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選址

字數:5788   加入書籤

A+A-




    由清涼門出了城門,這裏靠近秦淮河邊,有一個碼頭。

    朱瞻基一行在碼頭下馬,乘坐碼頭的搖櫓船,一個個的過河。

    他們這一行,有太孫儀仗,有數千護衛,還有幾位二品尚書,吸引了無數關注的目光。

    與此同時,朱瞻基上午說的話就已經在朱瞻基的有意引導下,傳遍了整個京城。

    他對工匠和商人的好感,以及要保護窮人財產的想法,讓他事情還沒有做,就已經收獲了不少了民心。

    但是有人喜歡,就有人不滿。朱瞻基對其他學科的偏愛,讓那些自認為儒家正宗的學子們,就認為太孫實在有些太抬舉那些泥腿子了。

    工匠,商人,如何能與他們這些研究聖賢學說的儒家相比。

    當然,因為朱瞻基沒有真正做這些事,隻是流言,所以這些人就是想要反對,也無處反對。

    太孫尚未親政,他甚至比太子還不如,太子好歹還有一個詹士府接觸國政。而太孫如今還住在皇宮裏麵,一個海軍司令部如今還未建成,他們就是想要進言也無處進言。

    皇宮內,謹身殿。朱棣看了一遍內監遞交上來的太孫言談記錄,他對朱瞻基天天口中吐出的新名詞已經免疫了,許多詞語雖然新鮮,但是在詞義表達上,卻很貼切。

    而朱瞻基想要抬舉其他學科的發展,對朱棣來說,也是樂見其成的。

    不過在表麵上,他還是要做一下態度。“這個小猴子,無法無天了。尚未親政就要立法,保護窮人財產,那些窮人哪有什麽財產!”

    胡廣,楊士奇他們這些內閣成員卻知道朱棣的話不能順著聽。窮人沒有財產,就不保護了嗎?當然不是!

    窮人沒錢,這是朝廷的恥辱啊!

    而且他們這些人都很清楚每一朝代更迭的原因,這些是他們需要專門研究的曆史問題。

    土地兼並的問題他們真的就不知道嗎?當然不是!

    但是每個朝代,發展到最後,既得利益者就是他們這些人,他們就怎麽肯說這是自己的問題呢?

    對於這個財產保護法,在大明初步穩定的階段,在文人階級,地主階級還沒有發展起來的階段,實施的難度其實並不大,關鍵就是看他們願不願意做了。

    更重要的是,朱棣到底願意拿出多大的狠心來做。如今的士人階級還未膨脹,地主階級也沒有發展起來,更重要的是,天下初定,人少地多,如今的土地兼並,財富兼並問題還不嚴重。

    楊士奇就是文臣中出身最為貧窮的一個,他幼時喪父,母親改嫁。繼父待他甚好,卻因得罪權貴被判陝西戍邊,家破人亡。

    他對權貴階層,地主階層有著一種天然的敵對情緒。

    自永樂元年被召入翰林院,楊士奇為官謹慎,持身守節,從不接受賄賂,對貪官也從無同情。

    他對朱棣的性格了解甚深,聞言奏道:“太孫此舉乃利國利民之舉,隻是隻言片語不足為據,尚請陛下召殿下祥問,以免傳言曲解殿下之意。”

    朱棣笑道:“他今日去大江公幹,待他天黑回宮,朕自會相問。”

    這話就等於是朱棣拋開了諸臣,不當他們的麵問,自然也是有保護朱瞻基的意思。

    其他人一聽,也明白了朱棣的心意,轉而又都開始誇起了朱瞻基。

    沿著清涼門出城,過河,眾人先來到了秦淮河的入江口。

    這裏河灘淤泥深厚,地勢低窪,朱瞻基隻是一看,就不認為這裏適合建設工廠。

    宋禮對河道,土質的了解更是遠超朱瞻基,也直接否定了在這裏架設水車。

    眾人沿著河道繼續向上,江心出現了一座大島,這也是應天府著名的江心島。

    長江在這裏被分成了兩條河,島北側是主河道,南側與江岸之間形成了一條長約三十裏的夾江。

    夾江水流不是太急,但是水量也不小。選了一處岸基牢固的江堤,宋禮讓人在水中安裝了幾處測力水車,並且讓人用木板船測試了水速。

    雖然這些方法簡單,但是也能估算出大致的水速和水力。

    而吳中則帶領了一幫人認真研究了江堤各處的地基,地勢,確定哪裏最適合建設工廠。

    這種測試比較費時,費力,想要得出精確結果,不是一時半會兒能確定好的。

    朱瞻基站在江邊,看著這六百年前的長江,心中一時之間也感歎萬千,倍感孤寂。

    這個時空也不知道與原來的時空是一致的嗎?他做的這些事,會影響到原來的時空嗎?

