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

字數:10625   加入書籤

A+A-




    曆年以來,臘月二十八這一日的大朝會,大多數應付差事。各部事務都已經處理完畢,就等著大朝會結束之後,就全體放假。

    但是永樂十七年的最後一次大朝會,卻因為一份議事法則的出現,讓這次的大朝會顯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其實明朝的朝會分類非常多,有每日的常朝,也就是早朝,正旦朝,午朝,晚朝,朔望朝等等,每一種朝會都有不同的儀式。

    朱元璋時期,嚴格遵循三點守候,五點朝會的製度。許多住的遠的大臣,半夜就要起床,然後到午門等候,五點準時議事。

    但是朱棣生於富貴,雖然也是個勤勉的帝王,但是卻受不了每天早上四點就要起床,五點就要議事的規矩。

    他將早朝的時間改成了夏季七點,冬季八點,自己不光能睡個懶覺,讓大臣們也能休息好。

    而且遇到刮風下雨,下雪,還體恤百官,準許四品以下官員不參加早朝。

    因為四品以下百官,上朝也沒有說話的資格,而且大半還要站在大殿外麵。

    奉天殿雖然大,但是一次也容納不了一千多人啊!

    但是這一天雖然雪停了,氣溫卻更低了,文武百官卻都不嫌寒冷,一個個準時候在了奉天殿外。

    朱瞻基進入院落的時候,差點嚇了一大跳,這麽齊整的陣容,他有幾年沒有見過了。

    微微搖頭笑了笑,他跟站在武將之首的張輔輕輕點了點頭,守在了大殿門口。

    在他之後是行動不便的朱高熾,朱瞻基守在門口,親自將他架上,把他放在了座位上。

    他的體重超過了兩百斤,平日兩個健壯的太監也累的氣喘籲籲,但是朱瞻基一個人就輕鬆地把他架起。

    然後鼓樂爭鳴,在太監們的高呼聲中,朱棣在內閣大學士和翰林學士,以及一幫內侍的護衛下坐在了龍椅上。

    幾個小太監在他腳下放了兩個炭盆,這才退到後麵。

    朱棣坐好之後,鴻臚寺唱“入班”,文武大臣左右兩班走進大殿,左文右武,各自站定,行一拜三叩頭禮節。

    朱棣安然入座,但是朱高熾與朱瞻基受了大禮,還要還半禮。

    然後,進入了正式奏事環節。

    今天的議題雖然有春節放假安排,值班等瑣事奏對,但是這些程序性的工作,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全部處理完畢。

    這個時候,王彥向前走了兩步,大聲呼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正麵對眾大臣的朱瞻基能明顯感覺到所有人的士氣一振,整個大殿裏的溫度都似乎高了好幾度。

    蹇義雙手抱著朝笏,因為要麵向皇上,是橫著向中間走了兩步,然後躬身下去。“陛下,臣蹇義有事啟奏。”

    “奏。”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朱瞻基有些懵逼了,這奏事就奏事,怎麽講起道理來了呢?

    話還沒完,後麵又是:“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朱瞻基很想大喝一聲:“能就事論事嗎?”

    按照奏疏的標準,最後還有一段:“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衝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此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並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本來鼓足了勁想要看一場大戲的朱瞻基登時泄氣了,手裏抱著要就事論事的奏疏,一句話還沒有說,屁話先來了一堆。

    這麽長一段話,其實就是一個意思:皇帝百官,各司其職。

    這是先從道理上,將今天的這個議事法則拿出來,穩住陣腳。以後你皇帝想反悔,可沒有這麽好的事兒了。

    朱棣果然也反感這一套,開口說道:“朕今日就是想要知道你們將這議事法則討論的如何了,這不是經筵,蹇愛卿還是不要廢話了,就事論事!”

    蹇義卻如同沒有聽到一樣,又來了一大通廢話“…………”

    朱瞻基恨不得飛身下去給他來一腳,讓他長點記性。一大堆廢話說完,其中也隻有一個意思,那就是你是皇帝,聽不聽是你的事兒,我是大臣,說了是我的本分。”

    朱瞻基側著身子看了一眼朱棣,見他果然如同自己想的一樣,一副便秘的樣子。

    麻蛋,這朝堂議事早就該改了,整天一大半時間就是聽這些廢話,屁話。

    朱棣一副放棄治療般的模樣問道:“愛卿,你與諸位大臣是如何決定的?”

