表現太過驚人了些,也不會有什麽不長眼的智障出來質疑。
法力高強也是錯嗎?
哦,好吧,至少在流波山上,身為“天音寺弟子”的他,表現實在是驚人了些,天音寺的高層需要對自家弟子做出問詢,也是應有之義。
更何況,天書第四卷還在天音寺,他無論如何都要來這一趟,作為天音寺的“聖地”,楊易要去無量玉璧根本就不可能瞞過天音寺的人,還不如順水推舟。
思慮隨著鍾聲漸漸平息,他緩緩起身,拉開了房門走了出去,仰首,擴胸,深深呼吸。山間濕潤的氣息湧入他的心間,他的臉上慢慢浮現出少見的滿足神色。
一個聲音從庭院門口處傳了過來:“法海師弟,起來了麽?”
楊易早知來的是誰,轉頭看去,果然見到法相麵帶微笑,正站在門口不遠地方望著他。
任何組織中最都非常講究輩分,楊易雖然年齡比法相大,但是入門晚,如今隻好應道:“法相師兄,早啊。”
法相微笑道:“師弟自從下山後,一向少有音訊,如今修行有成,真是可喜可賀。”
楊易點頭道:“多謝關心,我記下了。另外,不知道今日方丈師伯可有空暇?”
法相笑道:“如此甚巧,我就是奉了師命,特地來請師弟前去相見的。”
楊易笑道:“既然如此,我這就去。”
朝陽之下,低低牆壁,小小院落,山頂小天音寺樸實無華地座落在前方。這裏獨有的寂靜籠罩了過來,偌大的院落之中,仿佛隻有他的腳步聲在回響。
遠處天音寺內又傳來了隱約人聲,香火繁盛,一派熱鬧景象。
他敲響了禪室的門,很快,室內傳來了普泓上人平和的聲音:“是法海麽,進來吧。”
楊易應了一聲,推門走了進去。屋中此刻,隻有普泓上人盤坐在禪床之上。
楊易行了個禮道:“師伯,您找我。”
普泓上人道:“不錯,你下山多年未歸,此次回來,門中長老們希望你能留在山上,繼續修行佛法。”
楊易點頭道:“弟子正有此意。”
普泓上人麵色肅然,道:“既然如此,經各位長老同意,在我天音寺後山有一處‘無字玉璧’,高愈七丈,光滑似玉,傳說當年天音寺祖師即是在那無字玉璧之下悟通佛理,由此開創我天音寺一脈,從今天起,你就去那裏靜修吧。”
楊易眉頭輕輕一挑,隻聽普泓上人接著道:“那處地界是我須彌山山脈之中,佛氣最肅穆祥瑞之處,專門克製外魔,你在那裏靜坐,最是有助於修行。”
楊易心道:“原來是看我修行太快,怕我誤入歧途麽?這下子連借口都不用找了!”
如此好事,他哪裏會不答應?當即一一應下,告退離去。
外麵又是法相在等候,估計是普泓大師早有安排,他打了聲招呼就帶著楊易往後山走去。
無字玉璧乃是在須彌山後山之中,聽起來不遠,但不用法術的情況下,竟然也走了大半個時辰。
說起來,無字玉璧何時出現的,自然是無人知曉,隻知道千年之前,天音寺創派祖師還是行腳僧人的時候,四方雲遊,有一日不知怎麽,誤入須彌山崇山峻嶺之間,竟是迷了路,再也無法走出去了。無奈之下,祖師便在這山林之間亂走,也是天生佛緣,竟然被他看到一片光滑如玉一般的石壁。那個時候,祖師已經饑渴難耐,困倦不堪,便歇息在這玉璧之下了。
傳說那位祖師在那無字玉璧之下坐了三日三夜,不知怎麽,竟然從最初的饑渴難奈漸漸入定,進入我佛門之中大圓滿之境地,三日之後,他竟是在這無字玉璧之下頓悟了佛理。此外,更傳說,那位祖師也就是在那無字玉璧之下,竟領悟出了天音寺世代相傳下來的無上真法大梵般若,由此奠定了天音寺一脈在天下修道中的地位。
天音寺後山的山脈比想像中要廣大許多,但見和峰巒疊翠,山風徐來,一路上或奇岩突兀,千奇百怪,或有斷崖瀑布,從天而落,轟鳴之聲不絕。
二人來到一個斷崖處,隻見下麵霧氣彌漫,如波濤翻滾,湧動不息,似是一個山穀模樣。而遠處隱隱望見有模糊山影,卻都在十分遙遠的地方。
忽聽得身前法相道:“這便是了。”
說罷,便縱身躍下,楊易也隨即跟上。
這裏的霧氣似乎有些奇怪,似濃非濃,隻是如絲一般糾纏在一起,似乎任憑山風吹拂,也不見半分散去的樣子。
忽地,隱隱傳來一聲銳嘯,似風聲穿透雲霧而來,亂了一池春水。
隻見山穀之間異聲隆隆,似奔雷起伏,那片濃霧之海也陡然起了波濤,從原本輕輕湧動之勢變做巨浪,波瀾起伏,隨即出現越來越多的縫隙,濃霧也越來越薄,透出了一道又一道,一束又一束的光輝。
楊易剛落在地上,就見到濃霧飄散,光輝灑下,露出了那傳說之中的無字玉璧。
就在他的身前,一個看上去小小的石台之後,斷崖之下,一片絕避壁如鏡,竟是筆直垂下,高逾七丈,寬逾四丈,山璧材質似玉非玉,光滑無比,倒映出天地美景,遠近山脈,竟都在這玉璧之中。
與天地造化相比,人竟渺小如斯!
耐心聽法相介紹完,楊易才施施然來到小石台上盤膝坐下,體內元氣洶湧,按照天書前三卷的道理運轉起來。
漸漸的,似乎無量玉璧也有所感應,逐漸發生了變化,法相此刻也猛然抬頭,愕然瞧向那無字玉璧。
但見四方風雲滾滾而來,在無字玉璧光滑玉璧之上,從上到下,一點點,如深深鏤刻一般,現出了一排大字,除此之外,更有無數金色古拙難懂的字體,如沸騰一般在玉璧金光紅芒間閃爍躍動,令人眼花繚亂。而那一排大字卻分明清楚,赫然正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那起伏跳動的一個個字句,赫然將楊易往昔參悟《天書》的各個斷裂處、不解處都一一展現在眼前,如行人麵對前路上無數斷崖絕壁,正彷徨無路之際,突然間斷崖有路、激流過橋,另開一番天地。
一時間,不僅過往修行中眾多艱深晦澀之處,突然似豁然開朗般紛紛展開,他對元氣的理解也進一步加深,不自禁的感覺到了那與天地共呼吸,卻又萬物皆忘般的感覺。
體內氣息逐漸如沸騰一般,似巨浪波濤,盡數洶湧澎湃,有沛不可當之勢。
楊易周身光芒閃爍,各色符文流轉不止,最後緩緩匯聚融合,竟是轉化為最簡單之黑白二氣,隻是這黑白二氣也頗為古怪,時而盡數為白,時而盡數黑氣,變化莫測。
楊易但覺得周身為之一鬆,體內真元氣息周轉不休,生生不息,竟是比以往更加暢快。
天地變幻,造化玄奇!
所幸法相早已經看呆了,他的目光被吸引在無字玉壁之上,大梵波若在體內自動運轉,以至於對身外之事恍若不知,否則不知還要生出什麽波折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