    恐怕不能。

    不過不管哪個時空,每個人都是一個匆匆的過客,能夠留下自己存在的痕跡,就足夠了。

    除了水車動力的工廠,朱瞻基也考慮過發明電力。

    上初中的時候,他就做過實驗,用兩塊磁鐵,加上一些銅線,轉動的時候,就能出現電,甚至還能點亮小燈泡。

    而如果利用水車的原理,帶動一個大型的轉子,也是有可能發電的。

    不過,這個更難,因為絕緣銅線,絕對不是現在的科技水平能做出來的。

    他也不懂做銅線,在冶煉水平還沒有達到更成熟的階段,電力還要等一段時間。

    獲取了各種了數據之後,一行人又反轉回城,在回城的路上,就沒有再討論建設工廠的事宜了,朱瞻基跟宋禮和吳中詳細談了一下,他要建設科研所,所需要的各種人才。

    工部的官吏或許還有差額,但是工匠絕對不缺。

    整個工部,有著全國各處的各種工匠的名冊,不管想要什麽樣的人才,最簡單的就是按照名冊挑選就好了。

    這件事他也不準備一手操辦,而且這種事,他出麵也不一定能比其他人出麵更好。

    所以工部派了兩個員外郎,四個主事,八個司務來幫朱瞻基挑選人員。

    朱瞻基也派出了以金闊為首的十幾個太監,按照朱瞻基的標準來挑人。

    今年正月初一的大朝會,除了頻繁的人事調動,最吸引群臣的就是奉天殿禦座旁邊擺出的一個地球儀了。

    大臣們在台下能模糊地看到地球儀上麵大明的疆域,人一開始他們並不知道那是什麽東西,但是幾次朝會下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那是皇上剛得到的一個天下地圖。

    雖然人人都想湊上前好好看看那個天下地圖,但是卻隻有少數人能有這個殊榮。

    這個地圖目前隻能重臣觀看,一個個被嚴格要求,不能講於他人知曉,特別是外國使節。

    雖然大部分人不能知曉詳情,但是傳言最近一直塵囂日上。大明隻在天下占了不到五十之一的地盤,所謂的中央帝國,不過是井底之蛙,坐井觀天。

    待這次鄭和回師,就準備按照這天下地圖,探訪新大陸。

    所以,這個地圖是如今大明最大的秘密,不會讓其他國家的人知曉。

    但是這樣說的人往往又會遭到其他人的反駁。既然是秘密,皇上為何又要在奉天殿展示呢?

    朱棣這樣做當然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也是在潛移默化諸位大臣,培養他們對外征伐的激情。

    至於防範外國使節,其實朱棣並不在意。因為除了大明,幾乎沒有國家有能力能派出大批艦隊,占據那些土地。

    不要說艦隊了,許多國家連海船都不會建,就連東瀛,他們的船也小的可憐,隻能沿著海岸,躲避暴風才能在海上航行。

    就是南洋的那些島國,他們的船也大多是一些小舢板,連超過一千石的大船,他們都不會建,更沒有適宜修建大船的木材。

    所以朱棣並不很擔心其他人知道地圖以後捷足先登,他現在還保留著不公開,主要還是因為朱瞻基不讚成這個時間就完全公開。

    因為朱瞻基擔心這些地圖被其他人抄錄了下來,流傳到歐洲去,那個時候,就等於給大明增加了海上的對手。

    這個世界是屬於大明的,他絕對不會允許歐洲人再成為世界的主人。

    所以,這些地方隻能先讓大明去占據。而他,要把那些歐洲人關在歐洲,絕對不給他們發展的機會。

    因為這些原因,金闊現在算是自由了。

    他資格夠老,官職夠高,加上在寧波市舶司的經驗,組織江南富商供應鏈的經驗。讓他這個人才幫著自己興建下馬橋農莊,組建科研所,可謂是人盡其才。

    金闊的能力也的確不錯,他用一百多太監先建立了一個管理框架,每個人負責不同的項目,負責聯絡不同的對象。

    短短的幾天時間,沒用朱瞻基操心,就把下馬橋農莊這邊的事務,全麵鋪開了。

    而朱瞻基被朱棣關在宮中好幾天,讓他將保護窮人合法財產,以及專利法規的細則給寫出來。

    專利的法規其實朱瞻基了解也不深,但是他也知道後世的一些不同專利的申請和時效。比如著作權法在其人或者一直有效,即使死亡,仍然還有五十年的有效期。

    而發明專利,改進專利,基本都是二十年的有效期,外觀專利,商標專利,則實行續費製度。

    至於立法保護個人合法財產,這個就不用朱瞻基來費心了,自由朝廷法度來製定,朱瞻基唯一能做的就是將一些必要的細則注釋清楚。

    既然是為了保護窮人立法,就絕不能讓這個法律成為貴人剝削窮人的武器。

    (這一章寫的不算滿意,算是對前幾章的一個總結。待朱瞻基整合了水師,在上架之時,要讓主角去日本興風作浪。)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