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激動

字數:1149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我的大明新帝國 !

    鋼鐵廠事故,哪怕在後世都是一件常事。

    大型設備,高溫環境,一千多度的鐵水,任何一方麵有些疏忽,都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

    所以,這件事朱瞻基並沒有放在心上,如果不是這家鋼鐵廠是內監的樣板工廠,專門為了煉製純鋼,給軍工廠供貨,這件事甚至根本不會匯報到他麵前。

    第二天上午,早朝之後,朱瞻基吃過早飯,第一時間就接見了內監的主管太監黃盛,鋼鐵廠的主事劉尚。

    這場爆炸事故的原因至今還沒有查明,卻已經導致了近二十人死亡,十餘人受傷,一個冶煉車間被炸毀了大半。

    不過當朱瞻基知道車間裏麵存放了大量的矽鐵粉之後,想到了粉塵爆炸。

    矽鐵是以焦炭、鋼屑、石英(或矽石)為原料,冶煉製成的鐵矽合金。由於矽和氧很容易化合成二氧化矽,所以矽鐵常用於煉鋼時作脫氧劑,同時由於生成時放出大量的熱,在脫氧的同時,對提高鋼水溫度也是有利的。

    同時,矽鐵還可作為合金元素加入劑,廣泛應用於低合金結構鋼、彈簧鋼、軸承鋼、耐熱鋼及電工矽鋼等。

    大明雖然在這個時代不能詳細了解矽鐵粉的化學作用,但是絕不缺少應用技能,矽鐵粉加入鋼水煉鋼,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開始應用了。

    了解了情況,朱瞻基讓人叫來了藍煙,給他們上些人普及了一下矽鐵粉的爆炸原因,然後讓他們今後不要把矽鐵粉直接存放在高爐旁邊。

    同時,他要求內監和工部嚴查各處工坊的安全防範,杜絕今後有這類事件發生。

    關於撫恤金,鋼廠利潤豐厚,是不會在乎一點賠償銀子的。

    這個時代的老百姓也不會漫天要價,更多地把生死看做是自己的命。

    不過朱瞻基還是做出了指示,今後朝廷管製的夾江工業區,所有的工坊,撫恤金都不能少於一百二十兩銀子。

    一百二十兩銀子不是一筆小數目,大多數百姓一年也攢不下來十兩銀子。

    打發走了他們,藍煙依舊在那裏思索,最後歎氣說道:“我的專業不是這個方麵,要不然,可以好好地寫一本各種化學普及書,加強工廠的安全防範。”

    旁邊的劉萬聽到藍煙的話,心裏有些疑惑不解,卻也不敢表現出來。

    他隻是離開了皇宮半年,現在藍煙在朱瞻基心目中的地位就突然變得格外重要。

    有金闊和孫林在,他很清楚這些時日發生了什麽事,也知道了藍煙鬥姆娘娘的轉世身份。

    可是現在,這個專業指的什麽呢?

    朱瞻基卻不在乎這些,因為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麽都知道。

    藍煙的最大作用是她能普及大明的醫學和化學研究基礎,並且引領發展的方向。

    真要讓她去做研究,她一個人,又能做得了多少事呢?

    就像朱瞻基一樣,他的作用是調整大明走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而不是去領軍打仗,或者是去做技術研究。

    “化學基礎叢書,你寫了多少了?”

    “已經快整理完了,胡良侍這些時日日以繼夜地在整理。”

    胡良侍是藍煙身邊的女官,也是被藍煙帶出來的徒弟。朱瞻基見過她幾次,在一些化學知識理論方麵,遠遠超過了他。

    她雖然是個女人,但是朱瞻基也預備要重用的。別的不說,到化學研究院當個主事,或者去羽林衛學當個教授,肯定是合格的。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這幾日我要專注秋闈大事,待過了這幾日,我去看看你們的成績。”

    今日已經是八月十七,是九天鄉試的最後一日。不管是谘情司,錦衣衛,還是都察院,六科,現在都不敢馬虎,盯著全國的二十個考場,防範舞弊。

    大明有兩京十四府,一共十六個省級單位,這就是十六個考場。

    另外,大明有十六個都司,一些都司與布政司交叉不算,另有西南四都司設立一個考場,西北七軍衛設立一個考場。

    再加上交趾承宣布政司,舊港宣慰布政司,一共組成了二十個考場。

    隻不過,交趾和舊港都在南洋,他們那裏的讀書人不多,能達到大明要求水準的更少。

    今年在那裏設立考場,不是為了當地的百姓,而是為了那些進行文化援助的讀書人。

    朱瞻基出海之前,大明就派了數千秀才,甚至是舉人去南洋各國進行文化傳播,教當地人說大明話,學寫大明字。

    他們直接都被授予了學官一職,有些人已經絕了科考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想走正統出身。

