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選定

字數:5690   加入書籤

A+A-




    朱瞻基的要求不高,製作這點墨塊對工部來說簡直是舉手之勞。當天就安排了幾個人加班了一夜,用石墨粉,加上香料,少許的鬆香製作了墨料。

    然後將這些墨料放進了用木製的圓形凹槽裏,再放進熱砂裏麵散發水分。

    第二天的中午,製作出來的第一批五十根石墨條就送進了宮中。這個時候,朱瞻基的第一遍的孝經,都還沒有寫到三分之一。

    他用一張硬紙將石墨條卷了起來,隻露出一小節,然後在紙上試著寫了幾個字,效果還不錯。

    他抽出一根石墨條交給了身邊的小太監說道:“讓工部研製更細的石墨條,大約兩毫的直徑最佳。然後這跟石墨條你去交給在夾江的馬致才馬所副,讓他研究用機床鑽出相應的木條。然後將木條切開,將石墨條包住,再粘合起來。”

    鉛筆從正式發明出來的那天開始,一直到21世紀,幾乎都沒有變化過。

    而現在有了機床,大批量生產鉛筆應該不是一件難事。有了鉛筆,小孩子上學,學寫字就會降低學習成本,這也算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了。

    朱棣當然也很快得到了這個消息,還試著用紙卷起來的鉛筆寫了幾個字。“此筆雖然寫不出字的風骨,倒是簡單好用。這小猴子,腦袋倒是好用的很,就是喜歡搞一些歪門邪道。”

    史記官卻是如獲至寶,他跪下稟道:“陛下,臣請將此筆賜予微臣,此筆隻需經過改進,就能便於記載,更容易攜帶,可隨時隨刻拿出就記。”

    朱棣楞了一下點頭說道:“朕倒是沒有想到這裏來。方便。僅此一個理由,這石墨筆就可推行全天下啊。”

    而就在朱瞻基在興慶宮奮筆疾書的時候,他上天的新聞也在應天府傳播了開來。

    洪武年間的萬戶這個時候也被提了起來,當時他是用火箭帶著自己上天,結果卻被摔死。

    太孫不僅上天了,還能平安地下來,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當日朱瞻基上天看到人可不是一個兩個,應天府東側最少有十萬人看到了他在天上的身影。

    關於他的傳聞也就越來越多,而且傳的也越來越邪乎。甚至有一些惡意的傳言說朱瞻基才是真正天子,朱棣應該主動讓位這樣的說法。

    錦衣衛就是打探小道消息的專家,幾天下來,在京城就抓獲了不少居心叵測之人,而這些人竟然全部都是有心人花錢雇傭的。

    朱棣為之大怒,著令嚴查此事,但是因此卻弄的人心惶惶,這樣的傳言似乎被證實一般。

    朱瞻基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隻是腦袋一轉,就笑了起來。

    這件事離不開自己那個二叔的手筆,不過想要依靠這件事就想破壞自己跟朱棣的感情,那也是妄想。

    “金闊。”

    “老奴在。”

    “去告訴皇爺爺,就說讓馬迪訓練一幼軍健壯軍士,於風和日麗之時,在應天府再飛一次,此傳言自散。”

    現在隻有朱瞻基一個人上天,就把他傳成天子,那換一個普通的孤兒呢?

    眾人見到普通人都能上天,這傳言自然是散了。而且這還能激發人們的上天熱情,一舉兩得。

    這件事原本是馬迪最合適,因為朱瞻基讓他做這個滑翔翼的時候,每一個部位的功能都要讓這個設計師明白道理,所以馬迪對控製這個滑翔翼最熟悉。

    但是馬迪年幼體弱,力量不足。而且這個小家夥可是難得的人才,所以朱瞻基才舍不得讓他上天,要是出點差錯,這損失可就大了。

    雖然沒有任何證據,但是隻要看這件事誰是利益獲得者,就知道幕後之人是誰了。

    朱棣也無心追究朱高煦的罪,畢竟他對這個兒子也是心有愧意的。靖難之時,這個兒子出生入死,屢立戰功,但是現在卻隻能發配到青州。

    他沒有追究朱高煦責任的心,但是這個傳言想要平息,讓人不再議論也是一件難事。

    聽了金闊的建議後,他也不得不認為這是一個好方法。

    隨即便下令:“著司天監挑一吉日,在應天府送人上天。”

    此時正是黃梅季節,應天府多雨,所以也給了馬迪足夠的時間來教人技巧,進行訓練。

    而錦衣衛在京城各處張貼皇榜,昭示將於端午節前後,將會再送一幼軍軍士上天,也讓許多人都傻眼了。

    原來普通人也能上天啊!