    這個時候,蹇義才拿出了一份奏章遞給了台階邊的太監,然後又開始了吹捧……

    朱瞻基已經自動把他的話翻譯成了最簡單的句子,他念了五分鍾的話,其實就是一個意思,皇上你終於想開了,我們大臣都很高興啊,這幾日,我們高興的就跟過年一樣。

    這都是皇上你的恩典,我們大臣不敢馬虎,經過慎重商議,決定先由鄙人擔任第一屆議長,在五年之內,率領群臣為皇上用心辦事。

    皇上你以後就放心去玩吧,事情都交給我們辦了。辦的不好的時候,認打認罰,也會沒有一點怨言。

    終於聽完了這又臭又長的老奶奶裹腳布,朱瞻基忍不住長舒了一口氣,這麽簡單的一件事,尼瑪非要先講一番大道理,代表這個決議是正義的,合理,優秀的。

    然後吹捧朱棣的話比真正涉及到議事法則的話還要多,這樣的朝議真是難受。

    想到以後自己要坐他那個位置,他登時覺得自己現在拿出這套議事法則出來,再正確不過。

    蹇義雖然拿到了這個位置,但是他不知道暗地裏做了多少許諾,舍棄了多少利益。

    慢慢他會發現,這個位置雖然榮耀,但是卻如同坐在火山口啊!

    等蹇義奏完,朱棣顯然已經受夠了,迫不及待地問道:“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以夏元吉為首的其他文臣都俯身下去,齊聲道:“臣等無異議。”

    朱棣問一遍還不算完,這種政策性的規則製定和確定,都需要連問三遍,所有的大臣們都同意,這才算是通過。

    當然,第二遍和第三遍不用朱棣親自來問,而是王彥代勞。

    王彥連問兩遍,大臣們又連續回了兩遍沒有異議,這件事就正式確定了下來。

    朱棣這個時候點頭說道:“既如此,初六日大朝,商議具體議事規則的細節確定與議事範疇。”

    眾人齊聲應是,但是蹇義的眼神有些疑惑,議事細則還好說,什麽叫議事範疇?

    不是朝廷所有事都納入議事規則的嗎?

    他還待想問個明白,卻聽朱棣又道:“諸位愛卿,乙亥年已過,庚子年將至。新春期間,京城煙花爆竹需要防範,應天府尹和五城兵馬指揮使何在?”

    應天府尹依舊是顧佐,此人雖然稱不上才華出眾,但是能在首善之地處理好各方錯綜複雜的關係,這份處事能力可謂是冠絕京城。

    朱棣原本很欣賞他的能力,想把他提到刑部尚書,取代吳中,卻找不到人能接任他的職位,所以如今給他掛了一個尚書銜,卻依舊領應天府尹的差事。

    他與五個指揮使一同登上了大殿中間的禦道,向朱棣躬身。“臣在。”

    “京城安全就交於你等,新春期間加緊防範,不可怠慢。”

    “遵旨……”

    朱棣點了點頭,勾了一下手,王彥手捧一份明黃的聖旨就來到了朱棣的側前方,打開了聖旨。

    這份聖旨是對一年工作的總結,選擇性地提幾件今年發生的大事,包括朱瞻基下西洋回來賺了眾多金銀。不過具體的獎勵,就要等到明年各部都清算好收獲之後才進行。

    另外勉勵諸位大臣一番,來年再接再厲,這永樂十七年就算結束了。

    從今天開始到大年初六各衙門都放假,不過大年三十的晚上,還要進行祭天拜祖儀式。

    雖然隻放假七八天,名義上初六就開始開衙,但是還互相輪流值班。一直到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個年才算過完,所有官員正式上班。

    蹇義的心裏雖然還有些疑惑,但是也沒有當太大一回事。

    既然已經確定建立議事法則,那麽常朝該如何進行,大朝會該如何進行。什麽樣的事需要由皇上決定,什麽樣的事大臣自己就能決定,這些都要討論。

    反正大勢已定,有什麽問題,也等到來年再議吧!

    與已經平靜下來的蹇義不同,大部分文臣的心裏依舊平靜不下來,雖然在寒風中凍的瑟瑟發抖,但是他們的心裏卻猶如一團火在燃燒。

    皇上能夠允許他們自行議事,這就是巨大的“進步”!對未來,他們更有信心了!