    雖然即使中了舉人,考上進士,進了官場也不會又更高的地位,但是進士的上線能做到二品大臣。

    他們如果不走這條路,上限最多也就隻能做到知縣,這是完全不一樣的。

    也是因為他們,朝廷已經決定,明年的春闈,也就是會試,將會延遲到三月舉行,給他們這些考上的學子,留下充足的進京時間。

    朱瞻基實際上對這些之乎者也的春秋大義沒有任何興趣,但是這些是如今朝廷的選材標準,朱瞻基在沒有普及其他學科,沒有代替性的考試之前,也必須按照這個規矩來。

    所以這天下午,他在解縉,胡儼的陪伴下,來到了應天府國子監,給考試結束的學子們鼓勁。

    應天府國子監是大明的最高教育機構,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詔令建成的明代國家教育管理機構和最高學府。

    應天府國子監的正式名稱應該是大明國子監,設於應天府雞籠山以南,占地數千畝。

    這個大明的最高教育機構在永樂十二年的時候,學生人數達到九千人,永樂十五年,人數突破了一萬人。

    隻要進了學校的大門,就意味著這個學子的身份已經完全改變,即便以後科舉不中,想要補個吏員的差事,也是易如反掌。

    雖然這裏的學生人數已經突破了一萬人,但是並不意味著這裏好進。

    應天府當地的學子想要進,最低也要是個秀才身份,而外地的學子,隻有舉人才能進。

    而且他還必須要有當地官員的舉薦,一個州府,一年舉薦的人數也不超過五個,而且還要經過考核。

    這裏可要比後世的北大,清華難進的多。

    除了大明學子,這裏還有不少東瀛和朝鮮,交趾那邊的學子,人數也有好幾百。

    他們大多是那些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國家的優秀精英,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來到大明之後,就不願意再回去,一心想要變成真正的大明人。

    作為帝國的未來,帝國的希望,原本經曆了九天折磨的那些秀才學子們,見到朱瞻基到來,立刻原地滿血複活。

    他們的瘋狂可要比後世的學子們狂熱的多了,即便是羽林衛的嚴陣以待,依舊被他們衝擊的一片混亂。

    麵對這些未來的官員,羽林衛的將士們根本不敢粗暴對待,隻能手臂環著手臂,艱難應對著他們的衝擊。

    後世的學子們都經曆了思想開化,人人平等的思想。

    但是現在是儒家當道,天地君親師的倫常思想已經融入了每個人的血液裏。

    見到朱瞻基的出現,無數學子激動地痛哭流涕,泣不成聲。

    朱瞻基像後世的領導人一樣,一邊跟眾學子揮手,一邊龍行虎步地走向校場的檢閱台。

    胡儼看到這一幕,忍不住低聲跟朱瞻基說道:“殿下,這大明學子,對你可是尊崇備至啊!”

    事實的確是這樣,雖然一直有朱瞻基不喜歡儒學的傳言,但是對整個大明來說,朱瞻基依舊是絕大多數人最信賴的繼承人。

    因為朱瞻基的能力,已經經過了多年的曆練和呈現。

    永樂十二年,十六歲的朱瞻基就親自上陣,殺敵四十三人。

    也是這一年,北明山銅礦被發現,這裏出產的金銅不僅緩解了大明的錢荒,更因此帶動了整個大明北方的一個經濟循環圈。

    讓大明在北方的駐軍變的不再是負累,然後徹底改變了北方的局勢。

    長城不用再修了,因為大明疆域已經遠至漠北,長城一帶變成了腹地。

    特別是永樂十三年,新式火槍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戰爭的局勢,草原的騎兵不再占據任何優勢。

    一個經過簡單訓練的士兵,手拿火槍,就能對付好幾個經過多年訓練的騎兵。

    草原上的人數本來就少,以前他們靠騎兵機動性成為大明的心腹大患,但是現在,根本形成不了威脅。

    然後,朱瞻基在下馬橋建立了各種研究院,雖然這些在一些人看來是奇技淫巧,但是沒有人能否認,這些奇技淫巧已經改變了大明,讓百姓的生活越來越便利。

    而且,朱瞻基在幼年時期就大力發展貿易,永樂十三年以後,更是將原本的勘合貿易改成了自由貿易。

    這不僅讓朝廷大肆獲利,更帶動了民間經濟的發展,讓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

    而他其後剿滅海盜,並且直接攻下蒙元兩次都沒有征服的東瀛,將東瀛皇室一股腦地擒獲到了大明。

    出海三年,朱瞻基似乎沒有做出什麽大事,可是他回來的時候,直接帶回了價值兩千多萬白銀的財貨,這堪比大明一年的稅賦。

    還有從南洋地區運回大米,雖然讓老百姓種地無利可圖,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大明的百姓不管遇到天災還是人禍,都不用擔心再餓肚子。