    這樣一來,所謂朱瞻基是真正天子的傳言,不攻自破。

    朱瞻基在興慶宮憋了半個月,總算是把孝經給抄完了。

    他雖然被禁足,但是許多工作也不能不做。夾江工業區建設,工作指導,下馬橋農莊的研究院組建,海軍的全國性排查,重組,組建工作組分赴各地水師監督,領導改組計劃,這都需要他來操心。

    所以足足抄了半個月的孝經,才把這九萬多字給抄完。

    而這個時候,為他挑選出來的五十個妃子,已經全部挑選了出來。

    而剩下的兩百五十人,也沒有直接全部放出宮。征求了她們的意見後,想要回家的就發放路費送回家。願意留在宮中的就會安排在宮中當中層宮女,作為朱瞻基選妃的備胎。

    往常的時候,這些秀女們幾乎都會選擇回家。在皇宮經曆這麽一遭,哪怕是沒有選上的,但是能進入最後環節,說明沒選上不是因為姿色,隻是因為運氣。

    回家了之後,她們這些人也是身價百倍,百方求娶。

    但是太孫搞了這麽一遭,這一次竟然還有小半秀女不願回家,哪怕是當個備胎,也想留在宮中。

    到最後,除了這五十名秀女,宮中又留下了三十多人,大部分也被安排到了興慶宮服侍。

    她們不會從小宮女做起,而是直接作為管理人員,不用侍候其他人,各有職司,屬於管事的宮女。

    比如興慶宮,光是宮女,就有六十三個有職司的。衣食住行禮,這些分別都是有人專門負責。

    而選出來的這五十個秀女,還需要經曆選三這一關,也就是由昭懿貴妃,太子妃選出三個人來,一位太孫妃,剩下兩個則為良娣。

    按照朱元璋欽定的大明律,朱瞻基這個太孫最多可以有五十九個有品秩的老婆。

    太孫妃一人,良娣二人,良媛六人,承徽十人,昭訓十六人,奉儀二十四人。

    太子和太孫一般,最多隻能有這麽多有品秩的老婆。名額滿了以後,至於想要再多的女人,要麽把現有的人清除一個,要麽就隻能沒名沒份。

    當然,在宮中不是名分了,而是冊寶。

    除了太孫妃有金冊,寶印,其餘人等隻有冊無寶。

    能被等級在冊的,才算是皇家認可的媳婦,也才能生孩子。

    所以,每次選妃最多隻選五十人,以便留下幾個份額給太孫自己選人,或者是賜給之前的身邊人。

    當然,這不是已經固定死的,即使這五十個名額,也還沒有固定,因為要看朱瞻基有沒有選侍。

    這五十人除了前麵九人是固定的,後麵的都是有兩年實習期的。兩年之內,如果朱瞻基沒有跟她上床,那麽對不起,就隻能當宮女,或者選擇回家。

    明朝現在才經曆了三任皇帝,當然朱棣承認的隻有兩任,而大規模選妃,這還是第二次。

    第一次是洪武二十八年。那一次選妃可不是給某一個選的,而是朱元璋的幾十個兒子,孫子一起選。比如朱瞻基的老媽,包括朱允炆的太孫妃,都是那一次選的。

    朱允炆娶的太孫妃早就在十幾年前就死了,張氏當初的命不如那位馬氏好,隻給指了一個燕王世子妃,如今卻顛倒了過來。

    也就是說,兩次選妃沒有可比性,所以這選妃,也是按照五十滿額選的。至於留下來多少,要看朱瞻基跟多少人上床了。

    太孫妃不出意料地被封給了孫嫻,良娣兩人,一人是四川藍氏,一人是山東胡氏。

    朱瞻基哪怕更重視馬欣的背景,但是馬欣年幼,不論哪方麵都比不過胡氏。

    這位胡氏胡善祥,也是原本曆史上的被廢的胡皇後。當然,她被廢不是因為自身不好,而是朱瞻基當初喜歡孫嫻。

    加上孫嫻生了兒子,而胡善祥沒有,所以廢了皇後之位。但是因為這件事,朱瞻基自身的名譽受損,自己最後也後悔了。

    馬欣被封了良媛,這已經能讓馬家滿意的了,而剩下的風花雪月四女,在朱瞻基的要求下,也封了良媛,等於良媛就隻剩下了一個名額。

    不過,其餘人等暫時都不冊封了,這個權力留給了以後的朱瞻基。

    馬欣從此就在宮中住了下來,隻有孫嫻,胡善祥,藍煙三人被送回了家或者是京城的住所,隻待挑好良辰吉日,就舉行大婚。

    別的可以不用計較,但是朱瞻基隻能先跟太孫妃同房。其他女人就是睡了,也要先避孕,這個禮不能廢。

    要是按照朱元璋的規定,太孫妃,太子妃不懷孕,其他女人也不能懷孕,為的是保證長子長孫的嫡係地位。

    不過現在朱瞻基的靈魂已經換了,這個規定以後就是個屁。

    誰能保證長子長孫,嫡子嫡孫,以後就是好皇帝?這個位置,還是德才兼備者居之的好。

    他要是活的夠長,以後實行君主立憲的話,可以再試試這個長子長孫繼承製。

    要不然,這個大明又會走回老路去。

    (不出意外,這是最後一章公眾章節,多謝各位兄弟姐妹們的支持。老妖拜謝)(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