    蹇義的心中總是有些不踏實的感覺,卻又不知道這種感覺究竟從何而來。

    這幾日,為了這個議長之位,他做出了許多口頭承諾,也答應了不少人事變動,恐怕是這些事讓他有些不踏實吧……

    諸位堂官回到了衙門,就宣告了這個好消息,然後安排封印,關衙。

    而在皇宮中,朱棣看著朱瞻基寫出來的戰前籌備計劃,陷入了深思之中。

    這不同於他之前看過的任何一封奏折,也跟他期待的想看到朱瞻基寫出一份詳細的備戰計劃完全不同。

    他對西北各國的軍事,政治,經濟,兵力做了詳細的匯報。

    他也對大明每個高級將領的履曆都做了詳細的了解,通過各種實證,生活環境,家族環境,來證明這個將領的性格與打仗的優缺點。

    這方麵是他比較滿意的,而且看到這些,每個將領能夠承擔什麽樣的任務,他都一目了然。

    但是朱棣想看的,比如朱瞻基在行軍打仗謀劃,行軍路線策劃,後勤補給方麵的安排等等,並沒有給出任何自己的意見。

    就在朱棣覺得有些失望的時候,他看到了資料最下麵的東西,也是這份東西,讓朱棣陷入了強烈的震驚當中。

    《權力的平衡》。

    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朱棣還覺得有些可笑,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連什麽是權力恐怕都還沒有搞明白,就會紙上談兵了。

    可是繼續看下去的時候,朱棣完全被吸引住了。

    在這份資料中,瞻基對大明自建國開始到現在,文官,武將,包括宦官之間的權力平衡做出了詳細的描述和總結。

    他寫了父皇當初為什麽要殺死功臣,寫出了父皇為何要用宦官製約武將,也寫出了父皇為何明知儒家不可信,還要重用文臣。

    他也寫出了自己為何重新啟用錦衣衛,為何重用宦官。而以後的皇家應該怎麽來掌握大明文臣,武將,宦官之間的平衡。

    文臣的發展將會隨著大明的蒸蒸日上而越來越龐大,如何區分文臣與儒家之間的關係,如何遏製文臣在政治方麵越來越迫切的需求。

    更讓朱棣驚訝的是,他從宏觀的角度分析了保持三大統治階層之間平衡的可能性,這是朱棣這個皇上都幾乎沒有想到過的。

    他知道應該怎麽做,但是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為什麽要這樣做。他知道要扶持宦官幫助武將壓製文臣,卻從來沒有想過因為宦官的崛起,從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等各個方麵,會有如此大的影響。

    而且,他還從各種角度分析了這次西征,對大明在各個層麵的影響。比如對經濟的帶動,因為征用民夫對社會,對農業的影響,對世界各國對大明的印象,對國內文官階級的促進。

    這裏麵有許多問題,他都從來發現過,沒有看清楚過。

    他這個時候才意識到,在許多方麵,自己這個孫子甚至比自己還要強,比自己看的還清楚。

    他現在唯一欠缺的,或許就是經驗了。

    “狗兒,去把太孫給我叫過來。”

    卻是李謙走了過來。“陛下,今日永安公主三周年滿孝,王太監與殿下下朝就去了廣平侯府。”

    朱棣楞了一下,這才想起是自己打發了王彥跟瞻基去了廣平侯府,想到自己的女兒竟然已經離開三年,朱棣也忍不住一陣唏噓。

    他呆坐了半晌,才從低沉的情緒中緩了過來,問道:“廣平侯世子在隨瞻基下西洋途中,表現如何?”

    李謙身為都知監大太監,掌管的是皇帝出行,監管其他各監的行蹤,發放勘合,對一個侯府的世子並不了解。

    不過這個問題也不需要他來回答,很快曾隨朱瞻基一同下西洋的太監海壽站了出來。“陛下,廣平侯世子是在隨殿下在星城期間獲知公主駕鶴,從此粗茶淡飯,不食葷腥。在對明古魯作戰期間,隨羽林衛學為大軍作戰提供了完整情報,雖然不曾親自上陣殺敵,也算可圈可點。

    在南洲期間,他積極聯絡各大勳貴,尋找金礦,想為家族在南洲發展奠定基礎。想必是知道了公主駕鶴,他父親惡了陛下,隻能他出來為家族謀劃。”

    朱棣沉默了一會兒,才歎道:“他一個世子,即便其父有過,他也是我的外孫,我又怎會怪罪與他?那麽大一個侯府,用得著他這個世子親自謀劃?讓他初二過來見駕吧……”