    不論是文治,還是武功,朱瞻基這個繼承人都是合格的,所有這些學子,沒有一個不認為他不是明主。

    這樣的時候,他的一些小缺點自然都被掩蓋住了。

    一個能給大明帶來長治久安,讓大明蒸蒸日上的繼承人,再也不能苛求更多了。

    他不喜儒學,那麽今後大不了在儒學之外再多學一點數學,格物就好了。

    為了這個太孫,他們願意改變自己。

    朱瞻基帶來的轟動在一盞茶之後才逐漸平息了下來,所有的學子在教授的安排下,按照學級分成了不同的方陣,坐在了大校場上麵。

    這個檢閱台是按照戲台擴音的方式,在檢閱台下麵埋下了八口大缸,利用聲音共振的原理,將聲音傳播出去。

    雖然有些失真,但是擴音的效果還是挺好的。

    一直等到台下的學子們全部都擠的緊緊的,半環繞著檢閱台坐定,朱瞻基才走到了台前的一根空心銅管前麵。

    他說話的聲音會經過銅管,傳到銅管下方的薄羊皮縫製的振動膜上。銅管的下方是喇叭狀,聲音經過振動膜,與八口大缸形成共振的空間,然後傳遞出去。

    這項技術是唐代就已經出現,幾百年來,已經發展的非常完善,擴音效果還是很好的。

    民間的戲台即使不用銅管,隻用在戲台上麵建一個回音牆,就能把聲音傳出去很遠。

    朱瞻基的身材高大,又站在高台之上,俯瞰著台下過萬的教授與學子。

    台下眾人立刻又沸騰了起來,不少人翻身就又跪拜了起來。

    朱瞻基雙手下壓,這才讓台下逐漸平靜,然後開口說道:“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製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

    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

    …………

    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後顧茫茫,中國而為牛、為馬、為奴、為隸,則烹臠鞭棰之慘酷,惟我少年當之。

    中國如稱霸宇內、主盟地球,則指揮顧盼之尊榮,惟我少年享之。於彼氣息奄奄、與鬼為鄰者何與焉?彼而漠然置之,猶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

    …………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台下眾人本來剛平靜下來,聽到朱瞻基的這篇演講,立即又沸騰了起來。

    不過所有人都沒有發出一點聲音,隻是一個個激動的臉色發紅,許多人忍不住淚流滿麵。

    特別是朱瞻基說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的時候,有好幾個學生都忍受不了這種刺激,暈厥了過去。

    朱瞻基也暫停了演講,讓其他人把他們掐著人中救醒。

    這篇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是非常契合今天的環境。麵對這些大明的最優秀人才,朱瞻基當然要大大誇獎一番,激發他們的鬥誌和拚搏精神。

    當然,這篇文章當然不是他這個學渣能記住的,而是他在藍煙的書房裏發現了,立即不要臉地據為己有。

    國子監他是早就想來,但是來了之後說什麽,他心裏卻沒譜。

    他一直在壓製儒家,總不能來了之後誇這些學生學儒學的好吧,貿然太高其他知識的地位,也會遭遇一些非議。

    這篇《少年中國說》不涉及學術,卻又振奮人心,自然就成為了朱瞻基的首選。這裏麵他隻刪去了關於歐洲那一句。

    畢竟這個時候的歐洲,還處於愚昧階段,不要說跟大明相比,就連中亞那些國家,都比歐洲強大的多。

    胡儼也有些傻眼了,他原本還給朱瞻基準備了一篇演講稿,但是朱瞻基卻沒有要。

    他的文章寫的再花團錦簇,也沒有脫離時代的局限。

    聽到朱瞻基演講完畢,他忍不住低聲詢問身邊的解縉。“大紳賢弟,殿下這文章可是你所寫?”

    解縉也被震的五體投地,他傻眼著說道:“非也,即便是我,也寫不出如此振奮人心的文章。”

    他們兩個禦用的文人都沒有寫,那就更不可能是其他人寫的了。因為假如是別人寫的,也必須要先經過他們的審核。

    兩人都相視一望,有些驚駭地看著台上的朱瞻基,越發覺得看不透這個殿下了。

    胡儼忍不住說道:“原本殿下愛用白話,我還以為殿下學識淺薄,現在看來,殿下不是寫不出好文章,而是故意要用大白話來說話啊!”

    這篇文章雖然不是解縉所寫,但是天下人皆知朱瞻基是他的學生,這個時候,他也忍不住說道:“殿下本就是大才,他用白話,也是為了讓老百姓能聽懂他的話。”

    而台下的上萬學子,聽到這篇文章念完,都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動,紛紛跪了下來磕頭。

    “我郭凱願為大明拋頭顱,灑熱血……”

    “殿下英明啊!”

    台下雜七雜八的說著,每個人都激動不已,要不是他們都是經曆了耕種禮儀的熏陶,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想要湧到台前。

    他們這些人在劉萬他們這些內侍的有意引導下,雜亂無章的口號逐漸變成了三句:

    “願為殿下效死……”

    “願為大明效死……”

    “願為中國效死……”

    朱瞻基很滿意這樣的效果,他右手握拳,一上一下地高舉著,用動作帶著台下的學子們一起高呼起來。

    好一會兒,他才改為雙手平壓,台下就逐漸平靜了起來。

    朱瞻基這才又說道:“不少人皆道孤不喜儒學,此乃偏見。儒學自春秋興盛,西漢獨尊,形成了我中國一千多年來的社會倫常。孤又怎會對儒學有偏見?但是……”

    萬事皆怕但是,朱瞻基又道:“但是儒學有著自己的局限,除了春秋大義,社會倫常,對其他學科的壓製,已經阻礙了大明的發展……

    沒有工匠,如何能造出大車,造出大船?一個能救治無數百姓的醫師,真的就不比一個士子貢獻更大嗎?

    儒學是基本,是我們做人的準則,但是每個人不應該被儒學限製住,繼而瞧不起其他人。

    不管是士子,還是農戶,還是工匠,還是醫師,都對大明有著同樣的重要性。

    每個人都應該在儒學之外,掌握更多的能力,能為這個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今次朝廷選士,孤就已經通告天下,要增加海外時務。所有學子都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孤還可以告訴諸位,這隻是開始,今後朝廷選士,會逐漸改變現在的格局。八股文做的好不好以後不再重要,隻要諸位懂得春秋大義足矣,更多的是要有能力將所學用來教化眾生。

    儒學為體,雜學為用。這將是朝廷以後選士的方向。

    今後的朝廷官員,選官也會大變。不懂農學不足為一地職官;不懂算學,不能到戶部為官;不懂律法,不足到都察院,刑部為官;不懂軍事,不足到兵部為官;不懂格物,不足到工部為官。

    所有的官員今後都將會逐漸專業化,隻懂吟詩作對,春秋大義,卻不知道如何帶領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官員,今後將逐漸淘汰。”

    聽到朱瞻基這樣說,台下響起了一陣吸氣的聲音,顯然每個人都非常震驚。

    朱瞻基卻不怕會引發“官憤”,因為明眼人都知道,任何政策的推行,都需要官員的行動,即使要變,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變的。

    所以他又說道:“孤知道,要做到這些,需要等到你們都成長起來,不同的時期,需要有不同的政策。

    大明建國之初,識字的士子都很少,所以太祖爺爺采用八股取士,許多士子,還沒有從國子監學成,就已經被選為官員。

    許多官員的能力得不到確認,就被安排在了不同的位置,以後隻能又逐漸調整。

    可是如今大明國力強盛,士子越來越多,邊境又安寧了下來。我大明蒸蒸日上之際,更應該將朝廷中心轉向民生。

    但是從今後開始,每個士子都應該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然後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樣更能為這個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所以朝廷選士,不能一成不變,不能固步自封,更應該適應需要。

    孤準備用二十年的時間,徹底改變如今的選士的標準,讓每個士子都能成為國之肱骨,讓每個士子都能成為一個有用之人。

    而這一切,就從你們開始,從你們這些大明的未來肱骨開始。

    諸位,願不願意隨孤一道。讓大明百姓人人有其地,人人有其居。讓大明百姓,人人家有餘糧,讓大明百姓,頓頓能吃肉。讓大明百姓,人人都能有新衣。”

    這些學生是最容易被蠱惑的階段,每個人都懷著崇高的理想,抱著經國濟民的思想。

    他們聽著朱瞻基的話,一個個激動不已,用盡全身的力量嘶吼著:“願意!”

    就連胡儼這個已經六十歲的大儒,這個時候也激動的有些熱淚盈眶。“我要活到八十歲,看到殿下把天下變成他說的樣子!”