    永樂十五年,朱瞻基的艦隊剛走,永安公主就因病去世。她是朱棣的嫡長女,在一眾子女中照顧弟妹,頗有長姐風範。

    雖然她不是那種有事沒事親近朱棣之人,但是行事端莊,朱棣對這個長女也很器重。

    她身體也一直是不錯的,隻是因為過年勞累,一點小病就去了。而駙馬袁容不聞不問,隻顧飲酒作樂,有過失之錯。

    朱棣大怒,雖然沒有剝奪他的廣平侯爵位,卻停了侯府的俸祿。

    如今廣平侯世子歸來,這個嫡親兒子歸來,才將她的遺體入土,同時也滿了孝。

    他打發王彥去,也算是給世子幾分麵子,恢複了廣平侯府的俸祿。

    而這個時候,朱瞻基與廣平侯府以及各家勳貴來到了鍾山東南的靈穀寺,請出了已經存放三年的靈柩,將其安葬在距離寺廟不遠的一處向陽山坡。

    自明孝陵設立,整個鍾山南麓已經變成了所有達官貴人們無不想入土的寶地。不過這裏被皇家征用,從靈穀寺以西,一直到紫金山,這裏全部不允許其他勳貴安葬。

    靈穀寺以東的這片不大的區域,就變的寸土寸金,沒有一點身份,根本在這裏搶不到一塊家族墓地。

    廣平侯袁容雖然惡了朱棣,但是其家族早在多年前就爭取到了一片山林,其父開國大將袁洪就是葬在此地。

    靈穀寺乃是南梁時期所建,是明代三大寺院之一,朱元璋曾經親自題字:天下第一禪林。

    雖然如今大明打壓佛教,但是這裏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朱瞻基平日從來不進寺廟,這次為了大姑姑也進了來。

    人已經死了三年,要不是袁禎出海,前幾個月就滿了孝。所以眾人雖然神情肅穆,但是也沒有了多少悲哀之情。

    包括袁禎在內,都早已經走了出來,他現在更關注的是關於南洲的開發事宜。

    從鍾山回了廣平侯府,朱瞻基與王彥就被請到了上席,由於朱瞻基這個太孫駕到,宗室和勳貴幾乎全部都來了,就連關係不大密切的文官們,也大多派人送上了四色,八色的禮金。

    這頓飯朱瞻基幾乎沒吃什麽,一直在不停應酬,回答關於南洲開發的安排。

    這件事朱棣還沒有透露口風,所以朱瞻基雖然在宗室麵前給他們吃了定心丸,但是麵對勳貴們,又是一種態度。

    時至傍晚,朱瞻基要回宮了,袁容,袁禎父子將他們親自送了出來。在廣平侯府門口,袁容向朱瞻基長揖到地,開口說道:“殿下,容自幼荒唐,鬧出了不少是非,但是自認對永安公主一直愛護有加。如今陛下因公主之事怪罪於容,沒有他庇護,容以前的仇家難免會落井下石。

    禎兒我不擔心他,有你與陛下照應,每人能欺負了他,但是容還有其他子嗣,不想見他們低頭做人。所以南洲一事,還拜托殿下,不管地多也好,地少也罷,容都心甘情願,為殿下守住一片天地。”

    袁容其父是開國大將,自幼爭強好勝,年輕的時候得罪過不少權貴。就連趙王朱高燧,都曾經被他仗著姐夫的身份打過。

    特別是西城都指揮使款台,這個蒙元農奴出身的指揮使乘馬過駙馬門,袁容因其未下馬,就把款台捶打幾乎致死,幾個月才養好傷。

    以前朱棣顧著他,沒人敢跟他計較。但是朱棣現在惱了他,連俸祿都停了,這幾年,廣平侯府遭遇的刁難越來越多。

    所以,他跟其他勳貴不一樣,其他勳貴都是讓次子或者是庶子去南洲,他卻準備親自過去,隻把跟永安公主生的袁禎和其他三個姐妹留在大明。

    他的嫡子雖然隻有袁禎一個,但是庶子卻有六個,一個個都是從小習武,學習兵法。

    朱瞻基見沒有旁人,想了想說道:“姑父一家皆豪傑,去到南洲未免有些蹉跎。我倒是有意讓你與我二叔去西洲,那裏不比南洲差,隻是土人多了些。”

    他楞了一下,看了看袁禎,見袁禎輕輕點了點頭,他立即抱拳道:“既然漢王……高煦也要去西洲,那我跟他一起去做個伴,一起喝酒,一起殺敵,更是快哉。”

    “此事暫且不要宣揚,即便是要去,也還要再等兩年,總要等皇祖父西征歸來,那個時候,兵丁才充沛一些……”

    袁容又是一抱拳。“容代表廣平侯府五十七口,謝過殿下!”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